孩子被打了,叫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2020-12-16 閃電新聞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他打回去?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大家各說紛紜:部分家長認為要「打回去」,不然[被打了都不知道還手,只會越來越軟弱];也有部分家長認為[還手,只會讓孩子學會使用暴力解決問題]。

看起來,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麼,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要不要教他打回去呢?不妨先看看上世紀90年代著名的[攻擊-反擊]實驗吧。

面對攻擊,80%的孩子會選擇【不還手】

家庭心理學家在某家幼兒園記錄了2583次,幼兒間的攻擊時間,包括打人、搶玩具等。綜合分析發現:

①80%的孩子選擇不還手

在2583次幼兒攻擊事件中,有80%的孩子在被打、被搶後,不會選擇還手,而是站在原地哭泣、退讓或扔有其他小朋友搶奪玩具。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這些被打的孩子得到了[負強化],多次被打後,依然不願還手,即便有父母多次說教、叮囑。

②少部分的孩子會選擇還手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發現有少部分的孩子在被欺負時,會主動選擇還手。其中當[首次還手成功]的孩子,一般會在下次遭受攻擊時再次反擊,數據記錄顯示:這部分孩子,遭受攻擊的次數會減少

但當[首次還手失敗]的孩子,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遭受攻擊的次數會更頻繁

③藉助外力,比如告訴老師的孩子

極少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被打後,會立即向老師求助。在老師的協調與介入下,打人的孩子會立即停止攻擊。

一般而言,打人的孩子會減少對這部分孩子的攻擊行為,轉向攻擊他人。

教孩子還手,並不是有效的處理方式,下場可能會更慘

通過這個幼兒間的[攻擊-反擊]實驗可以得知:當孩子被欺負後,教孩子還手,並不能防止孩子下次不被欺負。一旦孩子「還手失敗」,很有可能會遭受到更頻繁的攻擊。

設想一下,一個3歲的小女孩被一個5歲的男孩子欺負了,此時教女孩還手,還手能成功嗎?

很顯然,兩個孩子的力量懸殊較大,盲目的還手是無意義的,很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身體傷害。

心理學家在研究校園霸凌時,對199名兒童的跟蹤分析表示:選擇打回去的孩子比起其他孩子,會面臨更持久的霸凌。

另外,當孩子被欺負後,經常會聽到父母這樣的話語:「被打了,你就打回去啊」、「他怎麼打你的,你就怎麼打他」、「如果你對他們硬氣幾次,他們就知道你的厲害了」。

但是,讓父母感到遺憾的是,孩子決心打回去也沒那麼容易!據心理學家對1722名遭受霸凌的學生研究發現:選擇沉默的被欺負者和選擇[還手]的被欺負者,幾乎是兩條平行線,誰也不會輕易改變陣營。

調查發現:孩子被欺負時,並不知道該怎麼做

無論是著名的[攻擊-反擊]實驗,還是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大部分孩子在面對攻擊行為時,都會選擇沉默、不反擊。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在被欺負的當下,並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對於一些「恨娃不還手」的家長來說,埋怨與訓斥幾乎沒用,甚至還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就是被欺負的」。

因此,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比起「恨鐵不成鋼」,更應該做的是理解孩子,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應對方法。

若孩子被欺負,父母可以這樣做

①教孩子求助外力,老師或父母

在幼兒園的[攻擊-反擊]實驗中,當孩子被欺負時,救助老師,因為老師的介入,被欺負的行為會立即停止。

因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當被欺負時,要知道求助父母與老師。同時在家也可以玩「角色扮演」的模擬遊戲,爸爸或媽媽扮演欺負孩子的「壞人」,和孩子反覆練習,讓孩子知道被攻擊時該怎麼做。

也可以購買相關繪本,通過閱讀繪本,讓孩子明白打人的行為與反擊的行為。

②教孩子如何[交到好朋友]

據心理學家對208位被霸凌者的追蹤發現:72%的被霸凌者都在2年內脫離霸凌。據他們自己的說法是,[交到新朋友]是他們不被欺負的重要原因。

因此,父母可以創造條件,讓孩子支持自己的好朋友。比如周末組織孩子的同學到家來玩,讓孩子與同學多接觸,形成友誼,成為好朋友。

③及時安撫孩子,嘗試與對方家長溝通

當孩子被欺負後,內心肯定是很難過的,此時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時的安撫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埋怨與斥責或讓孩子打回去。

同時也嘗試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畢竟孩子始終是要與同齡人一起相處的。女兒有次被院子裡的小哥哥欺負後,沒過5分鐘,兩個人有一起玩滑滑梯了,很可能就是他們自己已經達成了和解。

若孩子自己解決不好,父母可以嘗試與對方家長協商溝通,給出建議,引導孩子們自己來解決問題。

總而言之,無論是打人還是被欺負的孩子,父母在平日裡都要教導孩子,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拳頭落在誰身上都會疼】。若孩子被欺負後,父母要多理解孩子,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知道,別欺負了,不是他的錯,爸爸媽媽永遠站在他這一邊。

聲明: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後教他「打回去」,後果可能會更慘,睿智的家長這樣做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容不得孩子受到半點傷害。假如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大多數家長絕不允許孩子忍著,都會教育孩子「打回去」。如果有孩子忍氣吞聲,家長便會責罵他。因此,在孩子們的思想中便形成了受欺負後要反擊的意識。
  • 擔心孩子教太乖被欺負?比「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樣做
    例如,你和同事說好了工作內容,她嘴上說同意,但就是拖著不做;或者你和老公說好周末一起做家務,他答應了,周末卻找藉口不幹。這種人看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其實給人留下「靠不住」的印象,在人際關係中很容易出問題。他們自以為聰明的方案,其實是雙輸的,既不考慮對方,自己的需求也沒有被看到。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偷東西的孩子在家長心中會被烙印「小偷」兩個字,也是孩子一生走不出去的陰影。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手機用戶3:我發現兒子偷拿錢花沒打他說要有下次狠狠打,今發現他又偷拿狠狠打了,道裡講了不少他說以後不會了,我該怎麼辦一個人帶孩子有時真的好無助啊,誰能理解這種痛啊這種苦啊!當大多數父母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內心基本上都非常慌亂,害怕孩子養成習慣,害怕孩子偷到別人家,害怕孩子….
  • 孩子被同學多次捏臉和摟抱,家長該不該教孩子打回去?
    ,稱她們為「女朋友」,稱自己為「耍流氓大王」,她該不該教孩子打回去?此事猶如一顆炸彈,在媽媽群裡炸開了鍋:什麼?才一年級就校園霸凌?真的假的?誰家的『土皇帝』,曝光他,看他還敢欺負女生不?打回去呀!看他下次還敢不?咬他,對小流氓不用講理!
  • 孩子在學校被「打」,告訴老師「沒用」,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老師面對這樣的問題,一般也只會安慰孩子,並且口頭教育欺負人的小孩幾句,這件事也就這樣作罷。但孩子被欺負了,心理已經有了陰影,老師的安慰也並不能抹去孩子心裡的陰影。所以,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讓孩子第一時間告訴老師是不能抹去孩子心裡的陰影的。
  • 人生潛規則:老好人的下場,通常會很慘
    可能你表達一個觀點時,會有人反對,但如果你連表達立場的勇氣都沒有,身邊人也不會多麼尊重你。有的人,就只敢做個老好人。其實誰不懂這個道理,人活著,不輕易傷人是智慧,但一旦涉及你核心利益的時候,還做老好人,就是錯。
  • 孩子不害怕,不恐懼,媽媽帶你打怪獸!
    小魚也曾經有過打針的經歷,而我是這樣做的。小魚兒一歲多的時候帶他去打預防針。孩子本能的看到針頭都會有點害怕,特別是前面的小朋友打完針哭的稀裡譁啦也嚇到了他,他有點害怕不肯打了。我抱著小魚兒,耐心的跟他說:「預防針是必須要打的,它可以保護小朋友不生很嚴重的病,你看生病好難受的,會咳嗽會發燒喉嚨還疼」。
  • 為什麼寶寶愛打媽媽的臉?心理學家:這是娃聰明的表現,別動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新生寶寶都特別喜歡打臉,尤其喜歡打媽媽的臉。有時候寶媽正在逗孩子開心,小傢伙直接一巴掌上來,力氣還不小呢?很多寶媽都會疑惑,是孩子不喜歡自己嗎,還是自己做什麼讓他不高興的事?
  • 做已婚男人的情人下場有多慘?看看陳昱霖的下場就知道了
    文/江左梅娘明明知道這個男人有老婆,還要硬撲上去,說自己不在乎男人是不是有老婆,甚至不在乎有沒有名分,好像是只在乎他對她有沒有真愛,其實她最在乎的是男人能夠給她多少錢,這樣的女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已婚男人的婚外情人。
  • 韓國流行給孩子打「聰明針」 醫生:只是安慰劑
    浙江在線05月04日訊(錢江晚報記者沈蒙和 通訊員王毅)韓國的教育熱一直以來聞名全球,日前,一則來自首爾江南的新聞刷屏朋友圈: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流行給孩子打一次達1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84元)的「大腦活性化針」。  這則消息稱,目前首爾江南地區的許多醫院紛紛推出「大腦活性化針」(所謂的「聰明針」)來吸引重視教育的家長。
  • 是什麼讓媽媽跨越1000公裡給孩子做感統訓練?她這樣說……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孩子,不愛說話也不怎麼搭理人,家裡來客人就關在房間裡不出來,但是又很乖巧,媽媽讓他喊人也能開口說話。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打也不是,罵也沒用,在許多父母還不知所措的時候,有一位媽媽已經果斷做出選擇——跨越1000公裡,離開老家,到大城市給孩子做專業的檢查。
  • 因孩子有矛盾兩家長打到頭破血流,孩子打架家長該如何做?
    ,雖然人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身體結構沒有強健太多,但是力量卻增加了很多,簡單的講就是成年人和孩子的防禦力是差不多的,但是攻擊力卻要更強,所以如果家長下場,那麼很可能會擴大事態,成年人之間的互毆可要比孩子之間的打架嚴重多了。
  • 「寶貝,媽媽在打小怪獸,很快就回去啦」
    「寶貝,媽媽在打小怪獸,很快就回去啦」 2021-01-0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教授:打回去!
    面對校園暴力父母的態度很重要李教授在參加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節目的時候,有觀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們說『打回去』呢?」她的處理方式就是教育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事,你一就用手去掐他打他,不要讓對方認為你是好欺負的。李教授說:「在中國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我反省,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生。
  • 和孩子講道理沒用怎麼辦?聰明父母的套路教育法,讓孩子心服口服
    其實,孩子不懂這些道理,說再多也沒用。最後,只能讓孩子感到厭煩,不想聽媽媽整天和自己說一些根本不明白的話。 與其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還不如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比講道理更有用。
  • 打女人與打孩子
    再說說打孩子吧!       有許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喜歡用打來教育孩子,其實打孩子對孩子的傷害很大,而且打也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只會讓孩子更加的調皮、不聽話。那麼,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呢?  一、中國父母為何喜歡打孩子?
  • 韋唯大兒子:媽媽做小三,被他生父暴打,他支持媽媽離婚再嫁
    她拋棄付笛聲,做小三,肆意揮霍名氣錯的離譜,但她遠嫁瑞典遭前夫暴打,將一把好牌打爛,而三個兒子卻給了她人生重新來過的機會。作為韋唯的兒子,韋紫明成了母親情感的救贖,他眼看媽媽被他生父暴打,就支持媽媽離婚,被媽媽打造成優等生後為媽媽擇偶,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孩子立馬就會知道自己錯哪了,但是這樣的打罵教育對孩子真的是好事嗎?打罵教育讓孩子更叛逆最近這兩天表姐因為兒子亮亮經常經常逃課的事情,狠狠的打了他一頓,本來以為亮亮在被打之後會乖乖的上學,但是表姐卻發現亮亮這孩子仿佛變了一個樣似的,越來越叛逆了,這讓表姐更生氣了。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最近一位寶媽在媽媽群裡倒苦水:我家小不點是個男孩兒,別看才2歲2個月的年齡就知道打人,不是打奶奶就是打孩他爸,我看見後讓他對著牆罰站。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
  • 這巴掌不能打!家長應分清什麼情況下能打孩子,這五個部位不能打
    案例分析今天在小區門口看到隔壁王大媽的孫女琪琪蹲在路邊,我叫了聲「琪琪,怎麼不回家啊?」「我現在不想回家,還想在這玩一會,等會再回去。」琪琪害羞的回答。「門口的車流量大,在這玩不安全,你來我家裡和軒軒一起玩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