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多果園為例:遊戲化電商的增長之路

2020-12-2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養成類的遊戲已經做了有幾年了,市面上這類遊戲的玩法還是機制,都高度類似,其中以拼多多的多多果園和美團的小美果園做的最好最全。所以,本文以多多果園為例,看遊戲化電商的增長之路。

今天打開叮咚買菜,突然看到叮咚買菜新增加了「叮咚農場」的功能,正好最近也在研究用養成遊戲做增長,就仔細的研究了一下。

順著這個,我又去統計了一下市面上比較火的一些平臺上面的養成遊戲(可能會有遺漏的,歡迎補充),見下面腦圖。

下面是相應的一些截圖:

養成類的遊戲已經做了有幾年了,市面上這類遊戲的玩法還是機制,都高度類似,其中以拼多多的多多果園和美團的小美果園做的最好最全。

為什麼是養成遊戲?

1. 增長、流量進入瓶頸期,用戶紅利消耗殆盡

拉新的難度和成本已經很高了,企業的關注點開始放到留存、轉化上面。

2. 養成小遊戲能顯著提升用戶核心行為

養成小遊戲對於用戶增長的AARRR流程都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3. 養成小遊戲門檻極低,容易複製

門檻低,意味著用戶更容易上手。

開發成本低,為什麼不嘗試呢?

分析產品,當然要分析最好的,所以本文會以拼多多的多多果園為例。問自己一些問題,然後自己進行解答。

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正式上線不到 15 天,用戶量就達近 4000 萬,每天超 2 億人使用,累計 200 萬用戶收到水果。

多多果園功能

左側為APP,右側為小程序,小程序和APP略有區別,多了一個抽獎得現金的功能(抽獎的機會是要消費到一定額度才能有)。

多多果園上的功能分為幾類:

核心規則:養分規則、澆水規則;用戶活躍:觀看直播、澆水、施肥、每日三餐時間開福袋、日籤、偷好友水滴;用戶留存:第二日可領水/肥料、籤到、瓜分、3日寶箱;用戶付費:瀏覽會場/商品、下單得水/肥料、拼單得水/肥料、拼單開寶箱、拼單抽獎、點擊樹會給優惠券;用戶分享:助力領水/肥料、答題、邀請好友得水;給平臺其他功能導流:促銷活動、牧場、火車票、拼小圈、直播、大講堂,這裡面很多都是新的功能。整個多多果園把AARRR用到了極致,並且讓用戶覺得合理。在這個過程中還同時帶動了平臺其他業務,可謂一舉多得。

我們重點來看一下核心規則和用戶分享這兩個部分。

規則設計:總有人拿不到獎勵

整個多多果園能實現用戶留存、傳播的核心,是用戶的貪婪。(還有太閒了)

只有做到了讓用戶能拿到獎勵,而且必須有人能拿到獎勵,整個邏輯才能跑通。(騙人是會被投訴的)

公司是要盈利的,所以要考慮到成本以及羊毛黨,所以註定了用戶不會那麼容易得到獎勵。

規則由此而生。

規則1:養分規則

官方:果樹生長會吸收養分,吸收越多生長越快。只澆水不補充養分,果樹生長會變慢。

養分需要用肥料去增加,大化肥+35,小化肥+15。澆水的同時會降低養分,每次澆水會降低1~4點養分不等。養分越多,澆水時獲得的完成度越多,反之亦然。

規則2:澆水規則

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水滴,然後給植物澆水。

植物生長分為幾個階段:

前期需要發芽(澆水5次)開花(澆水20次)結果(澆水60次)成熟(至少澆水200次,實際不確定(根據養分決定),可能需要300次以上)前期澆水按次數來計算,但是後期就是按百分比計算,而這個百分比,跟養分相關,養分越高,澆水獲得的百分比越高。

這裡面有一個很複雜的算法,就不細細推敲了,大概是下表這樣:

所以用戶需要保持水和肥料在一定區間,這就意味著用戶需要完成大量的操作,獲取肥料。

化肥的獲取難度相比水滴大很多,這就意味著用戶必須拼單或者拉新人才能完成。兩種方式都讓拼多多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肝不氪想要拿獎勵?拼多多告訴你人還是要勤奮一些。

整個任務完成的難度就大大提高,用戶的生命周期隨之延長。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流失,這個是意料之中的。需要將利弊權衡之後,再作出決策。

總結

通過整個規則的設計,用戶從開始到獲得水果的周期被延長到了很長的一個時間。

這有幾個好處:

長周期能攤平用戶每天的成本、新用戶獲取的成本。長周期、低回報能有效屏蔽羊毛黨和黑灰產,因為他們的攻擊往往是瞬時的。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轉化,促進用戶付費。如果一個規則過於簡單,那就多加幾個規則,但是不要讓用戶太難理解。

多多果園是如何讓用戶變傻的?

遊戲的魅力在於它能讓你持續玩下去,讓你一直覺得「爽」,而多多關於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很多自己的思考。

我把這個歸類為:誘導、互動、發展、閉環,四類。

1. 誘導

(1)動圖+圖標+標記

在人類的視覺中,動的比靜的吸引人,圖片比文字吸引人。這也是短視頻為什麼能火起來的原因。

多多果園頁面上有幾個會動的圖標,分別是多多牧場、多多農場、助力領水,是相對高頻且核心的功能。

每一個圖標的顏色都不同,增強反差,不同的色彩有助於加深用戶的認知。

每個圖標上都有標記,可能每一個標記都有不同的功能,但核心還是引導用戶進行點擊,用戶轉化的漏鬥就逐步建立起來了。

(2)氣泡

氣泡是很常見的一種手段,一般是「XXX已經領到了」,「XXX完成了」之類的任務,旨在給用戶暗示,獎勵確實有,而且你不是一個人,烏合之眾的效應在這塊很直觀的體現。

(3)彈窗提示

用戶進入多多果園、牧場、農場都會收到提示,果園是澆水、農場是種菜、牧場是養小動物,都是核心的操作。

用戶在離開的時候多多果園也會詢問是否狠心離開,或者提示多久之後再來可以領獎勵。

用戶每次操作時,都會給予一定的彈窗引導,促使用戶操作。

包括文字、時限、獎勵等。

2. 互動

只要有互動,用戶的使用時長就被延長了。

在用戶邀請好友時,拼多多會用保險來幫助用戶下定決心,消除用戶心理上的衝突。

邀請好友後用戶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互動,用戶甚至可以和商家進行互動。搶商家的水滴,相對的,用戶也就被引導到商家的頁面上去了。(至於下不下單,這個不好說)

3. 發展

剛開始的時候,多多果園只是果園,只要完成簡單的操作即可。但是隨著等級的提高,功能會越來越多。有點像溫水煮青蛙。

這個跟正常遊戲的設定是一樣的,一個是新鮮感,人們都是喜新厭舊的,需要不斷給予新的東西進行刺激,讓用戶停留的時間更長。二來等級提高其實也是另一種篩選,用戶願意在你的平臺上提高自己的等級,就願意玩下去,進行更多的操作。

所以等級提高會出現牧場、農場、以及更多獲取獎勵的方式。

4. 閉環

整個多多果園是有一個閉環的,隨著等級提高,多多果園沒有辦法讓你停留更久(尤其是在你熟練之後,能很快把該領的東西都領完。)

所以牧場和農場隨之而來。果園和農場牧場是有相關性的,都是農業的一部分,會讓用戶天然不會牴觸,QQ牧場、農場的先例也讓用戶能夠更簡單的進行操作。

牧場和農場的收穫可以用來幫助果樹成長。

同樣的,農場和牧場的頁面上也充斥各種各樣的引導。用戶在離開這兩個頁面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不會是關掉拼多多,而是點左上角的返回,返回的頁面還是果園。用戶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就把大量的時間花掉了。

果園、農場、牧場三者的有機結合,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同時也增加更多的誘導方式。

相信,隨著發展,拼多多會推出更多相關的遊戲功能,類似魚塘、餐廳之類的功能。將各個環節進行打通,這樣用戶使用新功能的心理成本也不會那麼高。

用戶分享:讓用戶無處可逃

用戶想要獲取水滴,肥料,自然就需要轉發分享。

拼多多APP與小程序結合,完美的打通了遊戲的閉環,讓用戶能在微信就完成轉化。

結合我在之前工作中遇到過用小程序來做用戶活躍的案例。籤到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所有的籤到模板都會被封殺,而養成遊戲的模板可以巧妙且合理地運用。

完整的鏈路

我整理了一個完整的鏈路,可以看下面的圖。

APP和小程序的數據互通,讓用戶能在手機上完成多多果園的全流程,大大提高了使用率,對傳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其實微信公眾號也可以好好利用起來,不過拼多多沒有怎麼運營,更多的是當入口在用。

PS:多多果園的H5也被騰訊屏蔽了,可能是因為傳播太厲害的緣故。

分享文案

為了防止被屏蔽,做了兩個版本。

文字版本:

小程序分享:

小程序分享分為:標題、圖片,拼多多都做的還算細緻。

遊戲化產品崗位

可以看一下京東在Boss直聘上的一個JD:

這個崗位的重點在於:

遊戲玩法的創意、可玩性、操作性(這裡我覺得應該再加一個互動性)。了解養成類、休閒娛樂類輕量化玩法。關注行業動態,競品動態,分析優缺點。遊戲系統和數值的邏輯(各個模塊的細節、規則)。優點與難點

優點:

容錯率高容易留住用戶不容易影響口碑難點:

趣味性和體驗難把握需要持續創新刺激用戶教育成本高

我們應該怎麼做?

優秀的遊戲是好玩的,玩得懂的,玩得爽的。

好玩:

掌握好玩的內核,flash小遊戲借鑑。刺激性,挑戰性,及時反饋。4399之類的可以借鑑,當年火爆的小遊戲,復現到現在還是能火的,因為好玩的內核一樣。朋友圈能夠流行起來的小遊戲,也要時刻關注。能造成傳播自然命中了用戶的興趣點。

玩得懂:

儘量少做創新的交互,用戶教育成本比較高。最好是用戶一看就會玩的小遊戲。可以多參照朋友圈常見的休閒遊戲,也可以參照線下的交互,例如娃娃機。

還有,頁面不要做的不接地氣,讓人摸不著頭腦。美觀可以,浮誇大多數時間是不可取的。

玩的爽:

難易適中,流程通順合理,能夠讓用戶進入心流狀態。

絕大公司的活動都沒有讓用戶進入心流狀態,就開始轉化了,效果當然沒有那麼好。

獎勵的設置:

獎勵設置合理,符合用戶畫像,不要讓自己虧本。在所有的用戶中,總有一部分人能獲獎,而大部分人永遠沒有辦法獲獎,控制好比例。在整個遊戲的前期調低用戶獲得獎勵的難度,造成大規模傳播。遊戲難度層層遞進,不要一上來就給用戶定一個大目標,那樣會嚇跑用戶。遊戲的後期可以慢慢增加用戶獲獎的難度,增加新的規則,控制成本,提高轉化。

最後

要隨著保持敏銳的觀察和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尋找新的方式。

遊戲可以讓人慾罷不能,但是增長永遠不止一條路。增長方法論用起來很爽,結合底層知識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不要忘了自己做事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裡奧;公眾號「裡奧的雜談」

本文由 @裡奧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從滴滴果園聊起,談談構建「刷屏」級遊戲化的五大要素
    說起網際網路產品中的遊戲化玩法,很多人會想到拼多多,拼多多引領的電商遊戲化玩法,是其用戶活躍和增長的有力保障,多個遊戲化玩法已經作為拼多多APP的固定功能常態化運營。拼多多之後,遊戲化在電商產品中逐漸盛行起來,現在更是被應用到更多的行業和產品中。
  • 拼多多產品分析:社交與低價的遊戲化狂歡
    拼多多通過社交傳播、價格刺激和遊戲化體驗這三方面優勢,契合下沉市場,在電商紅海中找到低線城市的真空,同時也為五環內人群帶來了不同的購物體驗。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連續三年成為最大奢侈品市場,有關消費升級的討論紛紛不絕的時候,為何殺出的黑馬卻是主張便宜實惠的拼多多?此分析報告基於拼多多的三大產品核心:價格刺激、社交傳播、遊戲化體驗進行探討。一、產品簡介拼多多是一款移動電商APP,核心功能是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商品以及互動的購物體驗。
  • 被「玩壞」了的拼多多:一文看懂拼多多是怎樣把遊戲化運營做到極致的
    所以她認為,拼多多是把解決了「低端供應鏈與低消人群如何安放」的難題,通過網際網路,釋放了大眾對地攤貨的需求。這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自己的地位可能有些不同,他認為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是「讓購物具有遊戲化的快感」,「許多人將拼多多單純的理解為社交電商和便宜,是對拼多多商業模式的深刻誤解。
  • 淘寶京東拼多多果園的巨大魔力
    除了澆水,電商平臺們把小遊戲玩得那叫一個花裡胡哨。 做遊戲起家的拼多多——沒人比拼多多更懂遊戲。首頁主欄多被小遊戲佔領,一個套一個,從果園到金豬,從金豬到招財貓。
  • 最經典的3個營銷式產品設計:螞蟻森林、多多果園、騰訊配捐
    一、支付寶的「螞蟻森林」2016年8月27日,支付寶上線了一款遊戲化公益產品:螞蟻森林。螞蟻森林的產品模式是:支付寶用戶通過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上繳交通罰單、網絡掛號、網絡購票等行為,就會減少相應的碳排放量,可以用來在支付寶裡養一棵虛擬的樹。
  • 種菜、養雞、消消樂……這是「不務正業」的電商遊戲
    隨著遊戲化的概念越來越火,有不少人發現遊戲化的最佳代表就是人生。經過前期猥瑣發育的新手村,進入更複雜的小學,然後是初中、高中、大學……在這過程中,NPC 和環境複雜度進一步升級。為了讓你對人生遊戲不徹底厭倦,緊接著的就是職場、戀愛、家庭、嬰孩……作為遊戲化最佳案例,「人生無限可能」是一個有足夠開放度的宏大遊戲。
  • 多多果園類小遊戲背後的產品設計機制拆解
    本文主要對多多果園類小遊戲展開分析,對其背後的產品設計機制進行了拆解和細化,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多多果園類遊戲的設計機制。2016年8月,支付寶公益板塊正式推出螞蟻森林。用戶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擬樹。
  • 種樹三個月領到三個芒果,阿里拼多多們的水果農場是套路還是福利?
    而現在,電商巨頭們推出的果園遊戲,除了娛樂之外,卻是真真正正地有水果可以拿。拼多多是最先打出這一玩法的,率先開闢「多多果園」。隨後其他電商緊跟其上,阿里的淘寶、天貓在首頁都展示了芭芭農場,本月初在支付寶螞蟻莊園也同步開闢,美團則是「小美果園」,京東也是在APP首頁展示了「免費水果」標籤入口。
  • 以淘小鋪、芬香、拼多多為例,深度解析社交電商掘金之路(上)
    和平時的感受相符,前三甲為阿里、京東、拼多多,佔據了整個電商的絕大部分份額:阿里的體量最大,遠超其它平臺,佔整個電商份額的60%以上;京東第二,不到阿里的1/3;拼多多後來居上,達到了萬億級別;其它平臺體量都相對比較小——從這點看,阿里依然為電商一哥。但是結合另一份信息看,結論就沒這麼樂觀了。
  • 拼多多(PDD.US):社交裂變與低價爆款鑄造第二大電商平臺 公司增長...
    創始團隊為連續創業團隊,強調務實本分。在創立拼多多以前,黃錚有三次創業經歷,在遊戲和電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連續創業過程中積累了公司的核心團隊。公司主要通過新農人計劃、拼農貨模式、小遊戲(多多果園等)虛擬實境結合、強化農產品產業鏈四個方面進行發力,並形成生態閉環:拼多多深入產地,與雲南、四川等多地政府達成助農計劃,通過「拼農貨」以及新農人培養計劃搭建最初的供需模型,後面通過APP中的「多多果園」、「多多農場」等小遊戲通過虛擬實境結合的方式帶動農產品消費,消費者完成虛擬果樹種植後收到實物獎勵,然後繼續深度使用(社交+拼團+好友互動等方式
  • 以淘小鋪、芬香、拼多多為例,深度解析社交電商掘金之路(下)
    社交電商掘金之路分析,上篇介紹了社交電商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電商巨頭以及未來方向,本文接著介紹淘小鋪的特點、模式、團隊組織意義、收益、新人使用指南和需要注意的問題,與大家分享!
  • 電商營銷遊戲化:誰最像10年前的騰訊?
    遊戲化營銷的基本邏輯移動時代走過十年,市場從增量轉變為存量,各賽道的玩家們不斷調整營銷思路順勢而為。以電商為例,為了吸引用戶,各大平臺使出渾身解數,百億補貼也好,節日促銷也罷,即便是今年獨領風騷的直播,都反映了行業渴求新的營銷方式。
  • APP內強推遊戲 網際網路公司為何集體「不務正業」?
    如淘寶推出了金幣小鎮、省錢消消消、淘寶人生等;天貓有天貓農場、童話鎮、喵店等;京東上線了種豆得豆、東東農村、寵汪汪、搖錢樹、天天加速、京奇世界等;拼多多平臺有多多賺大錢、多多果園、多多農場、多多愛消除、招財貓等;蘇寧推出了小蘇的農莊、賺錢消消樂、益起走、雲鑽魔法獅等。  根據他的觀察,目前電商遊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養成類,多多果園就是典型。
  • 拼多多創新電商扶貧新模式:現代農園進大山,「農地雲拼」直連1200...
    (攝影:穆功)今年4月,瀘水市政府與拼多多就農貨上行、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打造當地農產品品牌等展開合作。拼多多還將依託平臺自身電商培訓團隊「多多大學」,實施農村新型電商人才線上培育計劃。條件成熟後,在瀘水市建立拼多多農貨電商直播基地。近年來,拼多多不斷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探索科技扶貧的研發應用。
  • 拼多多產品分析 | 下沉市場破局和發展
    行業市場分析供需連模式是產品的最簡模型,在電商產品中,我們按照人——貨——場的方式進行市場分析,以期望得出供給端、需求端與連接端的市場空間與拼多多的破局之路。,為降低拼團門檻,轉化為下單後由平臺內用戶加入拼單即可享受折扣價購買,同時默認分享到拼小圈(2020年6月上線);其他諸如多多愛消除、幫忙砍價、天天領現金等遊戲模塊,在遊戲化體驗中引導用戶分享遊戲或活動連結,達到社交裂變的效果。
  • 以拼多多為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農業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不過已經有一些IT公司和諮詢公司看到了中國農業現狀,其中包括以電商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他們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應用自身積累的數位技術、管理技術,在創新的商業模式下,服務社會,服務三農,踐行社會價值;這些企業正在以助農脫貧為使命,以為農增收為目標,以訂單農業為抓手,變革區域農產品供應模式。
  • 拼多多、阿里、京東電商三國殺:拼多多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麼?
    一、 拼多多上市以來的回顧 拼多多上市以來,業務重心可分為: 1)2015-2018 年的「低價爆款+遊戲低成本引流」;
  • 拼多多沒有價格戰
    ,拼多多式的勝利是行業的共贏;拼多多的安裝包體積是電商App中最小的,一直在淘寶App的二分之一以下,這對下沉市場的用戶更加友好、有吸引力;多多果園等遊戲化運營手段確實增強了消費者尤其是下沉市場用戶的購物趣味性、用戶粘性。
  • 「免費領水果」小遊戲中,淘寶/京東/拼多多是如何設計用戶激勵的
    電商平臺加入遊戲化產品是一種趨勢,各家電商的遊戲設計手段都不盡相同。本文主要分析淘寶、京東、拼多多在「免費領水果」遊戲化產品上的差異。電商平臺通常都會加入一些遊戲化產品來做用戶激勵,提高用戶活躍度。目前各大電商APP都相繼推出了「免費領水果」的小遊戲,用戶通過完成指定任務獲得實物水果。本文主要針對淘寶、京東、拼多多三款電商APP,分析它們在各自的「免費領水果」小遊戲中如何設計用戶激勵。
  • 水果農場成為電商巨頭標配:手機打卡澆水,水果免費包郵到家
    三湘都市報記者 潘顯璇拼多多的「多多果園」、天貓的「芭芭農場」、京東的「免費水果」、美團的「免費領水果」......悄然間,澆水領免費水果的小遊戲風靡各大電商平臺,並且在各自首頁中佔據了絕對醒目的位置,吸引了眾多用戶成為「網上果農」,每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