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滿山的柑橘太舒服咯!」 「來,嘗嘗味道咋樣?」 「嗯,完全是小時候的味道......」 我腿不好,邊和遊客說著話,邊吃力地引導著他們到農戶果園採摘成熟的柑橘。 我叫羅松,是貴陽市政府辦公廳派駐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桃源村的第一書記。
2019年,羅松(右二)查看桃源村「組組通」垮塌情況還記得2019年4月來到村裡的時候,新建的便民服務中心剛落成,棚戶區立面改造已完工,進村的路面齊齊整整,完全一片美麗鄉村大好景象。可作為參加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幹部」,我知道扶貧工作遠沒有看到的那麼簡單。 「羅書記,你剛到村裡,我給你講下我們吃水的問題」「我給你說下我們路的事」「你來看下我家房子的事嘛」「我家豬兒的補貼好久能下來呢?」 剛安頓下來,大家就迫不及待開始「接待」我,霎時間我這個「老幹部」沒了新頭緒。 桃源村是旅遊新村,涉及村民出行、產業發展等新問題居多。端午前後,暴雨頻發,道路堡坎垮塌嚴重,新建不久的「組組通」公路受到很大創傷,給村民生產生活出行帶來極大不便,滿山遍野的橘子花甚是喜人,但損毀的道路讓「送橘出山」成了我心頭放心不下的事情。
2019年,羅松入戶核實群眾房屋透風漏雨整治項目落實情況不得已,我拖著有傷的腿,上山坡、竄山林,查看受損程度、跑部門報材料,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終於爭取到了20萬元道路修復資金。項目實施完成那天,村支部書記馮建倫在施工現場笑著說:「羅書記,你跛著腳為修路上躥下跳的,現在路的手術做完了,你的腳也要去做手術才行哦。」
2019年,羅松(左)與駐村隊員一起入戶宣傳就業扶貧政策,幫助解決群眾就業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卡點值班不分晝夜,志願者們和我說起了心中的無奈。 「羅書記,疫情哪哈才能結束喲,我母親昨晚胃病又犯了,藥也吃完了……」 「我家也是,馬上就沒米了……」 聽了大家的話,我馬上跟跟村主任馮智建商量起來。 「地瓜(村主任馮智建的外號),從今天起,咱們按天統計村民們的緊缺生活物資,村裡面買不到的,我們駐村工作隊去貴陽買,不能讓大家工作辛苦,生活也跟著辛苦!」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羅松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卡點為了打好防疫戰爭,我帶領駐村隊員擔任起了桃源村「後勤保障隊」,每天將酒精、消毒水、胃藥、豬肉、衛生紙等生活物資及時採購並發放到村民手中,協助桃源村有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時間長了,因為腳的毛病,在村裡留下個「鐵拐李」的雅號。兩年來,我與桃源村同甘共苦,在住房、醫療、教育、飲水、產業、就業等方面打了一場又一場漂亮仗,但每次結束就是新的開始,猶如漫漫長徵路,對於我這個沒拄拐的「鐵拐李」來說,未來任重而道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旻佳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