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但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2020-12-21 小石頭說飲食文化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家可能都知道「年」的來歷,但「春聯」的來歷大家知道嗎?每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節,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它給節日增添了濃鬱的喜慶氛圍。在以前,春聯可都是一筆一划用毛筆寫出來的,而今大部分春聯都是用機器列印出來的,較之以前,更加的漂亮,美觀。

春聯

這一習俗是怎麼發展來的呢?

傳說很久以前,東北部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山上有大片大片的桃樹林,桃林中有一顆很大很大的桃樹,樹下有兩間石房,裡面住著弟兄兩: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鬱壘。兄弟兩與這片桃林感情深厚:天旱了,他們挑水來澆;生蟲了,他們耐心捕捉。他們辛苦培育,不辭勞苦,終於使桃林果實纍纍。那棵大桃樹上結出的桃子個特別大,味道格外甜,人們都說它是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壽。

在度朔山的東北面,有一座野牛嶺。嶺上有個壞蛋,號稱野王子。這傢伙腰粗臂長,力氣很大,招納了一批小毛賊佔山為王,吃人肉,喝人血,與豺狼一樣無惡不作,可把這一帶的人們糟蹋苦了。他聽說度朔山上有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壽,便派人到那裡,傳令神荼兄弟貢獻仙桃。

春聯

神荼、鬱壘兩兄弟更是雄壯無比,雄獅見了低頭,惡豺見了讓路,就是號稱百獸之王的猛虎,也得像看家狗一樣為他們守護桃林。兄弟二人對野王子的蠻橫無理不屑一顧,輕蔑地對來人說:「俺這仙桃只送窮人不送王。」

來人被攆下山,一溜煙跑回野牛嶺,把神荼兄弟兩的話原封不動地告給野王子。野王子聽了,氣得七竅生煙,立即點起三百人馬,來攻打度朔山。神荼兄弟帶著守林虎出林迎戰,把野王子打得大敗而逃。

野王子逃回野牛嶺,思仙桃茶不思飯不香,恨失敗晝夜難眠,絞盡腦汁思謀報復的計策。

在一個烏雲遮天的夜晚,神荼兄弟正在石房子裡睡覺,忽然聽見外面有腳步聲。兄弟二人出門來,只見電閃雷鳴中,有幾十個紅髮綠眼、青面獠牙的鬼怪向他們撲來。兄弟兩毫無懼色,神荼操起桃木棒,鬱壘提著葦草繩,後面跟著守林虎,抓的抓,捆的捆,一會兒就把幾十個全送進守林虎的嘴裡去了。

原來這些鬼怪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裝扮的,他們本想把兄弟二人嚇跑,不想卻被投身虎口。這一帶的百姓知道這件事後,把兩兄弟捉鬼怪餵虎的事越傳越遠,越傳越神。

後來兩兄弟去世了,人們傳說他們上了天堂,被老天爺封為專門管理懲治鬼怪的神。

古人大多相信鬼神,在除舊迎新的除夕,他們首先考慮的是不讓鬼怪進門,於是便根據這個傳說,用桃木削成兩兄弟的形象,立在門的兩旁,同時還在門上懸掛葦索,以供兩兄弟來縛鬼餵虎。東漢人張衡的《東京賦》說:「度朔作梗,守以鬱壘,神荼副焉,對操索葦。」他正是這一風俗的真實寫照。

後來,人們嫌用桃木刻削辣荼、鬱壘太費事,就乾脆用桃木板寫上兩兄弟的名字掛在門上,稱它為「桃符」。北宋王安石《元旦》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新桃」和「舊符」,指的就是桃符。

給桃木板上題寫聯語大概是從唐代末年開始的。五代時,後蜀國王勐昶有一次命翰林學士辛寅匪題寫桃符板,覺得辛詞不太好,便親自寫了一副聯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據說這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春聯。

到了宋代,春節貼春聯已成為民間習俗。不僅春節貼,平時有喜慶的事也貼對聯。

對聯

明代初期,已正式稱作春聯。陳雲瞻《簪雲樓雜話》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之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明太祖)微行出觀。』」

到了清代,題寫春聯、對聯的風氣更加興盛,名勝古蹟、亭臺樓閣都題有對聯,而且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大大提高了。

當代的春聯、楹聯更是五彩繽紛、琳琅滿目。香港回歸,舉行全國回歸楹聯大獎賽,共收到海內外兩萬件作品。最佳對聯是:「大筆畫龍,香港喜看龍破壁;高梧引鳳,神州酣唱鳳還巢。」真是神情俱妙。

相關焦點

  • 過年什麼時候貼春聯?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
  • 農村過年貼春聯都有哪些忌諱?什麼時候貼最好?
    有些地方是不貼春聯的農村過年,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貼春聯的習俗的。比如我老家商河那邊,貼不貼的都可以,如果手頭恰好有春聯,那就貼上,如果沒有,也不會刻意去買或者是寫。貼春聯的時間在我婆婆這邊,棗莊這裡,家家戶戶都是要貼春聯的。不管大門小門,新房老房子,甚至久不住人的老屋,過年都是要貼上春聯的。貼春聯通常是在年三十,當然,也有勤快的二十九就貼上了,這樣的人家少些。
  • 為什麼過年要貼春聯?
    為什麼過年我們要貼春聯呢?腦子裡冒出這麼一奇奇怪怪的問題,問朋友。有的回答是』因為春天』?這個回答很清奇,還有說『因為每年都這樣,是習俗』『因為迎接新年』『過年都貼春聯,所以貼吧』……一個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現象,卻說不清道不明為何求助度娘,說是貼春聯是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看似再正常不過的習俗背後有很多趣事,咱們的春聯也不例外。
  • 春節貼春聯的由來
    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
  • 今年臘月二十九是絕日,貼春聯要在28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新曆上已經是2020年了,而陰曆上則還是屬於2019年,我國自古就是用陰曆的時間過年,所以理論上還沒有真正過年,我國農村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過年更是被老一輩非常看中,只要過年萬事開頭好,那麼在新的一年一定會順風順水,所以也是很有講究的。
  • 「大掃除」「貼春聯」等過年習俗的英文怎麼說?
    每每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那麼大掃除的英文表達你會嗎?At our house, it's time for spring cleaning again. 又到了家庭春季大掃除的時候啦!小貼士: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相信,只有把舊的壞運氣趕走了,才能迎接美好新生活。
  • 劉緒清:寫春聯·貼春聯·賞春聯
    劉緒清年年除夕,歲歲新正,從小到大,從大到老,我最愛看寫春聯、貼春聯、賞春聯:看叔父書寫春聯,是我過年的最陶醉時刻;看父親張貼春聯,是我過年的最溫馨時刻;串門戶欣賞春聯,是我過年的最開心時刻。只有祖父不信任我,大年三十那天早上,他拿著兩張紅紙,步行了幾十裡路,找到叔父寫好了春聯,又步行回來,累得一個勁地哼叫。奶奶數落他說:「何苦呢,你啊……我大孫子寫對子,雖說小手上紅一塊,黑一塊,這樣冷的天,鼻尖上都冒汗……看著滿當門地的紅對子,我歡愜死了,比吃八大碗還舒服。」 看父親張貼春聯,是我過年的最溫馨時刻。
  • 今年(2020)什麼時候貼春聯比較好?
    眼看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但是貼春聯可是有很多講究的。若想要新的一年事事順利,那就先來熟知貼春聯的禁忌吧!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要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後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
  • 春聯是從左往右貼還是從右往左貼?過年貼錯了,容易鬧笑話
    貼春聯是春節必備的民俗形式,到了年三十,家家戶戶都會貼門對,記得小時候,對聯都是親自手寫的,用的也是自家做的漿糊。農村的堂屋、廚房、大門,貼的順序都有講究,甚至豬圈上都要貼上「六畜興旺」,隨著時代發展,手寫春聯基本是很少了,門楣上的四字橫額多被忽略不貼,形式上都簡化了。
  • 迎新年,貼春聯,這裡面你看好哪一副
    人們踏雪尋梅,在尋找冬天快樂的同時,又要打掃室內外衛生,除舊布新,置辦年貨,張燈結彩,裝貼春聯,準備過年了。 過年貼春聯已是老傳統了,有的人家不但要貼春聯,還要貼窗花,貼大紅的福字。但是最講究的是貼春聯,因為這春聯就貼在大門上,是門面。
  • 迎新春,貼春聯!上聯已備好,邀你對下聯
    叮鈴鈴~~~春節已經進入倒計時啦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春聯雖然貼春聯已成習俗可你知道春聯的來歷嗎?寫春聯需要注意什麼呢?今年春聯怎麼寫才吉祥呢?還別說,這上下聯裡面的學問可真不小!來聽小編跟你說說↓↓↓春聯的來歷春聯來源於古代的桃符,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長期延續下來的民族風俗文化。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
  • 貼春聯的10大禁忌:福字正貼、倒貼各有講究?貼反了才真找晦氣
    裝扮新年的東西除了大街小巷的紅燈籠、中國結,春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過年貼春聯不光是為了遵循傳統,更是為了驅邪敬神,寄託希望。可你知道春聯怎麼貼才對嗎?今天,寶姐就給大家好好講一講這其中的「門道」~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要貼上一副新春聯,那就得把舊春聯給撕下來。不過,有人偷懶,會在舊春聯上貼新春聯,或者把舊春聯撕一些留一些,這都是不對的!撕舊春聯講究「除舊迎新」,就是說一定要記住清!理!幹!淨!
  • 大年三十當天能不能貼春聯?總算知道真相了,今年不會再貼錯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現在農村的各種大集已經趕起來了,一些人們每天都要趕緊去購買年貨,而且在城市的街道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彩色的燈籠,都已經掛在了樹上,到處都是過年的氣氛,而在過年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貼春聯了,那麼大年三十當天到底能不能貼春聯呢?
  • 新春走基層|今年過年,有人來給我們送年貨,貼春聯
    這幾天,走進渝北區大灣鎮杉樹村幾戶貧困群眾家裡,都能感受到過年的氣氛。渝北區大灣鎮杉樹村,離重慶主城區約一小時車程。62歲的榮召貴,因妻子黃立群患有智殘和骨髓空洞等病,醫藥費支出大,經濟壓力大。「此前,全家過年都是簡簡單單吃個飯,沒想到今年還挺正式。」榮召貴笑著對記者說,家中常年只有老兩口,加上自己年紀大、妻子患病,他們很少會為新年好好準備。可是今年不一樣,從城裡來的渝北區經信委幫扶小隊,不僅送來了年貨,還親自幫他把家布置了一下。
  • 春聯什麼時候貼?有講究!別犯這些忌諱!
    二十八,貼花花, 大年三十,貼門對兒, 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 各地貼春聯的時間雖有所不同 但貼春聯是有很多講究的, 先來熟知貼春聯的禁忌吧!
  • 我的原創·文說 | 貼春聯
    展示你的才華,釋放你的風採!P.S.近期發布君收到大量投稿,無暇一一回復,需要進一步修改的稿件我們會通過電話或郵件通知,無回復即好消息~請耐心等待並持續關注鄂爾多斯發布每日推送!往期作品請點擊→貼春聯文/喬五厚己亥歲尾,庚子即來。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比如北京的過年習俗非常熱鬧,在正月初二之後老北京城裡就開始了隆重的廟會,人們穿著棉襖和坎肩聚在一起過大年,尤其是那些老北京人最喜歡參加這些廟會。
  • 「春節習俗」除夕,吃年飯貼春聯
    灶王爺一看,一個小娃娃怎麼打得過怪獸!年不高興了,你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
  • 過年時你家貼過倒酉這種字符嗎?你知道它有什麼深刻寓意嗎?
    這種叫「倒酉」的字符比較簡單,也比較有趣,經常是父親寫出一兩個倒酉作為示範,餘下的,就交給我們小孩子來寫了。當然,也可以說是我們在拿著毛筆畫字。我們心頭那個興奮啊,那個緊張啊,還隱隱有一種自豪感:呀,看我也能寫春聯了!我也能寫春聯了!一隻小手摁著小紅紙片,另一隻小手緊緊地握著毛筆桿,寫得很認真,雖然寫出來的字符很稚嫩,也很笨拙。
  • 春聯怎麼貼才正確 2020鼠年福字幾點貼最好 大門上的福怎麼貼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和福字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