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故宮鑑賞③|鍾馗緊盯著蝙蝠,看明憲宗筆下的驅邪之神

2020-12-26 澎湃新聞
鍾馗,是中國神話中能打鬼驅邪的神。自唐代畫聖吳道子按唐玄宗旨意畫鍾馗捉鬼圖以後,鍾馗的故事和畫像逐漸在宮廷和民間流行開來。在擅長繪畫的明憲宗筆下,驅鬼之神鍾馗帶領一個小鬼快步疾行,二目圓睜,緊緊盯住前方不遠處一隻迎面飛來的蝙蝠。

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即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以「鍾馗」為題材的書畫和工藝藏品。在當下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背景下,也藉此希望疫情早日消散,讀者朋友康健無恙。

故宮

明代朱見深《歲朝佳兆圖》軸局部,鍾馗與蝙蝠

鍾馗是中國著名的民間神之一,後來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他的主要職能是捉鬼。

最初的鐘馗形象,據說是吳道子按照唐玄宗的旨意創作的,主題就是為人間除惡。據說,唐開元年間的某一天,玄宗到驪山去欣賞樂舞, 回宮之後,覺得身心不適胸口悶熱。一個多月過去了,御醫使盡渾身解數也無可奈何。忽然一天夜裡,玄宗夢見兩個鬼,一大一小,小的身穿絳色衣,腰間插一把竹骨扇子,一隻腳光著, 一隻腳穿著露出腳趾的鞋,偷了唐玄宗的玉笛和楊貴妃的紫香囊,繞殿奔跑。 大鬼戴著帽子,雙足穿皮靴,上前捉住小鬼挖出眼睛拿起來就吃掉了。玄宗問大鬼是誰, 大鬼回答說:「臣鍾馗,即考武舉落第之人,我誓與陛下除天下妖孽。」 玄宗驚醒後,頓覺病情好轉,身上也有勁了。於是, 他召來畫家吳道子,把夢境告訴他, 讓他畫鍾馗捉鬼圖。吳道子奉旨, 構思一番後, 很快就畫好了。玄宗看過非常吃驚,問道:「你畫的和我夢中的情景一模一樣,怎麼畫得這樣準?」吳道子回答說:「陛下憂勞過度,飲食欠佳,內熱侵犯了龍體,然後就出現了為你除妖之物,以衛聖德。」

後來,宮廷為玄宗康復舉辦了隆重的慶祝活動,玄宗非常高興,下令詔告天下,公布此事。從此每逢過春節, 唐朝皇帝都要給大臣們送新的日曆和鍾馗畫像,以迎接新的一年和寓意吉祥如意,同時表示對大臣們的關懷。此後, 從宮廷到民間非常流行鍾馗的故事和畫像,歷代知名的畫家無不以鍾馗為表現題材,描繪出自己心目中這位降妖除魔的「鍾進士」形象。在民間,人們用他的形象製作成各種藝術品,放置在住宅裡或大門口,希望驅逐邪惡,平安康健。

在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中,與「鍾馗」題材相關的書畫作品有戴進的《鍾馗夜遊圖軸》、明憲宗的《歲朝佳兆圖》以及清代揚州八怪之一華喦的《鍾馗秤鬼圖軸》。這些圖軸有的把鍾馗描繪成目光犀利,極具威嚴鎮懾之態的神人,有的把鍾馗圖繪成氣質儒雅剛正的文人形象,有的則呈現了鍾馗在雪夜巡遊的情景。而在院藏的一些工藝美術品中,鍾馗的形象更富生活氣息,如《粉彩鍾馗醉酒像》,鍾馗依山石而坐,醉態和藹可親,詼諧可愛;《竹雕老人挖耳圖筆筒》,鍾馗一手執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全神貫注,意甚陶醉。

今年是故宮誕辰600年。在疫情小鬼肆虐人間之際,澎湃新聞特此整理、解讀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鐘馗形象,藉此驅逐邪惡,祈禱人民生活康健喜樂。

明代戴進《鍾馗夜遊圖軸》

《鍾馗夜遊圖》軸,明,戴進繪,絹本,設色,縱190釐米,橫120.4釐米 款署:「西湖戴進」 鈐「靜庵」印

鍾馗像最初在過年時作為節令畫張貼懸掛。明末清初,貼掛鍾馗像的風俗逐漸移到了端午時節。

此畫描繪鍾馗在眾鬼卒的簇擁下夜遊的情景:四個小鬼抬著椅子,一小鬼撐破傘,身後有二鬼卒跟隨, 行進在山間小路上。 畫中,鍾馗懾人的目光、濃密的虯髯、俯身催行的神態,可使四處流竄的鬼卒驚駭而順服於威猛氣勢之下,甘心服侍於身旁。背景描寫緊扣「夜遊」題意:寒山嵯峨、荒草萋萋、白雪皚皚、寒氣襲人、枯樹怪枝,氣象蕭索,一派令人膽寒的陰森氣氛。其中細節的描繪,如一把破傘、一柄寶劍、幾根抬轎繩索、鍾馗頭巾上的白色小花、山澗數疊流泉等等, 無不強化了人物的境況和環境的幽冥。

鍾馗的形象,自唐吳道子第一次畫鍾馗捉鬼圖以來,為歷代畫家所表現。其形式五花八門,有表現為群體的,有表現為個人的,題材有嫁妹、除妖、出遊、嬉戲、怒視等。明代大畫家戴文進筆下的鐘馗,在一把破傘的遮蓋下, 身穿玉帶錦袍,烏皂幞巾,遒勁的線條描繪出異常兇猛威嚴的形象:他目光炯炯,銳利逼人,眉宇之間充溢著一股不平之氣,宣洩了對現實黑暗的不滿情緒。戴進一生顛沛流離,受盡同行讒言和打擊,其身世遭遇同傳說中懷才不遇化為鬼雄的鐘馗如出一轍。所以, 他畫的鐘馗夜遊圖,抒發了自己仕途受挫後的滿腔悲憤,寄託了他掃除天下妖孽驅盡人間邪惡的美好願望。

戴進 (1388-1462年) ,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錢塘 (今杭州) 人。他是明代早期聲名卓著的畫家,也是畫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二個畫派——浙派的創始人。他年輕的時候心靈手巧,是一名金銀首飾匠人,後來在大街上偶然看到自己精心製作的金銀器首飾,被熔金者毫不吝惜地扔進爐中化為金液,他大感失望,由此覺得「鍛工」的職業與他「成就不朽之業」 的理想相去甚遠,於是聽從朋友勸說改行從事繪畫。後來,在這一領域顯露了他出眾的才華。

由於命運坎坷,他屢遭排擠和毀謗,一生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異乎尋常的藝術成就。戴進廣泛學習郭熙、李唐、馬遠、夏圭等人的山水畫,又兼收並蓄融合米氏父子的米點山水,還將宋元以來的文人畫傳統也融入了自己的藝術創新之中。在晚年返鄉期間,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成為明代成就最大的畫家。

明代朱見深《歲朝佳兆圖軸》

《歲朝佳兆圖》軸,明,朱見深繪,絹本,設色,縱59.7釐米,橫35.5釐米

明代皇帝朱見深(明憲宗)《歲朝佳兆圖》,又名《柏柿如意面》,畫幅上方御題詩一首,並自識「成化辛丑文華殿御筆」,從款識可知是憲宗34歲時手筆。鈐「廣運之寶」印章。該圖入清後不久即皇宮內府所珍藏,畫幅上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御書房鑑藏寶」、「石渠寶笈」、「宣統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

此畫描繪驅鬼之神鍾馗帶領一個小鬼快步疾行。他頭戴一頂帽子,帽上的飄帶隨風飄拂。那張陰霾密布的臉上,二目圓睜,緊緊盯住前方不遠處一隻迎面飛來的蝙蝠,碩大的眼眶中白眼球多,黑眼球少,卻炯炯發光、爍爍有神。巨鼻碩口,鼻孔張開,雙緊閉,下頜至耳鬢,生長著濃密的絡腮鬍須,濃黑短粗,根根乍起,宛如鋼針。面部表情最深沉,不怒自威,氣勢凜然。他身穿肥大的衣裳,上身微微前傾,左手前伸執一柄如意,足蹬朝靴,左腳踏地,右腳用力後蹬,大步向前邁進。鍾馗身邊一個小鬼上身半裸,赤露雙足,左手高擎盛滿柏枝和柿子的大盤,相伴而行。

憲宗以鍾馗帽子上的飄帶、微微前傾的上身、風動的衣襟和運動的雙足,體現出人物疾進的動勢。通過對鍾馗面部表情與動態舉止的細微刻畫,將鍾馗剛烈耿直、嫉惡如仇的性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伴隨鍾馗前行的小鬼邊走邊回頭窺視鍾馗,其神情動態,顯現岀對鍾馗畏懼的心態,反襯出鍾馗的威嚴。全畫不僅人物生動傳神,筆墨氣勢連貫,而且具有一定的吉祥寓意,體現出畫家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是一幅頗具藝術感染力的畫作。畫幅右上方有明憲宗朱見深御題:

「柏柿如意。一脈春回暖氣隨,風雲萬裡值明時。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從題跋來看,可知這是一幅歲暮圖。所繪蝙蝠、柏枝、柿子、如意,是根據中國民間習俗採用的諧音會意的方法融入一些吉祥的寓意。其中,迎面飛來蝙蝠,寓意為福氣飛來;柏枝、柿子、如意,寓意為百事如意。顯而易見,身為明朝皇帝的朱見深創作該圖,正是寄託自已在來年佳兆頻現、百事如意的心願。

在筆墨技法上,憲宗以細筆描繪人物面部,用筆嚴謹細緻、遒勁流暢,衣紋在頓挫轉折中極富變化和運動感。其人物面部運用層層積染體現岀凹凸關係,形成較強的立體感,顯示出憲宗駕馭筆墨的嫻熟能力。

華喦《鍾馗秤鬼圖軸》

華喦《鍾馗秤鬼圖》軸,清乾隆,華喦繪,紙本,設色,縱137釐米,橫66.8釐米

清代華喦圖繪鍾馗秤鬼的故事,鍾馗氣質儒雅剛正,被綁縛稱量的小鬼則醜陋驚恐,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以正壓邪的主旨。場景中所繪人物皆刻畫細膩,面部神情尤為精緻,極好地表現了正、邪人物不同的心理特徵。此圖筆墨蒼秀,氣韻生動,當為華喦晚年人物畫佳作。

自題:

「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秋七月於解弢館擬唐人筆意,新羅山人」

。鈐「華喦」(白文方印),「秋嶽」(白文方印)。

鑑藏印:「岑仲陶家珍藏」(朱文方印),「萊臣心賞」(朱文方印),「虛齋審定」(白文方印),「太一素道人」(白文方印)。

華巖(1682~1756),一作華嵒,字德嵩,更字秋嶽,號白沙道人、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蛟洋華佳(家)人(原白砂裡人),後寓杭州。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寫動物尤佳。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華巖一生貧困,金農在《畫竹題記》提到:

「汀洲華巖秋嶽,……嘗畫蘭草紙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飯頃便能了事,清而不媚,恍聞幽香散空谷之中,…… 餘恨不能踵其後塵也。」

《粉彩鍾馗醉酒像》

粉彩鍾馗醉酒像,清康熙,高16.8釐米,底長29釐米

粉彩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

此件清代《粉彩鍾馗醉酒像》,鍾馗依山石而坐,頭戴黑色軟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雲龍紋蟒袍,腰系黃色絲帶,足蹬白底黑靴。他左臂倚著一仿宋官窯酒罈,右手持杯,兩眼微閉,醉意朦朧,自得其樂,背後有一紅蝠紋瓶。山石後側刻陰文 「康熙年制」四字楷書款。人物生動傳神,釉彩濃淡相宜,華美自然。

自古以來,鍾馗多以猙獰可怖的面目示人,常手持利劍,捉拿妖魔鬼怪。後來,鍾馗逐漸演變成為迎富、納福的吉祥神人。此瓷像的塑造風格與傳統的鐘馗形象不同,更富有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其醉態使人覺得和藹可親,詼諧可愛。彩瓷中的塑像以三彩居多,粉彩少見,鍾馗像更為稀有,此件為康熙彩瓷中的珍品。

此像在清宮內長期被尊為庫神,享受供奉,清晚期曾流出宮廷,後被發現於隆福寺一古玩店,又被迎回紫禁城。

《竹雕老人挖耳圖筆筒》

竹雕老人挖耳圖筆筒,明,高15釐米,直徑10釐米。清宮舊藏

此筆筒圓體,三矮足。鏤雕和浮雕山石倒掛,松竹掩映,一老者斜坐於坡上,戴襆頭,著朝服,一手執笏, 一手拈小枝正在掏耳。但見其眉眼攢顣,目光斜睨,嘴角微動,全神貫注,意甚陶醉。細審人物形貌,弓眉突顴,長髯及胸,耳毫逆生,神情放誕不羈,似為傳說中之鐘馗。

此作鏤雕工藝極佳,人物塑造尤其出色,已非一般文房玩物可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道教神仙:天師鍾馗是如何成為「萬應之神」的?
    他被奉為賜福鎮宅聖君,具有驅邪除祟的神職,同時還是道教唯一的「萬應之神」,既是門神又是冥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老百姓有求必應。根據《唐逸史》及《歷代神仙通鑑》等典籍的記載,鍾馗是唐朝初年終南山人士,他的長相較為奇特,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正所謂人不可貌相,雖然鍾馗相貌奇醜但是卻才華出眾,且為人剛正不阿。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即是故宮博物院工藝美術藏品中的蝙蝠形象。故宮博物院藏的金鑲寶石蝙蝠簪提起蝙蝠,由於習於夜間活動,一般人對其印象似乎並不佳,在民間故事中,也多是充當「騎牆派」的典型。
  • 景德鎮饒吉陶瓷藝術賞析——《鍾馗》
    在中國傳統文化浩瀚的長河中,有著眾多的吉祥民神,而鍾馗則是一位非常特別的神祗人物。他溝通了天地人三界,奔走於人鬼神之間,既是神話的、傳說的、夢魘般的人物,又是現實的、俗世間的人物。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鎮宅驅邪之神,古書記載,鍾馗,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異;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正氣浩然,待人正直,肝膽相照,因相貌醜陋,被剝奪狀元功名,剛直不阿的他頭撞殿柱而死。鍾馗神話的流傳,使得鍾馗畫成為國畫中一個特殊的題材。
  • 蝙蝠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著吉祥如意,而且還可以驅邪捉鬼
    蝙蝠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著吉祥如意,而且還可以驅邪捉鬼文:枯木由於疫情原因,蝙蝠最近成為熱門話題,這個哺乳動物中唯一能飛的「空姐」,在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當中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蝠:蝙蝠,服翼也。從蟲畐聲。方六切。」。因而,可以確定,蝙蝠在漢代已經明確「蝠」與「福」同音,成為人們祈求美好的寓意和象徵,因而在很多器物、玉器、飾物、家具上都出現了蝙蝠抽象畫。
  • 民間萬應之神鍾馗的趣畫:抓鬼闢邪,既當門神又做鬼王
    相傳唐玄宗在臨潼驪山講武后,偶患脾病,久治不愈,某天夜裡夢見一個相貌奇偉之人,在他的夢境裡捉住了一隻小鬼並將其吃掉。在夢裡,這位異人自稱鍾馗,玄宗醒後,便命吳道子繪鍾馗捉鬼畫。明清時期的《歷代神仙通鑑》中記載了鍾馗的身世,說他是陝西終南人,唐武德年間進京考試,因為長得醜落選,悲憤地撞死在殿階。
  • 高明:「瑞雪紫禁城」是我與故宮六百年的緣分
    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最用心的方式表達著對著這一宏偉建築、藝術殿堂的崇高敬意。畫家高明就是其中一位,他用自己手中的畫筆,表達著一個老北京人對於故宮的所見、所思、所感,敘述著一個文化傳播者對歷史的情愫,表達著作為一個中國人對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自豪,表達著新時代藝術家對文化復興的堅持與自信。
  • 端午鍾馗保安康,當代畫鍾馗最好的是誰?
    (視頻說明:當代第一鍾馗畫家林躍平)林躍平筆下的鐘馗姿態萬千,時而豪放,時而張揚、形象變化多端,而絕不重複。林躍平通過鍾馗的眼睛窺探世間萬物,表現世間百態,讓觀者一見難忘。於是,這天成為驅邪闢毒之日,鍾馗像、天師符和雄黃酒,便是民間常用的三樣闢邪寶物。
  • 閻崇年和祝勇:同名不同味的《故宮六百年》
    午門內、太和門廣場 李少白 攝《故宮六百年》 祝勇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故宮六百年》 閻崇年著 華文出版社今年,紫禁城整整600歲了。《大故宮》是橫向的,以空間為經線,以故宮建築為場景,時空交叉,講述故宮六百年的風雲傳奇;而《故宮六百年》則是縱向的,依時間之序,從故宮之源、遷都北京,講到從宮到院、故宮新生,在建築、藏品、人物三者的互動、演繹間,更著重於講述人的故事,不止於六百年間這血色宮殿的24位主人,更從將相嬪妃到太監宮女,從文化精英到外域使臣,從宮廷建築的設計者建造者,到藏品的製造者、欣賞者
  • 故宮六百年鑑賞|不僅是文同倪瓚,看宋元名家寫竹與逸格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即關注的是兩岸故宮所藏的宋元名家墨竹,除了文同、高克恭、趙孟、吳鎮等墨竹畫作外,還有如顧安、倪瓚等合作的《古木竹石圖》及管道昇見出閨閣趣味的墨竹,都十分罕見。
  • 六百年故宮鑑賞①|紫禁城楹聯:有稱仁頌德,也有閒情逸緻
    今年是故宮建成六百周年,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畫棟雕梁,無處不有楹聯堂匾。其中有不少是由皇帝親撰,餘皆飽學的大臣所為,或且由皇帝欽點,內容有稱仁頌德,也有描繪自然風景,抒寫閒情逸緻。
  • 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原標題: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雖然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與蝙蝠不無關係,然而蝙蝠何罪?如果追溯 「 蝙蝠」二字,由於在 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
  • 端午節與鍾馗有什麼關聯?原因竟是這樣
    端午節的習俗中,掛鍾馗像被寄寓祈福納財、驅邪打鬼、護佑家宅平安的寓意。說到鍾馗,他是中國傳統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您可能不知道,鍾馗還是中國傳統民俗中的驅疫大神,這個「疫」指的就是瘟疫。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⑧|看宋畫裡的春風十裡: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而對於春景的描繪,隋有咫尺千裡的《遊春圖》,唐有態濃意遠的《虢國夫人遊春圖》,而在宋人的筆下,春景少了一份馬背上的「踏青遊冶」,更多的是對春花爛漫、春溪水族、湖山春曉等日常春景的細緻觀察與真切描繪。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陸續推出「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即是故宮所藏的宋畫裡的春景。
  • "斬鬼使者"--長安終南山鍾馗到底是何人?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
  • 鑑賞|故宮裡的「平安春信」:從郎世寧筆下的傳梅到太平有象
    鑑賞|故宮裡的「平安春信」:從郎世寧筆下的傳梅到太平有象 故宮博物院 2020-03-3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新了·故宮3》六百年生生不息印記震撼網友
    本文轉自【光明網】;六百年歲月悠悠,紫禁城一次又一次的變化與新生,都源於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於近日首播。
  • 「六百年,再講故宮」符望閣的漆紗
    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系列策劃《六百年,再講故宮》,今天繼續邀請歷史學家閻崇年,帶您剖析故宮藏品的奧秘。故宮內的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內最高大的建築,閣內裝飾精緻,結構複雜,也有迷樓之稱。
  • 美術研究|娛樂、驅邪與佑子:宋金嬰戲圖中的傀儡圖像及含義探析
    南宋都城臨安中的瓦舍眾伎中共有五種傀儡樣式,「……藥法傀儡……弄懸絲傀儡(起於陳平六奇解圍)、杖頭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兒後生輩為之)」[1]。圖1北宋 李公麟《孝經圖》第七幅局部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骷髏幻戲圖》(圖2)是南宋畫家李嵩傳世作品,畫左側繪一戴幞頭身穿長衫紗衣的大骷髏正在操縱一小骷髏,小骷髏身子彎曲,似在舞蹈。一嬰兒被表演深深吸引,一婦女緊追嬰童伸手勸阻。大傀儡身後一婦女抱小兒乳之。其旁放置貨郎擔,有各色出行用具。
  • 紫禁城六百年展埋了多少知識點?故宮官方解讀大展細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正在故宮午門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示了數百個紫禁城歷史細節。故宮近日出版《丹宸永固》展覽圖錄,並發布解讀視頻,讓策展人和文物專家解讀展覽中的那些知識點。「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上的長春宮燙樣。圖/故宮出版社坤寧宮龍亭是此次展覽中頗受關注的一個大件展品。策展團隊成員向觀眾介紹,這個龍亭是古代祭祀用具,其特點在於,上部是一個圓頂的亭子,按照古代亭臺建築設計,而下部是一個家具底座,整個龍亭兼具了大木作和小木作的特徵。
  • 故宮又一個冷知識!宮殿脊獸數量也分等級?
    600周年小奇帶著滿滿的愛意來為故宮送祝福啦~祝故宮600歲生日快樂!建築師在宮殿屋頂脊樁處安置了這一排脊獸此外這些脊獸還是用來鎮宅化煞驅邪迎祥的祥瑞還有以「雷震子」形象化身的行什面部似猴,手拿金剛寶杵是太和殿用來防禦雷擊的象徵眾所周知故宮是一座祥瑞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