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嶽宇豔) 市人大代表劉德勝認為,老年人保健品市場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坑老」保健品層出不窮。從最初的「牛、羊初乳」,到現在納米技術、破壁技術製作的保健品,從補充微量元素到增強免疫力、抗衰的保健品目不暇接,有的隨意誇大適應症,甚至功效全無,副作用驚人。「坑老」保健品銷售方式不斷翻新:電話釣魚,貨到付款;贈送禮品,上門探望;免費體檢、免費「專家」講座;會議營銷;免費聚餐;利用「溫情攻勢」與老人拉近關係,噓寒問暖以關心老年人的疾病並指導購買;免費基地旅遊參觀等等,花樣頻出,防不勝防。保健品市場監管難:很多不良保健品公司銷售方式不斷翻新,致使市場監管部門監管難;基本沒有正常獲取保健品知識和辨別保健品真偽的渠道;不良保健品企業隱蔽性強,特別是體驗營銷、會議營銷、小區封閉課堂等形式,如日常工作人員巡查不力,很難發現並查處。
劉德勝建議,一要從源頭對保健品的生產廠家、產品質量加強監管,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保健品的廠家及商家的打擊力度;二要營造全社會監督保健食品廣告的良好氛圍,引導老年人科學理性消費,遠離保健品的騙局,設立舉報電話,建立社區保健品監督網絡;三要擴大保健品廣告的審查範圍,完善廣告審查相關法規勢在必行,應將多渠道發布的宣傳資料納入審查範圍,包括商家的口頭營銷(電話銷售、會議營銷、通過收音機進行宣傳的內容)、網絡營銷、紙質營銷(宣傳手冊、老年報等)以及視頻資料(會議視頻等),並對違法宣傳追究連帶責任;四要加大保健食品市場的監管,對有不良記錄的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增加監督檢查頻次,進一步加強基層巡查,舉報有獎,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
【來源:半島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