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發明切割機!沅江貧困戶變身「發明家」以「智」脫貧走上致富路

2020-12-14 紅網

孫玉政現場組裝機器。

紅網時刻益陽7月30日訊(沅江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鄔昊霖 石賽夫 記者 劉麗)「手工切割又慢又切得不好,還經常被枳橙汁濺到眼睛。我就想自己做一臺切割機,省時省力。」7月29日下午,孫玉政一邊用他的新一代電動枳殼切割機忙著手中切割枳殼的活計,一邊介紹道。

孫玉政曾是沅江市新灣鎮蓮花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因學致貧,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他主要以種植枳橙作枳殼和做小生意為生,並於2017年順利脫貧,走上了致富之路。

機器切割和手工切割比賽結果一目了然。

最初,被確定為貧困戶時,要強的孫玉政覺得抬不起頭。鎮村幹部多次上門與他溝通,對他進行疏導,並結合其實際情況,從「智」上給他扶持,幫助他尋求出路、自主脫貧。

沅江市枳殼栽培歷史悠久,以赤山島的新灣、南嘴等鎮生產的產品最為出名,享譽全國。藉助這塊金字招牌,孫玉政開始種植枳橙做枳殼。

新灣枳殼雖全國聞名,但是傳統製作工序都是純手工,效率不高。「特別是枳橙豐收的時候,來不及切割,堆在家裡發黴生菌,看著讓人心疼。」瞅著堆積如山待切割的枳殼,孫玉政突發奇想,要自己做一臺電動枳殼切割機。

孫玉政的機器一代比一代強。

他不斷搜集資料、製作成品、反覆試驗。2017年,孫玉政結合自身所學,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技術幫扶下,製作了第一代電動枳殼切割機。

但由於設計不當,導致切割機無法切割大顆的枳殼。孫玉政不停地摸索試驗,一年又一年,機器做了一臺又一臺。當地黨委、政府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安排技術人員上門進行指導,幫助他解決技術難題。經過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進,枳殼切割機終於成功了。

一臺外形美觀的機器切割速度是手工切割速度的10倍以上,每小時能切1噸左右,而且操作簡單,生手熟手上來就會用。切出來的枳殼均勻美觀,機器成本和功耗也不高,大大提高了枳農們的工作效率。

「他不僅在生活上是一個自立自強的人,還是一個愛創造發明的人。他發明了枳殼加工的機器,通過賣給周邊農戶給自己提供了可觀的收入,為其他貧困戶樹立了以智脫貧的好榜樣。」說起孫玉政,新灣鎮黨委副書記臧勇豎起了大拇指。

孫玉政一家脫貧致富過上了幸福生活。

目前,沅江市枳橙種植面積近萬畝,每年收穫上萬噸。僅新灣鎮就有1600畝。依靠當地枳殼產業,孫玉政有了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也讓這個家庭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赤山的枳殼多,切割的問題我已經解決了,接下來我準備解決枳殼烘乾靠天吃飯的問題。」孫玉政說。自動枳殼切割機不是孫玉政發明的終點,未來他將致力於解決枳殼的烘乾問題,讓新灣枳殼走上自動化加工一條龍的道路。

相關焦點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德令哈市貧困戶:從「被動」脫貧到「主動」致富
    在德令哈市柯魯柯鎮安康村,共有貧困戶7戶25人。精準扶貧離不開精神扶貧,德令哈市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針對不同原因致貧的貧困戶,市級領導帶頭進村入戶宣講,幫助他們掌握政策措施,引導貧困群眾革除陋習,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使「我要脫貧」成為貧困群眾的主流意識,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自覺性和主動意識。「我想脫貧!」貧困這頂帽子給代存忠家帶來了太大的負擔。
  • 念活養牛經 走上致富路——記竹江鄉貧困戶毛良玉脫貧之路
    毛良玉建起的欄舍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王超報導:天剛灰濛濛亮,家住竹江鄉中團村的57歲的毛良玉像往常一樣起了個大早,  時光倒回到2014年5月,毛良玉因家庭困難被認定為貧困戶,望著鄉村兩級幹部送來的貧困戶牌子,一向堅強的他陷入了沉思。小兒子殘疾,兩個兒子都沒有文化,都在外打工餬口,4個孫子由毛良玉兩口子帶,巨大的壓力使毛良玉幾夜未眠,都沒有讓他想明白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只能繼續種幾畝薄田,外出做點小工來維持家庭開支。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姜黎明:念起「養羊經」走上致富路
    姜黎明:念起「養羊經」走上致富路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姜黎明就已起身在羊圈裡忙碌起來。今年54歲的姜黎明是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興隆屯嘎查農牧民,原本家境還算殷實,一場大病卻讓他陷入困境。2017年,姜黎明不幸患上直腸癌,為治病花光家裡的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也因此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姜黎明家經濟來源單一,沒有致富產業,缺乏發展資金,2018年在駐村工作隊和嘎查「兩委」的幫助下,姜黎明將3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入股獺兔基地,按照12%的分紅比例,每年每人就能得到1200元,這讓全家人喜出望外。
  •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潮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2020年03月24日 16:35   來源:潮州日報
  • 「小布鞋」走上脫貧路
    2020-09-15 07:12:35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甘肅臨夏縣整合資源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小布鞋」走上脫貧路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康勁 王偉偉 劉小燕
  • 牧民蘇雅拉達來:從智能機器發明家「晉級」全國勞模
    蘇雅拉達來是烏審旗文梅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讓我們看看他從智能機器發明家到全國勞模的「晉級」之路。蘇雅拉達來展示他發明的「全自動牲畜飲水機」部件。新華網楊騰格爾攝1993年,蘇雅拉達來高中畢業,報考了內蒙古電子學校。後來,他瞞著家人中途放棄學業,在呼和浩特一家家電維修部拜師學習無線電、機電家電維修技術。
  • 告別泥巴路 走上致富路
    「我們村的路修好了,水果收購商進村方便了。」河村村主任黃若景說,2011年他從廣東回到家鄉後種植砂糖橘。那幾年,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種植的砂糖橘口感雖好,但只能用摩託車一筐一筐地拉到鎮上去賣,費時費力。近幾年,在中石化廣西石油梧州分公司駐村扶貧隊員的接力幫扶下,黃若景家門口通向果園的泥巴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砂糖橘種植面積也從10多畝擴大到30多畝。
  • 平涼崆峒:養殖牛羊走上致富路
    多年前,由於養殖技術的限制,陳永奇日子過得窘迫,只能養幾隻牛、羊維持家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地裡探尋脫貧之法。,擴大養殖規模、新建牛棚暖舍,自繁自養的致富模式在他家拉開了序幕。2015年那年,老陳遠遠扔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 三年時間,近8000人因他走上「致富路」,東方這位「蘭花王子」
    黃法祥,他「痴戀」蘭花二十餘年,被業界稱之為「蘭花王子」,在發展壯大蘭花產業的同時,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工作,拓寬貧困戶群眾增收途徑,三年時間,近8000人因他走上「致富路」,讓「感恩之花」開遍東方。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小夥,通過二十餘年的努力,讓蘭花開成了「致富花」。圖:黃法祥和工人一起在蘭花基地裡忙碌三年時間 近八千人因他走上"致富路"創業初期的艱難險阻讓他如今更懂感恩。
  • 麻城五腦山:千年小菊花 變身鄉親們的脫貧「致富花」
    黃岡政府網消息(記者陶輝 通訊員榮志偉 毛嘉焱)傳統產業添活力,菊花變身「致富花」,近年來,麻城市促進菊花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科普研學、鄉村旅遊等多種業態,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位於湖北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虎形地村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從無到有發展菊花產業,組織開展與菊花相關的經濟、文化、娛樂等系列活動,推進菊花產業發展,貧困村找準脫貧路,千年小菊花已然成為鄉親們眼中的「致富花」。近日,記者採訪了五腦山林場派駐虎形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袁偉。記者:袁書記,您帶的這盆菊花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貧困戶變成了致富帶頭人丨播州區茅慄鎮金山...
    圈裡的豬每增重一斤,都將為我們家帶來收入。  我是播州區茅慄鎮金山村的生豬養殖戶,也曾經是村裡有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們兩口子,常年外出務工,由於缺乏技術,只能幹些體力活,收入甚微,兩個孩子的學費都拿不出來。想幹事也願意幹,但是沒有致富的路子,又缺乏資金,家庭生活感覺越過越艱難。圖為賀孝超和妻子正在採摘蔬菜,為生豬準備飼料。  我們家好日子的開始,得益於黨委政府和區幫扶部門的幫助。
  • 脫貧攻堅在路上 | 招賢納智+科技加持,浠水小菱角撬動致富大產業
    脫貧攻堅在路上 | 招賢納智+科技加持,浠水小菱角撬動致富大產業 2020-10-20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訂單」種植保價收購引領致富路,助貧困戶「摘帽」不返貧
    村民鄧崇廣正在打理收穫的玉米:「今年參加訂單種植,加上養殖豬、兔子等,今年收入預計有五萬多,穩定脫貧沒問題。」 要脫貧增收,關鍵是要發展生產,幫助貧困戶實現持續「造血」,必須建立適合潘田村的獨特產業體系。「訂單種植」保價收購黑玉米深受村民歡迎。通過訂單產業幫扶,把一顆顆花生、一粒粒玉米發展成了農民增收項目,幫助貧困戶「摘帽」不返貧,帶動村民穩定增收。
  • 「我的脫貧故事」念好養豬致富經 走上脫貧增收路丨望謨縣石屯鎮...
    2016年,有一天,駐村幹部和村「兩委」來到我家,我給他們說了我的想法之後,他們知道了我的顧慮,耐心的講解政策,終於解除了我心中所有的疑慮,我決定通過養豬來脫貧致富路。基層幹部到梁小剛戶培訓養豬技能知識及注意事項可以說,我是白手起家,沒有資金怎麼辦?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年純賺40多萬 汕頭龍湖區昔日貧困戶養鵝走上致富路
    家住汕頭市龍湖區新海街七合村的90後謝永元,通過幫扶和自身勤勞,從曾經的貧困戶變成獅頭鵝養殖大戶。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是龍湖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生動縮影。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龍湖區聚焦貧困人口,引導支持激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產業、主動實現就業,通過開展消費扶貧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不斷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能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
    四川:養好小龍蝦 自貢市大安區貧困戶走出致富路2020-04-13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現在,廖春已發展40餘畝稻田小龍蝦養殖,年產龍蝦約7000斤,成為全村家喻戶曉的致富能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廖春家有兄弟二人,母親常年患病,是村裡出了名的「藥罐子」。曾經,一家四口全靠父親務農艱難維持生活。1998年,初中畢業的廖春南下打工,希望能改善窘困的家庭狀況。
  •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
    全村16個村民小組,7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達225戶。自然條件不足,村民長期過著靠山吃飯、看天出門的生活。受交通、地域、環境等因素限制,投資企業望而卻步,失去了很多產業項目和發展機遇。  2015年8月,雲南省委、省政府部署新一輪扶貧工作,雲南省公安廳與馬臺鄉平河、南糯、那杏3個行政村結成扶貧對子。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蛻變丨荔波縣甲良鎮...
    2014年,我成了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現實生活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嘗盡打工生活的艱辛後,2015年我無奈地選擇了回家。   駐村脫貧攻堅隊了解我家的情況以後,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不過,我知道駐村幹部只能是扶上馬,送一程,更好的生活還得靠自己努力。我不能「等靠要」,希望自己發揮養豬技術特長自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