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經是怎麼形成的?
要知道為什麼會痛經,首先我們得知道月經是怎麼來的,而要知道月經是怎麼來的,首先我們得知道子宮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子宮體壁由三層組織構成,最裡面的是子宮內膜層,中間的是肌層,最外面的是漿膜層。子宮內膜又分為功能層和基底層,基底層貼近肌層,不受激素影響,不發生周期性的變化。而功能層會受卵巢性激素影響發生變化,由薄變厚,最後脫落而形成月經,周而復始。
二、什麼是子宮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說通俗一點,就是指子宮內膜(基底層的腺體和間質)長到子宮肌層去了。
正常的子宮內膜隨著性激素變化脫落形成月經排出體外,但是長在了肌層的子宮內膜,卻沒有辦法排出體外,從而淤積在子宮肌層使子宮脹痛,導致難以忍受的痛經。
除了痛經以外,最常見的症狀還有貧血。因子宮肌層反覆積血,導致子宮慢慢增大,正常子宮內膜面積也隨之增大,從而導致月經量過多,出現貧血的情況。
三、子宮腺肌症怎麼治療?
子宮腺肌症治療相對比較棘手,根治的方法只有外科切除子宮,但是子宮腺肌症的患者一般比較年輕,大部分都有保留子宮的需求。有部分患者可通過口服避孕藥、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曼月樂)、激素等藥物治療改善症狀,但長期口服藥物依從性差,曼月樂可導致不規則陰道流血而使患者的耐受度下降,激素價格高並會抑制卵巢功能因而不能長期使用,這些缺點使藥物治療只能作為暫時性的治療方案。
一種微創的治療方法:介入栓塞治療子宮腺肌症,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在我們國內開展有近20年的歷史,取得了非常滿意的臨床療效,而且這項技術具有可以保留子宮、操作簡便、患者術後恢復快、術後併發症少的特點,成為子宮腺肌症治療中有效的備選方案之一。
四、介入治療是怎麼做的?
介入治療是怎麼做的呢?子宮肌層的內膜處於增生期,有很豐富的新生血管網,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差,但是正常子宮組織有豐富的血管交通網,對缺血缺氧有較強的耐受能力。通過堵塞雙側子宮動脈,阻斷了子宮肌層內膜的血液供應,導致子宮肌層內膜缺血性壞死,繼而溶解、吸收,最後縮小甚至消失,而子宮肌層的內膜縮小使得子宮體積和宮腔面積縮小,能有效減少月經量,從而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所以,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子宮的營養血管。通過特定的機器,也就是「DSA」,醫生可以看到人體內的血管,所以也能夠很清晰地看到給子宮提供營養的血管。
在機器(DSA)的引導幫助下,不需要開刀,醫生就可以把特製的導管送到給子宮供應營養的血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