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腑六髒之——肺

2021-02-07 博羅縣羅浮山艾灸文化促進會

1.主氣司呼吸

肺主氣,首見於《內經》。《素問·五藏生成》說:「諸氣者,皆屬於肺。」肺主氣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兩個方面。

(1)主呼吸之氣: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氣通於肺。」通過肺的呼吸作用,不斷吸進清氣,排出濁氣,吐故納新,實現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肺主呼吸的功能,實際上是肺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在氣體交換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肺氣宣發,濁氣得以呼出;肺氣肅降,清氣得以吸入。肺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協調有序,則呼吸均勻通暢。肺氣失宣或肺氣失降,臨床都有呼吸異常的表現,但臨床表現有所不同。若是因外感引動內飲,阻塞氣道,肺氣失宣,多為胸悶氣急或發為哮喘;若是因肝火上炎,耗傷肺陰,肺失肅降,多致喘咳氣逆。

(2)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的作用。故《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肺者,氣之本。」

肺主一身之氣的生成,體現於宗氣的生成。一身之氣主要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構成。宗氣屬後天之氣,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氣相結合而

生成。宗氣在肺中生成,積存於胸中「氣海」,上走息道出喉嚨以促進肺的呼吸,如《靈樞·五味》所說「其大氣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並能貫注心脈以助心推動血液運行,還可沿三焦下行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故在機體生命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宗氣是一身之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氣的生成關係著一身之氣的盛衰,因而肺的呼吸功能健全與否,不僅影響著宗氣的生成,也影響著一身之氣的盛衰。

肺主一身之氣的運行,體現於對全身氣機的調節作用。肺有節律的呼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肺的呼吸均勻通暢,節律一致,和緩有度,則各臟腑經絡之氣升降出入運動通暢協調。

肺的呼吸失常,不僅影響宗氣的生成及一身之氣的生成,導致一身之氣不足,即所謂「氣虛」,出現少氣不足以息、聲低氣怯、肢倦乏力等症,並且影響一身之氣的運行,導致各臟腑經絡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調。

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實際上都基於肺的呼吸功能。肺的呼吸調勻是氣的生成和氣機調暢的根本條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勢必影響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若肺喪失了呼吸功能,清氣不能吸入,濁氣不能排出,新陳代謝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終結了。所以說,肺主一身之氣的作用,主要取決於肺的呼吸功能。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氣的宣發肅降作用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洩。《素問·經脈別論》稱作「通調水道」。肺主行水的內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較輕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頭面諸竅,外達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潤之;輸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衛氣的推動作用下化為汗液,並在衛氣的調節作用下有節制地排出體外。二是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較稠厚部分,向內向下輸送到其他臟腑以濡潤之,並將臟腑代謝所產生的濁液(廢水)下輸至腎(或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

肺以其氣的宣發與肅降作用輸布水液,故說「肺主行水」。又因為肺為華蓋,在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參與調節全身的水液代謝,故清·汪昂《醫方集解》稱「肺為水之上源」。

外邪襲肺,肺失宣發,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輸布失常,出現無汗、全身水腫等症。內傷及肺,肺失肅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輸其他臟腑,濁液不能下行至腎或膀胱,出現咳逆上氣,小便不利,或水腫。肺氣行水功能失常,導致脾轉輸到肺的水液不能正常布散,聚而為痰飲水溼;水飲蘊積肺中,阻塞氣道,則影響氣體交換,一般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現,甚則不能平臥。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致全身水腫,並能影響他髒的功能。臨床上對水液輸布失常的痰飲、水腫等病證,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氣利水」的方法進行治療。由於水液輸布障礙主要是因外邪侵襲而致肺氣的宣發作用失常,故臨床上多用宣肺利水法來治療,即《內經》所謂「開鬼門」之法,古人喻之為「提壺揭蓋」,清·徐大椿《醫學源流論》則稱之為「開上源以利下流」。


相關焦點

  • 北京月林堂中醫知識——髒象(五臟-肺)
    2.肺的形態結構:肺臟為白色分葉質地疏鬆含氣的器官。其「虛如蜂窠」,浮」,「熟而復沉」。故稱為清虛之髒。 「天氣至清,全憑呼吸為吐納,其呼吸之樞則以肺為主」 肺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實現了體內外氣體的交換。通過不斷地呼濁吸清,吐故納新,促進氣的生成,調節著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從而保證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所以說:「肺葉百瑩,謂之華蓋,以復諸髒。虛如蜂窩,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 中醫五臟之「肺——相傅之官」
    肺中醫上說肺居胸中,五臟唯肺最高,故稱「華蓋」。上連氣管,喉為門廣]戶,開竅於鼻,為氣體出入的通道。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受邪侵,故稱「嬌髒」。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通調水道。其性宜宣宜降。肺主治節,外合皮毛,能宣五穀味而燻膚、充身、澤毛。肺又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而下輸膀胱。
  • 肺裡的髒東西不清,腎氣一定虧
    這是因為肺貴為嬌髒,它上通咽喉,外合皮毛,開竅於鼻,與天氣直接相通,特別容易遭受外邪的入侵。而且,中醫認為肺腎相生,即「金水相生」,意思是肺金和腎水是母子關係。如果肺氣虛損,腎氣也會衰弱。在寒潮來襲、空氣又如此乾燥的冬天,祛除肺裡的髒東西,好好養護肺,就顯得至關重要。那要如何養肺呢?肺喜溼惡燥,關鍵在於「潤」。
  • 肺為嬌髒,養肺需四管齊下!
    中醫認為,肺為嬌髒,喜潤惡燥,畏熱畏寒。年後氣溫還較低,空氣較乾燥,燥邪外加冷空氣,雙重因素極易導致呼吸系統健康問題。
  • 中醫五臟之肺:相傅之官
    肺位於胸腔,左右各有一分葉,各葉又可分為若干肺段。肺上連咽喉,開竅為鼻。在諸臟腑中,肺的解剖位置最高,《素問·病能論》有「肺者,髒之蓋也」之說,故稱肺為「華蓋」。華蓋原指古代帝王所乘車子的傘形遮蔽物,在此引申為肺的位置最高,居於諸臟腑之首。
  • 【每周一理】五臟六腑之肺: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1、肺主氣:①肺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全身各臟腑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的生成和調節氣機的作用。從《素間·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 五臟之肺:主氣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調水道!
    肺有節律的一呼一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故曰:「肺為四髒之上蓋,通行諸髒之精氣,氣則為陽,流行臟腑,宣發腠理,而氣者皆肺之所主』』(《太平聖惠方·卷第六》,「肺為相傅之宮,治節出焉。統輯之氣,無經不達,無髒不轉,是乃肺之充,而肺乃氣之主也」(《辨證奇聞·痺證門》)。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正常,則各臟腑之氣旺盛。
  • 相傅之官------肺
    (1)肺的部位和形態  ①肺的部位:肺位於胸腔,上連氣道,喉為門戶,開竅於鼻,為氣體出入的器官,在人體臟腑之中位置最高,故稱肺為華蓋。「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靈樞·九針論》)、「肺者髒之蓋也」(《素問·病能篇》)。「心肺獨居膈上」(《難經·十二難》)。「喉下為肺,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復諸髒」(《醫貫》)。指出了肺在人體中的位置。
  • 題中尋真:肺
    肺為華蓋:肺位於胸腔、覆蓋五臟六腑,位置最高肺為水上之源:肺居高位,又主行水。肺為髒之長:肺覆蓋五臟六腑之上,又能宣發衛氣於體表,保護諸髒免受邪侵。肺主呼吸之氣:肺有吸清呼濁,進行氣體交換的機能。肺主一身之氣:肺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與運行的機能。
  • 養肺之道:皮毛與鼻有毛病,要從肺考慮
    肺上端鈍圓叫肺尖,向上經胸廓上口突入頸根部,底位於膈上面,對向肋和肋間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縱隔的面叫內側面,該面中央的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出入處叫肺門,這些出入肺門的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在一起叫肺根。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二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  一、為什麼要少吃生火燥熱之品?
  • 肺之募~中府穴
    本穴既是肺經的起始,也是十二經脈的起始,手太陰肺脈起於中焦,中焦脾胃主腐熟運化水谷精微,後天之本,水谷精微會聚於此,因而得名中府。《素問·經脈別論》曰:「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  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  髒,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
  • 說說肺與腎的關係
    中醫認為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故肺腎關係稱之為金水相生,又名肺腎相生。肺為水上之源,腎為主水之髒;肺主呼氣,腎主納氣。所以肺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水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個方面。只有腎氣充盛,吸入之氣才能經過肺之肅降,而下納於腎。肺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動。所以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水液代謝方面: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髒。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肺與腎之間存在著標和本的關係。肺主行水而通調水道,水液只有經過肺的宣發和肅降,才能使精微津液布散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中去,濁液下歸於腎而輸入膀胱。所以說,小便雖出於膀胱,而實則肺為水之上源。
  • 『中醫之美』相傅之官---肺
    肺位於胸腔,與心相鄰。上期我們提到心為君主之官,肺臟「位高近君」,故被古人比作「宰相」,稱「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形象地道出了肺在五臟中所處的地位與功能特點,即一身上下內外由肺來調節。這怎麼理解呢?古人認為「心主血」、「肺主氣」,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的最基本物質。
  • 身體有6種跡象,或許說明你的肺已經「髒如抹布」,別掉以輕心
    肺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起著呼吸的作用,通過肺部我們不斷地吸入新鮮的氧氣,排出體內的濁氣,吐固納新,實現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健康的肺應該是粉嫩的,而隨著年齡逐漸的增長,不管你吸菸不吸菸,肺部都容易出現很多的雜質,變得越來越髒,越來越黑。當然長期吸菸或者是待在二手菸環境下的人,肺部變黑的跡象會加速。
  • 養生人體相傅之官——肺(華導課程)
    秋季氣候多清涼乾燥,而肺為清虛之髒,喜潤惡燥,所以秋季多見肺燥之症,比如:乾咳無痰、口鼻乾燥、皮膚乾裂等。接下來我們就花一點時間來了解一下人體的肺;肺位於胸腔,覆蓋於心臟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所以說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 過山車(體驗之感受)
    對前者來說,是閒暇之餘舒心健身的一種生活方式;後者則是與大自然抗爭的生存方式。前者表現為主動地參與,後者則以被動形式地參與為主。很多人有過坐過山車的經歷,它與普通坐車爬山的概念迥異。在那樣的情景下,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含義並非見異思遷、喜新厭舊或路遙知馬力的浪漫,以及富有詩意和哲理,而是驚怵和恐懼。
  • 因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髒」。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肺的表面有漿膜(即臟胸膜),光滑、溼潤。肺柔軟而有彈性,肺內含有空氣,呈海綿狀。 若是因外感引動內飲,阻塞氣道,肺氣失宣,多為胸悶氣急或發為哮喘;若是因肝火上炎,耗傷肺陰,肺失肅降,多致喘咳氣逆。(2)主一身之氣: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的作用。故《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肺者,氣之本。」肺主一身之氣的生成,體現於宗氣的生成。一身之氣主要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構成。
  • 臟腑之間的關係——髒與髒,腑與腑,髒與腑,五臟與奇恆之腑
    臟腑之間的關係主要有:髒與髒之間的關係,腑與腑之間的關係,髒與腑之間的關係,髒與奇恆之腑之間的關係。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心、肺、脾、肝、腎五臟,既各司其職,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肺氣虛累及脾(子病犯母),脾氣虛影響肺(母病及子),終致肺脾兩虛之證,可見咳嗽氣短,食少倦怠,腹脹便溏等症狀。2、津液代謝   肺氣宣降主行水,使津液正常輸布與排洩;脾主運化水飲,上輸於肺,或脾氣散精,使津液正常生成與輸布。肺脾兩髒協調配合,相互為用,是保證津液正常輸布與排洩的重要環節。脾失健運,津液停聚,影響肺氣宣降;肺失宣降,水道不暢,水溼困脾。
  • 《黃帝內經》:肺者氣之本,肺有5怕,養肺最好遠離,4物養肺
    《黃帝內經》:肺者氣之本,肺有5怕,養肺最好遠離,常吃4物養肺。肺有五怕,總的來說,我們的肺有五怕:怕冷、怕熱、怕燥,怕悲、怕髒。《素問.六節藏象論》:「肺者,氣之本」。後者換個角度說,全身的氣機都有賴於肺的宣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氣」是一種陽氣,本身具有發散遊走的特點,顯然是不適宜鬱結在一起的。而無論是肝氣還是脾氣,甚至心的氣機,都有鬱結不散之可能。而防止氣機鬱結,就需要藉助肺的宣肅。肺屬金,金曰延革,鋒銳之氣,有利於推動氣機運行。
  • 母嬰課程產康調理篇--五臟調理肺
    肺在膈膜之上覆蓋著其它臟腑,是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稱「華蓋」,為五臟之長,在五行屬金,為陽中之陰髒。肺與大腸、皮、毛、鼻等構成肺系統,主氣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調水道。肺與四時之秋相應。肺臟為白色分葉質地疏鬆含氣的器官。其「虛如蜂窠」,浮「熟而復沉」。故稱為清虛之髒。1.肺主氣:肺主氣是肺主呼吸之氣和肺主一身之氣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