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
隨著人一天天變老,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會逐漸變弱,在年輕人看來非常簡單的行動支付,對老年人來說可能就是「數字鴻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充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會,首先應該是包容兼愛的社會,尤其應該體現在對老人、對兒童和對女性的關愛上。
-
北京:解決老年人掛號的「數字鴻溝」
為應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老年人「掛號難」問題,2020年底前,北京所有醫療機構將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為應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老年人「掛號難」問題,2020年底前,北京所有醫療機構將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
如何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文件一經發布,即獲得無數人點讚,並引發了全社會更多的思考:智能時代,如何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搞不懂」「吃不透」現象,進一步強化老年人的畏難心理 數字鴻溝特指在社會信息化、數位化、網絡化發展過程中,不同基礎條件的信息主體擁有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存在的差距。
-
跨越「數字鴻溝」,還有沒有「更優解」
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網上預約,不會申請隨申碼……種種因素限制了老人的參觀需求,在作為剛需的衣食住行領域之外,又鑿出了文化領域的「數字鴻溝」。 上博在寸土寸金的人民廣場館舍新建服務點,無疑邁出了跨越鴻溝的紮實一步。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老人只需把身份證放上感應區,就能拿到預約二維碼,一般情況下當天即可進館。體驗過的老人表示這項服務「特別貼心」。
-
彌合「數字鴻溝」,串起暖暖的幸福
數位化浪潮正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但眾多老年人,面臨橫亙在眼前的「數字鴻溝」,無所適從。90多歲老人被抬起識別人臉、坐公交不會掃健康碼被拒載、冒雨到社保局用現金交醫保不收等等,老年人「被智能所困」的現象頻頻引發關注。「智能時代」不能落下老年團體。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2.5億,其中將近2億的老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
-
北京:解決老年人掛號的「數字鴻溝」(7)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0日北京:解決老年人掛號的「數字鴻溝」12月10日,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門診樓前,工作人員(右二)在幫助老年人用手機掃描「行程卡」二維碼。為應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老年人「掛號難」問題,2020年底前,北京所有醫療機構將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
跟上一臺「時光機」,探尋「數字鴻溝」背後的機遇與風口
12月2日,一款現實中的「時光機」,中興Blade V2021 5G 時光機正式發布,據悉此款手機由中興通訊聯合京東共同研發,重點面向長輩群體推出,針對智慧型手機使用痛點進行優化設計,劍指當前老齡化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議題——「數字鴻溝」。
-
跟上一臺時光機,探尋「數字鴻溝」背後的機遇與風口
12月2日,一款現實中的時光機,中興Blade V2021 5G時光機正式發布,據悉此款手機由中興通訊聯合京東共同研發,重點面向長輩群體推出,針對智慧型手機使用痛點進行優化設計,劍指當前老齡化社會進程中的重要議題——「數字鴻溝」。
-
三人行|消減「數字鴻溝」,讓城市有「智慧」,更有「溫度」
那麼,在「數字鴻溝」依然存在的情況下,東莞要如何做才能消減「數字鴻溝」,讓發展成果惠及全民?本期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漆亞林,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武文杰,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羅昕探討上述問題。記者:您如何看待「數字鴻溝」這一社會經濟現象?
-
思想者|周向紅:智能時代,如何彌合「老」難跨越的數字鴻溝?
但是,在大多數人感受數位技術紅利、邁向5G時代的同時,不少老年人卻還停留在「無G時代」。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使他們也可以享受美好的數字生活?同濟大學周向紅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實現國家頂層設計與產業協同相結合,防止「數字鴻溝」引發「數字貧困」;另一方面,要堅持年輕群體「數字反哺」與老年群體自助互助,充分展現數字時代人文關懷。以下是她在同濟大學的演講。
-
高考模考作文|「百校聯盟」12月份聯考「數字鴻溝」主題原創作文
2020年8月,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公眾對於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窘境的熱議。對此,有人認為,老年人在網絡時代遇到了更多障礙,社會必須要管。也有人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擁有一顆不老的心,老年人也能跨過「數字鴻溝」。還有人認為,數字時代需要跨過「數字鴻溝」的又豈止是老人。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
在評論「數字鴻溝」下面,帶上老人一起慢跑
這些數據意味著,在數字生活中,那些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正被「數字鴻溝」拖入生活諸多方面不便的困境。不同年齡組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差異不斷加深,形成了差距,造成了老年人的不平等狀況。老年人上網的社會經驗和社會關係的局限性,以及保守的心理,使他們成為旁觀者的旁觀者。
-
星城夜談|以適老化改造彌合「數字鴻溝」
這跟此前媒體報導的外地城市「老人用現金交社保被拒」「兒女抬著老太太機器前做人臉識別」等新聞相互印證,反映出來一個事實:在我們享受智能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很多老年人已經被分隔在「數字鴻溝」的那一頭。 其實這幾年,類似問題屢見不鮮。每每看到老人無法適應數字社會,一臉無奈無助的窘態,都會刺痛社會的神經,引發一些討論。呼籲加快適老化改造的聲音,一直沒有間斷。
-
中老年農民工如何擺脫數字鴻溝窘境?
從不會用、捨不得用,到不敢用、用不好中老年農民工如何擺脫數字鴻溝窘境?閱讀提示近來,關於老年人遭遇數位化生活困境的新聞持續引發關注,也使數字鴻溝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被討論。
-
跨越「數字鴻溝」「60後」擁抱網際網路
隨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你的父母是否也有適應智能化生活的困難?你是否會手把手幫助父母跨越「數字鴻溝」?當「90後」老網民遇到「60後」新網民,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聽「90後」編輯記者講講父母適應智能化生活二三事。
-
觀察|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連日來,關於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數字困難」的新聞持續引發關注,也將數字鴻溝話題拉進公眾視野:數字時代,我們該如何以人性化、精細化社會治理讓每一個人方便、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旨在著力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讓數位化、智能化服務惠及更多群體。
-
打通「人工難」堵點,暢通「數字鴻溝」
前不久一老人冒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事,讓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問題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隱藏在「數字鴻溝」之後的,則是老年人無法擺脫「人工難」的困境。現如今,智能技術運用已滲透進大多數行業領域及服務機構,購物、醫療、出行、生活繳費等日常型消費都離不開行動支付。部分行業甚至已實現全行動支付,不設人工窗口或僅提供諮詢服務,但這對使用智能設備有困難的老年人來說無疑是不人性化的。
-
老年人心聲:「老有所e」,希望別被「數字鴻溝」絆住腳
「都說要讓老年人『老有所e』,但『老有所e』可不單純是會搶紅包、發語音、分享心靈雞湯,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玩轉年輕人拍手稱讚的『數字金融』才算『老有所e』的真正實現。」談及「數字金融」,67歲的銀川市民金先生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
國辦發文 聚焦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單詞講解】 這裡的digital divide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字鴻溝」或「信息鴻溝」,也可以用digital gap來表示,指在全球數位化進程(global digitalization)中,不同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社區之間,由於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新能力的差別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貧富進一步兩極分化的趨勢
-
石家莊:延伸服務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我市創新方式破除智能「壁壘」延伸服務觸角 「俺們這是深山區,交通不好,手機信號有時候不穩定,社保認證得用智慧型手機才行,家裡人都不會弄,這兩年多虧了志願者上門認證,才讓俺能按月拿到社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