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黑豬越來越少,明明本地豬更好吃,為何外國豬成了「東家」?

2020-12-14 聚富財經

豬肉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食物,一直以來,中國也都是世界上豬肉消費最多的國家。據統計,2018年中國豬肉消耗量約5600萬噸,佔全球豬肉消費量的50%,可見中國人有多麼愛吃豬肉。

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從80年代開始,中國人平時吃的豬肉已經不再是中國的本地品種了,絕大多數都是進口的。包括英國的大白豬、丹麥的長白豬和美國的杜洛克豬等等。

其實我們現在最常見到的大白豬大都是外國的品牌,而真正中國本地的豬種其實是黑豬。只不過,近40年來,因為外國豬種的大規模引起,中國的本土豬種變得越來越少了。

據統計,80年代之前,中國本土豬佔據的市場份額超過90%,但是到了2010年之後佔比只剩下了不到2%。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本地豬種已經滅絕或者是瀕臨滅絕。

根據農業部200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現在包括橫涇豬深縣豬、項城豬等4個品種已經滅絕,有31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全國有85%左右地方豬種的群體數量都呈現下降趨勢,市場上留下的黑豬已經越來越少,無論是在養殖場還是在餐桌上,基本上都很少見了。

對於本地豬的消失,很多人都覺得惋惜,因為在口感上,本地豬要比進口的那些大白豬要更好。例如,本地純種成華豬的肌內脂肪能達到3.5%,而一般的約克夏豬還不到1%,所以在做回鍋肉這些菜的時候,成華豬更好吃。在四川的廚師看來,原材料不同,即便再好的廚藝也做不好這道菜,這就是本地豬和外國豬口感上的差異。

明明本地豬更好吃,那麼為什麼這些年外國豬被瘋狂引入,甚至還代替了黑豬成為了「東家」呢?

這要從80年代說起,當時國內的豬肉需求大增,但是本地豬的生長較慢,個頭也不是很大,出肉率比較低,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於是,為了增加國內豬肉的供給,我國開始從國外引入種豬。就像是現在最常見的大白豬,也就是約克夏豬,這些豬的產肉率高,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吃三斤飼料就能漲一斤肉,養殖成本更低。

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降低養殖成本,外國的進口豬相比本土豬而言優勢要大得多。於是,外國的種豬在國內備受養殖戶歡迎,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替換掉了本土豬,開始大規模養殖大白豬,甚至包括很多個體戶都會優先選擇生長速度快的大白豬來養。

那個時候的消費者對於豬肉並沒有多高的要求,本土豬和進口豬一樣吃,既然市場需求是等同的,大白豬的供給規模自然會進一步加大。

也就是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因為養大白豬的利潤空間更大,養本土豬的人越來越少,各種黑豬的數量自然也會不斷減少,甚至走向了滅絕。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哪個黑豬品種最好——閻溝黑土豬
    中國本土黑豬的市場在經過長白豬市場很長一段時間的衝擊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上升期,因為有越來越多人的人明白。健康比錢更重要!最近看到好多飼養員再問,哪個品種的黑豬最好。其實中國本土黑豬有十大品種!分別是:萊蕪黑豬、皖北黑豬、雅南黑豬、贛東黑豬、八眉豬、藏豬、裡岔黑豬、香豬、河北黑豬、徒河黑豬。這十種土豬,都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了。但是他們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所以今天我推薦的是中國黑豬的新品種——閻溝黑土豬。
  • 養本地黑豬好還是養雜交白豬好?
    養本地黑豬好,還是養雜交白豬好,這個真的不敢妄下斷語,要結合飼養方式和效益等多方面進行分析。黑豬是我國的傳統品種,在我國已有近五千年馴養史。本地黑豬的繁殖力和抗逆性都較好,性情溫順,能大量利用青粗飼料,比較耐粗飼,並且肉質味感好,肥而不膩,香味十足。
  • 趣味百科:同樣是豬,為什麼西方豬肉會有騷味?
    同樣是豬,可是中國跟西方賣的豬肉卻差的不是一丁半點,一些在國外生活過的朋友對此應該深有體會,當你在澳大利亞、英國這些西方國家的超市買一份豬肉回家燉煮的時候,你會發現西方豬肉那味道簡直「酸爽」!那為什麼西方的豬肉會有騷味呢?
  • 中國豬的歷史變革,從農村的黑豬到歐洲的白豬,我們失去了什麼?
    對於經常吃豬肉的人來說,他們也經常表示現在的豬肉總沒有以前好吃了,回想起以前的那個時代,都是每家每戶用青草和田野裡的一些東西也餵養,那時的豬肉讓人吃了之後很是回味,那時的農村,家裡餵養的,基本上都是黑豬,但現在,這樣的黑豬和豬肉也已經看不到了。
  • 黔北黑豬——黔北要塞的黑珍豬
    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現在應該改過來,沒見過豬跑,也吃過豬肉。 中國一年吃掉的豬肉大約有5000萬噸,人均一年吃掉豬肉大概有40公斤。豬肉在中國的飯桌上是無可替代的了,經濟發展的越好,吃的就越來越挑剔,對於吃,更好的吃總是生活變好的不斷追求。
  • 拯救發展地方豬 青蓮食品發起成立首個中國黑豬產業研究院
    據了解,該項目基於中國地方豬及以中國新華豬業開發為原點,以中國地方豬產業的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為使命,通過運作公司化、資源聯盟化、解決方案輸出化,建立優質地方豬產業保種育種和市場推廣體系,培育新時代特色中國地方豬及配套體系,做強做大優質地方豬產業。
  • 為什麼土生土長的黑豬見不到了?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最早的時候在我國常見的黑豬,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很少見到了,能看到的,都是大白豬?我老家是農村的,在我小的時候,家裡也餵過豬,是大黑豬。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黑豬越來越少,白豬越來越多。
  • 散養黑豬到底為什麼這麼好吃?
    而散養黑豬是中國的寶藏,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究竟為什麼好吃,為什麼珍貴,小編總結了幾點原因,如下:1.禁止出口的國寶「黑毛豬」其實是一個總稱,在中國所有的豬種裡,長黑毛的黑豬佔多數,大名鼎鼎的梅山豬、二花臉豬、楓涇豬、嘉興黑豬等都是黝黑黝黑的(它們因地域分布關係也經常被叫作太湖豬),其他品種諸如東北古老的品種民豬,在成都平原上生活了1800年的成華豬等,也都長著黑毛。
  • 全世界的豬都全了
    兩頭烏豬肌肉脂肪含量高,肌肉纖維細,味道香,口感好,是最適合加工火腿的。但是這種豬有個特點,就是生長速度慢。一般普通的豬六個月就能出欄,兩頭烏豬卻需要10個月才能出欄,所以當地老百姓養殖的積極性並不高,並且由於養殖方法不規範,導致豬肉品質下降,市場上真正的兩頭烏豬越來越少。
  • 中國豬的歷史變革:從黑豬到白豬,我們得到和失去了什麼?
    因2018年的非瘟疫情,讓中國人在吃豬上的壓力增加,豬肉價格也在瘋狂上漲,很多人抱怨吃不起,可節日到來後,大家還是願意購買豬肉。上了年紀的人,總是感慨,如今的豬肉口感不如從前,回想上世紀80年代前的豬肉,吃起來比較香濃,讓人吃了後回味不已。而那個年代,普遍都是黑豬,可到了21世紀農村已經看不到了。
  • 【舌尖上的康爾】三零黑豬長成記
    請戳視頻↑↑↑觀看《舌尖上的康爾——康爾三零散養黑豬(二)》清代資深吃貨袁枚在《隨園食單》中這樣讚美豬:豬用最多,可稱廣大教主。現在國內市場上純外種豬已佔80%左右,含本地豬血緣的只有20%左右。「洋豬」生長速度快但肉味欠佳,本地豬長得慢但肉質回味悠長。所以現在的豬肉大部分都不如以前好吃。
  • 中國最好的黑豬品種——閻溝黑黑豬
    中國最好的黑豬品種中國最好的黑豬品種都有哪些呢?中國人民在經過對黑豬的一系列認知之後,大部分消費者就開始抵制白豬肉,開始吃健康無公害的黑豬肉。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黑豬肉市場的供不應求,就是就開始有一部分養殖員就開始養殖黑豬,那麼中國最好的黑豬品種都有哪些呢?閻溝黑黑豬閻溝黑黑豬是中國的一個特殊的品種,它是由本土黑豬互相結合繁育而來的。閻溝黑黑豬的飼養人員用基因技術來挑選各種黑豬的優異基因來結合所形成的。
  • 土豬瀕臨滅絕!四川回鍋肉標配的成華豬僅剩100頭,數量不及大熊貓!
    聚焦中國最好吃的豬肉 前段時間,四川龍門陣推送了一篇關於中國土豬正在逐漸滅絕的調查文章,引發了一波大討論。 文中提到,中國許多地方豬種都處在瀕危或瀕臨滅絕的狀態。
  • 民間故事:黑豬轉世成為督辦,專門監視貪官惡官
    蘇州城內有個屠戶叫阿華,他家裡有頭年邁的大黑豬。阿華對它很好,這些年,大黑豬下了很多豬崽,為阿華帶來了不少利潤。眼看大黑豬越來越老,家裡人就勸他不如殺了賣豬肉,阿花拒絕了,想讓它自己來個壽終正寢。朦朦朧朧中,他又夢到那頭大黑豬,黑豬安慰他不要著急,過幾天巡撫大人要來視察,到時候你就這樣說……縣令將豬肉拿回家,正好碰到父親老太爺,老太爺見了這上好的豬肉立刻兩眼放光,於是命縣令煮了一半來吃。肉煮好後,老太爺一嘗,立刻叫絕:「這肉真香!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豬肉。」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黑豬的養殖戶不再採用圈養了?
    黑豬全身體毛黑色,結構勻稱,四肢健壯,頭型稍長,額部有橫行皺紋(有似眼眉的兩道深皺),正是這兩道明顯的深皺,當地人把黑豬也叫「二眉豬」。黑豬的具有耳朵中等、軟而下垂、皮膚褶皺較少,頸下少見垂肉,背腰較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等特徵,母豬平均奶頭12.7個,黑豬素有「草膘豬」之稱,育肥性能上成。成年公豬-般體重為117千克左右,成年母豬-般體重為95千克左右,在標準飼養條件下,240日齡活重可達92千克左右,育肥期平均日增重509g。
  • 扒一扒中國豬的歷史,從鄉下黑豬到進口的白豬,我們經歷了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中國豬的歷史,為什麼現在吃不到經典的土豬肉了?歲數稍大一點的人都有這樣的感慨,不管怎麼烹飪現在的豬肉都比不上上世紀80年代的口感。其實這不僅僅是飼養方式不同造成的結果,更是因為豬肉的品種已經發生改變。在那個年代我國農村所養的大部分都是黑豬,而現在鄉下和養豬場養殖的都是從歐洲進口的白豬品種。
  • 10年前農村遍地跑的黑豬,如今為何變成白豬?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沒有一頭豬能活著走出中國!作為豬肉消耗大國,中國一年出欄的豬能夠達到6.5億到7億頭,在全球佔比超過50%,中國人一年吃掉的豬肉量達到5000萬到5500萬噸。雖然中國人吃的豬肉不少,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現在市場上的豬肉品種大多數都來自國外,也就是"洋豬"。
  • 哪裡有賣黑土豬——閻溝黑土豬
    哪裡有賣黑土豬的?最近看網上很多網友都在問,其實黑豬與黑豬也是有很大差異的。黑豬的缺點就是,肥肉太多,價位高等。消費者難以接受。即便都是黑豬,那肉質也不是白豬可以比擬的。因為黑豬的肉普遍比白豬好吃。中國有十大有名的黑豬,很多養殖戶都在問,應該養哪一種。但是養殖戶的心中應該早有定論,應該養產仔率高的,畢竟產仔率越高回報越大。第二就是,瘦肉率高的。
  • 中國黑豬產業研究院在海鹽成立
    6月20日,中國黑豬產業研究院在位於海鹽縣望海街道的豬豬星球正式揭牌,該研究院由浙江大學與青蓮食品聯合成立,旨在建立優質地方豬產業保種育種和市場推廣體系,培育新時代特色中國地方豬及配套體系,做強做大優質地方豬產業。
  • 當最後一頭皖北豬,從地球消失!
    歷史上,長江流域和皖南來往密切,豬之間的串雜也多,因此豬在外觀上也相似,但與長江流域不同,皖南山區的豬為適應環境,後蹄軟化更便於爬山。皖南黑豬原產於我省南部山區而得名。全身批黑毛,是一款肥肉型豬種。包括楊山黑豬和績溪黑豬兩個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