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藍字關注 主頁右上角▪▪▪▲置頂公眾號
正文共:1179字
預估閱讀時間:3分鐘
先說說我的情況:我是之前總是感覺渾身沒勁,好像被什麼拖著一樣,而且感覺睡不夠,成天沒精打採的。便便呢不成型還容易粘馬桶。頭髮一天不洗就成縷,而且一覺醒來,臉就好像帶了具油麵罩一樣。室友還給我起了個外號叫「大油田」。真是很苦惱!我是學藥的,後來上課知道自己是溼氣重,而且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後,我就想儘快調理好自己的身體。一位網友的自述
怎麼判斷是否體內有溼
常感到睏倦,頭髮昏,身體發沉。
大便溏稀,馬桶不容易衝淨,排便有不盡感。
舌邊有齒印,舌苔厚。
毛髮和面部易出油。
眼皮、四肢容易腫。
皮膚容易起溼疹。
食慾差,吃東西容易胃脹。
身材偏胖,肚子突出。
有2項以上符合,就表明體內有溼氣。
溼氣怎麼來的:溼氣的產生分為外溼和內溼。
溼氣重的原因終於找到了,一個典型的溼氣重調理病例,不妨參照下
外溼是因為外部環境潮溼,比如暑期或者南方梅雨季節很潮溼,外來的溼邪侵入人體而致病。內溼,可因外溼侵入人體,溼困脾,影響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也可因飲食不當,比如貪圖油膩或者生冷的,傷了脾臟。勞倦思慮也可以損傷脾臟,或因腎陽衰弱引致脾陽不振而形成。因脾主運化,與人體內水液的代謝密切相關,脾臟受損,則人體內水液聚而成痰溼。
溼氣重有什麼危害呢
溼氣重的原因終於找到了,一個典型的溼氣重調理病例,不妨參照下
1,溼邪性質粘滯,纏綿難愈,所以有句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
2,溼邪可與其他邪氣結合發病,跟寒結合成為寒溼,跟熱結合成為溼熱,跟風結合成為風溼等等。這些病得了,不好治不說,還非常痛苦,而且很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跟溼邪有關。
3,溼邪不去,吃再多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我的調理經驗:祛溼效果想要更好,要做到以下幾點:利水滲溼+健脾+補腎+理氣+溫性食材
溼氣重的人,首先要利水滲溼,將多餘的溼氣排出體外。但是,溼氣重的人普遍脾臟功能不好,很多食療比如紅豆薏米,偏於寒涼,會傷脾胃。而脾是運化水溼的,所以想要調理好痰溼,要健脾。脾臟好了,自身運化水溼的能力強了,溼氣就可以依靠自身能力排出了。
只是補脾還不夠,因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腎與脾胃是相互資助、相互依存的,腎好了,脾才會更好,所以健脾的同時要補腎。還有一點就是,溼氣重的人,由於痰溼阻滯,氣血會受阻。中醫有個理論,叫「治溼不理氣,非其治也」要是想化溼,必須加理氣的,不然的話這個溼不好祛。所以調理溼氣,要理氣活血,才更有利於祛溼。另外,在食療中配以溫性的食材,是尤為關鍵的。
張仲景有句名言,「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就是說,溼氣重的人,在調理溼氣時,要加些溫性的,才更有助於溼氣的升騰,加快溼氣發散。溼氣,猶如一鍋水,如果不點火,水很難蒸發乾淨。這個溫性的食材,就是點火的。而且這樣配起來,食療總體性質的平性,溫和的,可以長期食用作為預防和保健。
按照以上思路,我給自己配了一款食療。自己用了兩周,感覺精神頭比之前好很多,大便也成型了,消化快了,頭髮和皮膚也沒那麼油了。給身邊溼氣重的同學也用了,他們普遍反映改善得很明顯,有個同學痘痘幾乎都平了,脖子上的溼疹也好了。這個祛溼健脾補腎的食療是——赤豆薏米魔芋粉。
材料有:茯苓,山藥、糯米、赤豆、薏米。由於在學校,煮粥不方便,我用的熟粉,為了使口感更細膩柔滑,味道更好,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我又加了魔芋和冰糖,這樣配起來,口感清爽,味道意外的好吃!!
而且還可以做早餐或者晚餐,飽腹感挺好。溼氣重的寶寶可以自己買來自己配一下,覺得比例自己不好把握的可以直接買成品的赤豆薏米魔芋粉,調理下溼氣哦。
喜歡看,就點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