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起居養生的10個原則 你做到了嗎?

2021-02-12 加西周末



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有損於人也。在寒冷的冬季裡,應當遵循閉藏的原則調攝起居。冬季起居養生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冬季起居養生的12個原則。

1、喝溫開水


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2、室溫恆定


首先室溫應保持恆定。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陽氣。溫度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所以,室溫應保持在18℃~22℃之間為好。室內還要保持一定的溼度,可以使用加溼器。

3、穿衣適溫


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攝氏度,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由於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

4、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

  5、溫水刷牙


冬天刷牙最好用溫水。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35℃左右的溫水是一種良性的口腔保護劑,用這樣的水漱口,會使人產生一種清爽、舒服的口感。尤其是在冬天,更需要用溫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齒敏感。溫水的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太熱的水也不好。

  6、冷水洗臉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早上會選擇用熱水洗臉,事實上,清晨冷水洗臉不僅能讓人變得清醒、精神振奮,還可以預防冬季外出冷空氣侵襲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7、定時開窗

天氣寒冷,很多人不願開門開窗,加之現在家庭安裝的空調越來越多。在空調房間內,往往長時間處於封閉狀態,空氣流通不良。同時,室內外溫差較大,還可能易造成包括流感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此,需定期打開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細菌的滋生。

  8、常曬太陽



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冬季養生,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順應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9、溫水洗澡

冬季少洗澡多保溼,可避免乏脂性溼疹。洗澡時儘量用溫水,避免過燙。一般油性皮膚的人在冬季一周洗兩次澡即可,乾性皮膚的人一周洗一次澡為佳,最好少用或不用肥皂、沐浴露等,洗完澡後要擦保溼霜。

10、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於睡眠。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熱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絡,加速血液循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方便時可用中藥泡腳,這裡有個藥方,可以在水中放幾片當歸、紅花、川斷及金銀花等,可以活血補腎,還可以防止冬天皮膚乾燥、皸裂。


怎樣查看歷史文章?

點右上角查看公眾號 查看歷史消息 即可

怎樣訂閱《加西周末》微信?

搜索 加西周末

或搜索微信號 westcanadaweekly

或直接掃描二維碼添加

相關焦點

  • 冬季養生,有3點需要注意,還有8個「原則」,最好別忽視
    冬季養生,有3點需要注意,還有8個「原則」,最好別忽視。冬季養生,如何才能最好地調攝自己的陰陽氣血,這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的。但陰陽氣血說起來只是四個字,而真要理解起來,卻又千變萬化,沒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可能就有點霧裡看花的感覺了。
  • 冬季養生重在「藏」
    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嚴寒凝野,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好準備,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眼於一個「藏」字。
  • 「健康科普知識」中醫話冬季養生——起居調養
    人的代謝相對緩慢,故冬季養生,應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閉藏為本。冬季起居調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有詳細的描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chè),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
  • 冬季養生10個小常識,你知道嗎?
    冬天是溫補養生的季節,冬天千萬不能夠對身體置之不理,而是應該積極地進行養生,這樣身體才會越來越好。1.飲食要滋陰潤肺  秋收冬藏,冬季到來,人們食慾普遍增強,此時千萬記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腸胃。運動其實才是驅寒的最好辦法,運動時候脂肪被轉化成熱量,可以幫助你保持體溫,改善血壓循環緩解手腳冰涼,同時,加強運動還能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能幫你遠離寒冷和疾病。鍛鍊之前一定要注意熱身。先進行慢跑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 觀自在素食 【大雪養生】 九大原則要牢記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到了這個時間,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 科治好:冬季養生法則
    科治好認為,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2020已進入最後一個月,為了更好地迎接冬天,以下是科治好整理的冬季養生法則,希望能夠帶給你幫助。
  • 起居有常你真的做到了嗎?
    娛播、抖音號「SIR健康之家」持續直播中王宏主任今天10:00-11:00為近七百位健康大學聽眾朋友們
  • 冬季該如何養生?堅持3個飲食原則,肯定讓你健康過冬!
    冬季,是個養生的好季節,也是個進補的好時節!3個飲食原則,堅持了就是健康! 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了,但是南方的天氣像是季節交替階段,白天熱晚上涼,因為很多人的身體無法適應熱冷交替的環境,誘發呼吸道疾病。如果想要預防疾病,建議做好養生措施。其中,飲食養生是非常不錯的方法,建議冬初要堅持著3個飲食原則。
  • 早睡晚起、不妄補 冬季養生10條為健康加油
    編者按: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要點看過來!冬季養生 早睡晚起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洪昭光指出,當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鐘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就意味著你該起床。
  • 冬季養生主在養腎-中醫教你養腎防寒
    雖然現在人們都對養生的概念越來越深,但是,養生也是需要知識的,不能亂補,中醫養生的理念告訴我們冬季養生主要養腎。 冬季為什麼要養腎? 按照《黃帝內經》理論,秋冬季節是進補的季節,現在已經是冬季,更是進補的zui好的季節,那冬季進補應該補哪?為什麼補?
  • 冬至節氣的三大養生原則
    禦寒保暖添衣勤動  在冬至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所以冬至養生首先要多著衣、避寒邪。冬至時節一定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通過合理的運動就可以幫助我們升發體內的陽氣,但是過度的升發陽氣就會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蟄藏的養生道理了。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鍊之外,在日常飲食中,還應多吃些禦寒食物。這些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 老年人冬季養生,老中醫說這7個點很重要!
    2 起居有常 在冬季,老人應睡眠充足且要定時,要「早睡晚起」。一般認為,老人冬天睡眠時間7至9小時為宜。起居日常還包括定時解大便。「欲得長生,腸中常清」。冬天由於上廁所不方便,加上活動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但長時間不解大便,腸道會吸收糞便中的有害物質,會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展。
  • 晨練晚點晚練早點、不妄補 冬季養生10條為健康加油
    原標題:早睡晚起、不妄補 冬季養生10條為健康加油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要點看過來!冬季養生 早睡晚起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洪昭光指出,當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鐘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就意味著你該起床。
  • 冬季養生的10個小常識
    冬季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節,學會養生保健是少生病的關鍵。那麼冬季如何養生呢?下面為您介紹冬季養生的十個小常識,做到這些要點就能平安度過秋冬季!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 冬季養生:推薦四款溫腎補氣茶
    進入冬季以來,天氣逐漸變冷,人們身體很容易因為氣候的因素,發生不少疾病,所以注重冬季養生,已成為目前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 冬季養生,斂陰護陽很重要,這三個注意事項你做到幾個?
    健康一句話:冬季養生應注意斂陰護陽。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自然界萬物閉藏。冬季養生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原則。第一,年老體弱的人應該早睡晚起,等到日光比較充足再開始進行體育鍛鍊。 老年人冬季鍛鍊以室內為主。
  • 「夫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冬季養生看這裡!
    冬季,指農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蟄蟲伏藏,一派蕭條零落的景象,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響。《史記》云:「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冬季養生之理即避寒就溫,斂陽護陰。貴在養藏,養腎。
  • 中醫科醫生教你冬季養生「四要點」
    故爾冬季養生,亦不可或缺之要事。其實也就是說——冬季是一個「養生保命」的季節一定要重視!今天,「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的「王欣欣醫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冬季裡中醫養生原則和方法」。飲食調護:蘿蔔好比小人參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現象得到改善,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存儲。
  • 冬季養生小知識
    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 冬季,你需要注意的養生那些事
    在這個節氣裡,一切耗傷陽氣的行為,如過食生冷、長期熬夜等均可能對機體造成不利影響,養生食補也要注意有所選擇。一、冬令進補須漸進中醫中季節與五臟對應,立冬在五臟中對應腎,而體之陰陽根之於腎,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