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鄉,是中國古典詩詞當中不變的主題表達。正是因為他們一輩子羈旅他鄉、到處漂泊,才能對故鄉懷有如此深切的情感;正是因為他們懷揣夢想尋找詩和遠方,才會在奮鬥之餘面對疲憊的心靈、夜半三更忽然驚醒的時候,才懂得什麼叫做想家。
家是安靜的,家也是溫暖的。所有在外漂泊的人思念家鄉,都是因為他們的旅途坎坷,都是因為他們的夢想破碎,都是因為他們的路途遙遠。
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這首古詩明代詩人袁凱的《客中夜坐》,描繪的是詩人渴望回家而不得回去的惆悵。史書上關於這個詩人的記載非常之少,只知道他是朱元璋時期的一個御史大夫。詩人所生活的年代,官宦群體的生活環境是很差的,所以詩人也盼望著告別官場險惡,能夠早日回到故鄉。
「客中」指的是詩人在京城任職。「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秋雨之夜,落葉蕭蕭,江潮滾滾。長江滔滔數千裡,江面遼闊迷茫。所有的一切沉浸在秋風秋雨之中,更有幾分寒苦。
遙望回家的路,江面上迷茫一片,卻不知路在何處。但實際上根據史書的有關記載,作者的故鄉位於今天的上海松江,從江面上行走距離應該不會太遠。為何在詩人的心中卻是茫茫不可找呢?
片言隻語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詩人的身不由己。想要歸故鄉卻不可得,就如同蘇軾筆下的「長恨此身非我有」。想要回家卻並非路途遙遠這麼簡單的事情,人生的不自由才是他遇到的最大難題。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鄉愁只能縈繞在心頭而揮之不去。在這樣一個秋雨瀟瀟的夜晚,聽到大雁南飛的鳴叫聲,更讓他感到傷感。本來秋雨瀟瀟涼意沁人已經讓他悲傷不已,而大雁的自由更是讓他自嘆不如,更反襯了他人生的傷感。
此情此景,多少人不為此斷腸呢?
這首詩所表露的意義並非字面上所說的那麼簡單,雖然整體缺乏新意,但是卻非常隱晦婉轉表達出了心中的所思所想,殊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