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抄手是上桌率頗高的一道美食,只因其製作簡單,烹飪便捷,且營養豐富,味美可口,老少鹹宜。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家裡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寬裕,逢年過節,母親就會包抄手改善生活。看母親包抄手是一種享受,只見她一手託著薄薄的麵皮,另一隻手用筷子挑起一小團肉餡,放在麵皮中央,將四方形麵皮對摺、左手中指輕輕一頂,兩手食指再往攏一捏,一隻四角舒翹、玲瓏可愛的抄手就包成了,每一隻抄手都在桌面站得穩穩的,像一個人很神氣地抄著手,不可一世地睥睨世間。
不知不覺中,抄手漸漸鋪滿了整個餐桌,此時大口鋁鍋裡的水已沸騰,母親連忙放下手裡的活計,一邊指揮父親摘蔥搗蒜,一邊煎油辣椒。
母親煎油辣椒很講究,幹辣椒麵裡一定要放上好的大紅袍花椒,還要放些許芝麻、花生,菜油倒進鐵鍋,待噝噝地冒起了熱氣,就將熱滾滾的油倒進摻雜了花椒、芝麻、花生的幹辣椒麵裡。那熱辣辣的香味,頓時溢滿了整個屋子。
抄手的佐料裡,除了醬油、醋、花椒麵、蒜泥、蔥花之外,就是一大勺剛剛煎好的,熱熱的、香香的油辣椒。抄手被放進沸水裡,水開後再澆上涼水,打了幾個滾,母親就將它們用漏勺舀起來,盛到碗裡。那時,吃完一碗紅油抄手,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日,也會滿頭大汗,直呼過癮!
母親喜歡拉上父親給她打下手。父親行伍出身,做事雷厲風行,卻不免粗糙。父親的觀念裡,凡事越簡單越好。母親包抄手那一套,在他看來就有繁文縟節之嫌。對他來說,下一碗白水麵條,淋上一勺剩菜,就很好了!
可母親不允許日子過得粗枝大葉,總嫌父親包的抄手不夠美觀,更重要的是,肉餡少了:「是吃麵皮還是吃抄手呢?娃娃正長身體,多放點肉餡!」母親一邊駁斥父親,一邊給父親做示範。
放學路上,爬過幾道坡坎,繞過根深葉茂的黃葛樹,林蔭盡頭的家裡,如果傳來熱滾滾的油辣椒濃香,再伴著母親數落父親的聲音,那晚餐準是一頓肉厚皮薄、麻辣鮮香的抄手。
我成家以後,母親還常常拉上父親一道來幫我料理家務。隔三岔五就買來一塊上好的鮮肉,擀好一摞麵皮,來包抄手。那時,清寂的家裡一下子熱鬧喧騰起來,廚房裡是乒桌球乓剁肉餡的聲音,大鐵鍋嗞嗞拉拉煎油辣椒的聲音,還有母親不停地數落著父親的聲音,什麼抄手餡兒包少了,蔥沒剝乾淨了,辣椒麵裡又忘了擱花生粒了……父母會一次為我包上很多抄手,吃不完的,就放進冰箱凍起來,當我忙得顧不上做飯,煮上一碗抄手,方便快捷,還能保證營養。
不過,當日子越過越好,我竟開始嫌棄抄手這種吃食太草率太粗糙,任它在冰箱裡放著直到過了保鮮期。母親來看見了,不怨我,只怨父親沒把抄手包好。
夏天,父親突患急病,撇下我們走了。哀慟的母親,精神萎頓,整日裡坐著發呆。中秋節時,我們陪母親坐在桌前包抄手,母親的雙手已遲滯了許多。我去廚房裡燒水、煎油辣椒,出來見她呆呆地望著手裡包了一半的抄手,自言自語:其實肉餡多點少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那一刻,我知道,她又思念父親了。
只要有親人的愛相伴,日子細緻點還是粗糙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撰稿:賀芒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編輯:匡麗娜 黃琪奧
審核:牛瑞祥
同茂大道416號是《重慶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關注文化熱點、挖掘巴渝文脈、匯集展演信息、弘揚城市精神,歡迎踴躍提供線索,轉載請獲取授權。
聯繫方式:kjwtzx@163.com
郵件標題請標明「同茂大道4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