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菇商學院|探尋咖啡巨頭星巴克的生意經!

2020-12-15 冬菇先生和你chat一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此刻外面依然下著雨,挺適合聽著音樂寫些東西。

雨水、音樂、碼字,是不是少了什麼東西?喝的!Coffee or tea?還是聊聊「咖啡」吧。剛好前幾日有個頭條,說的就是知名網際網路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從做空報告到坐實「22億的財務造假」,瑞幸咖啡成為漩渦的中心,股價也是陡崖式的下跌腰斬。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瑞幸這位對標星巴克的咖啡品牌,憑藉著資本的力量,燒錢起量,優惠券+開店+廣告,來獲取用戶、門店、曝光率、影響力及咖啡市場,創造了18個月全球最快IPO上市速度。

具體商業模式及經營模式可以參考圖覽,在這裡就不再多的分析。今天主要是想解析一下瑞幸的對標對象星巴克,這個全球品牌500強,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個種茶飲茶的國家,「咖啡」顯然是個舶來品。據了解,我國的第一家咖啡館鴉片戰爭前的1836年,由丹麥人在廣州十三行開的;隨後,上海開埠後於1853年出現在藥店中,時稱為「咳嗽藥水」,之後隨著西餐廳的普及而多了起來。

作為對咖啡喜好一般的小白來說,大概了解了一下咖啡的前因後事,順便掃個咖啡盲。

1、起源:卡狄牧羊童說

公元6至8世紀,衣索比亞牧羊童卡狄在山麓照料一群山羊。有一天,卡狄發現羊群興奮莫名、活蹦亂跳,連病羊和老羊也恢復元氣,飛奔亂舞起來。他仔細觀察,原來羊兒吃了山坡上不知名植物的紅果子。他索性摘幾顆試吃,果子酸甜可口,沒多久他倦意全消,身輕體暢。此後,他每天就跟著羊兒吃紅果子自娛,與羊群共舞嬉戲。一天,附近清真寺的長老經過山麓,看到卡狄在羊群手舞足蹈,趨前想看個究竟,卡狄告以紅果子神效,長老半信半疑摘幾顆吞下,頃刻間老骨頭似有股真氣貫穿,元氣倍增。伊斯蘭教長老返回寺院,深夜晚禱,瞌睡蟲來報到,默罕穆德突然託夢,指示他快以白天所見的紅果子煮水來喝,即可回神。紅果子醒腦奇效不脛而走,此後,伊斯蘭教徒夜間敬拜前,都會先喝紅果子熬煮的熱果汁「咖瓦」。

2、最早文獻記載見於:1558年阿拉伯咖啡史學家兼伊斯蘭法律專家賈吉裡《贊成咖啡合法使用之辯證》

3、傳播路線:中東-歐洲-美洲-亞洲,歐洲最早對咖啡做出報告在威尼斯;而美國獨立戰爭標誌性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也是的咖啡成為美主流飲品。

4、精品咖啡:

(1)選種而栽:阿拉比卡種(主力品種),有2000至3000個品種,如衣索比亞鐵比卡和葉門的波旁原生品種,及南美的

卡杜拉、卡杜阿伊、新世界,中美洲的提科、矮株聖雷蒙,印尼

蘇門答臘鐵比卡、牙買加藍山鐵比卡等衍生品種。

(2)擇地而植:咖啡豆特質與香醇潛能,70%由基因決定,30%取決於栽種地生態系統,如緯度、海拔、土壤、日照、雨量、溫度等。

(3)去殼取豆:日曬法(自然曬乾,2~4周後,取出咖啡豆);水洗法(目前最盛行,水洗豆酸香味和明亮感較佳,風味潔淨無雜味);半日曬(巴西式去皮日曬)及機械式半水洗法;體內發酵法(利用動物消化道的乳酸菌與消化液,來除去果肉和依附帶殼豆表面的果膠,帶殼豆最後隨糞便排出,再請逐臭之夫撿拾動物的便便,清洗出一粒粒珍貴的體內發酵豆。有印尼的貓屎咖啡和巴西的肉垂鳳冠雉)

(4)精品豆分級制

言歸正傳,還是說回星巴克的「生意經」。1991年,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出內地的第一家店,至今在我國內地177個城市開設了超過4200家門店,全球市場超過30000家門店,在我國及全球咖啡市場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內地市場的份額佔據50%左右。

我國的咖啡市場發展至今,市場規模以億級為單位逐年增大,品牌江湖也是廝殺不已。知名度較高的如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星巴克、瑞幸;入局較早的傳統品牌COSTA咖啡、太平洋咖啡、上島咖啡;除此之外就是些零零散散前僕後繼的」小眾品牌「。

這些品牌中,有的積極擁抱時代變化,進行數位化轉型;有的明顯的開始掉隊,轉型緩慢,逐年關店敗退;對於小眾品牌來說,生存更是競爭激烈,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然而,就在這兩大陣營中間,出現一股新興強勢力量,那就是以麥當勞為代表的輕式咖啡崛起,在咖啡市場上似乎大有後來居上的意思。下面還是圍繞選址、用人、會員、用戶畫像、市場營銷等方面來解析星巴克的經營之道。

店鋪怎麼選址?好地段是成功的開始

開實體店,好的選址是成功開店的重要先決因素。總的來說,星巴克進入我國市場遵循了從大到小的布局策略,先攻下一線大城市。如北上廣深杭蘇,站穩腳跟,並打開知名度和影響力;然後向二三線城市推進,由中心省會級城市進行輻射,如南京、成都、西安、長沙、福州、廈門、寧波等,進而形成市場規模效應。

就單體城市區域而言,星巴克的選址多見於黃金地段,如核心商業區、區域商業中心、高端寫字樓、高端住宅區,還有些特色旅遊點、交通樞紐如機場、高鐵站等。然後畫像統計商圈人群、購買力、競爭力、人流量等來確定地址是否合適。

1、流量原則,找聚客點。同樣是漏鬥原則,只有一定的人流量,才能保證有效的客流;確定主客流線後,找出聚客點,從而方便找出距離最近的鋪址。

2、便利性原則,交通要便捷。不管是自駕、乘坐交通工具還是走路,交通便利才能保證進店的可達性;另外停車位(商場自帶/附近區域)現如今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

3、整體集中經濟型原則。在成熟的商業區範圍內,你會發現一條街可能開了幾家星巴克;連續的開店,雖然可能會降低單店業績,但可以形成區域競爭優勢,且整體上提升總營業額,同時連續開店也能降低物流成本。

4、區域環境穩定性原則。主要是與區域規劃有關,街邊你會經常看到修地鐵、修路改道、人行道升級、樓面翻新等工程,一旦動工就是高高的圍牆隔離帶,時間上往往也要幾個月,這時候對生意的影響極其的大,所以對於商業環境的穩定性也是星巴克考慮的重要因素。

做好「門臉」,品牌形象很重要

門店是品牌形象直接展示的窗口,星巴克從視覺效果輸出、到店面設計、以及服務體驗,從硬軟體做好門臉,力爭給消費者最強的記憶力和最好的消費體驗。

提到星巴克,第一時間閃現的就是那綠色的人魚logo圖像,有一種蒂芙尼的綠,同樣也有種屬於星巴克的「綠」。顏色是品牌最容易給消費者留下記憶點的元素,星巴克就是以綠色作為錨點,進行視覺風格高度統一化,來樹立鮮明的品牌形象。

從經典美人魚LOGO到食品包裝、手提袋、菜單、圍裙、mark杯周邊;從硬體物料到新媒體平臺上的視覺素材;甚至是每個季度研發的新品,都會融入本底綠色。多維一體,保持了綠色的高度一致屬性,樹立了極具個性的專屬品牌形象及品牌記憶點。

有意思的是星巴克在標準化的同時又具有個性化的融入,所以不像其他連鎖品牌視覺上顯得千篇一律的呆板。對於常規的店來說,可能裝修風格一致,但是走進入多少感覺會有些不一樣;對於一些特色店,星巴克就會融入整體的地區特色文化,融為一體,見過的印象比較深的有麗江古城的星巴克、蘇州小巷裡的星巴克、北京坊裡的星巴克等,都極具特色。

總體來說,走進星巴克還是一個很舒服的地方,很容易讓人放鬆下來。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曾說過:「在星巴克這個『第三空間』裡,人們的關係是自由和平等的,沒有職場的上下等級意識,也沒有家庭裡各種角色的束縛,人們可以把真正的自己釋放出來。

大到整體環境的舒適性,小到店內音樂的播放選擇,甚至是排隊問題都有精心的設計。不同於肯德基麥當勞的「豎排」,星巴克採取了橫排方式,因為這樣可以讓消費者靠近櫃檯,看到櫥窗、製作過程等,這樣可以減輕點單的焦慮感;同時也方便消費者之間的就留,符合了第三空間的社交屬性;此外橫排增加了顧客在櫃檯的停留時間,從而提升了購買率。

價格錨點:沒有小杯的星巴克

關於星巴克杯子的規格,老羅曾在某客串電影中關於小杯糾結了一把,甚是讓你哈哈一笑。星巴克杯子規格有三種:中杯、大杯、超大杯。之所以這樣設置,和手機的64g/128g/256g內存設置是一個道理。

如果沒有特定需要,人們往往不會可以追求大容量,所以居中選擇就是最多的。星巴克以中杯作為銷售起點,當設置一系列的價格差異的產品,這時候產品之間會形成價格錨點,從而影響人們對物品價值的判斷,消費者會感受到划算、實惠的心理,從而就會提升銷量銷量。

這就是為什麼手機會取消16g/32g,為什麼加個幾百塊就能買到內存翻倍的手機,除去內存本身大小因素,就是價格錨點因素,利用對比和暗示來營造幻覺的手段,從而來促進銷量。

留存顧客:打造會員體系

會員制的出現,是完全契合了消費者的行為心理,如價格上的優惠、權益上的免費或優先體驗、身份尊貴心理的體現,本質上還是讓你持續的買買買。對於有沒有必要辦會員?個人認為還是看所消費事項頻次高低有關,如果消費頻次高,辦個會員倒也不錯。

咖啡消費除了沒辦會員的隨性消費,就是會員消費了。星巴克的會員有3個等級:銀星(購買98元星享卡)、玉星(積5星,消費滿250)、金星(積25星,消費滿1250元)。

通過簡單的消費進行會員升級,與此同時不同的會員權益設置,還會讓消費者心理上覺得不錯。如買1贈1券、免費早餐券、升杯券;生日當月免費券、買3贈1券;周年慶免費券、滿10送1、專屬金卡等等。

藉助會員權益來培養忠實的顧客,每個等級的會員特權目的又各不相同。銀星級別主要是用來培養新會員的消費習慣;玉星級別主要是用來提升會員的消費總額;金星級別的則是用來提升會員的消費頻率。

此外,和其他優惠券一樣,星巴克的優惠券也是限時消費;更甚的是會員制不是一塵不變的終身制,而是採取了次年消除星星降級,這樣消費者要想保住會員等級,要麼消費,要麼購買等級卡。當然,這一點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做到,能做到這點自然是需要品牌的「底氣」。

數位化:積極擁抱時代變化

事物永遠是向前發展的,每個時代都會出現新的元素,對於零售業來說,只要是能解放生產力,增強顧客的體驗都需要去積極的擁抱,完成為我的蛻變。除了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於2018年星巴克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打通線上渠道,擁抱新零售。

餓了麼上線「星專送」外賣服務,淘寶旗艦店售賣星卡、星杯、咖啡豆及周邊產品,接入支付寶等,並獲得阿里的流量支持;牽手盒馬鮮生,打造星巴克外送星廚,覆蓋更多消費場景。

長期以來,星巴克一直佔據著咖啡市場的頭把交椅,自有其成功的經營之道。新零售時代下,咖啡的零售也要回歸到人貨場上,星巴克憑藉其品牌的形象,過硬的產品品質,加上創造儘可能最有的門店客戶體驗,吸引和教育消費者,以此來獲取和擴大市場,這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儘管星巴克在價格上不佔優勢,但是通過品牌形象的塑造,總能讓消費者心理上感覺消費與享受的體驗服務較為匹配,消費還是覺得挺值當。作為網際網路咖啡品牌瑞幸之所以崛起的如此之快,一方面得益於資本力量下的強勢市場營銷;另一方面就是其低於星巴克8元左右的價格優勢。

星巴克把握了品牌營銷的核心,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護城河。然後在通過一些會員體系、數位化、咖啡文化的塑造、品牌營銷活動等細節化輔助手段,既增強了品牌的自身價值,又保持或擴大了市場增量。

除了擴大業績,星巴克同時也會從源頭上進行成本支出的控制。頭頂著國際品牌的光輝,以及商圈的帶動效應,星巴克在進駐時往往有著很高的議價能力。例如,出租人無償提供供水、排汙、通風口、消防、店招等公共系統服務;直接進行議價壓低房租,或通過流水倒扣免租金+分成的模式進行減少房租等等。

星巴克的生意經告訴我們:零售千萬種,核心九兩條,那就是產品和服務,以此來塑造品牌形象,構建屬於自己的護城河。與此同時,積極地擁抱數位化,進行場景化融合、不斷優化服務體驗,提升供應鏈效率,從而形成自己的經營之道。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上的咖啡外送「生意經」
    但好在物聯網時代之下,咖啡生意也可以另闢蹊徑,暫且拋開線下門店的坪效問題、租金壓力,繼而瞄準現磨咖啡市場在外賣上的空白。二、咖啡外賣戰爭兩派四霸雖然官方宣傳瑞幸咖啡打造了四種消費場景——快取店、外賣廚房店、旗艦店和悠享店,但後兩者數量屈指可數,核心業務仍在不設堂食的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
  • 微信小程序上的咖啡外送「生意經」
    與「咖啡一哥」星巴克相比,撇開多年塑造的品牌形象不談,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線下門店的運營管理,這些都是瑞幸缺少的。在「咖啡場」上人民幣玩家固然可以解決拉新問題,但與其他商業場景不同,咖啡館的盈利關鍵是坪效。但好在物聯網時代之下,咖啡生意也可以另闢蹊徑,暫且拋開線下門店的坪效問題、租金壓力,繼而瞄準現磨咖啡市場在外賣上的空白。
  • 雀巢推出星巴克高端速溶咖啡,咖啡巨頭間的陰謀和陽謀!
    2018年5月,全球咖啡巨頭雀巢與星巴克達成交易,雀巢以71.5億美元買下星巴克包裝咖啡業務,並獲得永久性的全球營銷權。這就意味著,雀巢能夠在星巴克咖啡店之外的任何一個地方,銷售星巴克包裝消費品!
  • 星巴克瓶裝咖啡遍地有 價格卻16至28元不等
    那麼當今的星巴克呢?  星巴克某長沙分店的工作人員稱,星巴克咖啡進入超市是星巴克中國上海公司的決定,銷售的產品皆由總部統一配送,並非由湖南星巴克咖啡店進行生產。  就此,星巴克上海公司向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該工作人員稱,公司在美國的銷售方式便是大量的門店與產品外銷相結合。近期將星巴克產品打入超市、便利店,是公司將美國的經銷模式在中國的一種推廣。
  • 生意經 跟星巴克學學產品定位!
    從一進門起,星巴克就設置了各種環節縮短顧客在店內的逗留時間。在購買階段,門店需要為顧客挑選商品的時間付出代價。好在對咖啡飲品來說,白領本來就不會花大量時間做選擇。而星巴克咖啡飲品種類設置上也儘量精簡,將同品類咖啡不同製法去重後,飲品不超過30種,食物僅10種左右,也沒有什麼組合、套餐之類的繁複搭配,顧客做起選擇非常容易。來到使用階段。
  • 門店只剩星巴克10%,英國老牌連鎖咖啡巨頭,未來將何去何從?
    說起來,COSTA比起星巴克還要大十多歲。上世紀70年代,來自義大利的布魯諾·科斯塔和塞爾吉奧·科斯塔,在倫敦市中心開辦了第一家COSTA咖啡店。在此之前,兄弟兩人做的是批發生意,為義大利的餐飲店和咖啡店提供烘焙過的咖啡豆。
  • 疫情波及 咖啡巨頭星巴克不能倖免 關閉200家店
    由於COVID-19在加拿大的不斷爆發,不僅讓很多上班族開始被迫work from home,因此,人不出門,很多為了上班族而設立的咖啡、美食等,幾乎都逐漸沒落關閉店鋪了。其中,竟然有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
  • 咖啡真是門好生意?「星巴克的甜蜜新對手」Godiva 將在全球開 2000 間咖啡店
    >  咖啡店是門好生意?最近,知名巧克力品牌 Godiva 也加入戰局,被媒體稱為「星巴克的甜蜜新對手」。是個艱巨的任務  這麼多品牌都想瓜分咖啡市場,但星巴克依然屹立不搖,Godiva 有可能晉升為重要挑戰者嗎?細細分析,星巴克的事業布局極穩固。  首先,星巴克全球門市超過27000 間,除了既有的規模優勢,隨季節推陳出新的特色新品也拉升不少營收。
  • 第三波咖啡浪潮:顛覆星巴克和中國式尷尬
    而第三波咖啡浪潮的特點是:嚴格要求咖啡烘焙和衝泡,對咖啡師嚴格培訓。在很多報導裡,它被描述成「抗衡星巴克第二波咖啡浪潮」的存在。事實上,在美國,很多精品咖啡店也確實把店開在星巴克常規店旁,靠咖啡品質和星巴克搶生意。不過星巴克也沒打算放棄第三波咖啡浪潮帶來的機會。
  • 和咖啡巨頭組CP,這一回資本終於弱勢了!
    被指控造假、退市、美國SEC撤銷造假指控、傳出盈利消息、新的CEO郭謹一被聯名請求出局……瑞幸與資本的故事,串起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的起伏多變。   除了瑞幸,與資本過招的國際咖啡巨頭,還有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Tim Hortons(以下簡稱Tims)、雀巢、Peet’s Coffee 。
  • 雀巢收購星巴克零售咖啡!巨頭廝殺,咖啡膠囊包裝能否渡劫?(文末有彩蛋)
    一杯香飄四溢的咖啡,是辦公室上班族的標配。不管你喝不喝,最近,你的朋友圈大概都難逃被兩大咖啡巨頭刷屏的命運。根據協議,雀巢將獲得在全球相關渠道推廣、銷售、分銷星巴克、Seattle’s Best Coffee、星巴克臻選、茶瓦納、星巴克VIA、Torrefazione Italia袋裝咖啡和茶的權利
  • 便利店紅火的咖啡生意 毛利竟高達50%?
    說起來,便利店的現磨咖啡生意已經在我們身邊潛伏好些年了:2010年喜士多在華東地區推出了現磨咖啡服務,之後羅森(2012年)、全家(2014年)等便利店紛紛入場。但相當長時間內,這只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小眾消費」。現在情況開始有了微妙變化。
  • 門店只剩星巴克10%,COSTA在中國咖啡市場還有位置嗎?
    除了瘋狂推新,星巴克還有現象級的櫻花季貓爪杯,植物基風潮下也麻溜上新了燕麥拿鐵。不光星巴克,太平洋咖啡也在積極探尋年輕化:和東阿阿膠推出佛系養生的阿膠咖啡,還跟潮玩品牌泡泡瑪特、Fluffy House玩起聯名。網際網路咖啡品牌們的營銷花樣就更多了。但所有的熱點和時興的玩法,COSTA不知道是選擇忽略還是完美錯過。
  • 星巴克和雀巢聯手 膠囊咖啡走進中國家庭的春天近了嗎?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魏官紅
  • 巨頭圍剿瑞幸咖啡:麥當勞推出咖啡外送服務
    咖啡外賣戰爭兩派四霸目前國內咖啡品牌外賣市場主要有連咖啡、瑞幸和星巴克三大玩家,連咖啡和美團合作,星巴克牽手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瑞幸咖啡則與順豐合作,提供30分鐘「慢必賠」服務。2018年前,咖啡巨頭星巴克在外賣領域的推進一直十分謹慎,此前6月份的時候,星巴克中國的CEO王靜瑛談到遲遲不開展外賣業務的原因在於:有不少咖啡店在中國提供外賣服務,但星巴克很注重咖啡品質和顧客體驗,外賣必須保證飲品的品質和體驗和我們在門店所能提供的是一樣的。言外之意,咖啡外送很難保證口感。
  • 85度C:為何生意好過星巴克?
    據統計,其在臺灣地區開出340多家門店,一年賣出1億杯咖啡,年營業收入15億元人民幣,超越在臺灣地區有200多家門店的星巴克。很難想像,在全世界擁有1600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4億美元的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這就是2003年才創辦的臺灣85度C咖啡糕點麵包店。據統計,其在臺灣地區開出340多家門店,一年賣出1億杯咖啡,年營業收入15億元人民幣,超越在臺灣地區有200多家門店的星巴克,進而85度C被譽為在臺灣星巴克。
  • 星巴克咖啡店的麵包生意?
    作為「咖啡巨頭」,星巴克曾表示永遠不會染指食品行業,現在卻看似在向「麵包巨頭」邁出沉重的第一步。這絕非易事。星冰樂和進化果汁堆放在貨架上,保質期較長,新鮮的烘焙食品則容易變味。因此,星巴克的豪賭引發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美味的烘焙食品只能囿於糕點師之手,而不能為大型公司所有嗎?儘管該公司一直傾力宣傳其精湛的食品加工技藝。抑或星巴克能把公眾對糕點和美食的認識水平提高到像咖啡一樣高?
  • 三頓半完成新一輪融資 咖啡生意正在走出咖啡館
    「我都快忘了星巴克是什麼味兒了。」居家隔離的日子,張小佳靠家裡囤著的速溶咖啡來「續命」。春節後爆發的疫情,讓咖啡連鎖巨頭關閉了全國半數以上的門店。按去年底星巴克在中國4292家門店算,這意味著閉店數超過2000家。
  • 星巴克和雀巢再度聯手 膠囊咖啡走進中國家庭的春天近了嗎?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魏官紅星巴克咖啡膠囊新品在中國上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雀巢與星巴克,這兩家在咖啡市場中屬於不同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決定將雙方的合作再向前推進一步。2018年,雀巢以71.5億美元拿下了星巴克包裝型咖啡與茶飲產品的營銷權。
  • 星巴克咖啡以後不加奶,不用一次性杯子了?
    星巴克這個咖啡業連鎖巨頭宣布了2030年前的3項公司戰略目標,其中包括:在物流鏈和直接的操作環節中消減一半的碳排量、垃圾以及用水量。專家們說,為了達到這樣的綠色目標,需要星巴克的顧客們進行配合,改變一些行為習慣。「我們努力確保公司產業鏈所用的材料是可降解、可回收的,但是我們知道,終極辦法是世界各地的顧客們轉而使用可以多次使用的杯子或器具。」星巴克全球事業部的經理Rebecca Zimme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