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朋友讓我推薦和果子店的時候,總忍不住潑一盤冷水回去,「喂,如果只吃和果子而沒嘗法式甜品的話,才真是白來日本了!」
和果子,吃的是一種風雅和古意,它是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儀式感,櫻花開了,要吃一枚櫻餅,初夏是柏餅,盛夏換成水羊羹。
竹葉水羊羹
這種近乎殘酷的細膩固然美好,但偷偷說,真的,沒有那麼好吃!吃來吃去就是紅豆、糯米加砂糖的味道,甜到不可救藥,配十碗抹茶都拯救不了。
和洋結合的櫻花豆沙麵包
這可不是我的偏見──和日本朋友會面,即使是70多歲的老太太,也會同我約在新式咖啡店,一人點一個「咖啡+蛋糕」的套餐。如果聚會時有人提議去吃和果子,一定會被當作異類,「這個人的口味好土氣。」
走進日本的超市和便利店,冷櫃裡早已是清一色的奶油蛋糕卷和蒙布朗(法式慄子蛋糕),麵包則在點心區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當洋果子(西洋點心)成了生活的日常和時代的主流,在東京這樣洋氣的首都,自然雲集了全日本最好的法式甜品店和西點師。他們隨便出手一隻基本款的草莓奶油蛋糕,就足以讓小姑娘們神魂顛倒了。
經典草莓奶油蛋糕
作為舶來品,日本的法式甜品不僅能在本土打敗大家閨秀和果子,更能在海外令祖師爺法國人都刮目相看──這裡面究竟施了什麼魔法?
早在十七世紀,遠渡重洋的葡萄牙傳教士把海綿蛋糕的做法帶到長崎,開啟了洋果子的歷史。
明治維新後,一切向西看的潮流令日本人的餐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豬排飯、咖喱飯、烤和牛、麵包吐司……各種西餐廳和咖啡館層出不窮,自然需要好的西點來配。
長崎的カステラ
從最早西洋化的港口城市開始,橫濱、神戶、長崎,然後再是國際化大都市東京,匯集了一大批留歐回來的甜點師傅。
Lilien Berg的創始人橫溝春雄正是其中之一,1972年只身前往歐洲學習甜品,輾轉德國、瑞士等國,26歲進入維也納數一數二的名店DEMEL修業,成為首個被西方甜品界認可的日本人。回國後開了家外形如童話般的甜品店,儘管遠在神奈川縣川崎市安靜的居民區,每天都有無數食客慕名而來。
Lilien Berg
杉野英實的經歷也許更為典型,80年代遠渡法國,在巴黎的Patisserie Jean Millet、Mauduit、Peltier等名店學習最新的法式甜品技藝,歸國後,作為日本洋果子界的代表人物,一舉奪得1991年最權威的法國裡昂世界西點大賽冠軍。連法國人都甘拜下風,毫無疑問,日本的西點師已經登上國際舞臺了。
HIDEMI SUGINO
如今,杉野英實的甜品店HIDEMI SUGINO開在銀座附近的黃金地段,但異常低調,工作日下午前去,轉了幾圈也沒找到人口,門口無顯眼招牌,進去後卻是另一個幽暗卻漂浮著美好氣味的世界了。
HIDEMI SUGINO的甜品 圖片來自網絡
隊伍中不乏洋氣的貴婦,也有四十多歲西裝革履的上班族大叔。店內明令禁止拍照,堂吃的客人只能專注於眼前的夢幻甜品,法國芝士包裹著紅醋慄果醬、芒果和羅勒組合的慕斯、還有黑加侖和樹莓草莓藍莓的四重奏。
HIDEMI SUGINO的甜品 圖片來自網絡
像杉野這樣的西點師,從法國人那兒偷到了一點浪漫,又保持著日本職人一絲不苟的細緻態度,精選的原料,加入一點點和風元素,轉而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不追求驚心動魄,而是細水長流的美味。
HIDEMI SUGINO的甜品 圖片來自網絡
洋果子到底多有魅力,辻口博啟的人生大概就是最好的佐證。他出生於石川縣的和果子世家,但因為愛上了西式甜品,放著直接到手的老鋪不繼承,偏偏跑到東京洋果子店進修,好好的二代不做,非要過 5點起床12點下班的苦日子。
出現在伊勢車站廣告上的辻口
日復一日地磨練技藝,辻口博啟在23歲就斬獲全國洋果子技術大賽冠軍,這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冠軍。都說出名要趁早,但能趁早出名的人,一般都是孤高的天才。
30歲那一年,他繼而獲得世界西點大賽的糖藝冠軍。第二年,辻口終於實現夢想,在尚未人氣的「自由之丘」開設了第一家甜品店「Mont St. Clair」。
剛好是情人節前後,很擔心門口會排長龍,我早早來到距車站近20分鐘路程的Mont St. Clair,面對一柜子琳琅滿目美豔動人的甜品,簡直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選擇困難絕症。
難耐蠢蠢欲動的少女心,點了一枚粉色愛心淋面的樹莓荔枝慕斯,一定不能錯過細膩迷人的蒙布朗和略有進攻性的香草莓果慕斯,那就統統點上吧!
樹莓荔枝慕斯
也許出身傳統家庭的緣故,辻口傾向在法式甜品裡加入「和」的元素,採用利平慄子做蒙布朗、往草莓慕斯裡加入葛根粉、使用芝麻油做海綿蛋糕,甚至在異想天開地在巧克力裡面混入花椒。
其實對亞洲人來說,正統的法式甜品重油偏甜,我曾經暴走在巴黎街頭搜羅各種名店甜品,但大多數情況是,若沒有一杯苦咖啡在旁,根本膩得無法下咽!
利平慄蒙布朗
像Mont St. Clair這樣,配方做一些改良和調整,降低了甜度,採用一些本土食材,倒更適合我們的東方口味。
要我說,日本的洋果子,其實有點像女明星水原希子,韓美混血的日籍模特,既摩登又帶有大和撫子的嫵媚,美得率真又魅惑。
高居tabelog東京甜品榜首的a tes souhaits,神隱于吉祥寺一帶的居民區裡。吉祥寺是公認東京都最適宜居住的區域,又被大熱日劇《火花》引爆了一波,它的文藝氣息漸漸擴散到資深日本迷遊客當中:
來重溫日劇、來車站小吃街朝聖、來井之頭公園划船,自然少不了打卡一家傳說中的甜品店。
a tes souhaits位於街角一棟公寓的底層,遠遠就發現隊伍一直排到了門外。我跟著排成貪吃蛇形狀的人流向前挪,無論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兩眼放著甜蜜的綠光,只聽前面一位中年大叔在點單,「這個、這個,都要,一起打包。」
「一共16個蛋糕,總共1萬2千日元。請問多久後享用呢?」服務生仔細詢問。
這位大叔收穫了全場客人歆羨的目光,而我則已經在心裡默默開始點單,一個慄子蛋糕、芝士蛋糕、開心果馬卡龍、樹莓巧克力蛋糕、草莓奶油蛋糕。
隨後,提著五個蛋糕,雀躍著一路小跑到附近公園,在陽光下打開盒子,又去對面的便利店買了杯咖啡,「我要開動了!」雙手合十,向創作甜品的藝術家表達感激。
他家獨創的慄子蛋糕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一改半圓的外形,做成高聳的小煙囪式,使用西洋慄子的甜口奶油,加上幾乎無糖的生奶油,與濃厚的日本慄子奶油此起彼伏,底座使用蛋白霜製成,無愧東京都內No.1的慄子蒙布朗。
本來最討厭法式甜品裡的馬卡龍,幾乎沒見過能把馬卡龍做舒服的店,也早已放棄了嘗試。沒想到a tes souhaits居然把開心果的馬卡龍做成空心,又加入酸甜莓果和開心果奶油平衡口感,大紅大綠的撞色,熠熠生輝如熱帶叢林的小精靈。
再說一件很重要的事,若想在北京上海等地吃到近似水準的甜品,至少得貴一倍,甚至有洋氣的新銳店搞出三道式甜品套餐,賣幾百塊,實在不明白為何要花那麼多錢把甜品吃成一頓飯!
而這些東京名店,依舊保持一個甜品五六百日元(折合30多塊)的親民價格,悠哉點一杯咖啡,下午茶就是要這么喝才對啊。
食物最能直接地折射出一個國度,和果子博大精深,洋果子曼妙百態,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在日本職人的手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出乎意料的是,許多驚豔的洋果子竟隱藏在高級料亭裡,像京都的菊乃井,大將有過留法學廚的經歷,料理收尾的甜品往往是一洋一和,先上焦糖千層蘋果和冰淇淋,接著是抹茶和果子,和諧共處。
菊乃井的千層焦糖蘋果
我的信念是,既然無法改變潮水的方向,那就和美味的精神領袖隨波逐流,有什麼不好的?
下一次去東京,我決定直接搬到傳奇甜品店隔壁,告別連吃五個蛋糕的貪心,慢慢去享受日本法式甜品的小確幸。
► HIDEMI SUGINO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京橋3-6-17 京橋大栄ビル 1F
推薦:珠穆朗瑪峰(エベレスト)、黑加侖慕斯(スボーア)、復活(ネオ)
►Mont St. Clair
地址:東京都目黒區自由が丘2-22-4
推薦:利平慄蒙布朗(利平慄のモンブラン)、這就是人生(セラヴィ)、愛(アムール)
►a tes souhaits
地址: 東京都武蔵野市吉祥寺東町3-8-8 カサ吉祥寺2
推薦:慄子蒙布朗(モンブラン)、草莓奶油蛋糕(ショートケーキ)、開心果馬卡龍(マカロンピスターシュ)
本文首發於最世界公眾號(exploremyworld)
曾旅居京都,獨自晃過30國
偶爾吃fine dining卻懷揣背包客之心
半年在家寫作、下廚房,半年在外面覓食、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