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路遙吐血數次都要完成的創作,到底有什麼魅力?

2020-12-21 歷史研習室

《平凡世界》:路遙吐血數次都要完成的創作,到底有什麼魅力?

顧城有句詩「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也許平凡永遠是生命的主流,但在這平凡的世界當中,永遠不會缺乏苦難和抗爭。所以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漢族,中國當代土生土長的農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姊妹八個 為生存他七歲時被過繼給人

路遙的父母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生有5個兒子,三個女兒。家境極其貧苦,只有一副侏儒身高的父親一人挑起了全家十幾口的生活重擔。為了生存,路遙七歲的時候,父親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了自己的哥哥。路遙一直在伯父家度過了他的學生年代。伯父也是農民,沒有孩子,家裡也很窮,他時常為買不起幾分錢一支鉛筆而發愁。當時,路遙衣衫襤褸,褲子破了不敢到別人面前,有人搞惡作劇,專門把他拉到人群裡,惹得哄堂大笑。貧困艱難的生活給路遙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他幼小的心靈受到極大創傷。

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為了證明自己,他參加了考試,結果從一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可伯父無力再供他上學,就找來勞動工具,讓他砍柴、放羊。他憤憤地把繩子、鋤頭扔進溝裡,最後通過與家裡談判,勉強給每月25市斤糧票。不夠吃,學習完後,他在野地裡找亂七八糟的東西吃。這段飢餓和屈辱的經歷對路遙的人生和創作心理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困難的日子裡》、《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難身影和辛酸烙印。我們可以感受到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遙獨特的心理歷程個。

平凡的世界劇照

創作中的艱苦

創作中的艱苦在完成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後,路遙就開始了小說構架的寫作,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克服了許多的困難,一方面有來自外部的困難一方面是來自自身的痛苦。唯一的的奢侈品是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說的是孫少平的礦工生活,於是為了能夠更加貼切的寫實,他決定到礦區去,那個時候的國家對文學是高度重視的,上級部門給路遙安排了一個工作間,路遙就帶著幾十條香菸和兩罐咖啡就直奔過去了。礦區的夥食是很艱苦和匱乏的,當然生活用品也是非常的不足,但是對於路遙來說,真正的危機不是飲食和生活問題而是他最重要的香菸。對於路遙來說,飯可以湊合吃但是煙不可以湊合抽。「斷煙意味著他將無法思考,無法創作,甚至難以入眠。

幹擾與壓力

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路遙是謝絕了一切的訪問,但是還是有些不識趣的記者闖進來,逼他接受採訪,這讓路遙很是懊惱發起了脾氣,將人全都攆了出去。然而真的麻煩還是自己家鄉的親戚朋友,沒完沒了的拜訪,他們覺得現在的路遙已經是一個大作家了,在社會的地位也比較高,就想向路遙借錢,幫忙找工作。這些行為讓路遙是深惡痛絕

然而在高級知識分子的文學圈裡也不是寧靜的,對於路遙的的非議一直都沒有斷絕。對於作家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作品得不到應有的評價,《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文學界就沒有給予第一部太多正面的評價,這也是路遙的意料之中。

預見死亡

然而或許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斬獲茅盾文學獎的大作家,卻過了一段甚至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窮苦日子。可以說,路遙是在貧窮中出生,在貧窮中去世

1987年為了收集一些素材寫《平凡的世界》,路遙便出現了吐血的症狀。由於囊中羞澀,路遙甚至不敢去醫院查看。但是終究是因為病情嚴重還是住院了,期間大家都不敢他的病情告訴他,但是路遙自己已經察覺,開始每天憂心忡忡,自己的家庭、母親、女兒要怎麼辦,更讓路遙受打擊的是就在他病逝的前兩個月,他的妻子將離婚協議交給了他。他痛苦萬分地籤下了協議。更悲哀的是,42歲就離世的他,也沒有享受到太多作品的成功帶來的榮譽與褒獎。

此時無聲勝有聲,路遙的文字如其心境。

他在《平凡的世界》寫到:

「青年,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著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次挫折就只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置人於死命。」

《平凡世界》就展現了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勞動與愛情。挫折和追求,痛苦與歡樂。他譜寫的《平凡世界》不僅讓人感嘆,雖然時代不同,但是面對生活這個不變的話題時我們的心路歷程和選擇卻是大體相同。

《平凡世界》是路遙的嘔心之作,全書共三部。該作品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是一個值得我們和時代銘記的作家。

2019年9月23日,《平凡的世界》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心情沮喪,建議看看《平凡的世界》,經典就是時隔多年之後,我們也能從作品中和作者跨越時空交流,為作品中的人物所感動、所激勵

相關焦點

  • 沒有天樂,就很難完成《平凡的世界》路遙又為何會與弟弟反目?
    《平凡的世界》的成功,有王天樂的一份力當然,王天樂對大哥也很不錯,就像路遙所說如果沒有天樂,就很難完成《平凡的世界》。一方面,書中三大主線之一的孫少平原型就是王天樂本人。我要寫一部大書,就像柳青說的那一種大書,向陝北的歷史作交代。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它付出過什麼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首發於1986年第6期《花城》雜誌「我決定要寫一部規模很大的書」1982年5月,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刊發於《收穫》第3期。這部小說從萌生寫作慾念到最終完成歷時近三年,深入描繪社會轉型期青年人的命運選擇。
  • 路遙:原來《平凡的世界》背後創作的故事才是這部作品的靈魂之光
    《平凡的世界》劇照路遙解決了最困擾自己的框架問題,緊接著,路遙又迎來一個難題,就是從哪裡開頭?從什麼地方切入?就這樣,這個問題每日每夜都困擾著他,讓他整整苦惱了一個冬天。躺在床上,有一種生命即將終止的感覺,似乎從此倒下就再也爬不起來路遙最先給了自己13萬字的目標,他要超越自己的中篇小說《人生》的字數,待目標完成之後,他繼續增加字數,直到1985年12月末,在新一年的元旦即將來臨之際,路遙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初稿的創作——共20多萬字,他終於能夠告別陳家山煤礦,回到西安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了……然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誕生後卻遭遇寒冬
  • 路遙用生命完成《平凡的世界》,為何卻遭到評論界的一片差評?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長河裡,要論對讀者的影響力,恐怕沒有一部作品能超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部路遙嘔心瀝血,花費十年時間完成了百萬字巨著,十年間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那套晚出版本,總銷量就已破1800萬冊,並以每年300萬冊的銷量遞增,而它的盜版更是不計其數。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今天,是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路遙《平凡的世界》被退稿數次?著名編輯直言:實在看不下去
    一、路遙的構思和時代背景相左,被評價刻板陳舊為了構思,創作出《平凡的世界》,路遙曾住在礦上,不分晝夜的奮筆疾書。但當時的主流文學作品,大多數表達的是現代主義魔幻思想。許多作家在創作構思時強調的是:潛意識性,非理性,強調刻畫人物的情慾,原始性。
  • 《平凡的世界》:田曉霞為何讓路遙崩潰大哭?淺析路遙創作其情結
    ――《平凡的世界》中田曉霞去煤礦看望孫少平出場形象。田曉霞出生在家境優渥,社會地位高的幹部家庭中。她聰明伶俐,美麗大方,博覽群書,思維開闊,浪漫專一。她與生活困苦的孫少平有了一段浪漫的精神之戀,同時幫助孫少平擺脫了當農民的道路,走向了城市。
  • 《平凡的世界》被著名期刊拒稿,路遙去世後專家懺悔道:我錯了
    大家初讀《平凡的世界》,想必都曾被孫少平與郝紅梅的故事所打動。那因貧窮而生的羞怯,那真摯的情感,那對時代的記錄,那激人向上的正能量,由此揭開序幕,延續整部作品。在《平凡的世界》問世之後的三十多年中,這部作品不知激勵了多少讀者,儘管作者路遙早已懷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路遙離開的時候,是帶著很深的遺憾的。
  • 路遙:《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
    路遙,這位偉大的作家,即使已經離世,但是卻永遠地活在了我們的心中。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路遙,他永遠地活著。他的《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們的平凡的世界,無論我們身處什麼地位,這部三部曲對我們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
  • 為什麼路遙筆下《平凡的世界》,大多數愛情都是悲劇結尾?
    今天我們不從宏觀的角度去評判這一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巨作到底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啟示意義,而單從路遙先生筆下的愛情和悲劇關係的角度,去簡單探討一下這本《平凡的世界》的文學魅力。一,柏拉圖式的愛情觀!文學家的精神世界,一向都是純粹的,乾淨的,特別是那些集大成者。
  • 寫田曉霞至,路遙哭泣,《平凡的》使他毀滅
    寫田曉霞至死,路遙哭泣,《平凡的世界》使他毀滅在談到作家路遙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贏得了茅盾文學獎,可以說這部作品既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寫美麗種田曉霞至死,路遙讓人大哭當路遙創建《平凡的世界》時,他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為了完成這項工作,黑白常常被顛倒,在晚上,你不僅喝很多咖啡,而且一個接一個地抽菸。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屍體每況愈下和他的弟弟王天樂一直在擔心路遙屍體。
  • 有什麼深仇大恨,讓你如此絕情?平凡的世界講述路遙與養父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路遙的五弟王天笑說:「《人生》裡面高加林的爸爸,《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的爸爸,都是按照我們的父親創作的。」
  • 你對路遙的一生,了解多少?為你介紹《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可是在小學升初中的時候,路遙卻被大伯要求,不準考試。這對於當時在學校小有名氣的路遙非常沮喪,他堅持要去參加考試,後來拿了全縣第二名,這讓左鄰右舍都非常激動,可是大伯還是堅持不讓路遙再去上學的想法。編輯工作讓路遙更進一步了解了小說的創作,以及文學工作者背後的日常。他白天工作,晚上依然會熬夜讀書或者寫作,他的堅持和熱愛為他在未來創作《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打下了基礎。
  • 《課間十分鐘》回憶作家路遙 還原其小說創作往事
    不論是從成名作《人生》,還是《平凡的世界》,他都關注著個體對生命追求的問題。路遙曾說:「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1981年,處於青年時期的路遙用了21個晝夜完成的小說作品《人生》。經歷過數次退稿後,書稿最終於《收穫》上刊登。
  • 路遙的不平凡人生:7歲被送人,19歲被初戀拋棄,42歲臨終前離婚
    邊吐血邊完成著作,42歲離世前被離婚1985年秋天,路遙在陳家山煤礦的醫院裡,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創作。之所以選擇在煤礦,是因為第三部要寫到煤礦,在這裡創作可以感受生活氣息,為第三部創作做準備。第二部創作完成後,他生了一場大病。
  • 他幫路遙借錢買票,《平凡的世界》獲獎後,卻讓路遙刪掉他的名字
    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前期準備和內容框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王天樂是陪著路遙一起攬工、放羊、當礦工,甚至一起在田野裡過夜。《平凡的世界》不僅傾注了路遙的大量心血,也傾注了王天樂對於兄長的滿滿情誼。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路遙在書的起始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弟弟王天樂。但王天樂卻堅決反對,因為他不想給路遙添麻煩,也不想讓別人認為想靠路遙出名。
  • 平凡世界路遙:只有自己真誠待人,別人才有可能對自己以誠相待
    平凡世界路遙:只有自己真誠待人,別人才有可能對自己以誠相待近幾年,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被改編成了電視劇,掀起了又一波收視熱潮和熱議。早在高中時,喜歡看小說的我,就讀過《平凡的世界》,這部巨著不欺世不媚俗,為平凡世界的平凡人立傳,開卷有益,百讀不厭。
  • 路遙在煤礦裡感受平凡、用生命譜寫出了《平凡世界》,卻英年早逝
    還記得路遙創作的著名文學小說《平凡的世界》嗎?作品中的大牙灣煤礦原型就是位於陝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的陝煤集團銅川礦務局有限公司鴨口煤礦。雖然路遙去世已經有20多年了,但這裡的人們不僅沒有忘記他,相反,在經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他們建起了鴨口·路遙文化展館。
  • 他幫路遙借錢,《平凡的世界》有一半是他的功勞,卻留下一個遺憾
    熟悉路遙的作品及其人生經歷的讀者,應該對這個人很熟悉——王天樂,他是路遙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在家中排行老四。1993年,路遙憑藉著《平凡的世界》摘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但搞笑的是:一貧如洗的路遙連去北京領獎的路費都沒有,最後還是王天樂幫他籌集了近萬元的路費,才得以及時趕到北京。
  •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莫言作品相比怎麼樣,能拿諾貝爾獎嗎?
    今天咱們說說路遙先生。在2000年的時候,路遙先生的弟弟王天樂寫了一篇名為《苦難是他永遠的伴侶》的文章來懷念自己的哥哥。大家都知道1986的時候首版《平凡的世界》與大家見面,這部百萬字的小說廣受歡迎。但是在六年後,這位偉大的作者就因為積勞成疾而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讓大家都感到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