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百餘年風吹浪打 槐山磯石駁岸見證長江航運變遷

2021-01-12 荊楚網

金口槐山磯石駁岸航拍圖(遠處為中山艦博物館)

江夏博物館工作人員修復文保標識

駁岸上層護欄蜿蜒望江

「牛鼻式」栓纜石

□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忠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

它橫臥在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槐山西麓長江邊,如一條蜿蜒的巨龍,靜靜地依偎在槐山腳下,看滾滾長江,看時代變遷。它是長江上僅存的古代駁岸,建在湍急的江水區,全長約247米,平均高度7米,難以想像,古人們是靠怎樣的智慧和偉力建設這一艱險工程。它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數百年的水激浪推而毫無損毀,至今仍是長江上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大型航運建築工程之一。它就是金口槐山磯石駁岸,一處依山而築的長江奇蹟。

駁岸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

12月22日,陽光和煦。冬日的長江邊,陣陣江風吹過,還是有些許寒意。離中山艦博物館不遠處的金口槐山腳下,一條風格古樸的駁岸依山而築,令人驚嘆。

當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跟隨實地查看文物保護情況的江夏區博物館工作人員,一同走近這個歷史古蹟。「十幾年前,第一次來的時候,十分震撼,沒想到長江邊還有這麼恢宏的古建築。」江夏區博物館工作人員胡藝回憶道。

磯石駁岸,就是石砌的江岸壁壘。古人用石頭在長江邊壘起石岸預防滑坡,同時供縴夫拉縴,便於往來船隻安全靠岸。

胡藝告訴記者,槐山磯石駁岸分上下三層,沿槐山腳依長江而築,全長247米,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有400餘年歷史。

走在最頂層纖道上,不時可見小草從石板縫隙間鑽出,平添幾分野趣。從頭走到尾,再下到第二級石砌纖道,兩米多寬的纖道十分平坦。再下一層,就是第三級平臺,纖道上鋪了一層纖薄幹硬的江泥。胡藝說:「因為現在是枯水期,我們才能看到這一層平臺。」

江風卷著浪濤,不時拍打著磯石,一側是湍急的江水,一側是靜靜的槐山,駁岸似乎還迴蕩著當年縴夫響亮的號子。

「牛鼻式」栓纜石共有222處

「我和磯石駁岸是老朋友,每年都會專程來幾次,看看這個老古董。」江夏區博物館館長劉治雲介紹,磯石駁岸錯縫平砌,以花崗巖條石構築,壁面底層間有少量紅砂石。

劉治雲介紹,駁岸三級臺階即三級纖道,行若坦途。上層臺階寬5米,中、下兩層各寬2.3米。上層臺階裝有用花崗巖製作的護欄,望柱為瓜楞式。「據我們統計,望柱石共計130根,花崗巖石雕鑿的攔板有129塊,保存非常完整。」

「駁岸受地形所限,但設計非常精巧。」劉治雲告訴記者,根據江水緩急,在駁岸的壁面上,設有「牛鼻式」栓纜石,深深地嵌壓在駁岸裡層,並用長方形鐵楔打實,十分牢固。記者注意到,「牛鼻式」栓纜石視江水緩急分布,水急的地方多,水緩的地方少,上層多,下層少,共計222處,方便縴夫系纜固定停靠船舶。

「我們研究發現,三級纖道的鋪麵條石磨損很大,說明歷史上駁岸使用非常頻繁,南來北往的船隻非常之多。」劉治雲介紹說。

長江槐山段險要古時商旅驚駭

「為何要在此修建駁岸,恐怕跟金口這個『黃金口岸』不無關係。」年近退休的餘榮斌,是江夏金口街文化站站長,對於家門口的這個文物寶貝,如數家珍。

餘榮斌告訴記者,古時,槐山磯石駁岸被當地人稱為「寡婦磯」。因為長江在此處形成了一道彎,江水湍急,船隻經常翻覆。

「還有傳說認為,這裡被稱為『寡婦磯』是因為駁岸由一寡婦籌資所建。相傳明代一艘商船在此觸礁沉沒。商人之婦為了不讓悲劇繼續上演,便出資修造了一條堅固的駁岸。」餘榮斌笑著說,這些都是傳說。「這麼長的駁岸,數以萬計的花崗巖條形巨石都是水運而來,這麼浩大的工程,其主導者不可能是名寡婦。經考證,駁岸是明朝嘉靖年間官府籌資所建。」

劉治雲介紹,金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邊小鎮,水運發達,自古就是一處重要的碼頭。據《湖北通志》引《太平寰宇記》載:槐山又名驚磯山,「西南俯臨大江,下有石磯,波濤迅急,商旅驚駭,故名。」明朝嘉靖年間,官府籌資修建了這一供過往船隻行路拉縴和停靠,兼以防止山體被江水衝刷的駁岸。「因為行船和漁船常在這裡觸礁沉沒,清朝官府還曾在此立碑示警,不準漁民在此捕魚。」劉治雲介紹,此碑現還立在駁岸的中部,敘說當年的歷史。

達摩一葦渡江處傳說就在槐山

「槐山磯石駁岸極具明代雄渾大氣的建築風格,歷經數百年的水激浪推而毫無損毀,至今仍是長江上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大型航運建築工程之一。」江夏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太明介紹,磯石駁岸對研究長江航運史、長江水文、古代建築工藝都有較高的價值。近500年來,駁岸主體構建仍十分堅固,基本保持完好。但由於自然和人為原因,駁岸局部受損,江夏曾兩次對駁岸進行了保護性修繕。

「說起磯石駁岸所在的槐山,還可以引出禪宗祖師達摩的故事。」王太明介紹,據《江夏縣誌》記載,達摩在南北朝時來到中國,他訪問過南朝(現南京)以後準備渡江北上,繼續傳播佛法。但茫茫大江一時無舟船可渡,於是達摩來到金口,信手摺下一莖蘆葦,雙足踏於其上,以蘆葦為舟飄然渡江而去。

達摩一葦渡江處正是長江南岸槐山腳下,後人在槐山頂上建亭塑像為紀,名叫達摩亭。當地文史資料記載,達摩亭在一千多載的歷史煙雲中幾度毀建,至民國時期重建時,借唐人崔灝「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詩意,達摩亭改名「留雲亭」,至今在山頂聳立。

相關焦點

  • 《喋血長江》湖北開播 王媛可王雨夫妻檔民國商戰
    由導演周小兵執導,實力派演員王雨、王媛可、孫遜、韓童生、李建義、張倬聞等聯袂主演,講述民國抗戰時期,長江沿岸航運世家命運浮沉的年代傳奇電視劇《喋血長江》將於11月20日登陸湖北衛視長江劇場播出。橫跨兩大家族三代人命運起伏,演繹民族企業家的崛起和奮戰,書寫長江航運創業史,《喋血長江》以恢弘的歷史視角,譜寫一段盪氣迴腸的傳奇史詩。
  • 北外灘見證了上海老碼頭的輝煌歷史
    當年東大名路南側至黃浦江沿岸,碼頭林立,以1947年上海行號圖自西往東,直到大連路,依次為招商局第二碼頭、老船塢(奧)、馬勒碼頭、順泰碼頭、公和祥碼頭、招商局第一碼頭、華順碼頭、匯山碼頭、楊樹浦碼頭和黃浦碼頭。20世紀初,北外灘的碼頭成為中國航運的樞紐,連接起國內航運和遠洋航運。1866年,英商藍煙囪輪船公司拉開了虹口百年航運的歷史。
  • 北外灘見證了上海老碼頭的輝煌歷史_城事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當年東大名路南側至黃浦江沿岸,碼頭林立,以1947年上海行號圖自西往東,直到大連路,依次為招商局第二碼頭、老船塢(奧)、馬勒碼頭、順泰碼頭、公和祥碼頭、招商局第一碼頭、華順碼頭、匯山碼頭、楊樹浦碼頭和黃浦碼頭。20世紀初,北外灘的碼頭成為中國航運的樞紐,連接起國內航運和遠洋航運。1866年,英商藍煙囪輪船公司拉開了虹口百年航運的歷史。
  • 兩寺渡,見證時代的變遷
    用以記錄過去的農耕生活,也見證了兩寺渡從殷商時期到現在3000餘年的歷史發展變遷,以及中國農耕文化的發展與傳承。02「農耕文化」展室。在兩寺渡村資料室裡,保存著40年前至今的《陝西日報》《陝西農村報》等十幾種報刊樣報。「近年來,政府和村上一直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傳承。
  • 中國鳳翔槐原•包子蒸到盤盤
    鳳翔因「鳳鳴於岐,翔於雍」而得名;槐原因「鳳聞槐香,棲於槐塬」而得名。西槐、槐嶺、槐中、槐北四個行政村統稱槐原,地處鳳翔縣城西南,東接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營子頭村,南臨寶雞市高新區千河鎮,西鄰陳村鎮閆家務村,北枕槐塬與南指揮鎮接界,馮家山灌渠橫穿而過,更加增添了這個村子的靈性。槐原的每個自然村落都是同一個姓氏,仍然留有原始部落族群的特點,村名大多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動人傳說。
  • 武漢CSC長江航運中心 結構封頂
    點擊標題下「向上天際線」可快速關注項目概況漢長江航運中心項目位於漢口沿江大道與民生路交界處,用地性質為商業和住宅,項目東鄰沿江大道,南鄰長航大廈,西鄰黃陂街,北鄰民生路。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長江中遊最現代化、最國際化和服務功能最完備的港務綜合樞紐體,也是武漢漢口沿江一線最高建築。項目效果圖該建築以66層、336米的高度,與武漢綠地中心,以及436米的武漢永清商務區A地塊A1塔樓成犄角之勢,成為長江武漢段3棟標誌性建築,給長江主軸靚麗的風景增色。
  • 南陽有條小吃街,見證了古南陽航運,如今大不如前
    「河街」的來歷其實「河街」是「碼頭」託起來的街道;在明清時期,南陽的航運十分發達,是周邊幾個省市航運的重要樞紐之一,南來北往的商賈,基本上都要通過南陽,將各種商品分運到各地,正因如此,河街自然也就成了商賈雲集的區域,與所有街道形成的原因一樣,人的聚集,自然便免不了「吃喝拉灑」、少不了「美食雲集」。
  •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
    11月,重慶交通大學慶祝建校69周年金秋系列活動拉開帷幕,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20年度會議及學術交流活動在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舉行。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長江航運工程與智能航道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020年度會議舉行。
  • 在閩江水道重新通航,構建航運樞紐後,南平延平還能重續輝煌嗎
    不過雖然延平區的面積很大,不過因為境內山多,可擴展空間有限,目前的建成區為28.5平方公裡,不及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裡的建陽區以及29.4平方公裡的武夷山市。延平區歷史悠久,歷經不斷變遷,1988年南平地區行政公署由建陽遷至南平,1995年撤南平地區改為地級南平市,而縣級南平市則改為延平區。
  • 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 黃金水道煥新彩 潮湧大江航運興
    歷經26年的努力,三峽工程顯著改善了川江航道通航條件,通航裡程顯著延長,運輸量大增。據了解,在三峽工程興建前,1994年三峽河段年貨運量1045萬噸,2019年達到1.48億噸,是其14倍多,這相當於為西南地區雲南、四川和重慶市民每人每年運送貨物1噸!隨著三峽工程推進,得益於國家西部發展戰略實施,船舶大型化標準化,航運企業發展越來越快,效益越來越好。
  • 【記憶】時光不老 愈久彌新,諸暨這條老街見證了一...
    【記憶】時光不老 愈久彌新,諸暨這條老街見證了一... 本文原標題:《【記憶】時光不老 愈久彌新,諸暨這條老街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 2019年中國航運十大新聞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江成與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王緒超為山東水運集團揭牌。3、80餘家港航企業籤署倡議書 承諾共推長江航運綠色發展3月29日,中國長江航運集團、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等80餘家港航企業在武漢籤署倡議書,通過嚴格自律、節能環保、協同高效等手段,共同保護長江生態環境。
  • 力拓任命財務長為新CEO:在航運油氣領域工作20餘年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力拓任命財務長為新CEO:在航運油氣領域工作20餘年因在澳大利亞推進鐵礦石項目時摧毀了代表Juukan原住民文化遺產的巖穴,英澳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to)在此前的9月11
  • 一個相館裡,通過一個人的時尚穿搭,見證了中國姑娘40餘年的故事
    在一個照相館裡,通過同一個人時尚穿搭,見證了40餘年的故事身上所穿往往代表了一個時代,而能夠見證且留下這些符號的地方就是照相館。在廣州的小雨綿綿下,廣州姑娘鍾楚曦跨越三個年代,見證廣州的變遷。似乎一些都在回流,四十餘年的跨度,但身上所穿的服飾卻風格一樣,可在那七八十年代已開始流行的波點元素和雪紡絲巾,在如今的
  • 一起見證長江經濟帶的變化(大江大河·長江)
    【來源:人民日報】編者按: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長江滾滾向前,藍圖徐徐展開。讓我們一起,見證長江經濟帶發生的變化。 數據整理:本報記者田泓、巨雲鵬、姚雪青、竇瀚洋、徐靖、朱磊、吳君、王雲娜、劉新吾、張文、楊文明、程煥
  • 許喬嘉:以北鬥為盼,在智慧航運時代逐浪而行
    交匯點訊 在數據賦能智慧航運的時代,通過一個小小的船載智能終端,就可以實時了解船舶位置、查看航行軌跡,這樣的場景已經變成現實。  江蘇禹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於智慧航運技術開發和應用的企業。以我國自主建設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技術核心,禹江科技開發的智慧航運數據監測系統正不斷為長江航運注入新鮮的科技動力,為航運物流搭建起智慧的「神經」。
  • 智慧物流助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運去哪」聯合創始人&COO徐楊、PSA副總裁沈耀輝等雙方公司代表出席活動,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董曉玲、上海市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林海、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華東區主任莫凱淩等見證籤約。 浦東新區商務委員會副主任董曉玲在致辭中說:「上海將在2020年實現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的目標,浦東歷經開發開放30周年,肩負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承載區的使命,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窗口。
  • 「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
    為慶祝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進一步激發全省新聞工作者的使用感和責任感,不斷增強「四力」,深入「走轉改」,11月8日下午,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主辦,省新聞工作者協會、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協辦的「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正式啟動。
  • 2022年全線三級通航,信江航運前進一小步!江西航運邁進一大步!
    作為2020年信江三級通航的關鍵項目,信江通航項目也是《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和《江西省「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重點項目,是一座以航運為主、兼顧發電、防洪等綜合利用效益的航運樞八字嘴航電樞紐東大河項目紐,由八字嘴航電樞紐和雙港航運樞紐兩個項目組成,總投資63.97億元。
  •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講065:黃精、何首烏、五味子、山茱萸
    261.山茱萸山茱性溫,澀精益髓,腎虛耳鳴,腰膝痛止。2018.01.08 小雨 星期一 劉屋橋好!準備好沒有,《藥性歌括四百味》今天看看哪四味?我們有好幾個老先生都要接著過來這邊,以及中醫的高手。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想要整理他們臨床的經驗,一般上是我們,要到老先生那裡去整理,怎麼好意思讓中醫高手過來這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