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鹿麻麻跟大家分享基礎款麵包的做法。把基礎款的麵包做好了,相信大家做其它款麵包會更加得心應手。如果大家喜歡,可以收藏或轉發,留著慢慢看喲!
麵粉還在做包子饅頭嗎?是時候換個做法了!小鹿麻麻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做奶香味十足的黃油麵包,並且採用二次發酵的做法。
要知道,好吃的麵包,通常都是採用二次發酵的方法。雖然比較耗時間,但是鬆軟拉絲、奶香馥鬱的麵包咬在嘴裡的滿足感,足以讓你忽略掉這些繁瑣和等待。
這款麵包的奶香味來自貨真價實的動物黃油和牛奶。動物黃油營養極為豐富,是奶製品之冠。通常五、六十斤的酸奶才可提取兩斤左右的黃油,可見其珍貴。
也只有在家裡自己製作的麵包,才捨得用好的食材,沒有外面烘培店的甜膩感和嗆鼻的香精味,只有淡淡的醇香的奶味,吃多少都不覺得膩,反倒越嚼越香,越吃越有味。
01【食材清單】
高筋麵粉250克,白糖40克,酵母3克,黃油50克,牛奶110克,鹽2.5克,雞蛋(約40克/個)2個
02【製作步驟】
1、稱量備料:
把250克高筋麵粉、3克酵母粉、40克白糖、110克牛奶和1個雞蛋全部倒進一個乾淨的盤裡。
Tips:如果沒有高筋麵粉,用普通麵粉(中筋麵粉)也可以,只是效果沒有高筋麵粉那麼好。
2、初步揉面:
用矽膠鏟把麵粉攪拌成絮狀後,用手揉成一個麵團,不要求揉得很光滑,做到盆光手光即可。
3、揉手套膜:
揉好的麵團把它移到矽膠墊上,把麵團稍微壓扁一點,放入50克的黃油和2.5克的鹽。黃油可以分兩次加入。
然後像洗衣服一樣,反覆地揉搓,也可以採用摔、打、擀等方式,搓出手套膜。
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點粘手,不過沒關係,這時候也不需要加乾麵粉。大概揉兩三分鐘之後,麵團就會越揉越光滑,也不會再粘手了。然後再繼續揉,直到揉出像下圖中能拉出手套膜的程度。
4、一次發酵:
揉出手套膜後,把麵團重新揉成圓形,放到大盆中,蓋上保鮮膜,放在30度左右的地方,發酵至原來麵團的兩倍大。
用手指沾點麵粉,在麵團上戳一個洞,洞口不會回縮,說明發酵得正好合適。(如果洞口周圍的麵團塌陷,則表示發酵過度)。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個小時左右。
5、中間發酵: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把麵團再次從盆中移到矽膠墊上,用手把麵團搓成長條形,反覆用擀麵杖把麵團裡的氣泡排出來。
排完氣,就可以進行中間發酵了。麵團分割成幾個小麵團,揉成光滑的小圓球狀,蓋上保鮮膜防止表面風乾,進行中間發酵。這個過程在室溫下進行即可,大約需要10~15分鐘。
Tips:中間發酵,也叫醒發。做一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接下來的整形。因為如果不經過醒發,麵團會非常難以伸展,給麵團的整形帶來麻煩。
6、整形制胚:
麵團醒好後,就可以做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和大小,今天我們來做羊角包和圓形兩種造型。
羊角包形狀的相對複雜一些。把麵團搓成長條,再用擀麵杖擀成一個長方形的大薄片,再把面片切成幾個三角形。從寬的一頭向尖的一頭捲起來,就做成羊角包的造型了。
圓形的就不用多說了,我這裡是用刮刀切成每個30克的劑子,然後直接揉成光滑的圓形。
7、二次發酵:
烤盤上鋪上一層油紙,把整好形的麵包胚均勻地擺在裡面,每個麵包胚之間要預留有空隙,避免體積變大之後粘連在一起。
接下來就要進行第二次發酵(又叫最後發酵)了,一般要求在38℃左右的溫度和85%以上的溼度進行。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0分鐘左右。發酵到麵包胚變成2倍大即可。
Tips:如果家裡沒有專用的發酵箱,可以把麵包胚在烤盤上排好後,放入烤箱,在烤箱裡放一碗開水,關上烤箱門。水蒸氣會在烤箱這個密閉的空間營造出需要的溫度與溼度。
需要注意的是,當開水逐漸冷卻後,如果發酵沒有達到想要的程度,需要及時更換新的開水。
8、刷蛋黃液:
把另外一個雞蛋打散,做成蛋黃液。麵包胚發好後,在上面輕輕刷上一層蛋黃液,再撒上少許白芝麻點綴一下。
刷蛋黃液烤出來的麵包表面顏色會比較深,如果不想要這麼深的顏色,可以只刷清水或者把蛋黃液加水調稀一些。
Tips:刷蛋黃液千萬注意不要用力觸碰麵團,力度要輕柔,這個時候的麵團非常的柔軟嬌貴,輕微的力度可能會在麵團表面留下難看的痕跡或者使麵包胚頂部塌陷,要加倍小心。
9、烘烤出爐:
把烤箱提前預熱,然後上下火調至150℃,烤盤放在中層,烤20分鐘左右。因各家的烤箱性能不同,所以在烤到最後幾分鐘時,注意勤觀察,烤到麵包表面呈金黃色即可出爐。
03【成品圖】
我是小鹿麻麻,一個熱愛生活、喜歡美食、樂於分享的二寶媽媽,希望能跟更多喜歡美食的朋友們一起學習、交流,讓每天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歡迎大家關注小鹿麻麻的魔法廚房,也歡迎大家踴躍地評論、留言、轉發或者收藏,讓我們彼此一起分享廚房裡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