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2月14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4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日前在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進行發掘工作時,發現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蹟;出土「滇國相印」等一系列封泥,及大量陶釜、玉石等考古資料。其中,「滇國相印」封泥的出土,從實物史料上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
圖為考古人員在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發現的甕棺(群)。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古滇國是雲南歷史上創造過燦爛文明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為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主要民族為古代滇人部落。長期以來,由於考古資料匱乏,外界對古滇國文化認知極為有限。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介紹,河泊所遺址位於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僅700餘米。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考古人員對遺址1800平方米區域展開考古發掘,共揭露出22塊田塊、24條道路(田埂)、4座水井、1座窯址、84條溝、228座灰坑、12座土坑豎穴墓、19座房屋以及200餘座嬰幼兒甕棺葬。
圖為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發掘現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研究發現,這些遺蹟共分為三個時期。其中,時代最晚的為田塊和道路,屬於明清時期,主要出土鐵釘、鐵片及瓷片等;第二個時期為漢晉時期,主要包括廢棄的河道堆積、20餘座灰坑及窯址,出土遺物有封泥、陶瓦以及裝飾品殘件等;第三個時期屬於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發現了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蹟,出土有陶釜、紡輪等陶製品,骨錐、骨鏃等骨製品,玉環、玉鐲、磨石等玉石製品,另有少量的銅鏃、銅片及臂甲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土的甕棺(陶釜)數量眾多,在國內少見,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多見。研究人員從已經清理的20餘個陶釜來看,所有陶釜內均有小孩的遺骸,且年齡均在1歲以內。這在石寨山文化分布區內屬首次發現,極大地豐富了對葬俗的認識。
此外,考古人員在廢棄的41號河道中清理了90號灰坑,還發現了「滇國相印」、「王敞之印」和「田豐私印」等封泥。「滇國相印」封泥的發現,為了解滇國附漢後的政權性質、行政模式和職官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線索。
「『滇國相印』封泥的出土,不僅彌補了古代文獻關於古滇國史跡記載的缺失,且從實物史料上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標誌著漢武帝在設立益州郡、賜滇王王印的同時,也設立了『滇相』,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體系。」蔣志龍稱,從現有材料推測,早在2000多年前,滇中地區就已經納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體系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