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9日電 12月9日,新浪財經2020年會暨第13屆金麒麟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聚焦「十四五」——構建新格局 重塑新優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周誠君在演講中表示,環境和氣候變化因素在中國日益成為一項硬約束。過去,環境和氣候變化因素對市場主體甚至對某一個國家的約束力其實不強,更多依靠大家用情懷去改善、維護和推動。
「很多知識界的精英、企業家都很有情懷,每當說到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風險,大家都願意參與其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呼籲要採取積極的措施。但是,有些人出行可能並不願意乘坐經濟艙,住酒店不自帶洗漱用品,天氣熱的時候也不能不開空調。」他說道。
他談到,依靠個人自覺約束自身行為真正投入到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貢獻中去,其實並不容易。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支持環境保護、控制氣候風險的產品具有公共產品或者準公共產品的性質,不容易界定產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無法收費,從而產生了很多「搭便車者」,導致市場失靈。因此,公共產品通常要由政府來提供,私人部門來提供是無效的。
但在中國,情況有所不同。世界上大多數成熟市場國家和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不管是已經實現的還是有測算的,基本上要5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作為一個碳排放大國,要用30年的時間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對於中國產業升級、供應鏈調整和價值鏈躍遷而言,這將是一個硬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