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喝葡萄酒是一門大學門,需要財力智力加耐力,還要點天賦,可是出門吃飯點葡萄酒不是呀——出門吃飯點杯酒,是一個實際要面對的問題而已。今天先來個傻瓜版的,解決解決實際問題。
怎麼握葡萄酒杯?
奧黑夫婦的握法就是不正確的。不同於幹邑,普通的葡萄酒不適宜用手溫影響它,一般來說不應直接用手掌捂住杯子。很不幸,在這張在看上去很重要的場合的合影中,只有右一這名男性朋友(不知道是誰啊)握法是對的。
拿著酒杯的杯頸是比較常見的握法,也比握住杯底的做法簡單。在所有你可以找到的 Jancis Robinson 老師的照片,你都可以看見她是這麼握葡萄酒杯的,包括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如果你經常讀 Financial Times ,一定在周末版讀過她的專欄,JR 是世界級葡萄酒專家,出版過大量研究非常紮實的葡萄酒相關學術著作。(P.S. 想學習更多入門葡萄酒知識?記得到文末點「閱讀原文」,我為你推薦了她的一本書。)
上圖這位廚師的握法,是很多葡萄酒專業人士的握法(即握住杯底平面),這個做法在功效上跟握住杯頸沒任何區別,就是看著更專業,當然握著也更加累(尤其是你採用了非常大隻的鬱金香杯時),很難一整場都這麼握。很多名媛在家中酒窖前為時尚雜誌擺拍時,採用的就是這種握法,大家看雜誌時可以留意一下。
服務生來侍酒,你要做什麼?
圖片來自:Wine Folly
存在一個廣泛的誤解:服務生拿就給你看和品嘗,是讓你試試合不合口味。其實他們只是讓你檢查一下有沒有壞掉,口味在你點酒的時候,事實上你已經作出承諾了。但是正規西餐館,依然會事兒事兒地讓你看和嘗。那你要做什麼呢?
開瓶前,看:實際上看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在高檔西餐廳,無論他們是不是有意,他們經常拿錯酒。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是什麼葡萄酒行家,點完酒以後建議在內心默念三遍牌子、葡萄酒品種和年份,等服務生拿到你面前時,仔細核對一下。
開瓶後,看:如果確認沒有拿錯,服務生就會在你點頭後打開葡萄酒並且倒一點到杯子裡請你品用。此時,服務生可能會取出橡木塞給你看,這是讓你看一下橡木塞是溼潤的狀態(紅酒橫臥放置,橡木塞長期緊著紅酒)。如果你說沒問題,他就會倒一點酒在你的杯子中,再讓你看。
這個環節非常考驗專業性。但是,由於:(1)我們一般用不了這個環節,(2)紙上談兵是無法真正說清楚這個環節;(2)中國人一般點葡萄酒都已經是晚上了而這些該死的餐廳又都昏暗得要死、並且99%不會有適合觀察酒相的白色背景——咱就草草略過這個環節吧。如果你堅持要看,可以參考以下這張圖。
圖片來自:Wine Folly
如果你堅持要裝模作樣,那麼至少保證將酒杯傾斜拿,儘量湊到比較亮堂的地方,看看葡萄酒邊緣會不會出現一圈光澤。好吧如果沒有,不是酒不夠好,就是屋裡不夠亮了…
開瓶後,喝:既然看不出來,那就喝一口吧。此時有三種可能的特徵你要留意,可能意味著酒壞掉了。
有沒有木塞味?葡萄酒裡有木塞味不一定是由木塞掉進去引起的,喝起來甚至也可能沒啥問題,但是酒體會感覺很潮,聞起來很像紙皮箱泡在水裡的味道。
圖片來自:Wine Folly
有沒有氧化?氧化了的酒肉眼就能看出來,酒色渾濁且一點都不濃鬱,喝起來像在喝醋。
有沒有馬德拉化?陳年的白葡萄酒也可能是「馬德拉化」過的,但是這裡所說的「馬德拉化」( maderized/cooked )主要是只保存不得當引起的狀況,具體表現是聞起來是甜的、喝起來卻很酸。
酒單五花八門,怎麼點一杯對的酒?
一般餐館如果正正規規提供10種葡萄酒就很不錯了,如果一張酒單提供25種或以上的葡萄酒選擇,就算是一張豐富的酒單了。但是對於缺乏葡萄酒知識,預算又不是很充裕的人來說,25種選擇難道不是要了命嗎?
對我們這種人,給花街日報寫過葡萄酒專欄的作家夫婦 Dorothy J. Gaiter 和 John Brecher 的建議不錯,現吞吐如下。
當你打開酒單,第一要務是要保持鎮定,尤其當你不是很懂的情況下。有經驗的服務生能看出來你肚子裡有多少墨水,此時不懂裝懂或者立即投降都不是很好方法。你要做的是要優雅地倒地。在琳瑯滿目的酒單裡選出一款酒,你有幾個依據:
第一步,想好要喝紅的還是白的。假如你有同伴、或者是在商務宴請,最好就問對方想喝什麼;如果對方也不知道,簡單粗暴的,午飯你就來點白的,晚飯就來點紅的;如果在牛排館,就遵循紅酒配紅肉的俗規好了;如果你待會打算吃魚或者海鮮,那就來點白的吧。這樣你就縮窄了一大部分範圍。
第二步,看產地。如果酒單上80%的酒都是來自義大利的葡萄酒,只有很少的美國葡萄酒,說明這個餐館老闆可能比較了解義大利酒(或者由於渠道原因,他比較能搞得到義大利酒),那就從這些義大利酒中選一款吧。
圖片摘自某眾點評上網友發的、北京五道營的藏紅花的菜單。這是一家西班牙餐廳,看上去也許可以點258塊錢的這種口感比較清爽的西班牙葡萄酒。
第三步,迴避展示酒。什麼酒必須迴避呢,毫無疑問,是那些人人都知道的「波爾多」等「一級酒莊」(用英語寫著 Frist Growth, 或者用法語寫著 Premier Cru)出產的酒。原因?首先這些酒通常出現在酒單上,只是為了證明餐館有能力進到這些酒,其次,即使這些酒貨真價實,它在餐館裡絕對也是按幾倍價錢賣的。
第四步,迴避家常酒。另外一類需要迴避的酒,是你見過在超市或者酒行見過的酒。別覺得看見酒單上有一瓶自己認得的酒就很開心,既然你都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得到,就沒必要坐在餐廳裡點啦,更何況你都已經喝過了。一瓶不錯的2006年左右新世界紅葡萄酒,在酒行或者進口超市只賣50-60塊錢人民幣,而到餐廳或者酒吧至少都要200-250塊錢;而以這樣的價格要一瓶酒,往往你還覺得賺到了。
第五步,照顧預算。點酒之前,你當然要設定好心理價位。是200,300,還是500?如果都覺得貴,是不是考慮只點一杯店酒(便宜一點的30塊錢,貴一點的70-80;對於不知道點什麼的客人來說是不二的選擇,除非你碰上某家只是為了銷掉庫存的黑心餐館)?
第六步,問服務生。當你選得七七八八,最好的情況是你已經知道你點什麼了,但是萬一還剩下兩三種,你也可以選擇招手叫服務生過來了。問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這樣問:「在這三款裡面,我選哪款好?」要這樣問:「你能給我分別介紹一下這三款酒嗎?」如果遇上比較良心的餐館,一位真正懂的服務生會過來殷勤地為你介紹,此時你根據他的肢體語言或者故事動聽程度,隨便挑一種就是了——經過以上6個步驟篩選下來,你還能怎麼出錯呢?
實際上,在國內吃飯,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酒你是應該迴避的。比如我就曾經在北京某中檔粵菜館裡,看見過飯桌上放的廣告牌,介紹某種售價158塊錢的智利產紅葡萄酒,名字裡帶有「super 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一種常見葡萄品種), 葡萄品種那又寫著 Merlot (梅洛,另一種常見葡萄品種)。這麼神奇又超級的酒,你當然應該離它遠點了。當然,去中餐館吃飯,也許本來你就不應該點葡萄酒…
再次提醒:記得到文末點「閱讀原文」,我為你推薦了 Ms. Robinson 的一本入門級葡萄酒書籍,我自己覺得很實用(而且是中文版的)。
下一篇將分享一些進階知識,供大家點完酒吃完飯塞牙縫用。
=== 關於「吃很重要」 ===
微信號:wehavetoeat
老友們:啥都別說了,點右上角分享給朋友圈/其他微信好友吧。
新友們:覺得東西還湊合?點右上角「關注官方帳號」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留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