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膝關節炎一定要換關節嗎?膝關節炎什麼情況需要換關節?

2020-12-23 騰訊網

老年性膝關節炎一定要換關節嗎?膝關節炎什麼情況需要換關節?

前幾天,門診的時候有個患者來諮詢,說「大夫,我的膝蓋實在太疼了,腫得厲害,都沒法走路。我去別的醫院看,醫生都說我只能換關節,我就想問您,能不能不換關節,換關節聽上去太嚇人了。」

我一看片子,他是膝關節重度骨性關節炎,確實只能通過關節置換治療,就告訴他關節表面置換對他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問我:膝骨關節炎是不是一定要換關節?有沒有不換關節的治療方法?我得說有。

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方法很多,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保守治療,二是手術治療。

前者包括減輕體重、藥物、理療和適當的功能鍛鍊等。後者包括截骨、軟骨移植、關節鏡手術和關節置換等。

非手術治療骨關節炎是首選方法,但要認識到非手術治療並不是消極地反對手術治療,而是積極地進行保守治療選擇。

目前膝關節炎的藥物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有一些已被證明的有效的也就是能緩解疼痛症狀的消炎止痛類藥物,有一些療效沒有被充分認可,也就是目前被廣告渲染的能治療軟骨變性的藥物。除藥物外,控制體重、理療、適當的功能鍛鍊以及防治任何出現關節疼痛症狀的活動很有用處,具體方法患者要到正規的大醫院去諮詢。

手術治療方法多種,其中關節鏡目前最為受患者和部分醫生吹捧,這是由於媒體及網際網路原因導致的公眾誤解。

關節鏡確實能衝洗掉關節腔內有害液體、碎屑、去除關節內的游離體、破壞的半月板和增生的骨刺。其作用就是把大痛變小痛,一定程度上緩解骨關節炎的臨床症狀,目前不幸的是關節鏡的應用過於泛濫。

以前曾用膝關節融合來治療膝關節炎,隨著關節置換技術療效的提高,關節融合在治療膝關節炎的作用日益縮小,甚至對年輕病人也使用有限。如果病人出現的是單獨髕股關節炎,這時治療對病人和醫生都很棘手,其治療選擇面很寬,包括關節鏡,調整力線,部分或全髕骨切除以及關節表面成形術等。

從生物力學角度認為,截骨改變力線使健康關節間室負重是可行的,臨床上不論是脛骨還是股骨截骨調整力線遠期療效均差,隨著退行性變的發展,最終要需要關節置換,問題是截骨雖為病人爭取了時間,卻增加了以後全膝置換手術的困難,而且目前膝關節置換壽命較長,縮小了截骨的手術指徵即截骨僅限於年輕的存在明顯力線異常的單室的骨關節炎病人。全膝置換的遠期結果非常好,一是手術技術的提高,二是假體壽命的延長。完全能夠為患者高質量的生活提供保障。

一說到換關節,我們能想到的就是電影中那樣,把自己本身的關節去掉,換上一個假的。

其實不然。

關節置換隻是去除病變關節的表面軟骨及軟骨下骨,然後換成大小合適的人工假體。並不是真把全部關節換掉。手術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恐怖。實際上,人關節置換和戴牙冠手術非常相似。

正常人的膝關節內都有一層軟骨墊,隨著年齡的增大,很多人關節內的這層墊子會像牙齒一樣逐漸破損、脫落。只是人與人不一樣,有些人牙齒早掉,有些百歲老人,還有滿口的「原裝」真牙。

膝關節內的軟骨也一樣,有些人軟骨磨損的快一些,有些人慢一些。但一旦這層軟骨襯墊磨沒了,就無法再生,這時病人就會出現關節不穩、骨質增生,骨刺形成、上下樓疼痛等症狀。沒了軟骨襯墊的關節,是骨頭磨骨頭,單純靠藥物治療已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有人工關節置換才能解決。

換人工膝關節類似於在您的牙槽骨上安個金屬的「牙冠」,它只是將破壞了的一薄層關節面切掉,換上一層通常由金屬、聚乙烯材料製成的關節面,並不是真把全部關節換掉,手術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恐怖,手術時間平均60-90分鐘左右,術後1-3天即可下地。

相關焦點

  • 膝關節炎引發的o型腿怎麼辦?膝關節炎腿變形怎麼矯正?
    膝關節炎會導致患者關節疼痛、僵硬、無法提重物、受涼或者陰雨天氣會變得更加嚴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讓關節畸形,甚至殘廢,同時還會引發膝關節滑膜炎、半月板損傷等疾病。目前在臨床上發病率很高,多發於中老年人群,及早發現針對性治療,可以儘快恢復。
  • 關節退化不可逆轉?3個方法堅持可預防膝關節炎,不信試試
    比如老年人,關節退化會加速膝關節問題的出現,對其日常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讓許多老人飽受折磨。 膝關節在我們日常中經常要用,行走、蹲起、跑跳,經常性的屈膝活動,無疑讓膝關節之間的摩擦更頻繁,如果再輔以膝關節退化帶來的影響,膝關節可以說是最容易出現損傷的了。
  • 上了年紀切記提防膝關節炎,退行性膝關節炎如何治療?
    1個月前,患者左膝關節疼痛明顯加重,尤其是內側,行走500米即需要休息。患者隨即來我科就診。檢查後診斷為雙膝退行性病變併骨關節炎,左側程度較重。退行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一、運動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患者們常會認為,關節疼痛則動不得,但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適當的運動對退行性膝關節炎是能起到治療作用的。因為運動需要帶動關節的活動,能防止關節囊攣縮。但運動時切忌選擇過於劇烈的活動,儘量選擇一些簡單易行的保健活動,例如拉筋運動、直抬腿等。
  • 遊泳對骨骼健康的好處多多,但有膝關節炎的人能遊泳嗎?
    膝關節炎早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有些患者會出現輕微疼痛。等進入到中期和晚期之後,就會發現關節有變形、腫大的情況,走路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同時查體摸關節的時候,還會有摩擦的聲音,主要是關節裡面有軟骨,很圓滑還有彈性,如果檢查有摩擦聲音,就意味著軟骨受到損傷,很容易出現關節炎。
  • 被保守治療拖延了三四年,我爹終於換上了人工關節
    膝關節炎是什麼當因為膝關節的症狀而去就醫時,聽到最多的診斷估計就是「膝關節炎」。實際上「膝關節炎」是個很大的概念,臨床上一般指的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也叫「老年性膝關節炎」,是由膝關節的退變、老化引起症狀的統稱。通俗講就是全身的衰老在膝關節上面的具體體現。
  • 得了膝關節炎,身體會有哪些異常表現?合理運動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並不注重對關節的保護,隨著年齡增長,關節磨損加劇,很多人都會出現關節炎。膝關節炎就是其中一種,極大影響生活質量,破壞身體健康。膝關節炎在生活中很常見,發作時身體也會出現異常情況提醒你注意。
  • 膝關節炎常見的四大謠言,真是害人不淺!
    今天,本文就來盤點生活中四個關於膝關節炎的謠言!謠言一、腫了要熱敷熱敷?聽上去很舒服。雖然一般的腫脹熱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利於消腫。但是,急性期熱敷會延長膝關節炎發作的時間。對於膝關節炎急性發作期,本身就有關節發熱表現,再進行熱敷無疑是雪上加霜,此時應該進行冷敷才能抑制炎症的進展。
  • 膝關節炎治療十大誤區:膝關節不疼就是治癒了嗎?
    膝關節炎治療十大誤區:膝關節不疼就是治癒了嗎? 現在患有膝關節炎的患者很多,但是大家對治療膝關節炎都不了解,於是就亂投醫治療,不但花了大量的錢,病情還是沒有好轉。在治療膝關節炎的時候一定要避開的10個誤區。
  • 一文搞定膝關節炎
    您如果開始出現了下樓梯時關節疼,就一定要注意了。建議及時就醫,醫生可以針對不同的病情程度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你在一個月內反覆發作的膝關節疼痛,時輕時重,關節活動時有摩擦音,早晨起床的時候會有短暫的僵硬感,年齡大於40歲,X片可見到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或骨質增生,這時候基本可以考慮是骨性關節炎了。
  • 不想換人工關節怎麼辦?保住自然關節,微創治療帶來新「膝」望
    保膝手段多樣化,關節置換非唯一手段據了解,不論是從影像學還是症狀上,周先生都達到了人工關節置換的指徵。為了尋求更好的保守治療方法,他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副主任中醫師魏秋實。
  • 膝關節疼痛,膝關節炎該不該鍛鍊?
    膝關節疼痛,膝關節炎該不該鍛鍊呢?很多人私信我,說膝關節炎,膝關節疼痛到底是應該靜養休息呢?還是應該參加一些體育鍛鍊呢?首先膝關節炎所產生的疼痛,這種情況下,是必須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的,如果說膝關節周圍的肌群,沒有了力量,那麼這個時候對關節軟骨,和整個關節的保護作用,也是比較弱的,那麼在關節不穩定的
  • 消除炎症和積液,膝關節炎消痛一方
    3、化學刺激,體內環境過酸、過鹼,比如痛風尿酸鹽引起關節內的滲出。4、內分泌紊亂,激素水平產生改變也可能會引起滑膜炎,如女性經期、妊娠期以及絕經。5、累積應力,關節過度疲勞、過度載荷、手術等。6、患者的關節不穩定,包括關節的新傷或者是陳舊的損傷引起的關節不穩,滑膜會因此而受到骨性的壓迫和刺激,就會形成滑膜炎。
  • 退化性膝關節炎護具應用臨床指引
    制動型護具的作用是限制關節,因此並沒有動態矯正或功能性的效果,制動型護具多半由堅硬的材質組成包括石膏或繩索;護套型護具是由彈性布料加上其他配組成,作用在穩定髕骨與股骨脛骨關節;減壓型護具由外在的支架主體、轉軸及綁帶組成,其作用是減輕關節面承受的壓力,不論是內側或外側股骨脛骨關節面,都可以透過護具設定在內翻矯正或外翻矯正的位置做選擇。
  • 平時常做的4件事,對膝關節炎宛若「禁忌」,要小心了
    部分人在正常行走或者跑步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了膝關節痛,不得不被迫停止活動,想著休養一段時間就能好,可卻在一段時間後膝關節還是會出現隱隱作痛的表現,甚至在天冷受涼或是關節勞累後更加嚴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在不知不覺中導致膝關節損傷呢?
  • 困擾多年的膝關節炎,5個簡單動作就能緩解!在家就能跟著做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關節問題,因發作率高,易反覆據稱。究其原因,除了其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自然老化外,還和個人的各種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例如,體重肥胖、不喜歡運動、亦或是運動前沒有熱身習慣、經常幹活勞累、不注意保暖等。
  •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居家運動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在中老年族群常見的骨骼肌肉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會導致疼痛,關節僵硬和減少股四頭肌肌力導致身體失能,更嚴重需要膝關節置換。
  • 膝關節炎患者為什麼大部分是女性?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關節炎?
    在疾病面前難道不也應該是人人平等的嗎? 數據統計,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相關數據統計中,女性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男性的1.43倍,比男性高出近50%。尤其是35-55歲之間的女性,更是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已超過20%。
  • 膝關節炎自我功能鍛鍊,每天10—15分鐘,簡單3步輕鬆get!
    膝關節炎的出現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衝擊,比較常見的影響就是會使得患者的日常活動受到限制,長期任其發展甚至還可能會導致後期的生活無法自理。因此很多人十分關注的膝關節炎該怎麼辦,以目前的水平雖然無法完全解決膝關節炎問題,但是通過一些方法可以對膝關節炎起到控制的作用。
  • 膝關節退化是怎麼一步步發展到關節置換的?
    關節退化最早發生在關節軟骨(在兩塊骨頭的接觸面,有一層軟骨起保護關節的作用軟骨),以關節軟骨的降解、關節邊緣骨贅的形成為標誌,降解的軟骨屑、剝落的邊緣骨贅生物會游離在關節腔內刺激炎症的誕生,最早的膝關節炎開始出現。多數膝關節炎患者初期症狀較輕,主要症狀有膝部酸痛、膝關節腫脹、膝關節彈響等症狀。膝關節僵硬、發冷也是膝關節炎的症狀之一。
  • 為什麼會得膝關節炎,保養運動要科學,方法更重要
    膝關節和身體其他關節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因為膝關節承受著,我們身體所有的重量。並且要支撐著,我們行走、運動等等所有的行動能力。從我們開始學會走路,它就一直承擔著重任,所以它的老化肯定要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