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升米恩,鬥米仇」,這種人儘量別幫(揭露人性)

2020-12-15 旺哥看歷史

許多人問我,《紅樓夢》裡,特別喜歡那個角色?

我說,特別喜歡劉姥姥?

劉姥姥儘管是一個出生卑微的老媽子,可是他品格比賈府任何一個小少爺小姐都要高貴。

曹公一點兒也不吝嗇筆墨對劉姥姥的描寫,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劉姥姥當時為了生存,到賈府尋求幫助,王熙鳳把劉姥姥當傭人一樣,隨便打發了20兩銀子。

之後劉姥姥到了秋天把地裡收的蔬菜水果,糧食送至賈府,回報賈府的恩德。最終賈府被抄家,賈府的人要不就是鋃鐺入獄,要麼被當作物件被販賣。

其他人看著賈府的人都跟躲瘟神一樣,僅有劉姥姥當聽到賈府被抄,賈母去世的消息,靠著田地裡痛哭流涕,悲痛欲絕。

徹夜趕來城內去牢中看望王熙鳳,見到王熙鳳瘦骨如柴,痛哭流涕,王熙鳳感動的熱淚盈眶,臨死前讓劉姥姥找回自己的閨女巧姐。

劉姥姥回家之後不畏艱難險阻,每家每戶,到處打聽巧姐的下落,當了解巧姐被賣進煙花之地後。

原本貧困的劉姥姥,不顧一切地賣掉所有財產,花了重金才把巧姐從青樓救了出去,就為了回報王熙鳳往日20兩銀子的恩情。

巧姐跟劉姥姥相認的一刻,我熱淚滾滾,好一個重情重義的劉姥姥。

這就是曹公筆下的劉姥姥,一個質樸、真實、善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老太太。

她儘管出生不高貴,可是品德高貴,她象徵了中國傳統文化裡懂得感恩,善良質樸的傳統美德。

咱們現在社會太缺少像紅樓夢劉姥姥這樣懂得感恩的人了。

倒是常見著無情無義之徒,有一次我聽到馬未都評論,大衣哥朱之文捐錢給村內修路的事情。

大衣哥朱之文修了路,本地村民不依不饒,還讓大衣哥朱之文給村內每人買一臺車,車買了再給每人發一萬塊錢,說得好像大衣哥朱之文花的就是他家的錢一樣。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只了解無休止的索取,貪得無厭得寸進尺,始終不知道回報。即使你奉獻得再多,他依然覺得你還是虧欠於他。

你做了88件幫助他的事情,可是有1件沒有做好,放心,你肯定成了他的仇人,因為他把你的付出當作了理所應當。

他只記住1件事兒你不仗義,但漠視了88件事情是你在默默的奉獻。

這就是古話「升米恩,鬥米仇」的由來,這種人性太常見了。

前幾天我上知乎見到一個很火的問題:「出身在四線城市,父母不能給你工作帶來任何幫助,你還心存感恩嗎?」之後迎來一片罵聲。

有一個非常解氣的回答:把你從蝌蚪這麼小餵到現在豬一般大,你還想咋滴?

工作沒有幫助就不感恩,這跟白眼狼有什麼區別?

莎士曾經說過:「兒女的忘恩,就像你的一隻手把食物送進他一張嘴裡,他一張嘴卻把你的這一隻手咬了下來。」

你覺得可怕不可怕?

從飛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佳晶,到洩憤縱火燒死一家人的保姆,再到保護了閨蜜卻慘死在國外的江歌案,哪一個不是把自己恩深似海的恩人屠殺掉?

對這種人性泯滅以怨報德的事件,社會輿論便群起而攻之,把這種卑鄙之徒釘在恥辱架上,由此可見對這種人痛恨之極。

請遠離一個不懂感恩的人,你的一腔熱血捂不暖一顆缺乏人情味的心。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不值得你去幫助,因為一個不懂感恩的人,註定沒有未來。

一個連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恩人,都不心存感恩,也別奢求他能大義的助人為樂,回報社會。

很多行善的人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從來都沒有奢求他人回報,可是他人不奢求回報,並不意味著你就不用感恩回報。

別人不奢求回報,那是別人的大德;可是你不回報,而且還以怨報德,那是你的缺德。

人格和良心的高尚,能夠彌補工作的失敗。

可是工作上的成功,始終彌補不了良心上的邪惡。

人這一輩子,可以不優秀,可以不卓越,可是不能沒有良心。

分析了這麼多,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套關於心理學的書籍,主要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從人性的角度,任何挖掘出人性的弱點,遇到自私和見利忘義損害他人的惡人。我們該如何保護自身,察言觀色,走向成功。

讀《鬼谷子》知道,如果遇到的是豬,你不用跟他談思想,因為他關心的是飼料。讀《狼道》知道,不要把秘密告訴好朋友,因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讀《羊皮卷》知道,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因為運氣差的人根本笑不出來。讀《人性的弱點》知道,心情要留給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給愛你的人。讀《墨菲定律》知道,教會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遠都是你最信任的人。

這五套書集演說技巧、人性弱點、心理學之精華,為老闆、經商、職場人所必讀。書中涵蓋了很多經典案例,每篇都有解析與導讀,教會大家為人處世的生存法則和智慧謀略,借古人之經驗,少走很多彎路。

學謀略,學心理學,這五本足矣,五本限時特惠88.88包郵到家,一場電影的錢,少抽兩包煙,卻可以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但是隨著幫忙的次數逐漸增多,發現對方並不領我們情,甚至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曾經幫助過的人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這未免使我們心灰意冷,常常覺得自己看人不準。
  • 農村俗語「升米恩,鬥米仇」,什麼意思,在現代社會應驗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雖然在很多人的眼裡,農村人的文化水平不高,說出來的話也比較俗氣。但別看這些話比較俗,但卻句句在理。尤其是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這些人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什麼知識,但卻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說出很多頗有哲理性的俗語,這些俗語背後的教育意義也十分深刻。
  • 在農村,老人常說:「升米恩,鬥米仇」,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過去,農民朋友他們沒有多餘的錢讀書識字,所以多數人都會以為他們沒有文化,什麼都不懂。但是,讀書識字只是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農民朋友通過生活、生產實踐也可以慢慢認識,提升自己的智慧。千百年來,老祖宗們靠著自己的摸索,也總結出了許多非常有哲理的話,也被稱為俗語。這些俗語,有的現代人不相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沒有道理。一、常常病,救了命,一時病,要了命。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什麼意思?許多人深有體會!
    從小我們被教育,做人要善良,對人要真誠。可是長大後,當我以真誠待人時,換來的卻是無盡的傷害!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事,老人摔倒,好心人去扶,卻反被老人家屬要求賠償,這樣的事不在少數,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總有人利用我們的善良將我們傷的遍體鱗傷。民間有一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話道盡了人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 升米恩鬥米仇,駁「開源侵略論」
    但本人的寫作風格,是儘可能簡化概念,更喜歡說A就是B,儘量不去糾結概念的細微差異,目的是簡化理解難度。2、劉利說開源「使一些國家可以通過隱藏最新技術或版權,限制甚至阻礙我國科技發展」,這似乎是該文的文眼,但同時也是最沒有邏輯的地方,一個國家對你隱藏技術,那就直接出口管制好了,比如美國的EAR,直接限制某些產品不許出口某些實體。
  • 老祖宗10句話,說透人性: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4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善良要有限度,不加原則的善良就是軟弱。你在困難時候給別人幫助,他會感激你;但你總是給他幫助,他就會把這當做理所當然,你一次不幫他,他就會生氣。做人要心懷感恩,這個世界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也是本分。不要認為天底下自己最慘,別人就應該圍著你轉。 05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武松一生的汙點,就因他不懂感恩
    武松的作為,正應了老祖宗的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俗語。老祖宗早已看透了人心,才有此一言。當初武松在老家醉酒後和人爭鬥,一不小心將人家打暈了。武松是什麼力道?那可是能夠將四五百斤重的石頭拋著玩的,那一拳下去,可不就傷筋動骨了!武松見那人不醒,誤以為自己將人家打死了,於是逃到了柴進的莊子上避難。
  • 俗語「人窮莫走親,富貴不還鄉」,也有人說衣錦還鄉,誰有道理?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人窮莫走親,富貴不還鄉」,也有人說衣錦還鄉,誰有道理?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懂得不少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有很多我們在書本上都沒有學過,都是前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然後再代代相傳,流傳至今。這些俗語,雖然產生於古代,但大多數直到現在依然還富有哲理。
  •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一鬥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一鬥米養個恩人, 一石米養個仇人! 有些人: 幫他百次不記恩, 半次不幫就記恨!
  • 一碗米和一鬥米的善惡恩仇!(世間法,人性觀)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自從那天聽朋友說了以後,這句話一直在我腦子裡轉,多年想不透的一個問題找到了根源
  • 古人說「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關鍵,5個字送給心善的老實人
    現在城裡也有很多人養狗,並不是要讓狗看家,而是一種對寵物的喜愛。不少年輕人或老人, 已經把狗或貓當成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時常暴露出人性醜惡的一面,人們就說「狗是真的狗,但人有時候卻不是人」。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現實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有的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自己有恩的人都能背叛。古人有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
  • 《安家》諷刺人性最大的惡,人在做天在看,好人終有好報!
    編劇六六的《安家》給我們呈現了人性醜陋的一面——恩將仇報。大雨滂沱的夜晚,房似錦從公司出來,看到了ATM機裡帶著女兒避雨的單親媽媽寧馨,女兒發著燒,又打不到車,看到這悲情的一幕,房似錦起了憐憫之心,回憶起了初到上海的自己。
  • 【道歷丨每日一道】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
  • 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其實後半句更經典,揭露人性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飽暖思淫慾」,下半句揭露人性,教人3個處世的道理!
  • 揭露人性的真相:你以為你對別人很好,其實別人根本記不住
    揭露人性的真相:你以為你對別人很好,其實別人根本記不住是不是經常想,在這個把深情當成舔狗的世界裡,真心總是錯付,真誠總是換來辜負。好多人發現自己都成討好型人格了,但是還是總被人傷害。其實,人與人之間相處,你的好是換不來人別人的好的。
  • 《安家》房似錦遭背叛揭露了人性的真相:你的善良,要帶點鋒芒
    作者:邁兮音 首發:筱筱夜讀01《安家》這部劇可真現實,把人性坦露得淋淋儘早。每個角色都很有代入感,比如單親媽媽寧馨,在我們生活中也不少見,房似錦在劇中被她跳單、誤會,想必很多人都遇到過吧?寧馨的出場的確很容易引起同情。大雨漂泊的夜晚,寧馨抱著發燒的女兒在ATM機中躲雨,在雨中攔車的寧馨,正好遇見了路過的房似錦。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啥意思?為何衣能借而鞋不能借?
    摘要: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啥意思?為何衣能借而鞋不能借?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傳統的元宵佳節。過了今天,也就意味著春節結束了,農民又要開始準備外出打工了。前半句「借米不借柴」其實是比較好理解的,因為借糧食給別人,這是救人命的。古人認為借糧食救濟別人一下,可以幫助別人渡過難關,並且這也是為自己積福,所以一般人都不會拒絕。但是柴火就不一樣了,在農村裡到處都是雜草、木柴,這些只要自己肯努力,就有取之不盡的柴火。古人說「借米不借柴」就是提醒我們可以救急救窮,但是不能救懶。
  • 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什麼意思?後半句揭露人性,做人要感恩
    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什麼意思?後半句揭露人性,做人要感恩文/文飛中國人對於文化的研究,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比擬,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更是別的國家羨慕不來的,我們有足夠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的驕傲,但也正因為是前人的善於觀察善於積累,我們才有了這些榮耀。
  • 升米恩,鬥米仇,阿爾巴尼亞緣何成為中國對外援助史上最大敗筆
    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對很多人而言極為陌生。在世界上唯一出名的方式就是歐洲最貧窮的五個國家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上個世紀60到80年代,曾經和中國之間產生過一段虐戀。1946年阿爾巴尼亞成立了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