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的原因就這兩個字!

2021-01-20 中醫養生

 請點擊上面 免費關注...

現代人普遍溼氣重,胖舌、齒痕、大便不成形粘馬桶、頭重腳輕、渾身乏力、肥胖......,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溼氣重的表現。儘管很多人都想盡辦法除溼,但中醫卻有「千寒易除,一溼難祛」之說,什麼紅豆薏仁湯,有人喝得都快吐了溼也沒下去,那究竟現代人為啥溼氣重呢?原因就兩個字,輸液!何處出此言,大家不妨往下看。


據統計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過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這種過度用藥危害著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國輸液安全專家共識發起人、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主任趙志剛說,輸入體內的液體中,都含有不溶性微粒。這種微粒進入到血液後,永遠不會消失,還會隨著血液走遍全身,堵塞毛細血管。

我入行已經超過十年了,對疾病的認識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最近調理的一些案例中,都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經常輸液者多有「妊娠紋」拔罐出水泡的現象,而這些都與體內的溼邪有關。 


1、妊娠紋

現代醫學又稱之為萎縮紋、膨脹紋、白線,因妊娠發生者成為妊娠紋,但並非妊娠者一定會出現妊娠紋。在本文中,統稱「妊娠紋」,無論男女,皆可發生,如確認無妊娠,則多與輸液有關,出現此紋,實際上是身體排毒的一種表現,這是筆者在實踐中的重要發現。給大家看幾個案例吧:

(上圖為某17歲的高三女生腰臀部的妊娠紋。她在小學三四年級時,得過「過敏性紫癜」,沒少輸液。)


(上圖是某18歲大一男孩的臀部,他得了克羅恩病,為此也沒少輸液。


關於輸液與妊娠紋相關聯的案例還很多,小編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2、拔罐出水泡

一開始是在自己身上無意中發現的,後來在客戶身上也反覆出現,我因此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一生病就經常輸液者,即使你這輩子就輸過幾瓶液體,那你身上這「溼」也會與你形影相隨無處不在,原因只有一個,這些輸入靜脈的液體,將毛細血管堵住了,進而堵住了你的經絡,當人體內外無法形成高效的氣血溝通時,溼邪就會滯留在體內。


妊娠紋只是輸液的一個表象,而拔罐出水泡,則是輸液危害的另一個特徵:

 

以上所有拔罐出水泡者,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無一例外,皆有輸液經歷。那何以斷言,這齣水泡者就一定與輸液有關呢?再看下面兩個案例可以反證一下:

上面兩位先生,無論怎麼拔罐,都難出水泡,一問,二人的確很少輸液。由此可以看出,不是因為拔罐的時間長、力度大就一定出水泡,只有那些體內溼氣重的人拔罐才會出水泡,而溼氣重者都與輸液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我們知道,輸液是將葡萄糖或氯化鈉作為溶液,並伴以適量的藥物,直接通過針刺的方式輸入到人體的靜脈中,它沒有通過胃腸道把關,是最危險的給藥方式。你以為那一大瓶子液體是純淨水嗎?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液體中含有大量的微粒,而這些微粒儘管在輸液管埠處有一個輸液過濾器,但只對15微米以上的顆粒有過濾作用,而對於<15微米的顆粒,則過濾不掉,仍有一部分顆粒過濾不掉被輸入進了血管裡,微粒包括:空氣中的煙塵、粉塵,生產過程中的玻璃屑,橡膠瓶蓋的橡膠微粒,輸液袋、輸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藥物結晶及石棉纖維等。當這些微粒被帶入肌體,進入血液循環後,易堵塞毛細血管,造成局部組織栓塞、壞死或引起肉芽腫,大家看一下這個3分多鐘的視頻就明白了。注意:說輸液危害的可不是中醫,而正是從西醫口中說出來的!!!!

武漢同濟醫院藥學部副主任 李娟


 


血管裡流淌的血和機體組織之間,是存在一個氣血交換的過程,主要是通過毛細血管進行。但如果經常輸液,毛細血管就有可能會被這些顆粒堵住,久而久之,不僅經絡會堵住,而且還會形成腫瘤。由於這一過程是漸進式的,所以,當你發現情況不對時,可能是若干年以後的事了,因為你無法找到證據來證明,你這個腫瘤是不是因為N年以前輸液留下的後遺症。


輸入到了血管裡的那麼多液體到底去哪了?難道都順著我們的大小便、出汗排出體外了嗎?現在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科學試驗來證明這一點,根據物質不滅定律的原則,進去多少,就應該出去多少,這種進出是平衡的嗎?我們無從考察。只是在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輸過液的人,都會變膀(pāng),變成膨化人,人會變得圓滾滾的而缺少了線條,臉圓、身體圓、四肢也圓,沒有了肌肉的線條,用手一捏身上的肉,就會疼痛無比,其膀(pāng)的程度,是由輸入液體的量和藥物的危害程度決定的。


當人體的自保排毒能力低下時,比如上了年紀的老人,這些垃圾就無力排到皮膚腠理之間,而是沉積在內臟,從而發生腫瘤,這個原理和長青春痘差不多。小孩不長,是因為這個系統還沒有受到太多的汙染;老人不長,是老人陽氣衰退無力將毒素排出體外;只有年青人,毒素又多排毒能力又強,所以才會出現青春痘。


妊娠紋,多出現在腰臀部和關節處,因為垃圾最容易堆積在肌肉脂肪豐富處,同時因為溼走關節,這是人體自發的一種排毒表現。如果你在此處刮痧,就會出現顆粒狀的鏈條痧,這些都是藥物沉積的結果。


同樣,拔罐出水泡,這裡的水裡包含了什麼物質,應該由權威機構進行檢測,是否有藥物殘留我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未輸過液或很少輸液的人,是很難拔出水泡的;而那些經常輸液的人,則很容易拔了水泡,你說這之間是否有聯繫呢?大家自己評判吧!


總結:


①、無論男女,若發現在身體關節或腰臀部出現「妊娠紋」,並伴有身體渾圓,看不出肌肉線條者,則與其有輸液史高度關聯;


②、對於「妊娠紋」者實施拔罐20-30分鐘者,會出現水泡,且多分布在關節周圍、大腿、上臂或軀幹的邊緣部分;


③、這些被拔出的水泡裡的血水,中醫多認為與體內的溼邪重有關,當這些血水被排出體外後,人會感到身體變薄,膀(pāng)消退,肌肉線條顯現,身體變得輕鬆;


④、對於無操作經驗者,不要一次性在後背大面積拔出水泡,應循序漸進,否則會給患者帶來數日的身體疼痛困擾,以至於難以入睡。對於體虛、孕婦,要慎用此法。


綜上,輸液的危害,不只是藥物本身,真正隱匿的長期危害是來自於液體中看不見的微粒,「這種微粒進入到血液後,永遠不會消失,還會隨著血液走遍全身,堵塞毛細血管」這就是本文要闡述的重點,也是我在臨床中的最重要的發現!!!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你會爽呆 !

相關焦點

  • 溼氣重的原因就這一個!
    現代人普遍溼氣重,胖舌、齒痕、大便不成形粘馬桶、頭重腳輕、渾身乏力、肥胖......,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溼氣重的表現。儘管很多人都想盡辦法除溼,但中醫卻有「千寒易除,一溼難祛」之說,什麼紅豆薏仁湯,有人喝得都快吐了溼也沒下去,那究竟現代人為啥溼氣重呢?原因就一個字,懶!
  • 溼氣重吃什麼好 什麼原因導致溼氣重
    那麼,溼氣重吃什麼好呢?溼氣重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溼氣重吃什麼好薏米紅豆粥薏米是很好的去溼食物。它可以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紅豆也是可以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利。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給除掉。
  • 什麼原因會誘發溼氣重
    如果長時間的處於不良的環境中很容易就會導致溼氣重的問題高發,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的生活環境,例如長時間在水中作業,久居地下室等,都會導致溼邪侵襲人體,把溼氣停留在肌表,關節的地方,使得溼氣重的問題高發。 2、久坐不動。長時間坐著不動對於人體的傷害是極大的,也會導致溼氣重的原因之一。
  • 溼氣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氣候原因由於天氣原因導致在夏天和春天交接的時候,會常常下雨。特別是在南方還會出現潮溼的天氣,並且溼氣很重。另外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感覺到十分勞累睏乏,常常想睡覺。並且有的時候大便還會不成形。在溼氣重的環境當中,就會很容易出現生病的問題。 2、環境因素有的人工作的環境是在水上,或者是需要常常在海上勞作。
  • 身體長期溼氣重,不外乎是這3個原因所致,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隨著生活水平的增加,許多人都樂於享受了,不良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可能導致身體產生溼氣重的現象。溼氣又叫溼毒,對於我們身體的危害非常大,如果溼氣重的情況沒有及時調理和改善,往往會有關節酸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多種不良的症狀,嚴重時就會損害人體健康,影響日常生活。
  • 什麼原因導致溼氣加重,溼氣重吃什麼能緩解,這3種了解下
    人體內如果溼氣過重,將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溼氣重的人要從飲食上調節與控制,並從身邊的每一個生活小細節做起。如果身體出現溼氣重的反應,可以試著吃以下幾種食物,它們可以很好地幫助人體去除溼氣。除了知道溼氣重可以吃哪些食物之外,也要根據溼氣重的原因辯證調理,針對性的進行調節才能恢復得更快。導致溼氣重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每一個人的體質有所差異,溼氣重的表現症狀也會有所不同,以下幾個因素就是導致溼氣重的主要原因:1、熬夜:經常熬夜會導致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變得緩慢,致使體內的溼氣排不出去,從而產生痘痘、便秘、色斑、黑眼圈等溼氣重的反應。
  • 溼氣重的原因終於找到了(原來調理這麼簡單)
    溼氣重的原因終於找到了,一個典型的溼氣重調理病例,不妨參照下外溼是因為外部環境潮溼,比如暑期或者南方梅雨季節很潮溼,外來的溼邪侵入人體而致病。內溼,可因外溼侵入人體,溼困脾,影響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也可因飲食不當,比如貪圖油膩或者生冷的,傷了脾臟。勞倦思慮也可以損傷脾臟,或因腎陽衰弱引致脾陽不振而形成。
  • 男/女 溼氣重的原因及調養方法 !
    中醫認為,溼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相應地溼氣也有內溼與外溼。外溼多由氣候潮溼,坐臥溼地而致病;內溼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溼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溼氣重的治療還分男女。溼氣重的表現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
  • 知道溼氣重的直接原因嗎,一切都在你的日常行為裡
    現在亞健康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的身體素質是大不如前,這其中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溼氣重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溼氣重是因為脾虛弱導致的,脾主運化,脾虛弱則代表其運化水溼的能力下降,溼氣必然堆積而沉重,我們平常調理溼氣也都是走健脾祛溼的路線。但是這是溼氣重的根本原因,可你知道溼氣重的直接原因嗎?
  • 造成溼氣重的3個原因,你知道嗎?不注意會釀成不良後果
    隨著生活水平的增加,許多人都樂於享受了,不良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可能導致身體產生溼氣重的現象。
  • 溼氣重的人要遠離這四種水果!
    如果你的舌頭厚膩,厚重,頭髮出油過多,經常感覺身體困重,走不動路,比較累,同時又沒有其他疾病,這就是溼氣重的表現, 造成溼氣重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主要來講一下對溼氣影響比較大的四種水果第一:西瓜,西瓜容易造成體內溼氣的淤積,吃得過多就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
  • 溼氣重的原因有哪些?溼氣喜歡盯上哪些人?醫生:3種惡習要改掉
    溼氣重的人還會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比如:皮膚病、脾胃病、關節病等都是由於溼氣重引起的。溼氣到底是由於什麼引起的呢?醫生發出建議,趕緊改掉這三種惡習,否則就會容易被溼氣盯上。引起溼氣重的原因主要分為內部和外部來兩個方面,外部就是由於環境比較潮溼,比如:居住地潮溼、工作在地下井等較潮溼的環境,都是引發溼氣重的一大原因。還有平時的室內不注重通風,空氣無法流通,時間久了,也是會受到溼氣的侵害的。
  • 體內溼氣重怎樣減肥
    核心提示:體內溼氣重怎樣減肥?如果人體內的溼氣太多,往往不利於大家的身體健康,這也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由於溼氣太重導致的肥胖,瘦起來是比較困難的,那麼,體內溼氣重怎樣減肥效果好呢?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一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體內溼氣重怎樣減肥?
  • 額頭容易出汗是什麼原因?和溼氣重有關嗎?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且汗水出的太多,我們自己的心理也存在著些疑惑,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狀況,尤其是最近很多人都說,額頭出汗過多是因為體內溼氣重導致的,這種說話到底是真是假?若是的話,應該怎麼緩解?出汗是在排毒?現在的人們,普遍認為,出汗是在排毒,想要減肥效果好,那肯定要出汗的,出汗也是在減肥,這種說話對嗎?
  • 中醫說「你溼氣重」這句話為什麼很流行?
    「溼氣」,也叫「溼邪」,是中醫很多致病原因中的一種,很多「中醫」之所以喜歡說你「溼氣重」,是因為:1、大多是考慮到現代人類生活「好吃、懶做」這個共性,再加上看到稍微肥點,或者齒痕舌、營養過剩、高血脂什麼的,更容易聯想到溼氣溼邪的積累。但對於那些比較囉嗦的、問來問去的、不太信任醫生的患者,「你溼氣重」也許只是一個搪塞之詞,讓你問無所問。
  • 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這6個信號注意
    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這6個信號注意1.消化不良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食慾都不是很好,感覺不到自己餓,吃兩口就飽了,哪怕以前喜歡吃的食物。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溼氣對腸胃消化功能造成了影響,使人們沒有食慾和飢餓感。2.
  • 溼氣重會胖嗎 溼氣重怎麼減肥
    而導致肥胖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不少人都認為肥胖與溼氣重有關。 肥胖早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常態,但是想必每個人都不願意自己出現肥胖問題。因為肥胖不僅不美觀,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一直為著減肥努力。而導致肥胖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不少人都認為肥胖與溼氣重有關。那溼氣重會胖嗎?溼氣重怎麼減肥?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 溼氣重怎麼減肥
    很多人由於外部環境的原因,或者自己的飲食不科學,很容易導致身體水分的增加,這會讓肚子出現贅肉,似乎整個人都很臃腫,必須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達到減溼減肥的目的,那麼溼氣重如何減肥?今天這篇文章來做具體介紹。溼氣重的人為什麼容易胖禦寒,溼氣重很容易怕冷,人體需要更多的脂肪來保暖。
  • 溼氣重的原因是什麼?這5種食物,越吃溼氣越重,再饞也要克制
    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這可能有助於我們排毒祛溼,那麼溼氣重的原因有哪些?而應該避免哪些食物呢?溼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相應的溼氣也有內溼與外溼。外溼主要是由於潮溼的氣候和靜坐溼地引起的。
  • 溼氣重是有原因的!若不經常做這5件事,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
    導語: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寒氣好驅散,溼氣是非常難祛除的,這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朋友都是身體溼氣太多,出現很多亞健康的狀況,身子老是感覺不清爽,發沉等問題,所以對於溼氣問題,我們一定要多預防、平常生活中多注意。溼氣是怎麼進入體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