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說:《心經》是一乘法,是教我們直下成佛的捷徑。「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無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有相的為色根,無相的為心根,六根緣生性空,無自性、我實體,如夢幻泡影,了不可得,故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即空,六根皆空,故能破我執,證我空之理。既然六根皆空,六塵亦皆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乃至整個十八界皆空。分別為識,無分別為智。凡夫妄認這十八界為真,死執為實有之法,有諸多界限,致使妙體不能顯現。消滅了妄心,一切無著,不住相,不起分別,即能恢復本性光明,即可打破界限,而六根互用。只要識得十八界都是自性的顯現,即可超凡入聖,隨緣起妙用,自在而成佛了。修行就是為了:明心見性,直下成道。
凡夫著相,一見物境,便著在上面離不開了,生死也就由此開始了。一切色相都是有生有滅的,人著了這生滅之相,妄心也就隨之生滅不停,所以生死輪迴難逃。有生滅的都是塵勞,而自性是無斷續、無來去的,能見的性卻是永恆存在的。凡夫對時時在六根門頭放光的性,毫不相識,天天用它見物,卻執著地分別在物境上轉,昏然不覺地造業受報。殊不知能見物的不是眼而是性,就像燈泡發光不是燈泡是電。倘若能夠徹悟這個能見的真如本性,識其本體是空相,則當下妄念頓歇,明心見性即可解脫。凡聖之別,全在於認識自己本性與否。見性如此,其餘的聞性、嗅性、嘗性、覺性、知性亦復如是。就像觀自在菩薩,耳根圓通反聞自性,一根通六根一切通。楞嚴經說:一根既返源,六根鹹解脫。
空相不可得,不著相,一切放下,可以恢復我們本來清淨無染的自性光明。破十八界一法,法法俱通,一切大乘玄義即迎刃而解。世尊仰觀東方的一顆星星,其見性與星光一經接觸,就了知能見的不是眼睛,是無遠不到的性,當下開悟證成佛道。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只是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原來宇宙萬有的造物主,唯有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也就是法身。一切的一切,無不是自性的作用,無一不是真性的顯現。這主人公是萬能體,應緣而現相,現出千差萬別之象,自己卻是性空無相。正因性空無相,才能應物現形、隨緣起用。我們能透過現象見到本性,就會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十八界原本無有,都是真心一時應緣顯現的妙用。
有一個僧人問南陽忠國師:「如何是古佛心?」國師說:「牆壁、瓦礫是。」這僧人說:「牆壁、瓦礫豈不是無情?」意思是說,牆壁、瓦礫是沒有知覺的,怎麼會是古佛心呢?國師說:「是。」這句話深含妙意。因為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因分別之故,就生出有情、無情的不同。如若不分別,一切聲、色、山河大地、乃至飲食、男女都在心性中圓,而無一法可得,又有什麼有情、無情呢?因為有法可得,再去分門別類,愛憎取捨,從而煩惱叢生,輪轉不息。
人們往往執著在這個所見所聞上,豈不知,這個無所見無所聞的能見能聞的真性,是從來不間斷的,是沒有相續痕跡的,是如如不動的。由此可見,人們妄想執著的習氣是何等深重!色相和法身是不即不離的,人的真性是非有非空的圓覺靈性,一切都不可執著,一有執著就有偏,一偏即不可圓融而圓覺。真正的學佛,不是求佛,是求自己的自性佛和古佛一樣,清除習氣,不著相,一旦明白六根皆空諸法空相,當下就可圓成佛道。
(李松陽20200723fccf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