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桂華團隊EES:調控水凝膠表面潤溼態加快太陽能致水蒸發

2020-12-12 學研天地

研究背景

清潔的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對近30億生活在嚴重缺水地區的人,海水淡化和汙水淨化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然而,傳統的基於熱能或過濾膜的海水淡化會消耗大量電力,且需要大型而複雜的集中式基礎設施。太陽能海水蒸發被視為可以緩解淡水稀缺的最有前景的環保型技術之一。然而,最關鍵的挑戰在於自然陽光擴散太強(≤1kW m-2),無法為高效的水蒸發系統提供動力。而一旦利用昂貴的太陽能集中器就會增加其整體的技術成本。研究者們通過引入高效光熱能轉換材料以及合理設計蒸發器納米結構來加速蒸發過程。最近,通過調節聚合物網絡與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水凝膠太陽能蒸發器可在一個陽光下達到高蒸發速率。由於水蒸發發生在水凝膠界面,因此合理設計蒸發材料表面對於太陽能蒸發尤為重要,但對於調整太陽能蒸發器的表面潤溼狀態以加快蒸汽產生速率這方面的研究甚少。

成果簡介

近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餘桂華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提出了調控水凝膠表面潤溼態加快太陽能致水蒸發的概念,開發了帶有疏水島狀的親水性水凝膠蒸發器(patchy-surface hydrogels,PSH,見圖1),實現了超快的太陽能驅動水蒸發。該工作被選為封面文章。

圖1. PSH太陽能水蒸發器的示意圖。

PSH是通過使用十八烷基三氯矽烷(octadecyltrichlorosilane,OTS)部分修飾親水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水凝膠製備而得。圖2展示了PSH 的表面表徵。在光學顯微鏡下,由於OTS修飾的疏水區域厚度略厚,在薄膜幹涉下顯示為不同顏色的島嶼狀。通過調節修飾時間,可以製備出含約0、30、60、90%疏水面積的PSH(標記為PSH 0、PSH 30、PSH 60和PSH 90),並且接觸角測試證明其疏水性不斷增強。XPS結果也證明了OTS修飾程度隨時長不斷增加。

圖2. PSH表面的表徵。a-d)顯微鏡下觀測到的疏水島嶼面積隨表面修飾時間的增加。e-h)水表面接觸角的變化。i-k)XPS 表面更一步精確測試。

圖3 展示了PSH在一個太陽光下的水蒸發性能。PSH 30表現出最快的蒸發速率,高達4.0 kg m-2 h-1,同時能量效率達93%。該蒸發速率比純親水或純疏水的表面均要高,得益於親水與疏水區域的協同作用。在PSH表面,水主要集中於親水區域,形成一層厚度增加的水膜,使得最外層水分子與水凝膠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減弱,從而更易蒸發;同時,大量的水分子擴散至疏水區域蒸發(圖1)。PSH同時也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以長時間保持高效蒸發速率。

圖3. 太陽能驅動蒸發性能。

作者進一步利用分子動力學(MD)模擬對水在PSH的蒸發行為在分子尺度進行探討(圖4)。簡化模型中,PVA區域表現為親水,水分子在平衡時會均勻鋪開成一層水膜;OTS區域為疏水,水分子在平衡時會形成水珠狀顆粒。MD模擬證實了水分子在蒸發過程中會局域在親水區,同時向疏水區擴散。隨著OTS的覆蓋率從0%增加到90%,親水PVA區水膜的平均厚度增加,並且PVA區域中最外面的水分子的平均總相互作用能降低,從而更易於水分子蒸發。同時,PVA區域面積減小,PVA/OTS接觸線增長,更多的水分子擴散至疏水OTS區域。總水蒸發速率取決於PVA區域的面積,PVA區域水層厚度,以及PVA/OTS接觸線長度。在30%的OTS覆蓋率下,PVA區域面積較大,同時水層厚度的增加加速了水從PVA區域的蒸發,OTS區域也對蒸發起到可觀的貢獻,因此總的蒸發速率最快。

圖4. PSH水蒸發的分子動力學(MD)模擬。(a)MD模型以還原水凝膠的斑塊狀表面,其中水分子在蒸發開始之前位於水凝膠表面之下。水凝膠表面四個正方形橙色斑點為疏水性,其餘為親水性(深黃色)。(b)PVA模型及其初始和平衡潤溼狀態。(c)OTS模型及其初始和平衡潤溼狀態。(d)在蒸發狀態下,最初散布的水分子被限制在親水區(PVA)中。同時,相當多的水分子也擴散到疏水區(OTS)進行蒸發。(e)PVA區域中水膜的平均厚度和總平均相互作用能。(f)在相同的蒸發持續時間後,對於不同的OTS表面覆蓋率,親水性和疏水性區域分別貢獻的蒸發水分子數量。

綜上,該研究團隊通過調節水凝膠表面的潤溼狀態,製備了親水/疏水混合的表面,實現了超快水蒸發速率。該性能來源於親水區和疏水區的協同作用。合理設計表面潤溼性這一策略還可以應用於其他材料,用於與能量、水、環境相關的各項應用。

水凝膠在水資源領域的更多文章可見: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5, 388 (2020)

ACS Materials Letters, 2, 671 (2020)

Advanced Materials, 32, 1907061 (2020)

Science Advances, 5, eaaw5484 (2019)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52, 3244 (2019)

Advanced Materials, 31, 1806446 (2019)

Nature Nanotechnology, 13, 489 (2018).

文獻連結:

Tailoring Surface Wetting States for Ultrafast Solar-Driven Water Evaporation

Youhong Guo, Xiao Zhao, Fei Zhao, Zihao Jiao, Xingyi Zhou, Guihua Yu

Energy Environ. Sci.,2020,13, 2087, DOI: 10.1039/D0EE00399A

作者簡介

餘桂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機械系終身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RSC)和皇家物理學會會士(FInstP)。

餘桂華教授課題組的研究重點是新型功能化納米材料的合理設計和合成,尤其是對能源和環境凝膠材料的開創性研究,對其化學和物理性質的表徵和探索,以及推廣其在能源,環境和生命科學領域展現重要的技術應用。目前已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NAS,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JACS, 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em, Joule, Nano Letters, ACS Nano, Nano Today, Mater. Today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論文引用30,000餘次,H-index 87。

現任ACS Materials Letters副主編,是近二十個國際著名化學和材料類科學期刊的顧問編委,如Chemical Society Reviews(RSC),ACS Central Science, Chemistry of Materials(ACS),Chem,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Cell Press),Nano Research(Springer),Scientific Reports(Nature Publishing),Energy Storage Materials(Elsevier),Science China-Chemistry, Science China-Materials(Science China Press),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Wiley-VCH)等。

相關焦點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最近,趙雙良教授和重慶三峽學院宋先雨博士(原華東理工大學趙雙良教授團隊博士生)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和拉伸分子動力學(Steered Molecular Dynamics)系統研究了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界面作用機理,闡釋了納米水凝膠內化路徑同時受水凝膠機械強度及包封能力的界面調控機制。
  • 藉由「流汗」散熱,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
    戶外測試後,他們發現這些凝膠會在悶熱的夜晚中吸收水分,然後在白天豔陽高照時釋放水氣,就好像人們藉由「流汗」來散發熱量一樣。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型凝膠可以黏在各種地方。當把凝膠黏在太陽能電池板背面後,凝膠釋放儲存的水分就可以幫太陽能電池面板降溫10℃左右。
  • 中科院傑青周峰團隊《材料化學》可控表面解離性的分層水凝膠,可...
    頂部軟層的厚度隨著鹼處理時間的延長,不同的表面和橫截面形態以及機械性能而增加。頂部的柔軟多孔層確保表面對硬鋼球接觸對的摩擦力極低(摩擦係數(COF)約0.009,3 N; COF約0.035,20 N),而底層則表現出優異的摩擦力承重功能。因此,由於表面潤滑和底部承重的結合,層狀水凝膠可以獲得非凡的耐磨性。證明了該方法可用於開發層狀水凝膠潤滑導管,該導管的內外表面均具有光滑的特徵。
  • 膠天下 | 表面張力與潤溼作用
    將一液體滴到一平滑均勻的固體表面上,若不鋪展,將形成一平衡液滴,其形狀由固液氣三相交界面處所作氣液界面之切線經液滴至固液界面所成之夾角決定,此角稱為該種液體在所研究固體表面上之接觸角,或稱潤溼角。接觸角常以θ表示。
  • KAUST開發的聚合物凝膠可通過吸收水蒸氣來冷卻太陽能電池板
    鑑於太陽能電池板位於陽光直射下,不言而喻,它們會變得非常熱。而現在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凝膠可以幫助冷卻它們,而不需要使用任何電力。
  • 茶多酚蛋白自組裝水凝膠可精準調控腸道健康—新聞—科學網
    分子加工精準調控營養機制。南京農大供圖 如何實現「未來食品」(Future Food)對營養健康的精準調控,是科學家們普遍關心的議題。近日,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胡冰團隊構建了一種新的食品分子加工新策略,有望精準調控腸道健康。3月24日,相關研究成果正式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誌》(ACS Nano)。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目前已經明確了常見的腸道炎性反應與菌群相關,並由此激發了特定菌屬的異常增殖。科學家發現,膳食植物化合物具有促進人體健康的生理功能,包括調節腸道菌群。
  • 吉林大學任露泉院士團隊:形狀記憶「玫瑰花瓣效應」與「荷葉效應」可逆切換超疏水表面
    > 近年,智能潤溼性調控表面因其可在不同潤溼性之間相互轉換
  • 山東大學郝京誠教授團隊《ACS Cent. Sci.》最新綜述:酶調節可自愈聚合物水凝膠
    最近,山東大學郝京誠傑青團隊在美國化學會《ACS Central Science》發表綜述題為Enzyme-Regulated Healable Polymeric Hydrogels一文。該文展望聚焦於生物啟發的酶調節的自愈聚合物水凝膠系統的新興和快速發展的研究領域。
  • 《Macromolecules》龔劍萍團隊綜述:構建仿生水凝膠的挑戰與機遇
    近期,北海道大學龔劍萍教授團隊對於構建仿生水凝膠提出了綜述觀點。他們認為科研工作者可以有很大的機會通過向自然界學習來開發水凝膠材料。該觀點探討了通過模仿不同長度尺度的生物結構來製備具有出色物理功能水凝膠的機遇與挑戰。
  • 矽水凝膠VS水凝膠
    我本科畢設的時候接觸過水凝膠,而第一次聽說矽水凝膠是看了徐璐小紅書推薦的美若康矽水凝膠隱形眼鏡,號稱可以佩戴午睡,那麼矽水凝膠和普通水凝膠有什麼區別?矽水凝膠真的是智商稅嘛?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水凝膠,水凝膠是一類極為親水的三維網絡結構凝膠,它在水中迅速溶脹並在此溶脹狀態可以保持大量體積的水而不溶解。
  •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記錄。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美國UT Austin餘桂華教授AM: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界面化學研究
    液態金屬電池的穩定運行需要快速的電荷傳輸,金屬一般具有非常大的表面張力,因此在集流體表面的浸潤性很差,影響了電池的性能。作者通過物理氣相沉積對集流體改進,系統研究了不同的界面層對液態金屬的作用,發現當沉積50 nm厚度的金可以實現極小的接觸角,並通過DFT模擬計算了液態金屬在不同界面的靜電勢圖解釋了納米級的金塗層對液態金屬的吸附作用,從而促進了液態金屬電池電荷的傳輸。
  • 中國團隊設計「兩面神」黏附水凝膠:一貼修復內臟器官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科技日報,近日,天津大學劉文廣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兩面神」黏附水凝膠,該凝膠的兩面表現出截然相反的黏附特性,一面可以牢固地黏附在體內的受損組織以替代手術縫合線,另一面不具黏合性,可以有效防止組織間發生黏連,並且在體內14天內可實現完全降解。
  • 什麼是潤溼?
    圖一,荷葉露珠圖可能大家奇怪,這個跟潤溼有什麼關係?老賀也相當詩人了,非也,這正是一種不潤溼的現象。那麼,什麼叫潤溼?潤溼指的是在固體表面上一種液體取代另一種與之不相混溶的流體的過程。簡單來說,潤溼就是固體表面上的氣體被液體取代的現象。舉個簡單的例子。
  • 科學家構建新型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王義明與教授郭旭虹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獲新進展,團隊通過凝膠因子和磷脂分子的正交組裝,構建了具有應變增強特性的脂質體複合超分子水凝膠材料
  • 有了「氫農場」 太陽能光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新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利用太陽能實現高效水分解制氫,不僅可以緩解人類能源的問題,還有望替代化石能源並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如果凝膠漂浮於液體表面,可用數支巴斯德吸管將其壓下去
    如果凝膠漂浮於液體表面,可用數支巴斯德吸管將其壓下去。準備轉移用,膜8.用乾淨的手術刀或切紙機切一張每邊均比凝膠大1mm的尼龍膜或硝酸纖維素膜。此外,再切兩張與膜同樣大小的厚吸水紙。9.將膜漂浮於盛有去離子水的皿中,直到膜從下往上完全浸溼,然後將膜浸泡於適當的轉移緩衝液中至少5min。用乾淨的手術刀片切下膜的一角,與凝膠切下的一角相一致。不同批號的硝酸纖維素膜的潤溼速宰變化很大。如果膜在水中浸泡數分鐘後仍不能完全沒溼,中性或帶電荷的尼龍膜通常不會發生溼潤不均勻的問題。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王曉龍團隊實現雙網絡水凝膠的3D列印,高強韌性...
    他告訴 DeepTech,「過去 6 年時間,我們團隊已經能夠通過 3D 列印實現一些傳統方法很難達到的仿生表面,研究出了一些能夠使用在高端裝備方面的材料,比如聚醯亞胺、氰酸酯、聚氨酯彈性體和矽橡膠等。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慶波團隊在探索高性能薄膜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開發用於太陽能電池的電荷動力學和缺陷態等物理性質的量化測量和分析方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成功研製了可調控的太陽能電池瞬態光電測量系統,實現了太陽能電池在實際工作狀態下電荷動力學的測量(Rev. Sci.
  • 利茲大學《大分子快訊》協同微凝膠增強水凝膠作為高性能潤滑劑
    最近,英國利茲大學Anwesha Sarkar教授團隊通過用蛋白質微凝膠增強由生物聚合物納米纖維組成的流體狀水凝膠,來製造(專利)摩擦係數極低的非脂質生物潤滑劑。與任何單一組分相比,該水凝膠可在彈性體表面上協同提供超潤滑性。由帶正電的乳鐵蛋白微凝膠和帶負電的κ-角叉菜膠水凝膠組成的這種兩種成分的潤滑劑在摩擦測試中使用光滑的和有紋理的表面,能夠超過真實的人類唾液的高潤滑性能,後者模仿了人類舌頭的潤溼性,形貌和合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