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戰疫中,武漢人民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而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對於武漢的孩童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隔離病毒不隔愛,為了讓更多武漢和濱州的孩子們深入了解兩地戰疫情況、能更齊心協力的團結戰疫,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特別發起了與武漢盤龍一小以「江河融匯童心戰役」為主題的聯誼結對交流活動,濱實南校的孩子們積極與武漢的小朋友們進行網絡結對,互相學習,彼此鼓勵,一起攜手,共渡難關。
兩所學校的領導通過充分的交流和精心的部署,共同出臺了聯誼公約「山川異地,江河共情,濱漢牽手,童心戰疫」,並且確定「五大共享」和「十大行動」交流理念。五大共享分別是辦學理念、黨建引領、課程規劃、學術教研、江河文化;十大行動指的是同牽新夥伴、同曬一美食、同讀一本書、同作一首詩、同唱一首歌、同發一倡議、同繪一幅畫、同踢一場球、同享一處景以及同研母親河的行動。
在這次聯誼交流活動中,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的二三四年級的孩子均有參加。 3月23日,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與盤龍一小兩校教師進行了第一次視頻會議,在會議期間正式形成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與武漢盤龍一小的班級間結對交流方案。在第一階段「少年志同,認識你——牽手新夥伴」活動中,班主任們對同學們進行了隨機搭配,幫助同學們結對子,建立聯繫,成為好朋友。孩子們通過微信視頻通話、微信語音聊天等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介紹自己的同時也了解到了對方城市現在的抗疫形勢、在家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個人的愛好特長等等。孩子們還交流了空中課堂的學習心得,將自己好的學習方法無私地分享給自己的小夥伴。
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和武漢盤龍一小的孩子們還通過自己稚嫩的文字、童稚的畫作介紹了家鄉的地理位置、名勝古蹟、名吃等等,描繪著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他們都熱情邀請對方到自己的家鄉來做客,讓彼此再次感受到家鄉之美,身為家鄉人的自豪。牽手以來,他們時常交流、相互鼓勵,由最初的焦慮惶恐到現在從容堅定。
雖然武漢與濱州兩地相隔千裡,區域文化有所不同,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都是相似的,孩子們用自己童真的語言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興趣愛好並進行了個人特長方面的展示。這次特別的交流聯誼活動打破了地域、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讓兩地孩子們的心更近了。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濱實南校與武漢盤龍一小將陸續開展「同上一節課」、「同讀一本書」等十大活動中的內容。通過這次聯誼活動不僅加強孩子們之間的聯繫和互動,及時了解疫情情況、分享生活點滴、而且也讓兩地孩子的居家生活更加的豐富充實、樂趣滿滿。
對於這次聯誼活動,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的孩子劉珊辰也談到了自己的感受:「我很高興交到欣晨這個好朋友,她特別活潑快樂,喜歡跳舞、摺紙。摺紙天鵝、菠蘿還獲獎了。我們一起討論生活中的樂趣,給彼此講故事,我還會和欣晨學習摺紙,她教我跳鬼步舞。據欣晨說武漢大學的櫻花特別漂亮,我們在手機上玩遊戲,發搞笑有樂趣的表情。我們彼此介紹家鄉,比如魏集古村落,鬱金香展、黃河大壩,還有魏氏莊園的傳音筒。我們距離雖遠,但心卻在一起,疫情當下,我們在一起加油!」
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課程發展中心李秀華主任針對此次聯誼活動說到:「我們雖然不能衝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但是做為一名老師,盡我們所能去發揮教育不受時間、地點影響的特點,把德育、疫情融入教學,我們也藉此機會幫助孩子們進一步成長,真正發揮教育的作用。」
濱州實驗學校南校區執行校長趙學軍也提到:「這次的聯誼活動意義深遠,這次活動不僅讓兩地的孩子們在交流中學有所獲、研有所得,同時也增強孩子們正確面對疫情的意識和堅定戰勝病毒的信心,教育了我們的學生擁有禍福相依的生命觀,融入社會、國家和民族,使當下的苦難成為孩子人生的第一劑』疫苗』,未來的生活中彼此鼓勵,敢於面對,勇於擔當,對於孩子們在構建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時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這次聯誼活動之中,兩地的孩子們結識了遠方的朋友,在交流中認識了彼此、鼓勵了對方。這也是一場生動的德育課堂,同在祖國大地,同為中華兒女,我們一個在長江尾,一個在黃河畔,但是流淌的都是疫情下的溫暖。春天來了,同樣的暖陽普照在祖國大地之上,空中心與心的傳遞會靜待不久後天晴。濱州與武漢,黃河與長江,將近在咫尺,緊密相連。少年志同,共在華夏,祖國母親,我們一起保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