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對重慶本地小面的無限自豪,可以從常常出現在旅行攻略裡的這麼一句話中看出來:
「想吃小面不用去所謂的網紅麵館,隨便找一家,味道都是好的。」
在幾年前,這的確是一個事實,麵店與麵店之間的差別,與其說是手藝的成熟與生疏,莫若說是在細節處理上的各具特色——只要你在重慶,無論去到哪兒,都可以完全放心地在小麵店落座,並品嘗獨屬此店的麵條風味。
不過最近幾年,這種面對小面無比自豪的感覺漸漸消失了,就算是營業了幾十年的好評如潮的老麵店,也會出現麵條不筋道、佐料調配失衡、澆頭分量銳減、豌豆煮不融等失誤。
新開的店就更別說了。
對某些「新手上路」的麵店來說,上述的失誤連失誤都不是了,是固有的缺點。從前經常全重慶到處吃小面,不過在嘗過幾碗蒜水與辣子都不香、紅油帶味的小面後,我就再也不隨便嘗試了。
這樣的判斷或許有些武斷,但就遊品旱獺君個人的體驗來說——重慶小面的整體的品質,似乎在逐漸往下垮。
就拿遊品熟悉得不得了的大坪時代天街來說吧,從前好評如潮的彈子石鴨血面、五魁首面莊、胖妹面莊、老太婆攤攤面、婆豌雜麵、老家豬肝面等面莊的口味,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這麼大的天街,有時中午想吃點小面,都不知道去哪。不過我不死心,詢問了許多同事,徵集了他們覺得最好吃的小麵店。
呼二兩的名字,就是在這次徵集中傳入我耳中的。
據說同事所說,呼二兩這家麵店的豌豆煮得融,調味也不錯,雜醬特別香,是他在時代天街的最愛。
聽了這話,我立馬就去了。呼二兩開在時代匯,靠近街心花園,位置不難找。
本以為是不拘一格的老麵館,但進去才發現,裝修相當整潔現代。我按照同事的指示點了豌雜麵,一碗14元。
沒過多久,小面就端上來了,我一看這個面的成色,就知道壞了,麵條應該沒煮到位。
我看了看挑面的師傅,是個年輕人,哎,應該是經驗不足吧。
的確,同事說的都是對的,這家麵店豌豆煮得融,佐料味道好,雜醬又瘦又香,但他沒說的是——這家店的麵條全無嚼勁,而且碗內缺少油水。
缺少油水對於乾餾的小面來說是致命的缺點——因為這意味著佐料拌不開,我嘗了幾口,可以說是全無從前那種「濃稠的醬裹著麵條「的食感。
麵條又幹又沒嚼勁,吃著吃著,我差點以為自己在吃宜賓燃面。
卯足了勁去吸,最終還是沒能吃完。
太失望了,在重慶本地,找到一家味道巴適的麵館竟然是這麼難的事嗎?
想念從前那個小麵館你追我趕、互爭雄長的年代。
假如你知道重慶哪兒還有味道巴適的小面,請一定在評論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