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歸處
廚房是開心最好的藏身之地
再多煩惱
鑽進廚房
也都豁然開朗
在廚房忙碌的每一個人
都是充滿熱愛的生活家
廚房裡出現最多的就是我的母親,每天早上6點多就得起床為上班的我們準備早飯,熬粥煮飯,蒸饃調菜,還得給我女兒單獨做一份蒸雞蛋。現在用上電子炊具倒也省心,不用像以前一樣還得在灶臺邊上看看火旺不旺,適時加碳入柴。
母親的一天就是圍著廚房和小傢伙轉,只有我和愛人中午、晚上下班後她才能休息一番。到現在女兒兩歲多,她也經常感慨「這小孩真是我一勺一勺餵大的,從當初那個小不點到現在滿地跑」,對於母親的付出我們都滿懷感激。
說起女兒,她也有廚房,雖然是個模擬小廚房,但是各種蔬菜、灶具、食物都是一應俱全。她去到超市就看到了這個廚房,一直嘟囔著要這個玩具。買回來可是稀罕著,一直要給家裡人做飯。而且是先問大家要吃什麼,「炒雞蛋行不行」、「煮玉米要不要」,然後煞有介事的把食材拿到小洗菜池假裝洗乾淨,放到鍋裡,開火!聽著那「咕嚕咕嚕」的聲音,著實讓我就好像在等待一頓豐盛晚餐。
到了周末休息時間,一般都是愛人料理廚房餐餘之事。她可能是有做飯天賦的,熟知各種食材的本味,調味品也用的恰到好處,每次吃完飯都得讓我好好讚賞一番。
暖暖廚房情,人間煙火氣。千家萬戶的廚房,各種各樣的餐點,每家都有自己的故事,戶戶都有溫馨的港灣。我家的廚房充滿了美食,它們都有愛的滋養和浸潤。
我愛做飯,如果有空,我非常喜歡下廚房。在我的心裡,家是要有煙火氣的。我特別享受自家做出的飯菜,熱氣騰騰,溫暖直抵人心。
因為小時候的幼兒園是子弟幼兒園,那會兒媽媽單位上海人、寧波人等等南方人居多,於是從小養成了米飯是主打的飲食習慣。
後來上大學住校、工作在單位用餐,麵食似乎因為吃得頻次少,反而開始彰顯了魅力。我從不喜歡麵食,到接受,到喜歡,這一過程也沒用多久時間。說到底,不知道是不是北方人的基因在生活裡不斷顯現。於是,作為西北姑娘的我開始毫無意識自然而然得主動去體會不同麵食和面需要的軟硬程度,無師自通學會擀餃子皮,時間充裕搓個麻食(陝西小吃),心情好了炸個麻葉果子。夏天攤個煎餅,冬天煮個泡饃。當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內心也是成就感滿滿的。
下廚房,對我而言,是表達愛意的方式,是調劑生活的選擇,是手藝,是能力,也是興趣。和家人一起在廚房裡忙前忙後的時候,你會胸口溫熱,內心被幸福包裹。娃:「外婆,不戴手套!」
外婆:「外婆要洗刷刷,需要戴手套。」
娃:「外婆不洗刷刷!」
外婆:「外婆不做那誰做呢?」
娃:「媽媽戴手套,洗刷刷!外婆抱寶寶~~」
從懷孕初期我媽就一直陪伴著我,到現在寶寶二十個月了,我媽從沒有缺席過寶寶成長的每一天。產假結束後就是外婆每天帶著寶寶,給與寶寶最無私的愛與呵護,抱著她出門遛彎兒,牽著她學會走路,追著她滑滑板車……現在外婆已經是寶寶身邊最重要的人了。
我的媽媽將我養大,又幫我帶大我的孩子,感謝你的陪伴與愛。媽媽,我們最愛的人都是你!希望你的兩個小太陽可以把你照耀得暖洋洋的。
小時候,對廚房最初的印象,其實來自我奶奶。那時候每天早上天不亮,她就開始在廚房忙碌起來。可能是因為經歷了饑荒的年代,總害怕孩子們吃不飽。對待我們這些孫輩,更是疼愛。每天我們一睜眼,奶奶就已經先煎好了雞蛋餅,是那種帶著焦邊,咬下去一口油香,嘎嘣脆的雞蛋餅。還有什麼比早上來上這麼一口,更能沁人心脾的呢?
奶奶還有一門絕技,就是用單餅卷做的京醬肉絲。餅不加雞蛋、蔥花,微油,直接烙好。面醬其實並不勾芡,肉絲切得極細,略加甜麵醬和其他調味,猛火爆炒,收汁入盤,用單餅一卷,脆爽勁道,油脂四溢。這道菜是我小時候對美食認知的天花板,我當時就認為,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好吃的東西了。
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妻子一開始也不會做飯,但是她知道我愛吃甜食,就買來各種原料設備,在自家的廚房,試著一點點開始做烘焙。從最初的麵包,牛軋糖,到後來的瑪芬蛋糕,椰蓉麵包,抹茶紅豆卷,芒果班戟。再後來她就不滿足於甜品了,開始研究怎麼做正餐,可樂雞翅,麻辣燙,烤羊腿,鍋包肉。從入門到精通,她一路學來樂此不疲,我一路吃來心花怒放。
去年我有了孩子,是一個可愛的喬治寶寶。不得不說,人有了孩子後,心態真的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以前我不喜歡小孩,後來才發現,那是因為不是親生的。許久不進廚房的我,開始嘗試著做孩子的輔食,中國有句老話,叫「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在和妻子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這一點。就說做輔食,米一定要選東北大米,肉類儘量是朋友自家養的本地羊。蔬菜呢,是要專門去找農村的親戚種的沒打農藥的。每一味原料,都想給孩子最好的。
人們常說,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在我看來,廚房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紐帶之一,因為每個掌勺人都把對親人的愛注入到了美食之中,使我們在冰冷而忙碌的現代社會生活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這恐怕就是廚房這一片小小的天地,帶給我們人生最有力量的感動,和最簡單但最深沉的愛。
親愛的興業生活家們
去找一個人、一件事、一處空間吧
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的世界
有個安頓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