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國遺留——新平花腰傣

2020-12-16 尚騰1

花腰傣人自稱「傣雅洛」,意思是「遷徙中的落伍者」。

這個美麗的民族來自何方,又要去何處,如今已無法確切知曉。

有人言他們是古滇國的遺貴,也有人言他們源於古代的百越,還有人言他們是編織愛情的民族……

花腰傣是人們對居住在紅河中上遊新平、元江兩縣的傣族(傣雅、傣灑、傣卡、傣仲)的一種稱謂。因其服飾古樸典雅、雍容華貴,特別是服飾的腰部彩帶層層束腰,挑刺絢麗斑斕的精美圖案,掛滿豔麗閃亮的櫻穗、銀泡、銀鈴而名之為「花腰傣」。因而花腰傣只是其他民族因其鮮明的服飾對他們的一種叫法。

自唐代以來,傣族已自稱「傣」。花腰傣的名稱最早見於清朝,清朝時代,將「百夷」記載為「擺夷」,把德宏州為主的傣族為「旱擺夷」(明時稱「大百夷」),西雙版納州一帶的傣族為「水擺夷」(明時稱「小百夷」);居住在紅河中遊的傣族為「花擺夷」。

民國21年,《新平縣誌.民族》載:擺衣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擺、旱擺、花腰擺、苦菜花擺四種。其文中所提的「擺衣」,就是今天新平境內紅河流域的花腰傣的前身,直到今天,當地的老百姓還一直延續著這種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尊重傣族人民的意願稱為「傣」。由此考證,可見當時的沙擺即為傣灑、旱(漢)擺即為傣卡、花腰擺為傣雅,苦菜花擺指傣各折。花腰傣是民國時期其他民族對傣雅的稱呼,現指距離撫仙湖不遠的新平、元江兩縣的傣雅、傣灑、傣卡、傣仲,或泛指紅河中上遊的傣族。

花腰傣屬於壯傣語支,其內部由分為傣灑、傣卡、傣雅的三個主要支系。

「傣灑」因為主要居住在戛灑一帶而得名,「灑」是「沙」的意思,「戛灑」在傣語中是「沙灘上和街子」之意。「戛」在傣語中是「漢人」的意思,所以傣卡被其他民族稱為「漢傣」。

傣卡主要居住在漠沙鄉與腰街鄉,據說這裡的傣人在歷史上曾與漢族相融合。傣雅字面上的涵義就是「歷史上大遷移中被遺下來的傣人」。直截了當地告訴人們,當年大遷移中掉隊貴族的後裔就是「我們」。

新平花腰傣不僅在服飾文化上與滇南的傣泐、滇西的傣那顯著不同,這裡的傣族不信佛教,沒有文字,不過潑水節,保留著中國傣族在未接受印度佛教文化影響之前原有的文化狀況,這裡的傣族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其中又以原始農耕民族祭龍(求雨)和封建領主制時代的春耕禮最為典型。

新平花腰傣自稱是古代傣族南遷的落伍者,是滇王室的後裔。花腰傣獨特的地域文化,成為研究中國傣族起源遷徙及在南亞泰、老、撣、岱等社會傳統文化習俗對比研究等問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花腰傣婦女的服飾華美豔麗,紋身染齒等習俗與古滇國貴族一脈相承;至今仍遺風不改。花腰傣婦女的盛裝用料考究,特別是傣灑、傣雅,多用綢緞,且刺繡精美、銀飾琳琅滿目,光彩奪目,彩帶束於腰間,絢麗多姿;

一雙手戴幾對銀鐲,十個指頭都戴滿戒指,丰姿綽約,整套衣服穿戴起來幾乎無法勞動,只能參加禮儀性活動,是富貴身份的象徵;

相關焦點

  • 古滇國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滇國相印」封泥出土
    出土「滇國相印」「王敞之印」和「田豐私印」封泥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昆明市晉寧區文物管理所在晉寧上蒜鎮石寨山大遺址的考古勘探與發掘中,具有重大發現:繼2017年發現的金砂村上西河遺址滇池盆地第一個古滇文化村落遺址外
  • 雲南晉寧古滇國重大考古發現:「滇國相印」封泥出土
    雲南晉寧古滇國重大考古發現:「滇國相印」封泥出土 2020-02-14 19:58:55 :翟璐   中新社昆明2月14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4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日前在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進行發掘工作時,發現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蹟;出土「滇國相印
  • 新平花腰傣服飾和峨山彝族花鼓舞將加入國家級「非遺」名錄
    花腰傣服飾 羅涵 攝 花腰傣服飾 有祭祀稱衣、取名炒衣、佔卜量衣、花街賽裝、成年穿衣禮、定親送衣等,在其民族生產生活中具有重要影響
  • 幹欄式建築、失蠟法、扣飾……青銅藝術揭開古滇國神秘面紗
    「古滇人」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呢?在雲南省博物館二樓「文明之光·青銅時代的雲南」展廳,就以滇中「古滇國」為主體,展現雲南青銅文化的發展及精湛的製作工藝。寫實風格雕刻或焊鑄於青銅器物上,牛、虎、魚、孔雀等動物形象雕琢的惟妙惟肖,將「滇文化」青銅藝術的魅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 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神秘古滇國的瑰寶,被列為禁止出國文物
    滇國,一個短短的只有169年歷史的古國(或者嚴格來講更像是一個部落),在被漢武帝出兵徵討後,就消失了。公元前109年,滇王舉國投降於大漢王朝,漢武帝賜給了滇王之印後,史料再無滇國記載,他們從此泯然於歷史洪流之中。
  • 探秘—古滇人後裔的秘密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當中,有一些失落的文明牽動著我們,像瑪雅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三星堆文明、古滇國文明等。古滇國據史料記載是一個戰國初期至西漢初年存在於雲南滇池一帶的古王國,大概有500年的歷史,根據考古發現來看,古滇人是一個很有智慧的民族,他們曾經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1972年出土的牛虎銅案就出自古滇人之手。這個榮耀一世的青銅文明族群卻在歸順漢朝以後徹底的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
  • 古滇國的詭異文物,至今無人知道它的用途,你覺得是做什麼用的?
    夜郎國的西面就是古滇國,我們在小說《鬼吹燈之雲南蟲谷》中會發現,裡面的內容有些就是來自於古滇國。但是在古滇國還沒有被考古工作者發掘之前,這個二千多年的古國只是在史料裡有零碎的記載,很多歷史謎團都沒有被解開。
  • 1972年,專家挖掘了古滇國墓,出土一稀有文物,還是專門用來殺人的
    古滇國就是這樣一個知名度很小的國家,因為人們對古滇國的了解知之甚少,所以有人覺得這個國家像「火星人」一般,既好奇又無從查之。不過,在1972年文物專家對滇國進行了一次搶救性挖掘,出土了不少青銅器,其中一樣看著很怪,不過專家說那是件稀有兵器,專門對抗盾牌的。
  • ...博物館日報(第235期)|雲南晉寧古滇國重大考古發現:「滇國相印...
    【雲南晉寧古滇國重大考古發現:「滇國相印」封泥出土】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日前在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進行發掘工作時,發現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蹟;出土「滇國相印」等一系列封泥,及大量陶釜、玉石等考古資料。其中,「滇國相印」封泥的出土,從實物史料上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
  • 滇印記|「滇國相印」「滇王金印」分不清?想get知識點的看過來
    掌上春城訊在晉寧區河泊所遺址發現的「滇國相印」、「王敞之印」和「田豐私印」封泥都是同一個年代的嗎?「滇國相印」封泥的發現,對於雲南歷史的考古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滇國相印」、「滇王金印」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
  • 「繡」出自我 花腰傣繡娘以針為筆書寫幸福人生
    雲南省新平縣花腰傣手工藝品開發協會副會長刀向梅向兩岸記者介紹。 近日,由全國臺聯主辦、雲南省臺聯承辦的「兩岸媒體人云南行」一行來到雲南省新平縣戛灑鎮平寨社區,看花腰傣繡娘如何用刺繡手藝傳承文化和追求幸福。
  • 歡度國慶 樂遊古滇 來七彩雲南·古滇名城享雲南美好生活
    ;古滇精品溼地趣味運動會活力滿滿;古滇溫泉山莊雲端音樂會提琴聲宛轉悠揚。更有古滇精品溼地「博塑·星空」全新業態上線,乘坐直升機俯瞰滇池,與小夥伴們一起在研學營地中掌握航空知識。在古滇精品溼地收穫的不止是歡樂,還有與家人的幸福暖時光。
  • 滇國往事丨昆明旅遊攻略,除了大理麗江,盤點你不知道的昆明玩法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春城」昆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遺留下了諸多關於古滇國的人文往事,它值得人們花上一天的時間慢慢閒逛。滇池時代C座負一層-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氣候昆明享有「春城」的美譽,老昆明人都知道「昆明處處是春天」這句話這座城市常年鮮花盛開,關於鮮花的秘密,就藏在記憶裡繁花璀璨的世博園,還有亞洲最大的鮮花集散交易市場鬥南
  • 雲南出土「滇國相印」,揭示雲南的確在2000多年前就納入中原版圖
    更為關鍵的是此次發掘出了「滇國相印」「王敞之印」和「田豐私印」,更巧的是「滇國相印」的位置距離「滇王之印」的出土處僅700餘米。「滇國相印」的發掘這不僅從實物史料上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而且對了解滇國附漢後的政權性質、行政模式和職官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線索。
  • 太陽戴頭上、彩虹系腰間 「花腰傣」繡出好生活
    中新社雲南玉溪9月24日電 題:太陽戴頭上、彩虹系腰間 「花腰傣」繡出好生活  作者 劉大煒  平靜寨子裡,傣家繡娘圍坐在一起刺繡,不需要畫稿,她們就可以在布料上繡出精美圖案。圖為兩岸媒體人拍攝「花腰傣」繡娘製作繡品。
  • 傳說中的古滇國仙境之一,雲南石海溫泉,喀斯特風光迷人
    因此黑石箐中遍布千種草藥,引來鳥語花香,成為古滇國仙境之一。景區裡面也有很多與藥有關展覽館,包括《歧黃之術館》、《中華藥史館》、《少數民族醫藥館》、《滇南本草館》、《中華醫史館》五個展館,以及《歷代御用經典處方長廊》等,裡面的實物標本還挺多的。很多與藥有關的故事,都做成了石雕繪畫。中國的醫學,最先起源於道醫,這種就是當時雕刻在龜殼上的道醫符咒。
  • 我有個隱居10天的願望,在古滇實現了.
    於是才有把心撫平的開始,那天在滇池邊上聽優人神鼓,腳下的土地在兩千多年前叫「滇國」,司馬遷在《史記》裡說的。隨著禪語鼓聲,再戲謔的人都會正襟,再理智的人都會入神。我與這裡曾經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會面,男耕女織、漁歌唱晚古代場景,好像有了一個非正式的會面。每一擊的語音都在湖面上蕩起漣漪。
  • 2020古滇生活季丨回歸萬物家園,擁抱生活原色繽紛
    ·生活館二樓,一場大咖雲集的"沉浸古滇·創想未來"2020全國文旅分享會帶領我們進行了一場關於雲南美好生活的深度思索。溫暖相聚擁抱老友新鄰共美好拾光暢樂夜3.0是古滇生活季專門為古滇家人們準備的聯歡定番。白日裡,古滇家人們在沉浸式表演中捕捉過路人的歡笑,晚上,大家齊聚高臺,在溫暖的黃色光芒之下,熱愛生活的心與夜空閃耀的星同樣璀璨耀眼。
  • 五大主題活動精彩上演 「探秘溼地·樂遊古滇」親子嘉年華正式啟幕
    「探秘溼地·樂遊古滇」親子嘉年華正式啟幕(王虹 攝)「探秘溼地·樂遊古滇」親子嘉年華正式啟幕(王虹 攝)「探秘溼地·樂遊古滇」親子嘉年華正式啟幕(王虹 攝)「探秘溼地·樂遊古滇」親子嘉年華正式啟幕(王虹 攝)8月1日,「探秘溼地·樂遊古滇」親子嘉年華在古滇精品溼地開幕。
  • 歷史之古滇國消失之謎
    今天我們來講講歷史上神秘消失的古滇國古,滇國聽著是不是耳熟?鬼吹燈,雲南蟲谷中胡八一闖的獻王墓就和古滇國密切相關。古人稱滇地為蠻荒之地,自古就籠罩一層神秘面紗,魑魅魍魎四處遊走,瘴氣霧繞山林。據說雲南蟲蠱之數的發源之地便是古滇國,滇國是一個崇尚巫術的國家。小說裡邊兒所描述的獻王就是當時信奉邪神的人為了避亂離開了古滇國,他們攜老扶幼遷移到瀾滄江畔的深山中生活。這部分人的領袖自稱為獻王,獻王這一支其實就是古滇國的分支,屬於崇尚邪術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