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腫是什麼?如何治癒?

2022-01-02 孟彬超聲介入微創診療

一、巧克力囊腫是什麼

想知道巧克力囊腫是什麼,我們首先要了解大姨媽是怎麼來的:

每個月,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細胞在子宮壁上增殖,子宮內膜因此而增厚,為可能出現的那顆「受精卵」,積極地儲備著原始營養。

但幾乎99%的時間,子宮內膜都是失望的:卵子並沒有受精。於是,子宮內膜這個月的努力,又白費了。

已經增長出來的子宮內膜,將隨著這顆未受精的卵子,共同剝落、死去,隨經血流出體外。

出於某種原因(比如你可能曾經姨媽期間做了仰臥起坐、倒立、啪啪啪),

也可能完全沒有原因(遺傳、基因突變……等等等等,總之巧囊的原始成因到現在為止都是不明的,本文裡列舉的所有原因在學術界都只是猜測,未經證實。因此,不要再給自己套用「我總熬夜」、「我內分泌不調」等原因了,在我接受的諮詢過程中,甚至有姑娘說,她男朋友認為是女性私生活不檢點才會得巧囊,所幸該姑娘後來很快和這位既沒腦子素質又很低劣的男士分手了),

你的一部分子宮內膜細胞,沒有安安分分待在子宮內壁,突然跑到了其它地方,並在該部位成功的存活了下來,開始繁衍生息……

從此,你的這個部位,也擁有了每個月來一次姨媽的能力。

這,就是傳說中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顧名思義,就是本該長在子宮的內膜細胞,長到其它地方了,異位了。

那麼,每個月的經期到來時:

子宮的情況:因為子宮有出口,所以經血和內膜碎片都可以順著出口流出,子宮就乾乾淨淨的啦。

異位細胞種植成活的部位:沒有出口,導致經血和內膜碎片只能積淤起來。長此以往,這個部位就會塞滿了血液、內膜碎片等組織細胞,逐漸形成了一個個陳舊血色的區域。

異位細胞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子宮肌肉層間,和卵巢。

去子宮肌肉層之間,這些每個月形成的淤血會不斷將子宮壁撐厚,且十分不均勻,就形成了俗稱的腺肌症。

去了卵巢,這些每個月形成的淤血就聚集成包塊,形成了一個團狀血腫,也就是巧克力囊腫。

所以,通過前面的描述,明白巧囊本體是什麼了嗎?

巧囊就是血液、陳舊血液形成的包塊,它本身一點也不可怕。

血腫這個東西,手術or穿刺治療就能快速處理掉。而且就算你不想手術(一般車禍或摔傷導致的皮下大尺寸血腫,確實大都選擇患者自體吸收,很少會使用手術的方式),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也能加速身體血液流速,讓這些淤血儘快被身體內吸收。

或者直白點說,身體任何部位出現了血腫、淤血塊(想像下你膝蓋撞到桌子出現的那些淤青),只要內部出血停止,已形成的淤血塊都會被逐漸吸收的。

但處理掉這個血腫,又能怎麼樣呢?聰明的你一定意識到,這個囊腫本身並不是問題,

異位的子宮內膜細胞,才是問題!

只要這些異位的內膜細胞不萎縮,卵巢裡的「姨媽」,就不會停止。

那只要卵巢裡的「姨媽」不停止,你的巧囊,就永遠處於一個蓄勢待發的狀態中,也就是隨時可能復發。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姑娘做了手術、打了針,卻依然還在復發的原因。

因為這些細胞是肉眼不可見的,不管是腹腔鏡還是穿刺,就算開腹做,也不可能100%保證把這些細胞剝離掉,畢竟,做手術用的不是顯微鏡。

所以,針對巧囊的治療,不僅僅要移除掉已經形成的病灶,還要想辦法把異位的子宮內膜細胞搞掉。

二、巧囊的治療手段

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治療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從兩個方向去著手:

解決病灶(巧囊本體):可以選用手術進行物理剝除,也可以使用硬化劑對囊腫進行接觸硬化,被身體吸收。還可以使用藥物,抑制每個月的異位出血,使囊腫被身體逐漸吸收。

解決復發:使異位細胞萎縮,使其不再受到雌激素刺激,一個月造成出血一次。

2.1 解決病灶

2.1.1 腹腔鏡手術

在腹部開孔,使用電鏡進入卵巢內部,在屏幕上觀察內部結構,並將病灶小心剝除。同時可以解決粘連問題。

2.1.2 穿刺治療

經陰或經腹使用穿刺針刺入卵巢的巧囊內部,吸乾淨巧囊中的淤血,再注射入硬化劑(無水乙醇、聚桂醇等),使硬化劑與囊壁充分接觸後抽出,囊壁可逐漸被身體吸收。

2.1.3 藥物促吸收+解決復發

已知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細胞存在著刺激作用,刺激它們每個月的增殖增厚,又刺激它們脫落。

同時,另一種激素,孕激素,則能有效抑制子宮內膜細胞停止生長。

原因也很簡單,回到文章開頭,可以看到,

子宮內膜增厚是給受精卵提供初始營養的,由於總是沒有受精卵形成,它才需要不斷地生長-脫落-生長-脫落……

當受精卵形成,它的使命就暫時完成了,

它不再生長,退位休息去了,等待這顆受精卵生長、出生、哺乳完畢後,孕激素消退,

身體重新被雌激素掌管,直到那時,子宮內膜才會重新開始工作。

因此,很多研究人員,早在2003年,就開始嘗試使用人工攝入孕激素的方式,來抑制內膜細胞的活動。

當人工攝入孕激素後,身體也自動進入了「懷孕」模式。

不管是子宮內,還是異位的地方,都不會再出血(來姨媽)了。

既然不再出血,巧囊每個月也不會再長大了,身體則依然日復一日地努力吸收它,用不了太久,它就會消失掉。

同時,形成巧囊的那些內膜細胞們,集體進入了休息狀態。他們會正常生老病死。

這給異位子宮內膜細胞的萎縮,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已經有研究結論證明,攝入孕激素的時間持續越久,巧囊未來的復發率越低。

(上述研究結論出處見:孔東麗,郭紅燕.子宮內膜異位症保守性手術後長期用藥預防復發的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誌,2015,31(1):19-22.,該論文中提及了Vercellini等人的隊列研究方法)

2.1.4 中藥的作用

對於想用中藥來治療巧囊的姑娘,請注意,

目前沒有有效的中藥藥物實驗能證明,中藥或中藥治療方式對巧囊有抑制作用,

因此中藥在巧囊的治療過程中只能以輔助手段出現,

例如,利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加速局部血液循環速度,促進身體對病灶的內吸收。

這方面草藥使用較多的有丹參、當歸、白朮,而中成藥可以選擇桂枝茯苓丸、複方丹參片等。

注意,這僅僅是我給的用藥參考,你可以拿來考察你的中醫大夫是否規範(對不起,不該這麼說,但是在巧囊諮詢中發現了太多被假中醫騙的姑娘了),但真正用藥還需要和大夫討論後遵醫囑。

三、選擇恰當的孕激素藥物

這部分主要是我自己的調研過程,大家可以選擇性參考。

還記得我第一次去確診巧囊時,大夫的建議是『儘快懷孕』。但我未婚未育,剛畢業,才工作三個月,這種不切實際的建議讓我當時非常憤怒,不得不說太多姑娘遇到同樣的建議了,但這種建議除了讓和我情況相似的姑娘感到絕望外,沒有任何幫助。再題外話一句,後來諮詢過程中我認真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姑娘不願意只做個懷孕工具,更不願意為了一個不明不白的病就去生小孩,這也太不負責任了。這也是為何我們會對這類建議感到非常憤怒的原因之一,它非常直接地剝奪了我們作為一個獨立人所能享有的選擇的權利。

不說這些平權主義的言論,回到巧囊本身,大夫讓『儘快懷孕』的原因,是因為懷孕能徹底中斷大姨媽長達10個月以上,對「原罪細胞」來說,這10個月內,刺激它增殖的激素都不會再分泌,這是個令它萎縮的好時期。也正因為如此,有不少病友幸運的帶囊懷孕,或在手術後積極備孕並成功,當生完寶寶後,她們也發現巧囊不見了。

這也說明,在停止大姨媽的狀態下,確實對巧囊有抑制作用。但是一個女性一生中什麼情況才會不來大姨媽?只有兩個時期:懷孕和絕經。但是,直接懷孕或絕經非常的不現實,是否有其它手段?比如,有沒有可能給身體偽造一個懷孕或絕經的狀態?

以上說的就是治療巧囊非常保守但是效果不錯的兩種思路:假孕療法和假絕經療法。也就是通過藥物,偽造懷孕或絕經狀態,從而控制姨媽,最終實現抑制巧囊的目標。

那麼,要控制多久?其實,由於沒人知道『原罪細胞』何時死亡,因此從概率上講,你用藥時間越久,它死亡的概率就越大[注1]。因此這一切都是個概率問題。如果說這是場持久戰,那麼選擇合適的藥物就顯得攸關重要。

如果長期服用,我們不能選擇副作用過大的藥物,也不建議選擇經濟成本過高的藥物,更不能選擇需要一定操作的藥物。

那麼我們一個個過一遍:

孕三烯酮治療巧囊非常有效,也便宜,是孕激素,但是會爆痘、情緒差、部分人會長鬍子,甚至有姑娘聲音會變粗,這類藥物就屬於副作用過大。

其次,絕經療法基本都是打針,這類針劑首先在操作上是需要大夫來實施才能完成的,本身就不太方便了,並且注射這類針劑,會有比較明顯的更年期症狀如潮熱心慌等,副作用明顯,何況它們還比較貴,一支上千。

篩選過後,我發現最適合用於巧囊抗戰的,其實是短效避孕藥。

當我調研到這裡,立刻想起來的藥,是未畢業時一個學妹給我推薦過的大名鼎鼎的優思明。當時,她仿佛發現新大陸一樣,激動地跟我說:『最近胸變大了,我覺得是因為吃了優思明!』我幾乎立刻就被她種草了,但是假如只為了升cup去吃我完全不了解的短效避孕藥,總覺得有些不明智。事到如今,借著巧囊這個機會,我就去微博上看了青杏、女王C-cup、科學松鼠會、果殼網等機構所有關於短效避孕藥的文章,發現真的是個好東西,於是立刻決定開始嘗試。

附上幾篇文章(微信公眾號文章無法加外鏈,大家自己網上搜索):

口服避孕藥的功效與副作用 - 作者:女王C-cup

如何挑選避孕藥——幾種常見短效避孕藥的介紹 - 作者:女王C-cup

吃短效避孕藥會長胖?真相在這裡 - 作者:丁香醫生

短效避孕藥會影響日後懷孕,這是真的嗎? - 作者:果殼網

這類科普文章非常多,幾乎每篇都讓你看到短效避孕藥的無數好處,對我個人而言,只需要知道吃了它們能升cup、皮膚能變得更好,就夠了。若是再加上它們的原生作用:避孕,簡直能讓我覺得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一邊能幫助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一邊還能有各種優點!

從15年8月開始服用短效避孕藥,我選了一些論文中提到的持續服藥法:1粒/日,不停藥。但這種吃藥方式過程中,會有點滴出血。我自己探索了兩個月,最後決定改成2粒/日,不停藥。如此堅持了10個月。最終在16年9月複查的時候,卵巢裡已經乾乾淨淨,沒有任何異常了。也許巧囊早就沒了吧,但是由於其中工作太忙沒有及時複查,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何時完全消失的,只知道這種方式確實可行了。在後來的論文查閱過程中,也切實看到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引用:

[注1] 孔東麗,郭紅燕.子宮內膜異位症保守性手術後長期用藥預防復發的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誌,2015,31(1):19-22.

註:本篇內容來源於《知乎》,內容寫得比較專業,也比通俗易懂,特分享給大家。

相關焦點

  • 巧克力囊腫是什麼?
    放射沙龍商務合作(微信):shenzhen12333‍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病變
  • 巧克力囊腫,如何快速懷孕?
    b、什麼是巧克力囊腫?  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病變。如果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種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就會形成異位囊腫。  c、巧克力囊腫的症狀:  1、疼痛:巧克力囊腫患者會不同程度的出現小腹疼痛,白帶異常、月經紊亂失常。
  • 關於巧克力囊腫的知識和治療方案
    卵巢巧克力囊腫的治療頗為棘手,所以,預防巧克力囊腫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發現,卵巢巧克力囊腫的發生與早已進駐盆腔的異位子宮內膜有關。由此可見,預防卵巢巧克力囊腫的關鍵就在於如何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
  • 「巧克力囊腫」是什麼?和巧克力有關係嗎?
    有不少女性做完婦科B超檢查後發現,卵巢裡面竟然有個「巧克力囊腫」,一聽到這個名字,真是滿臉問號,好好的卵巢裡長個囊腫
  • 「巧克力囊腫」是什麼?是吃巧克力吃多了麼?
    /(ㄒoㄒ)/~~有不少女性做完婦科B超檢查後發現,卵巢裡面竟然有個「巧克力囊腫」,一聽到這個名字,真是滿臉問號,好好的卵巢裡長個囊腫,還是巧克力的!?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是因為巧克力吃太多了嗎?什麼是巧克力囊腫?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是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的一種病變,由於某種原因使得正常情況下本該生長於宮腔內的子宮內膜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內,並種植在卵巢表面,這些異位種植的子宮內膜每月也會受性激素影響同月經周期一起出血、剝落,又無法正常地由宮頸口排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含陳舊性積血的囊腫,由於這些陳舊性積血的囊腫質地粘稠、呈褐色,狀如巧克力,因此也就有了「巧克力囊腫」。
  • 卵巢巧克力囊腫
    卵巢巧克力囊腫名字很好聽,但中看不中用,這個囊腫裡充滿著黑乎乎的「巧克力醬」,是定植在卵巢裡的子宮內膜周期排出的陳舊性血液。
  • 巧克力囊腫,該如何治療呢?
    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常見類型,子宮腔的異位內膜在卵巢中生長,形成囊腫,因為囊液呈巧克力顏色而得名。
  • 巧克力囊腫
    卵巢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 ofovary)又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病變。
  • 巧克力囊腫的形成及治療
    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病因尚不是很清楚。目前關於病因的學說有:異位種植學說,在位內膜決定論,體腔上皮化生等。目前「內膜異位種植學說」最受推崇,主要說的是,子宮內膜隨月經血逆流至盆腔部位種植、生長。若流到盆腔的子宮內膜細胞種植到卵巢上,受到卵巢周期性激素的影響,每月也發生月經樣的出血,但血液由於卵巢包膜無法排出,時間長了便形成囊腫。
  • 巧克力囊腫會破裂嗎?
    巧克力囊腫是指子宮內膜異位症病變發生在卵巢上,月經期局部出血,使卵巢增大,形成內含陳舊性積血的囊腫,這種陳舊性血呈褐色,粘稠如糊狀,似巧克力,故又稱「巧克力囊腫」。那巧克力囊腫會不會破裂呢?  巧克力囊腫的壁,質地鬆脆,在月經周期後半和行經期,由於局部充血和出血,囊內壓力升高,可造成囊壁破裂,囊腫內所含之陳舊經血,通過破口,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急性腹痛。但巧克力囊腫具體什麼時間破裂,無明顯規律。
  • 巧克力囊腫與不孕
    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病因尚不是很清楚。目前關於病因的學說有:異位種植學說,在位內膜決定論,體腔上皮化生等。
  • 巧克力囊腫需要手術嗎?
    最近後臺總有人回復同一個關鍵詞「巧克力囊腫」。卵巢長了巧克力囊腫,是巧克力吃多了嗎?開個玩笑,還是來聽聽張羽醫生怎麼說。
  • 巧克力囊腫,不死的癌症!灸療60天,巧克力囊腫消失!
    今天好幾位灸友諮詢巧克力囊腫的問題,所以這裡發一篇歷史文章以供參考。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曾經有一位艾灸「異見者」找到我們諮詢巧克力囊腫的問題。這裡插個題外話,為什麼稱她為「異見者」呢?因為這位女士一開始並不理解艾灸,甚至是排斥艾灸,她本人是一個名校理工科的畢業生,說話邏輯嚴謹,愛較真。
  • 巧克力囊腫能自行消失?別瞎想!
    卵巢巧克力囊腫名字很好聽,但中看不中用,這個囊腫裡充滿著黑乎乎的「巧克力醬」,是定植在卵巢裡的子宮內膜周期排出的陳舊性血液。
  • 卵巢巧克力囊腫,盆腔裡的定時炸彈!
    「巧克力囊腫」是國內外發病率日趨增高的常見婦科疾病,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因此又叫「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成熟女性的子宮內膜每個月都要脫落一次,正常情況下,脫落的內膜會順陰道排出體外。但有些人由於子宮後傾、人工流產或月經期同房等原因,導致這些內膜通過輸卵管流到卵巢、直腸、膀胱等處,造成盆腔器官廣泛粘連,甚至在胸腔、腦膜、四肢也偶有發生。
  • 年輕化的女性疾病--巧克力囊腫
    異位的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作用,與正常子宮內膜有同樣的周期性變化,月經後半期,異位的內膜高度增厚充血,子宮內膜異位瘤內壓力逐漸增加,行經時經血聚積囊內,使囊壁承受的壓力驟然增加而引起疼痛。因此,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的特點多從月經前甚至周期後半期開始,持續整個月經期至月經後數日消失。疼痛部位多在下腹正中,或偏於一側,病變浸及子宮直腸。
  • 巧克力囊腫,與浪漫甜蜜沒任何關係!
    由於受性激素的影響,隨同月經周期反覆脫落出血,血在那裡不停被吸收、再出血、再吸收……時間長了會形成陳舊性積血的囊腫,黏稠如糊狀,呈褐色似巧克力,所以就被某位醫學家稱作「巧克力囊腫」啦!   巧克力囊腫是什麼病首先,要澄清的是,不是卵巢會生出巧克力,也不是巧克力吃多了才長巧克力囊腫。所以,這個「巧克力」是不能吃的!吃貨可以繞路了。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常見類型,跑出子宮腔的異位內膜在卵巢生長,形成囊腫。
  • 巧克力囊腫,可沒有巧克力那樣甜蜜!
    提起巧克力,很多人都會用甜蜜來形容,我們今天要說的「巧克力」,卻給很多家庭帶來危機。那就是——卵巢巧克力囊腫,一種特殊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近年來在不孕的人群中發病率越來越高。這裡的「巧克力」實際上是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
  • 女性查出巧克力囊腫,是吃太多巧克力了?巧克力為何會長在卵巢上
    來到醫院後,醫生給夏麗做完B超後發現,她的卵巢上長有巧克力囊腫。夫妻兩這下迷惑了,怎麼巧克力會長在卵巢上呢?而且夏麗說,自己也很少會吃巧克力啊,怎麼會長有巧克力囊腫呢?很多女性一聽到巧克力囊腫這個名字,就以為是不是巧克力吃多了造成的,而且為什麼巧克力會長在卵巢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