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0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仍然控制不佳,主要是由於飲食依從性差。影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選擇是由他們自己做出的,而不是由他們的醫生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做出的。糖尿病患者應採取適當的飲食,包括終生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模式。從理論上來說,對飲食成分和葡萄糖耐量之間關係的認識有助於營養處方的發展。然而,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很難做到限制能量攝入的飲食,以及改變他們的日常飲食習慣。
研究目的
為了評估吃蔬菜是否能降低日本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胰島素和改善長期血糖控制,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監測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胰島素和血糖控制在碳水化合物攝入前吃蔬菜的影響。還採用隨機交叉設計,比較了連續血糖監測系統監測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葡萄糖耐量正常的受試者餐後72小時血糖和血糖波動情況。
測量血糖 圖片來源:網絡
研究結果
與反向方案相比,在碳水化合物飲食前吃蔬菜的人餐後血糖水平在30和60分鐘時顯著降低(Fig1.A),血清胰島素水平顯著下降(Fig1.B)
每日葡萄糖值的平均值被繪製成圖(Fig2),顯示了與反方案相比,在碳水化合物攝入前吃蔬菜的受試者血糖漂移。
這一證據支持了T2D患者在碳水化合物加糖短途前吃蔬菜對短期血糖控制和長期血糖控制的有效性。蔬菜後攝入的膳食碳水化合物消化緩慢,隨後由蔬菜中的膳食纖維代謝處理所需的胰島素減少。小腸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血糖反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包括消化速率、烹調方法、運輸時間和腸道吸收速率。
作用機制
Horowitz等人報導[2],飯前食用乳清蛋白和橄欖油可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在碳水化合物之前攝入蛋白質和油脂,可以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的分泌,並延緩胃排空,從而減少血糖升高。
然而,與胰島素分泌減少觀察吃蔬菜後,乳清蛋白增強胰島素分泌,可能通過腸促胰島素的效果和直接刺激β肽胺基酸被吸收。在攝入碳水化合物吃蔬菜的影響,可能是類似於腸肽鏈型治療糖尿病,主要通過減緩胃排空而起作用,尤其是在吃蔬菜和蛋白質之後再吃碳水化合物。
圖片來源:網絡
臨床意義
飲食幹預不僅應旨在抑制高血糖和低血糖,還應旨在減少葡萄糖損傷。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的做法支持了強調食物選擇、先吃什麼、怎麼吃的概念,而不僅僅是關注能量攝入。該方法簡單,易於醫生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教學。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方法很容易做出適當的行為改變,增加蔬菜的攝入量,減少米飯和糖果的攝入量。作為營養教育的一個方面,T2D患者應建議先吃蔬菜後吃碳水化合物,這一建議甚至可以適用於健康人,以預防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參考資料:
[1]. Saeko Imai,et al. J Clin Biochem Nutr.2014 Jan;54(1):7-11.
[2]. Fieseler P, et al.Am J Physiol 1995;268: E949–E955.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造成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