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冬至飲食起居養生重點

2021-12-28 三門峽市中醫院

大雪過後,迎來冬至,冬至過後進入冬季最冷的時期,感冒、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上升,同時心腦血管患者也要警惕,此時養生重點是防寒氣、補氣血,預防冬季高發病,三門峽市中醫院營養師馬翠花為大家整理了冬至飲食起居養生的幾個重點:1、要養心。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2、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3、外出要保暖。進入冬至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食補要吃溫性食物。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作用。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營養價值】

①羊肉較豬肉蛋白質含量多,肉質細膩。

②羊羔肉富含鋅和B維生素,其中鹽酸和維生素B12含量尤其豐富,鎂、鉀和磷的含量也較高,並且易於吸收。

【藥食同源】

①寒冬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

②羊肉有補腎的作用。

③羊肉屬大熱之品,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等上火症狀者不宜食用。

【性味歸經】

羊肉性溫,味甘;歸脾經、腎經,且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生肌的作用;適用於胃寒反胃嘔吐、氣管炎、咳嗽、身體虛弱、陽氣不足、四肢不溫、畏寒無力、產後缺乳等。

凡三門峽區域內醫保患者來三門峽市中醫院住院治療,不需辦理轉診手續即可享受正常的報銷政策。參保城鄉居民在三門峽市中醫院住院,報銷起付線在原基礎上降低100元,使用中醫藥服務的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溫馨提示:兒科溫陽扶正「冬至三九貼」活動本月21日開始。諮詢熱線:0398-2843459、13503981778(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冬至節氣的三大養生原則
    文/雋秀  冬至節氣亦稱冬節、交冬。
  • 冬至傳統飲食及養生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是「年時八節」之一,衢州地方還有「有的吃吃一夜,沒的吃凍一夜」的俗語。
  • 生命樹丨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
    ,開啟養生模式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逢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23日, 從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冬至後如何養生,起居飲食該注意哪些要點?記者採訪了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馬鴻斌和魏清琳兩位甘肅省名中醫,談談冬至後的養生攻略。
  • 甘肅醫衛丨冬至到,開啟養生模式
    原標題:冬至到, 開啟養生模式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時逢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23日, 從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 寒露節氣:養生篇(附語音)
    我們人是大自然當中的一份子,因此我們人體的氣血陰陽的變化和代謝也自然而然順應了這樣一個由陰到陽的轉換過程,所以無論是從情志還是從飲食起居還是到運動,這個時期都要以收斂為原則。 一、保持神志安定 秋在五行當中對應的是金,所以說古人叫做金秋。金對應的就是收斂,對應五臟就是肺。
  • 冬至養生要注意飲食 這些要點非常關鍵
    以冬至節氣這一天為起點,此後的27天,屬於我國傳統的「三九天」。這可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人們必須做好保健措施。因為寒冷的天氣裡,人們最容易生病。為了預防疾病盯上自己,做好保健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冬季養生要特別注意飲食,千萬比吃錯了,以下幾個冬至飲食要點,建議大家認真看看。冬至養生有哪些飲食要點?
  • 【節氣養生】 冬至養生奧妙多
    點擊上面 新苑新農人 關注我們投稿郵箱:zhangqim@enn.cn版塊:明星菜品欄目:節氣養生
  • 節氣| 冬至:此綿長冬日,願歲月安暖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 冬至飲食養生,就看這些食物還有蛋白粉的作用!
    冬至是一個較為特殊的日子,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既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又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標誌著已經進入寒冬,各地紛紛迎來降雪天氣,氣溫寒冷乾燥,在這個時節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很容易感冒著涼。因此,很多人選擇在冬至這個健康「儲蓄」的好時節開始養生,改善體質健康平穩度過冬季。
  • 冬至話養生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起居飲食話養生(一)
    養生的內容包括: 1、要懂得春夏秋冬的特點,揚長避短,適應氣候的變化,而把握自己的行為。 2、節制喜怒的分寸,保持平和的心態與規律的起居。 3、調節包括飲食在內的陰陽平衡,使身體剛柔相濟。如果做到了以上幾方面,邪氣就不會傷害人體,人就可以長壽,並且保持身體健康。近年來,養生逐步被人所重視,什麼是養生呢?
  • 2021年24節氣都是哪天?順時養生、平安順遂!
    養生著重養護脾臟。雨水養生原則  ●重點在養脾,首先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  ●飲食均衡,保持五味不偏,少吃辛辣之物,多吃新鮮蔬菜。春分養生原則——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  ●在起居方面,「勿極寒,勿太熱」  ●在飲食方面,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春分菜—春分,陽氣將逐漸生發勝過陰氣
  •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養生吃什麼食物養生比較好 今日冬至養生小常識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
  • 冬至節氣 | 過冬至,幸福至!
    二十四節氣 冬 至 冬至,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 冬至溫暖至 養生這樣做身體好
    冬至節氣就要到了,天氣將更冷,你做好準備了嗎?為了身體健康,請做好養生措施。因為寒冷的冬季,很適合各種細菌、病毒等生存。稍微不小心就可能導致導致疾病纏身,所以說為了身體人們務必要提前了解清楚冬至養生的訣竅,從現在開始認真做好冬至節氣養生準備。
  • 【中醫養生】二十四節氣養生詳解,全年養生小訣竅都有了!
    只有舒緩的運動才是養生保健所需要的。記住這一靜一動。四季養生的要領就在其中了。四季在細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具體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每個氣,都要如何去做呢?
  • 二十四節氣丨秋分藥膳食療養生
    「秋分」為公曆9 月23 日左右,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為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是秋季前後九十天,秋分恰居之中,從而將秋季平分為二。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生活起居養生也要相應調整。《素問·至真要大論》謂:「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 「節氣養生」藏養開啟立冬後,小雪養生正當時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它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群芳譜》云:「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 「地寒未甚」,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故稱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云:「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反映了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
  • 二十四節氣丨冬至到,慢病患者也可適當禦寒鍛鍊
    資料圖片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北京海澱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穎表示,冬至意味著最冷時節的到來,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等慢性病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中風患者也會增多。冬至前後,調護陽氣為養生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對慢性疾病患者及年老體弱者來說,及時添衣,注意防寒保暖;適當進補、合理安排起居,可以減少外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