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西達也是我和開心在親子共讀之時最初接觸到的繪本大師之一。個人很喜歡他所創造的那個充滿力量又溫情無比的恐龍世界。所以,計劃做一系列繪本大師的推薦之時,宮西達也的名字第一個蹦出來。
宮西達也曾來中國做過巡迴演講。今日特選摘一些媒體對他的訪談記錄。相信他對自己創作和作品本身的言論,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發。
好的繪本,從來不是為了取悅讀者而生的。所有經典繪本,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與獨特魅力。了解繪本創作背後的故事、思維脈絡,可以給繪本閱讀賦予更濃厚的人文色彩。當然,也會讓孩子們的閱讀,一開始就注入有靈魂的深度。
下文中記者問過宮西達也的問題,父母們可以在親子共讀中,適當提醒孩子去留意,或者啟發性地問孩子一些相應問題,如此帶孩子一起,把繪本真正讀厚、讀透。
有育兒問題,留言就好。
記者:到目前為止,你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本?
宮西達也:我對自己的作品從來不是用滿意來形容的。對我而言,所有的作品都是我的孩子,我很愛它們。所不同的是,有些孩子比較難養,花費了很多心血,但我會愛上那些艱難的過程;有些孩子長大後沒有變成自己原先想像的那樣,但我也會愛它的不完美。無論如何,我都愛它們,因為我是帶著愛把它們創作出來的。如果一個作者說不喜歡自己的一個作品,那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也許你投入精力,收穫的不一定是成功,但你灌注了愛,最後肯定是愛的結果,你不會不愛,除非在其創作的過程中,愛原就是缺席的。
記者:你的好多繪本裡都有吃這個動作,小蛇吃蘋果樹,霸王龍吃慈母龍,大灰狼吃小豬。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你似乎不準備在你的作品裡改變這樣的關係,大灰狼和小豬不可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霸王龍和甲龍也不可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是怎樣的堅持?
宮西達也:這是對基本的真的堅持。有些東西是不容顛覆的,哪怕看起來很不美。我不準備用自己的想像去改變世界,沒有人有能力去把壞的變成好的,惡的變成善的,讓大灰狼不吃小豬,讓霸王龍不吃慈母龍。你必須寬容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寬容人性的惡,這樣你才能和這個世界更好地相處。但問題是,寬容如何發生?如果你看到的都是惡,你只會絕望而不是寬容。所以,我會在我的繪本裡加入善的東西,好的東西,它們也許是很微小的,在真實世界的惡面前微不足道,但正是它們,會改變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它們讓我們有力量也有能力去寬容並接納惡的存在。
記者:小甲龍叫了霸王龍一聲爸爸,霸王龍就沒把它吃掉,反而像父親一樣愛他,這個故事是否有對真實的顛覆?
宮西達也:哦,是的,大家會說這是不真實的。但我想說,這是更高的真實,是善,是美好,關於它的真實性的證明,不是事實上它是否存在,而是我們是否相信它存在。
記者:在這個故事面前,大多數人會選擇相信,我們本性上還是會有趨善的衝動,你的好多作品都是激發了人的這種趨善衝動。
宮西達也:嗯,你說得很對。但有些人總是擔心,我在作品裡把世界描繪得過於美好?我覺得好奇怪,怎麼會有這種擔心!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到處有壞人壞事啊,在孩子脆弱的世界裡,殘酷的事情都是成倍地放大了出現的,你根本不用擔心他與惡隔絕故而不知道世界的兇險。你說惡其實是平庸的,善才有深度,這個非常對。我是想讓孩子們在閱讀中讀到不一樣的東西,讓他們記得有一些小小的善,以後面對兇險、黑暗的時候,心裡仍然有光明的東西,不會喪失希望。
記者:這好像有點悲觀?
宮西達也:是,也不是。人性是不完美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我們竟然知道它們不完美,這就是一個神跡。想像一下,銀行裡的工作人員是怎麼分辨假幣的呢?他們需要清楚地知道真幣是怎樣的。所以,你也許覺得我有點悲觀,因為我對人對事的評價似乎有些消極,但是之所以否定,是因為想像了完美,盼望了完美。你看,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想做的,也許就是讓孩子們認識這樣的神跡,也擁有這樣的想像和盼望。
(另附宮西達也某次中國演講實錄)
宮西達也的籤名跟別人不一樣,名字旁邊會附上一幅當場繪製的小畫,或是小恐龍, 或是小青蛇。
宮西達也的演講基本圍繞著他的繪本故事展開,他深諳講故事的技巧,擅長於故事的終結,每每都有出乎意料的轉機,而且一波未落再起一波,使得結尾巧妙自然,又留足了趣味和空間感,帶給讀者豐富深切的美感享受。難怪有評論認為,在宮西達也的作品中通常包含著兩大重要元素:原生態的生存智慧和童稚童趣的遊戲精神。就是這擅長講故事的能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其作品累計銷售超過百萬冊,並榮獲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日本劍淵繪本獎、日本讀書推進運動協會獎等大獎。
在中國,宮西達也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最為知名,該繪本去年秋天被改編成動畫電影登上了大銀幕,還曾由北京兒童藝術劇院改編成兒童劇,作為2008年「六一」兒童節的獻禮,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講的是白堊紀時代恐龍的故事。「很好吃」是一隻甲龍寶寶的名字,當它遇到霸王龍的時候,霸王龍一句流著口水的「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讓甲龍認為,知道自己名字的一定是爸爸!它用一聲「爸爸」化解了自己被霸王龍吞下肚子的危機,同時,這一聲「爸爸」也讓兇猛的霸王龍真情流露,內心變得柔軟,體會到被愛、被需要的幸福感覺……
宮西達也坦言,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珍藏在自己心底的童年記憶和4個孩子的育兒經驗。從他的作品裡,可以發現其創作都是在進入童真童稚的狀態中展開的。宮西達也有4個孩子,但他不是「想著孩子的面容來創作」的人,儘管有些作品的確來自對孩子們的觀察。
編輯們常開玩笑說:「你有4個孩子肯定靈感如泉湧啊!」「如果真是那樣我就只要不停地生孩子就好了。」宮西達也風趣地說。他也有畫不出來的時候,所以經常跑出去給孩子、父母講故事,做演講,這種交流給予他的繪本創作很多啟發。
宮西達也的繪本故事溫馨、詼諧、結構曲折,而他那獨樹一幟的畫風又大膽、有力,甚至可以稱為「強悍」,他採用了很現代的繪畫技法來表現,使得畫面極具視覺衝擊力,讓讀者把注意力集中於眼前圖景,關注角色的每一個表情和動作。而這色彩濃重的畫面和極具感情色彩的文字相呼應,也受到孩子和成人的廣泛歡迎。
宮西達也認為,繪本不能只看圖或文,「雖說文字描述很重要,但光看文字是無法了解整個故事的;圖也一樣,要讓讀者親眼感受到頁與頁之間的不同。講故事好聽的關鍵,是掌握好節奏,給聽眾留下充足的時間吸收信息、感受故事,也就是說要有適當的停頓。」
在他看來,繪本是「翻頁」的藝術。「繪本在翻的過程中給人很大的期待。翻過去會是怎樣的呢?這種趣味很重要。單幅畫非常好還不夠,作為繪本最重要的是翻到最後一頁的感覺。」
宮西達也還透露,《1隻小豬和100隻狼》中其中一頁裡邊有100隻狼。「大家看的時候不要一秒鐘就翻過去了,我一隻一隻畫了很久的,一定要數夠100隻才可以翻過去啊,不僅有100隻狼,而且要注意,每隻狼跑起來的樣子都不一樣哦。」宮西達也不忘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討關注。
演講中,宮西達也還談到,今年對他觸動最大的事是日本那場地震。震後他去災區看望那裡的小朋友,當時有一個小女孩一直站在牆角揉著眼睛哭,她說「我要媽媽」。宮西達也看著她很心疼,於是讀起了繪本,讀著讀著那女孩笑了……「那一刻,我很開心也很感動,因為繪本可以帶給那些孩子快樂,讓他們暫時忘記鬱結於心的災難。」宮西達也說。
在物質豐富的時代,善良與愛、希望和夢想應是存在於內心的基石。「我的創作不是為了學習或者是長知識的,只想讓讀者看到繪本時會哭、會笑、會吃驚,體會到關懷和愛,感覺溫暖就行。」
宮西達也說:「我從來沒有做過『讀者會怎麼想』的繪本。我直接寫我自己感覺到的事情,我所思考的『愛的形狀』。我每次創作的時候都想這本書是最後的作品,就這樣盡力創作而已。」
一些繪本創作者想迎合讀者的喜愛或是當時的流行,但宮西達也認為,應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放在心中來創作。「把長久以來思考的東西融入自己的繪本,它便具有了感人的色彩。」宮西達也如是說。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繪本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本土只有零星的繪本作家,宮西達也對中國的繪本作家進行了鼓勵:「日本的漫畫基礎比較好,給繪本提供了相對良好的基礎,但我相信中國本土的繪本事業會在近幾年內蓬勃發展。」
談及繪本創作的訣竅,宮西達也說,他有幾個「談不上訣竅的訣竅」:所謂繪本就是交流;過去的感動是創作的一個抽屜;圍繞著翻頁來構思;用最簡單的話,畫給大人看,孩子也要懂。
(內容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