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仁
網球運動有益於健康,但在實踐中出於種種原因,由於單臂揮拍一瞬間的動作如果違反人體運動生理科學或準備活動不足等情況也會出現肩部損傷,其表現有肩部扭傷、肌肉酸脹、老損、脫臼、韌帶撕裂和肌肉拉傷等,這裡我們以預防為主,談及肩部的保健。據有關人員統計肩部損傷人群比例如下:
少年20%,青年30%,中年40%,老年10%
圖1 肩部損傷人群比例圖示
1.肩部的組成結構
肩關節的運動幅度大,運動形式多,可作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肩部包括有關節、周圍韌帶、肌肉、淋巴、神經和滑囊等組織結構,肩部關節有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峰肱骨間關節及肩胛與胸壁間共五個關節。肩部參與活動時所有五個關節都需要協調起來,共同完成一個動作,因此這五個關節哪部分損傷都會對肩部的功能造成影響。對於經常用雙手雙臂工作的人,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對於肩關節要倍加鍛鍊和保護。
圖2 肩關節結構示意圖
肩的主要盂肱關節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關節盂小而淺,邊緣附有盂唇。因肩關節囊薄而鬆弛,其前部、上部和後部因有肌纖維編入而得到加強,惟其下部最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脫向下方。肱二頭肌長頭腱起於盂上結節,在關鍵囊內越過肱骨頭上方,經結節間溝穿出關節囊。肩胛骨喙突、肩峰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架於肩關節上方,從上方保護肩關節,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肩部肌肉配布於肩關節周圍,運動肩關節,並增強肩關節的穩固性。他們有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和肩胛下肌。接觸肩部的臂肌有肱二頭肌、喙肱肌、肱肌、肱三頭肌。通過肩部的淋巴有外側淋巴結、胸肌淋巴結、肩胛下淋巴結、中央淋巴結和尖淋巴結。經過肩部的神經臂叢有胸長神經、胸背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和腋神經。肩部的腋腔中有皮膚、淺筋膜、腋筋膜、腋動脈、腋靜脈、臂叢、腋淋巴結群、皮脂腺和汗腺。肩關節周圍存在許多滑囊,他可以完成許多複雜與和諧的動作。肩關節滑囊中最重要的幾個是肩峰下滑囊、肩胛下滑囊和肌腱下滑囊。
2.肩關節脫臼和半脫臼
肩關節的脫臼佔人的全身關節脫臼比例60%以上,我們在統計體育運動的創傷時,打網球時的倒地、不小心的倒地以及所有運動或生活中只要在摔倒後,單手做肩外展扶地,就有可能發生脫臼。因為這種姿勢使肱骨頭移向肩胛盂的下方,使關節囊的下部處於緊張牽扯狀態。一旦外力過大,肱骨頭就由關節盂脫出。
診斷方法:患肩腫脹、疼痛、功能有障礙,患者健康的一側手託住患肢的前臂,頭部傾斜,方肩畸形;Dugas徵程陽性,即患側肘部緊貼胸臂時,手掌搭不到健側肩部;X線片除可顯示脫位類型外,還可以了解是否合併骨折。
手法復位:患者坐位,術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一手握住肘部,患肘屈曲90度。先將上臂外展、外旋下沿肱骨縱軸作持續牽引。再在牽引下作上臂內收動作,然後內旋,將患肢手搭在對側肩部,出現彈跳感,說明復位成功。復位後患肢用三角巾懸掛三周。
3.肩袖損傷
亦稱退行性肌腱炎,這種損傷在網球和羽毛球等運動項目中出現較多,主要是在突然出手、背伸和轉肩等動作時引起,如發生一次性損傷後,未進行及時合理的治療,繼續重複損傷動作,而後轉成慢性疾病。
診斷方法:主要症狀是肩痛,肩活動受限制、肌肉痙攣和肌肉萎縮。有慢性、亞急性和急性病狀,其中最常見的是亞急性,常因多次損傷逐漸形成,症狀為自動或被動的使上臂外展至60—120度時或內外旋時疼痛,說明是肩袖或肩峰下滑囊與肩峰和肩喙韌帶相互摩擦的結果。
治療方法:適當休息,採用針灸、推拿按摩、外敷中藥、超聲波、脈衝電療法和紫外線照射等理療措施;疼痛嚴重時,用三角帶將上臂外展30度固定,減少肌肉活動範圍以減輕疼痛。可以採取封閉注射治療,一般採用強地松龍或醋酸氫化可地松,與1-2%的普魯卡因相混合運用;中醫的拔火罐療法亦比較有效;推拿按摩以活血化淤、舒筋通絡為原則,施以滾、按、拿、擦和搖等手法,急性期以止痛舒筋為主、緩解疼痛後應以疏通經絡為主,理順粗糙、腫脹和扭轉的筋腱。針灸療法可取天宗、肩寓(yu)、臂鬧(nao) 和曲池等穴位用瀉法提插捻轉,以肩臂酸、麻和脹為度,留針20—30分鐘或更長時間。
4.肩關節後部的軟組織損傷
此病多見於用力過猛擲投擊打某種物體,例如網球運動員的突然擊球,一旦發生就要停止訓練及比賽,進行休息和積極的治療。此病的原因是由於上臂過度使用,致使肩關節的後部關節囊及肱三頭肌長頭肌腱反覆被牽扯所致;而後引起三角肌部位疼痛、局部不適和知覺異常。
治療方法:封閉注射治療採用強地松龍或醋酸氫化可地松,與1-2%的普魯卡因相混合運用,每周一次;口服布洛芬0.3g,1日3次;諾福丁每日口服一粒(100mg),6天一個療程;比較嚴重時需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
5.肩關節周圍炎(肩周炎)
此症多見中年人,民間俗稱「五十肩」,女性多於男性,可一側發病,也可兩側先後發病,無意中的肩部牽扯、撕捩和受涼是發病的誘因,病程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即早期、冰結期和恢復期,屬於關節骨性結構以外軟組織退變,慢性損傷後發生不同程度粘連所致,活動時疼痛和關節功能受限的疾病。
臨床表現:肩部早期以疼痛為主,夜間的疼痛甚至影響睡眠,肩袖、肱二頭肌腱和岡上肌腱有明顯壓痛點;有時為鈍性,有時像刀割樣,肩關節的主動和被動的外展及外旋活動逐漸受限,直至完全喪失各種運動和動作的功能,形成凍結肩。
本病可以急性發作,但多數是慢性的,病期可為幾個月至一年左右,肩部肌肉顯著萎縮,尤以三角肌較明顯。
治療方法:要有思想準備,堅持長期治療,不要因為一兩次不見效而放棄治療。局部的熱敷、紅外線照射、超短波、電磁療、針灸、拔火罐和直流電藥物導入療法(10%烏頭酊離子陽極導入)等都可以減輕疼痛,如果進行針灸,可以進行齊刺即4—10隻針同時指向一個痛點穴位或阿是穴,留針30分鐘以上或有條件最好更長時間;如果進行推拿按摩不宜使用暴力手法,否則反使症狀加劇。病情預後:肩周炎常在半年至一年左右症狀自行緩解,所以患者在可忍受疼痛的條件下,應儘量每日輕柔地活動患肢,待其自愈。體育療法:經常主動活動肩關節,以減少關節僵直的發生。
5.1正面和側面對牆40—70釐米,患側單手由下向上慢慢爬牆。
5.2緩慢前後輪轉患臂,每次練習15—30分鐘。
5.3利用竹竿進行肩關節各方向做牽伸運動。
5.4在高處安裝一個滑輪,通過滑輪穿上一條鋼絲繩,長度約長於身高,左右各拴一個握環,以雙手各握一個環,做身前和身後左右上下拉動,以最大範圍活動肩關節。
5.6利用重物(如小重量的啞鈴)進行手臂的前後左右順時針和逆時針擺動練習。
5.7利用操場的肋木和小區的健身器材進行肩關節活動。
5.8進行拋甩物體(如小重量的啞鈴和石鎖)練習使肩關節做曲伸運動。
5.9肩外展90度位時的負重靜力練習(啞鈴和彈簧拉力器)。
5.10可進行太極拳和慢速遊泳運動。
堅持以上鍛鍊為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肩部肌力和防止肌肉萎縮。每次鍛鍊後,局部應有酸脹和輕微疼痛反應,但應以不引起劇烈疼痛為原則。如果每次體育療法前配合進行熱療,效果更佳。
6 肩部損傷的日常保健治療
6.1進行局部封閉效果較好,可用1%普魯卡因注射,還可用醋酸確炎舒松-A注射液1—2ml加入2%普魯卡因2ml進行痛點封閉,兩種治療注射均為每周一次。
6.2低頻和中頻電療:動態幹擾電療法,採用固定法或抽溼法等,按說明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治療方法目的用於改善肩部血液循環,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和肌肉組織營養作用,也可以起到對局部痛閾達到鎮痛作用。
6.3中成藥和中草藥治療:奇正消痛貼(藏藥)、解痙鎮痛酊、麝香追風膏、麝香去痛噴霧劑、雲南白藥噴霧劑、正紅花油和狗皮膏等。
圖3 採用治療方法圖示
7 肩部損傷的預防措施
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及時糾正錯誤動作,合理安排肩部運動量,注意發展肩部肌肉和柔韌性練習。要最大減輕肩部損傷的機遇,就需要在運動和生活中非常注意準備活動,如果已經知道需要做較大運動和動作時,就要引起足夠的注意,要把身體的各個關節都充分活動開,時間不低於15分鐘,逐漸產生預熱活動,以適應將要發生的劇烈活動,假如有需要倒地的動作時,要加倍注意雙肩的保護措施,倒地時最好打個滾或逐漸臥倒,減少離地面的距離,使肩部著地時離地面越近越好;如預感有突然事件發生,應儘量注意保護自己的雙肩。例如乘坐公共汽車,一上車就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隨時用雙手抓住扶手;冬天路過冰面時要格外小心,行走姿勢要微屈膝,小碎步,全腳掌落實冰面等;使得對突發事件應付自然。
(體創文化編輯:那菲菲,美工:林一丁)
參考文獻:
【1】王安利主編.運動醫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2.
【2】(澳)布拉德.沃克著.運動損傷解剖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