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一個美好的身份

2021-02-19 雲上文化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書房如閨房

好書如好色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人的癖好五花八門,讀書是其中之一。

但凡人有了一種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種特別眼光,甚至有了一個屬於他的特別的世界。

不過,和別的癖好相比,讀書的癖好能夠使人獲得一種更為開闊的眼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 讀書人,是一個美好的身份

每個人在一生中會有各種其他的身份,例如學生、教師、作家、工程師、企業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時也是一個讀書人,這個人就肯定存在著某種缺陷。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即一輩子愛讀書的人。

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讀書就是享用這些成果並把它們據為己有的過程。

質言之,做一個讀書人,就是加入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傳統中去,做一個文明人。

相反,對於不讀書的人來說,凝聚在書籍中的人類精神財富等於不存在,他們不去享用和佔有這筆寶貴的財富,一個人惟有在成了讀書人以後才會知道,這是多麼巨大的損失。

 讀書,以愉快為標準

古人說:書房如閨房,好書如好色。

好色在多數情況下不是一個褒義詞,但沒有人懷疑它發自內心,所謂食色性也。

讀書也是一樣,要成為一種本能的欲求,要發自內心,而不能摻雜太多功利性的目的。

周國平說:讀書唯求愉快,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關於這種境界,陶淵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不過,我們不要忘記,在《五柳先生傳》中,這句話前面的一句話是:「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可見要做到出於性情而讀書,其前提是必須有真性情。

那些躁動不安、事事都想發表議論的人,那些渴慕榮利的人,哪裡肯甘心於自個兒會意的境界。

以愉快為基本標準,這也是在讀書上的一種誠實的態度。

無論什麼書,只有你讀時感到了愉快,使你發生了共鳴和獲得了享受,你才應該承認它對於你是一本好書。

尤其是文學作品,本身並無實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實,而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你喜歡讀。

沒有人有義務必須讀詩、小說、散文。哪怕是專家們同聲讚揚的名著,如果你不感興趣,便與你無幹。

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中說: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

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對於讀不懂、不感興趣的書,不如束之高閣。如果硬讀,其結果只能是如蠹魚一般食之不化,最後不懂裝懂,人云亦云。

凡是真正把讀書當作享受的人,必有自己鮮明的好惡,而且對此心中坦蕩,不屑諱言。

世人不計其數,知己者數人而已,書籍汪洋大海,投機者數本而已。

我們既然不為只結識總人口中一小部分而遺憾,那麼也就不必為只讀過全部書籍中一小部分而遺憾了。

 嗜好讀書,讓人忘記終有一死

金聖歎列舉他最喜愛的書,到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止。他生得太早,沒有讀到《紅樓夢》。

也可以說,我們都生得太早,不能讀到我們身後許多世紀中,必然會出現的一部又一部傑作了。

不過,我們讀到了《紅樓夢》,可是有幾人能像金聖歎之於《西廂記》那樣品讀?那麼,生得晚何用,生得早何憾?

不論生得早晚,一個人的精神胃口總是有限的,所能獲得的精神食物也總是足夠的。

藏書多得一輩子讀不完,可是,一見好書或似乎好的書,還是忍不住要買,仿佛能夠永遠活下去讀下去似的。

嗜好讀書,往往使人忘記自己終有一死。

愛書家的藏書,確是把書當作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

在書齋與主人之間,有一個共生並存的關係。

正因為此,一旦與主人斷絕了關係,書齋便解體,對於別人它至多是一筆財產,而不再是一個有機體。

事實上,無論古今,私人書齋是難於傳之子孫的,因為子孫對它已不具有它的主人曾經具有的血肉相聯的感情。

這對於書齋主人來說,倒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憾事,既然生命行將結束,那和他生死與共的書齋的使命應該說是圓滿完成了。

清代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讀書人是一個美好的身份,不是說有多了不起,而是讀書這種行為意味著,這個人沒有迷失在外界的聲色濁浪之中,他的心智和品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一個真正的讀書人,總能在平庸的生活之外,開闢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內心世界,擁有獨特的思考和有趣的靈魂。

相關焦點

  • 惡搞漫畫:惡人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一個讀書人
    惡搞漫畫:惡人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一個讀書人 惡人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一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看起來就手無縛雞之力,於是大惡人決定殺掉他。
  • 儒道至聖,一個讀書人的世界
    然而,剛看完前幾十章,就被作者永恆之火那奇妙的構思,宏大的架構與對讀書人無上的尊崇給吸引了。這本書的名字就有罷黜百家的味道,叫《儒道至聖》。主人公的成長經歷就是一步步考科舉的經歷。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聖、亞聖最後奔向聖人。當然,有學問的你肯定知道,進士後面就不是科舉的階梯了,而是讀書人的  文名,如同講師教授一樣。至於半聖、亞聖與聖人,也都是作者的自撰。
  • 孔乙已|功利心下墮落讀書人與涼薄旁觀者,是那麻木年代的悲哀
    《孔乙已》是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主人公「孔乙已」是一個讓人心生悲涼的悲劇人物。他雖是一個「讀書人」,但反而因「讀書人」的身份被周圍人取笑,而後,他又因偷書賣了換錢,被同是「讀書人」的舉人打斷了腿,悲慘地消失在了取笑他的人之視野中。
  • 閒話水滸:三個讀書人的三種人生,亂世之中讀書人的出路在哪裡?
    王倫、黃文炳和宋江是三個典型的讀書人,他們的初衷都是想通過讀書斬獲功名,即是「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三人最終都沒能真正實現「學好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理想,王倫和黃文炳都沒有等到成功就死於非命,宋江雖然算得上功德圓滿,到底也難逃死於非命的悲劇結局。這三個讀書人的悲劇命運不禁讓人感嘆,亂世之中讀書人的出路在哪裡呢?
  • 舒燕 朗誦《我是一個傻傻的讀書人》作者:陶發美
    常有人聲稱他是一個喜歡孤獨的人。但我看來,有書讀就不孤獨,有書讀就是和最好的朋友交流,就是最好的人生享受。我一個人呆在書房裡,總有陶醉感,總有思想感,總有崇高感,也總有創造感。一個網絡時代,我的最愛,卻永遠是我的書本時代。
  • 「99童書」再出發 孫玉虎加盟九久讀書人
    上海九久讀書人總經理黃育海宣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得主、資深童書編輯孫玉虎加盟九久讀書人,擔任副總編輯並執掌「99童書」大旗。  黃育海表示,孫玉虎是青年童書編輯中的佼佼者,2014年獲「中國好編輯」稱號,他擔任責編的6部(篇)作品曾連續5屆在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評選中獲獎,策劃、出版了多種雙效顯著的圖書。
  • 文曲星的歷史原型是誰,為何讀書人對他崇敬無比?
    科舉時代,高中狀元之人每每被稱為「文曲星下凡」,因此在封建社會,文曲星往往被視為科舉的正神,掌管讀書人的命運。但在傳統文化中,神仙大多有原型,那麼這個文曲星的原型又是誰呢?在去朝歌當人質的途中又拾到一個男孩,取名雷震子。在伐紂的過程中,雷震子立下了不少奇功。後人因周文王有百子之福,故為福星代表,手抱嬰兒。福、壽、祿三星的產生和演變有一個過程,其中祿星出現的時間最晚,大約在明代時才出現,稱其為「上清祿德星君」,與「上清福德星君」、「南極老人壽德星君」並列,正式開始福祿壽的並行。
  • 蔡康永:真正讀書人有一種暗暗的驕傲
    「康熙」結束,破繭而出的是蔡康永,不是小S,雖然很多人哀悼「康熙」如同自己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眼淚更多為百年不遇、風吹楊柳天生一個小S而流。  蔡康永在2008年接受採訪,就計劃過一兩年後退休,不再當主持人,「我不會戀戰,該得的我都得到了,接下來反正就是走下坡」。
  • 西西弗書店,書不能賣給讀書人
    來來往往的飲食男女,似乎每一本書,都可以開闢一個新的話題。這些人是讀書人麼?這些人對知識焦慮麼?不重要……他們買了書,付了錢,並且支撐起了新的一波線下書店紅利。有點感慨:幾年前,圖書電商狂潮下,線下實體書店紛紛倒閉,哀嚎遍野;多少人看著倒閉的實體書店,感慨大江東去,興盛不再。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古來屠狗出豪傑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自古以來,屠戶出生的名人多不勝數,地位最高者如東漢末年的大將軍何進,西漢開國將軍樊噲,據說三國中劉備的結義兄弟張飛也是屠戶出生。古代身份地位懸殊,何進一個屠戶如何成為大將軍呢?這個 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為他妹妹何後,所以以外戚身份掌權。但問題來了,何後之前出生於屠戶家庭,怎麼入宮的呢?
  • 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比方一個同學說,每當上課老師讓學生發表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時,總會拿出小本本記錄。我心想這可真「幸福」,古有李太白曾令「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今有……還有的偷就是創意上的偷,這種人往往把別人的「靈魂」塞進自己的軀殼裡,這樣一來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有時候還令真正的作者「今日不知我是我」。其具體表現形式就是你提交的課程論文變成了別人發表的論文……
  • 讀書人昧了銀兩,老忠僕含恨自縊:真話謊言到底憑什麼來判斷
    女主人對蔡生禮遇有加,他卻做出了很不符合其名士身份的醜事。富戶家有一位老僕,已侍候三代主人,為人忠厚老實,很受女主人器重。恰逢要為小姐出嫁置辦嫁妝,主母就讓老僕去收田租。那年光景不好,老僕只收回80多兩銀子,上交給主母時,女主人讓他先收著,等田租收齊了再一起上交。
  • 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他手裡那本書正在發著光
    「是呀,這麼多,大都是在我們所乘坐的這趟列車線路拍的,你也是這其中美好的一員呀。」朱利偉回答說。  朱利偉是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也是一位愛書人。一年多以前,習慣了上下班時間在地鐵上看書的朱利偉,開始留心其他在地鐵上看書的人,並用手機把這些地鐵裡的閱讀瞬間拍下來。不知不覺,這個名為《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的相冊已經有了近800張照片。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看看,請不要對號入座
    這句話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後面一句能夠理解,前面一句不太明白具體是什麼意思。問了度娘,知道原來這是一副對聯,作者是明朝的官員、學者曹學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上聯的意思是講義氣,大公無私的人,多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下聯「負心多是讀書人」講的是明理的讀書人往往是見利忘義的小人。
  • 王陽明:一個讀書人的逆襲典範
    王陽明:一個讀書人的逆襲典範原創玉至臺灣陽明山大屯芒花夕陽,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推薦之旅系列圖書之《臺灣》我們上學時候,大概都寫過《我的理想》的命題作文,長大了要當科學家、航天員什麼的,滿是豪情壯志,只是漸漸長大,大多忘懷了,偶爾想起來,不過淡然一笑
  • 仗義每逢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儒林外史》周進的故事
    梅三相新中秀才,帶了一頂彰顯身份的新頭巾,揚眉吐氣,比中了狀元還神氣。而周進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麵皮,花白鬍子。一進門,連門外的狗也叫囂起來。
  • 是什麼讓古代中國讀書人不敢睡午覺?
    曾國藩等儒家讀書人是不睡午覺的,不是他們不需要睡午覺,而是是他們不敢睡,為什麼不敢睡呢?有人罵他們嗎?誰會這麼大膽這麼無聊責罵他們睡午覺?還真有,這人就是大聖人——孔子。古代中國從漢武帝之後以儒家思想治國,尊崇孔子,讀書人奉其學說為圭臬,所以儒家門徒們是不敢睡午覺的,怕被孔子罵為朽木、糞土之牆。現在的讀書人為什麼愛睡午覺了?據說這是在清末,西學東漸時期,我國引進西方的教育模式,開辦西式學堂,德國的教員要求學生們中午必須睡午覺,隨著西式學堂和教育模式的普及推廣,讀書人午睡的習慣也慢慢形成。
  •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寄語2020新生:好好做個讀書人!
    當我們用人類文明史的全景式大視野縱覽全球,當我們站在網際網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風雲變幻的交匯點瞭望未來,就會發現,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由萬物互聯互通而引發的文明交融與共的歷史發端,透過萬千氣象,一個文化重構的大時代、一個文明互鑑的新紀元正在開啟。
  • 讀書人的世界遠大於浩瀚宇宙
    而今,很多人將學習設置了一個框架——讀書便是學習,以至於許多人提學習色變。但是,我想說讀書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於我們所有人說,讀書也是學習,也可以很有意思,善於發掘讀書學習帶來的快樂也不枉為一個小小的技能。讀書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在書中能獲取開啟另一個更加廣闊世界的鑰匙。
  • 【大名府讀書人】感謝生命中那些溫暖的遇見
    【大名府讀書人】感謝生命中那些溫暖的遇見 2020-12-03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