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與寫作」對聯修辭 合掌

2020-12-18 詩婢楚楚

掉字對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作對仗,這種對仗在古詩中很常見,杜甫的七律中掉字對很多,用得很精妙。如《曲江對酒》的頷聯「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出句中兩個「花」字與對句中兩個「鳥」字相對。

《江村》中的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出句中兩個「自」字也對句中兩個「相」字相對;《白帝》的頸聯「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出句中的兩個「馬」字與對句中兩個「家」字相對;《聞管軍收河南河北》的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出句中兩個「峽」字與對句中兩個「陽」字相對。

掉字對實際上是「同字對」和「就句對」的結合,所以更顯得對仗工整,同時讀起來朗朗上口,音律優美。

還有一種「借音掉字對」,就是在同一句中用音用義不同的字作對仗,如白居易《放言》(其五)的頸聯「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這一聯出句中的「世」與「死」對句中的「身」與「生」都是音同義不同的字,工整又別致。這類的對仗比較難作,作者須具有相當的修辭素養,不可一味追求。

疊字對(連珠對)

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中說:連綿對者,不相絕也。一句之中,第二字、第三字是重字,即為連綿對。但上句如此,下句亦然。如「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聽蟬蟬響急,思鄉鄉別情。」一句之中,第三字和第二字同樣是「山」,其它句式也是一樣,如此之類,名為連綿對。

或曰: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輝輝、汪汪、落落、索索、蕭蕭、穆穆、堂堂、巍巍、訶訶,如此之類,名連綿對。

如: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雙聲、疊韻對

聲母相同的連綿字叫雙聲詞,韻母相同的連綿字叫疊韻詞。例如「依稀」兩字的韻母都是「i」,這連綿字就叫疊韻詞;「仿佛」兩字的聲母都是「f」,這連綿字就叫雙聲詞。雙聲詞互對叫雙聲對,疊韻詞互對叫疊韻對。

雙聲對

詩曰:「秋露香佳菊,春風馥麗蘭。」

釋曰:「佳菊」雙聲,系之上語之尾;「麗蘭」疊韻,陳諸下句之末。秋朝非無白露,春日自有清風,氣側音諧,反之不得。「好花」、「精酒」之徒,「妍月」、「奇琴」之輩,如此之類俱曰雙聲。

疊韻對

詩曰:「放暢千般意,逍遙一個心;漱流還枕石,步月復彈琴。」

釋曰:「放暢」雙聲,陳之上句之初;「逍遙」疊韻,放之下言之首。雙道二文,其音自疊;文生再字,韻必重來。「曠望」、「徘徊」、「綢繆」、「眷戀」例同如此,何籍煩論。

《筆札》云:「徘徊」、「窈窕」、「眷戀」、「彷徨」、「放暢」、「心襟」、「逍遙」、「意氣」、「優遊」、「陵勝」、「放曠」、「虛無」、「須臾」,如此之類,名曰疊韻對。(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

如許渾《尋周鍊師不遇》:「零落槿花雨,參差荷葉風。」「零落」和「參差」都是雙聲,這對仗就稱雙聲對;朱淑真《元夜》「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繾綣」和「朦朧」都是疊韻,這對仗就稱疊韻對。

雙聲疊韻對需要掌握比較豐富的連綿字和必要的聲韻知識,作了解即可。

合掌

合掌是詩文對偶意義相同的現象,上下聯意思基本相同,事實上就是同義詞相對

比如:

五洲千古秀,四海萬年春

大棚常年綠,溫室四季春

神州滋雨露,赤縣燦春華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儘管意向不同,但兩句話意思完全一樣,有合掌之嫌)

《楹聯報》王妄君戲擬《合掌對兩串》:

敲對看,聽對聞,上路對啟程。後娘對繼母,亡父對先君。醪五兩,酒半斤,掃墓對上墳。乞援雙瞎子,求助二盲人。嶽父有因才枉駕,丈人無故不光臨。十分容顏、五分造化五分打扮,兩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妝成。

行對走,跑對奔,早晚對晨昏;侏儒對矮子,傻子對愚人。觀浪起,看波興,閉戶對關門。神州千載秀,赤縣萬年春。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減千分。

整個對聯都用同義詞的情形是比較罕見的,很難找出完全合掌的例子。但是,近似合掌的例子還是有的,那就是「正對」。《文心雕龍》:「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

所以「反對為優,正對為劣。」所謂「事異義同」,就是說典故雖然不同,但是意義相同。作者舉張載《七哀詩》:「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紀昀評《文心雕龍》說:「丁卯浣花詩格之卑,只為正對多也。」

合掌就是一聯的出句和對句的意義相同,即同義詞相對,例如:「千憂集日夜,萬感盈朝昏。」像這樣的整個對仗都用同義詞相對是罕見的,但同義、近義相對,例如:「日月如梭逝,光陰似箭飛。」類似這樣的對仗,在初學者的作品中卻是常見。

詩詞對仗,須忌合掌。毛先舒《詩辯坻》云:「古最忌合掌對,如『朝』對『曉』,『聽』對『聞』之類,古人亦多有之。玄宗『馬色分朝景,雞聲逐曉風』,郎君青『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雖是有拙致,似不足效。」王力先生《漢語詩律學》云:「合掌的毛病被世人認為比失粘更為嚴重,所以他們極少違犯。」

相關焦點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對聯的平仄、對仗、修辭、運典,隱藏著豐富的詩詞規律,妙趣橫生
    中國的對聯堪比燦爛的詩詞,博大精深。要學會制聯並非易事,制出一副好聯更是難能可貴。其中最大的要求是必須讀書多,且要有悟性,能夠學以致用。這不是一個惰於對聯者可以做到的。對於初學者或想因此了解對聯,則不妨通過多讀詩詞歌賦,熟悉其中的格律。最好是先學五言或七言,即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能作好詩之項聯與腹聯,則制聯就比較容易了。不過制聯與詩不盡相同,聯有所謂「無情對」者,即上下聯可以毫不相干,律詩則不然,這是制聯易過詩的地方。
  • 「「賤」說詩詞」田為,讓詞的格律規範起來
    大家都知道,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詩的格律產生於南北朝,規範於唐中期。那詞的格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範的呢?就如詩中的律詩,有著嚴格的要求,字數、平仄、對仗、起承轉合都按修辭、審美、音韻等原則規定。有「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律」的說法。關於詞,詞調與體的變化和創造原是沒有限制的,是根據韻律的作者自由創調和變體。康熙《詞譜序》:「詞寄於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
  • 【詩詞格律與寫作】四聲、入聲辨別
    在現代詩詞對聯寫作中,最基本的障礙無疑是漢語文字讀音平仄的辨識。古漢語經過近千年的發展、變革,許多文字的讀音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辨別讀音平仄,無疑是詩詞格律與寫作的當務之急。 古代的四聲跟現代漢語當中的四聲是不一樣的,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這四聲,這裡面我們主要辨識古漢語中的入聲。
  • 【詩詞方舟總176期 】|| 格律詩詞精選63期
    【詩詞方舟總149期 】 覃家悅中秋節詩選【21首】【 詩詞方舟】|| 馮豔華詩詞精選【17首】【 詩詞方舟】|| 王秋楓詩精選【22首】【 詩詞方舟】|| 李萬金詩詞精選【詠物】【詩詞方舟】 ||  尹小軍詩精選『無窮痴愛』【 詩詞方舟】|| 張健夫詩精選「大頂子山風光」【 詩詞方舟】同題詩第二期
  • 推薦10本學詩詞必讀書本,讓你更懂詩詞寫作
    本文介紹了十本詩歌朗誦和創作的書籍,旨在揭示詩韻之謎,旨在引導廣大熱愛詩歌文學的朋友,真正領悟詩歌的魅力,為詩歌的鑑賞和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文末有彩蛋,不要錯過哦)1.《詩詞格律》簡介:這本書是王力寫的。書中提到的詩詞和律例,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有些是作者自己的見解。這本書的重點是規則,而不是選集。《詩韻》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把詩韻描寫得簡明扼要,作為告訴讀者的基本知識。2.
  • 【詩詞格律與寫作】共對 寬對
    對聯的基本要求 出句原則: 1、平平仄仄雙雙交替:不許孤平,不許孤仄。 對句原則: 標準韻律標準應對,對出律的出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另外四連平、四連仄影響對聯的韻律交替,也應該避免。 出句在什麼時候可以出律呢?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這什物雖在民國時代就節節敗退,被視為待清理的破銅爛鐵,可實際至今,還有龐大的作者群,在堅持寫作,在默默守護。對於一些文化素養較高的朋友來說,傳統舊詩短小精焊,信息量大,似乎還更合現代人碎片化的表達需求,更便於藉此抒情言志,接續古雅。
  • 認識對聯━━聯律通則及解讀
    眾所周知,鑑於對聯給人們最為直觀的表象,是一對具有獨立意義的對偶句,因此,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諸多楹聯研究者便不約而同地從"對偶句"的定義出發,歸納、總結楹聯文體的特點及其格律要求。這種思維方式幾乎成為定格,產生廣泛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對聯"的概念,即"對聯是由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諧、意義相關的對仗組成的對偶句",亦習慣地簡稱為"六要素"。雖然這種對楹聯格律的表述方式,是從對偶句的層面而非楹聯文體的層面所進行的簡單化的總結,但它畢竟是前人智慧的結晶,且具有易記易學的特點從而被廣泛傳播、深入人心。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
    格律詩詞入門知識講座 (之十二) 對仗本來只是格律詩詞技巧裡的一個分枝,我之所以要用兩個課件來講這個問題,是因為我的學習體會以及對他人格律詩作品的觀察,發現對仗問題是個難點。
  • 皛玊說詩詞:掌握對聯的詞性結構與文意,作詩填詞就不難了
    對聯是詩詞的基礎,因為詩詞格律對仗與對聯緊密相關。對聯修辭用好了,詩詞也易學了。古典君分享一些關於對聯的詞性、結構、文意方面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也歡迎朋友們留言互動,交流切磋!——皛玊題記
  • 網絡詩詞格律檢測大調查
    大可以在網絡上搜索「格律檢測」就可以「很輕鬆」的識別平仄以及格律是否出現了問題。首先我拿出了一首在《如何描寫眉清目秀的姑娘》裡面的詩來進行檢測那麼網站檢測情況是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否可以代替詩詞格律的學習?
  • 何謂詩詞之「合掌」?
    (七絕戲言合掌 文/熊多智)何謂「合掌」?「合掌」,原為佛教僧侶之雙手合十行禮也,意為合十法界於一心,即合併兩掌,以表恭敬。然而詩詞中,亦有「合掌」一說,乃詩詞之病,亦對仗之大忌。詩詞之中,有幾種現象,均為「合掌」,哪幾種?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 到「白川鄉合掌村」看夢幻點燈,美景美食總整理
    冬季夜間點燈最夢幻岐阜白川鄉的茅草屋長得就像是合掌手勢,被稱作「合掌造(合掌造り)」,而理所當然這裡就成了「合掌村」。由於地處隱密,曾是從前落敗逃亡的平家武士藏身的所在,而且至今保留幾百年前的樣貌,所以又名列「日本三大秘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