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常被誤判含毒不能吃,卻香甜如蜜,維C含量高,可惜農村少見
文:三農小七
說起毒素,大多數人可能並不清楚
印象最深的,估計來源於小說,比如蜀中的唐門,雲貴高原的五毒教,當然,還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中的西毒。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與用毒有關的門派或者人物。
至於毒物,可能大家就停留在砒霜,鶴頂紅,毒蛇之類上面了。其實,自然界中的很多東西都有毒,比如涼薯(有的地方叫地瓜)的種子,七葉一枝花,斷腸草等等,都是有毒的。
由於很多人對於有毒的東西並不是很清楚,而在農村等一些地方,以前教育普及不是特別高,往往都需要老一輩人言傳身教,口口相傳,才能獲得一些植物知識。尤其是是有毒植物,比如,很常見的「蛇莓」,就被老一輩人傳說有毒,事實證明那也是一種無毒的植物。

還有一種植物,它的外形也酷似蛇莓,同樣被老一輩人告誡有毒,但它的味道比蛇莓不知道好多少倍!
這種植物,在民間被稱為「白泡兒」!以前被農村老人說有毒,沒有人敢吃,傳播度也不高,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如今已經證明它沒有毒素了,而且身價很高,一斤能賣30元!
01白泡兒科普
白泡兒是薔薇科草莓屬的一種植物,因為它的果實顏色偏白而得名,其真名也叫黃毛草莓,或者白藨!白藨的讀音為 Bái Pāo,和白泡兒讀音相近,後者帶有兒化韻,更適合民間流傳,而且「藨」字難寫,因此,白泡兒這個名稱更流行。
白泡兒的果實酷似蛇莓,也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因為它像蛇莓的緣故,一直和蛇莓一樣被當成有毒植物看待。
但它的高度比蛇莓高,高的能夠長到25釐米左右,地上莖上有密密麻麻的黃棕色的絹狀柔毛,和葉片的長度差不多,葉子為三出小葉,呈橢圓形或者倒卵形,長度一般在5釐米以內,寬度在3釐米以下。
花為聚傘狀花序,分雌花和雄花,花的直徑在2釐米左右,果實為一種聚合果,圓圓的,顏色為白色,淡淡的白黃色,花期為夏天,果實成熟於6到8月。
02白泡兒價值
白泡兒果實比蛇莓大,看起來也很像草莓。以前農村老一輩人認為它是蛇莓一路的,均認為有毒,而且嚴禁晚輩採食,但,實際上它更傾向於草莓。以前草莓不普及,老一輩人認為它是蛇莓,也情有可原。
事實證明,白泡兒不但沒有毒,而且果實很甜,甜如蜜,可以食用。而且喜歡吃白泡兒的人並不少,在市場上能賣30元一斤。
它的葉柄基部長有兩片葉子,在葉柄的頂端有三出小葉,合起來有5片葉子,也被稱為五葉草莓,果實為白色,也被稱為「白草莓」,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野生植物,在農村很多地方都有分布,不過由於除草劑的使用,可能很多地方已經沒有了蹤跡,需要大力保護這一野生資源。
白泡兒含有豐富的果膠,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等多種維生素,100克白泡兒的維生素C的含量高達60毫克,而獼猴桃的含量大約是62毫克,維生素C含量堪比獼猴桃。還含有葡萄糖,以及鈣,鐵,錳,鉀,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胺基酸,食用價值極大。
03結束語
讀者朋友們,白泡兒常被誤判為含毒不能吃,老一輩人常告誡農村娃不能食用,但它的味道卻香甜如蜜,維C含量高,可惜因為除草劑和人們的剷除,白泡兒在農村很少見了,若有野生資源,記得只採果子別挖根。
你們見過這種白泡兒嗎?你們吃過這種野果嗎?您還知道哪些野果能吃呢?歡迎留言交流,分享,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