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飲食話養生(一)

2022-01-15 平衡之道

聰明的人,在沒有病時就知道養生,愚蠢的人,在生病以後才知道治療,愚蠢的人常感體力不足,聰明的人,卻感到精力有餘,精力有餘當然耳聰目明,身輕體健。

養生的內容包括: 1、要懂得春夏秋冬的特點,揚長避短,適應氣候的變化,而把握自己的行為。 2、節制喜怒的分寸,保持平和的心態與規律的起居。 3、調節包括飲食在內的陰陽平衡,使身體剛柔相濟。如果做到了以上幾方面,邪氣就不會傷害人體,人就可以長壽,並且保持身體健康。

近年來,養生逐步被人所重視,什麼是養生呢?最早提出養生的是2000多年前的《皇帝內經》,我們只有查到養生的出處,了解養生真正的含義,才能真正使養生正源清本,我們現在關於養生好多的理念是不正確的。比方說,有一種理念:每個人每天應當要吃1-2斤的水果,有一些糖尿病的老人家必須每天要吃半斤黃瓜和一斤西紅柿,說那裡面有某種維生素,這是個錯誤的理念。水果是不能隨便吃的,只有你發現嘴唇是白色的,舌頭是白色的,這說明你是氣虛,水果在廣東除了荔枝和桂圓是溫性的,其它的是涼性的。香蕉是寒性的,這些東西破氣。胖的人越吃越胖,糖尿病的人是越吃糖尿越高。只要你的嘴唇是紅的,舌頭也是紅的,這是時候你就能吃水果。嘴唇紅標誌著胃氣不降形成的胃火上升,舌頭紅標誌著你的心陰虛內熱,這時要吃水果。吃到嘴唇和舌頭不紅了到粉的時候馬上就停,再吃就過了。

所以養生呢,就好像一個好的廚師在炒菜,火候不到,生,火候過了,菜又炒爛了。 列寧講「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謬誤」,我們中國講的中庸也是這樣,不偏不斜,上下適中,過了就失去了這個事物的正確本意。所以我們今天講養生不可以講的很多,因為養生的容量太大了。如果我們今天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使大家能夠對養生有一個概括的了解,達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也就夠了。

養生一詞在《皇帝內經》裡是中醫的基礎,也是養生的基礎。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養生必須和一年四季相結合,和喜怒而安居處。有智慧的人要養生就得符合四季。在這四季當中,它的喜怒要掌握好,隨遇而安的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後面講節陰陽而調剛柔,陰陽在時時處處,無時不在無時不有,隨時的能夠把握好陰陽,把握好剛柔,這樣才能是自己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如果這三點都做到了,就能夠符合一年四季的變化,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能夠調解陰陽的變化,這就是養生。邪氣就不會侵害你。

什麼叫邪氣?實際上我們所有的人得病,無非就是兩邪。一個是外在的風邪,一個是內在的溼邪。如果我們能避開這兩種邪氣,我們就可以長生久視。活的時間長,久視,耳不聾眼不花,有質量的長壽。這段文字告訴我們聰明的人懂得養生他不會得病,所以他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愚蠢的人不懂得養生,到了有病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身體不行了。所以我們能夠明白養生一詞的真正含義,就會對周圍的一些文章、理念進行鑑別,就能夠樹立起一個唯物辯證的養生觀。


相關焦點

  • 【節氣養生】冬至飲食起居養生重點
    大雪過後,迎來冬至,冬至過後進入冬季最冷的時期,感冒、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上升,同時心腦血管患者也要警惕,此時養生重點是防寒氣
  • 起居飲食話養生(二)
    養生是一種大文化,如果說養生是一種大文化的話,它起碼應該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能夠跨越眾多的學科,並能夠成為人類文化基礎的文化。
  • 入秋起居飲食運動情志調理要點
    導語:一般處暑之後,我國各地就陸續開始入秋了,隨著秋季的到來,氣候的變化,我們的養生方式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不管是起居和飲食,或者運動和心志等,
  • 夏至已至 專家提醒要從飲食起居各方面進行養生保健
    養生要順應時節,從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養生保健。飲食宜多吃「苦」在中醫養生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在飲食方面,適當吃些辛溫類食物,最好適當吃點「苦」,如苦瓜、蓮子心等都是清熱祛暑的佳品。還可吃些金銀花綠豆粥,喝些菊花枸杞茶、麥冬金銀花茶等。忌食過於腥熱的食物,以免上火。
  • 「中醫健康課堂」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
    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酷暑並沒有過完,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酷熱與涼爽的分水嶺並不是在立秋節氣。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
  • 大寒飲食養生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 「
  • 全軍生活起居, 飲食營養,保健養生大全
    飲食治療便秘七法………38.藥食默契九法(一)…………39.藥食默契九法(二)………………….飲食醒酒八法…………40.醉酒的家庭急救七法…………………….食物搭配三十二忌(一)………………41.食物搭配三十二忌(二)………………………42.食物搭配三十二忌(三)…………………43.
  • 生活起居,以守常為美
    睡好子午覺起居有常,是指日常作息時間的規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及人體的生理常規,其中最重要的是晝夜節律,否則,會引起早衰與損壽。起居有常其實就是現在很多人主張的「習慣決定健康」。不良習慣是百病之源,而良好習慣則是健康人生的基礎,是長壽的「銀行」。比如《紅樓夢》中賈府裡「睡子午覺」就是一種良好習慣。從《內經》中我們知道,人體的生發之機從子時開始。
  •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黃帝內經》(連載03)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上一期節目,我們講了飲食養生要注意節點、節奏以及節制。 起 居  接下來,岐伯又談到起居問題,就是「起居有常」。我們的很多生活習慣,老實講,真的不符合養生之道。很多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以為只要睡眠時間湊夠了就行了,完全忽略了「天人合一」,這個養生的根本大法。
  • 冬季起居養生的10個原則 你做到了嗎?
    在寒冷的冬季裡,應當遵循閉藏的原則調攝起居。冬季起居養生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冬季起居養生的12個原則。1、喝溫開水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 「健康科普知識」中醫話冬季養生——起居調養
    人的代謝相對緩慢,故冬季養生,應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閉藏為本。冬季起居調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有詳細的描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chè),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
  • 專家:中醫重視陰陽平衡,從起居、生活、飲食、情緒等方面調節|...
    中醫認為有幾個方面↓一是順應四時季節的氣候變化,人的起居和生活要與四季相適應,要適當地進行有氧運動,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及時增減衣服,這是第一個方面。第三是節制飲食,不是說要多吃什麼,少吃什麼,飲食要均衡,不能偏食,尤其在夏季或者冬季或者在感冒的時候要注意飲食的清淡、營養。第四個方面,可以適當做一些藥物調理。
  • 一日養生的作息和飲食,快來學習!
    「法於陰陽」「因時養生」是《黃帝內經》「整體觀念」「天人相應」理論在養生保健中的具體應用,是《黃帝內經》養生保健的重要內容。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一日養生宜從作息、飲食兩方面著手進行。一日養生之作息要求由於陽主躁動、陰主沉靜,因此是「日出而作」,白天陽氣旺盛、精神興奮,宜工作、學習與運動;日落而息,夜晚陰氣充沛、精神抑制,宜減少活動、安臥休息。一日養生作息具體宜注意以下問題。
  • 20160319 《素問懸解.卷一養生.上古天真論一》,養生三十二字訣.
    卷一養生.上古天真論一》,養生三十二字訣。通過岐伯的回答,可以看出養生32字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持滿御神。我們來慢慢看這32字訣的含義。(1)  法於陰陽。
  • 立冬時節話養生
    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冬天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預防疾病。同時,可早睡晚起勤曬太陽。        二、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要增苦少鹹,不要盲目「進補」。應多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
  • 淺述唐代道教飲食養生
    食為性命之基,但飲食不當,五味不調,食又為疾病之源,這是值得注意的。 飲和食德 《禮記•禮運篇》:「禮之初,始於飲食」。飲食的禮法,也是道教團體宗教律條的內容。志於道者,臨饌皆要正心澄意,存身中之神,首先思想其神先飲食,其次默誦「食物養生,天神護衛」(《大上洞玄靈寶四方大願經》)的咒語。
  • 秋冬養生要趁早,秋冬應該如何養生
    養生是個永恆的 話題,但如何養生,應該怎樣養生,養生應該在什麼季節更適合,這其實是大有講究的。中醫歷來重視養生,特別在起居,飲食,情志,包括藥物進補方面,都有很系統的思想和理念,對秋冬之際的養生尤為重視,中醫四大經典之首的黃帝內經就不僅是一部醫療著作,同時也是一部養生學著作。
  • 立冬需溫補 起居要靜養
    節氣三候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 秋分|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秋季養生正當時
    養生的第一要訣是順應四時氣候變化,做到「陰平陽秘」。秋分是一個陰陽平分的節氣,人們養生也要從起居、飲食、情志等方面作出適當的調整。  起居篇  防寒涼  秋分時節為陽明燥金所主,天氣乾燥,降雨量減少,且日照時間短,氣候轉為寒涼。此時,在起居、衣著上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
  • 學習中醫 | 被誤解的起居有常
    起居,對於今人而言,是日常生活作息的意思。所以很多中醫和養生愛好者往往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睡覺、起床要有規律,晝醒夜眠,不要睡眠顛倒,不要熬夜,不要賴床。」我認為這種解釋不對,畢竟「法於陰陽」就已經包含了日月交替、晝出夜伏的道理,沒必要再強調一個睡覺起床的問題。更何況,古人沒電,夜生活根本沒法豐富,白天幹活又累得要死,熬夜能搞個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