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患者為什麼大部分是女性?
在門診,如果碰到膝關節炎患者,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子女帶著媽媽來,先生陪著愛人來,或者是阿姨、阿婆自己來。
那麼,為什麼膝關節炎患者大部分都是女性呢?在疾病面前難道不也應該是人人平等的嗎?
數據統計,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相關數據統計中,女性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男性的1.43倍,比男性高出近50%。尤其是35-55歲之間的女性,更是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已超過20%。
女人要工作,要賺錢,要來大姨媽,要生孩子,要帶孩子,要伺候公婆,要保護皮膚還要比男性更容易患骨關節炎?
原因——與性別差異和分工有一定關係
1、激素代謝
膝關節炎出現的最大原因還是關節的退行性改變,而女性朋友45歲以後卵巢功能逐步減退,50多歲以後絕經進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使關節軟骨代謝減弱,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
人體骨骼肌肉的衰老,是與人全身的衰老同時遞進的,都是靠激素掌控調節的。承擔生育功能的女性對肌肉骨骼的消耗比男性更大,而支撐女性生命的重要的激素——雌激素在絕經後會驟然下降並衰退。
絕經期前後,雌激素的反差使骨關節迅速衰老,表現為鈣代謝失衡,骨骼內的鈣大量流失,骨小梁開始空虛,膠原蛋白含量下降,肌肉韌帶開始鬆弛。
而男性的雄激素水平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下降和衰退過程,其骨小梁的硬度和膠原蛋白的含量的退變也比女性緩慢。
2、肌肉保護
先天因素和後天鍛鍊的原因使男性的肌肉與骨骼一般比女人強健,這是不爭的事實。
男性的職業特徵,如狩獵、戰爭、勞動都決定了男性在骨骼肌肉上更為發達,更為強壯,恢復更快;而女性相對較少從事力量性的勞動,多是勞損性的工作,導致肌肉力量差,肌肉韌帶容易受傷且累及骨骼,不易恢復。
3、骨骼構造
女性的盆骨和男性區別較大,女性要更寬大一些且偏外翻的狀態,所以女性往往較容易出現髖關節的不適問題,進而牽連膝蓋,引起膝關節炎的問題出現。而且相對於男性,女性的骨骼肌較弱些,對關節的穩定性作用明顯要低於男性,在這種情況下,關節退化速度會更快。
4、行為習慣
女性大多愛美,現在又流行各種超短褲、露膝褲、很多女性在天涼的季節也依舊喜歡穿著輕薄,因此常常會受到寒冷刺激,積年累月的傷害一旦爆發出來,也是極易誘發關節炎的。同時女性穿高跟鞋也是一件很傷膝的行為,研究發現,穿高跟鞋時,膝關節負荷增高3倍,上下樓梯時可以增加到7~9倍。如果長時間或穿高跟鞋上下樓梯、遠足,則傷害更大。另外,膝關節屈曲活動頻率高也更容易損傷膝關節,比如女性如廁是蹲位的,若是再加上排便時間延長,就更容易加重了。
由上可見,女性由於生理、構造、習慣等原因不同於男性,膝關節炎的發作機率要高些。所以為了以後的健康著想,平時對膝關節的養護一定要重視,合理鍛鍊和保暖預防缺一不可,同時一些不好的膝蓋也要儘量改正,有問題及時的到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