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物候說
一候蚯蚓結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動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養身
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不可大汗淋漓。冬至養生注意「冬藏」,重點養腎,不忘養心。
早臥晚起 以待日光
冬至時節儘量做到「早睡」,不熬夜,生活規律,心情相對平靜,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人體陽氣迅速上升,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防寒也是為了更好地保養腎氣。
冬至時節注意頭腳保暖。頭為"諸陽之會",也是陽氣容易散發的部位,頭部最容易受寒邪侵襲,可致頭暈頭痛等症狀,甚至會導致中風,因此保暖必須從頭開始。"寒從腳下起"腳部也容易受寒邪侵襲,使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可致呼吸道感染,故在寒冷的冬至時節也應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防寒保暖、調整心態。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早晚溫差懸殊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冬至時節室溫不宜過高或過低。室溫過低易傷人體元陽,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很容易外感。所以室溫保持在18℃~22℃為好。
按摩保健
按摩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肚臍眼,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衝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
按摩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方向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方向後順時針方向。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按摩神闕穴可有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祛病健身、益壽延年的功效。
戳腳心:
推搓湧泉穴俗稱「搓腳心」,按摩時取坐位於床上,用兩手拇指指腹自湧泉穴推至足跟部,局部出現熱感後再終止操作。每日1~2次。最好於足浴後按摩湧泉穴,效果更好。按摩湧泉穴可以達到對腎、腎經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體性調節和整體性治療的目的,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不時不食
益氣補虛 溫精暖陽
冬至後自然界的陰氣開始消退, 陽氣逐漸回升, 使冬季的閉藏轉向活潑的生機。在這個時候進補,人體攝入的養分吸收與利用率高,較易積蓄並發揮功效,是體虛病人補養腎臟、延年益壽的最好時機,故有「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之譽。
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最佳時間。但是進補也因人而異,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高血壓患者要合理飲食控制「三高」,不要貪吃油膩,多吃水果、蔬菜,如芹菜、菠菜、番茄、苦瓜、佛手瓜、黑木耳、洋蔥頭、茄子、山楂等,多喝藥膳粥湯,多喝水,以稀釋血液,避免形成高脂血症;在冬至時節不要多吃肥牛肉、涮羊 肉、動物內臟火鍋,或過鹹的食品,以免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羊肉燉蘿蔔
[材料] 白蘿蔔、紅蘿蔔各200 克,羊肉250 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 紅蘿蔔、白蘿蔔去皮洗淨切塊,羊肉洗淨切塊,並於沸水中焯去血水備
用。沙鍋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後放入羊肉、生薑、料酒,小火燉至六成熟,加
入蘿蔔,燜至羊肉爛熟,調入精鹽、味精即成。
[功效] 益氣補虛、溫中暖下。
山藥丸子
[材料] 山藥300 克,醬油、食鹽、白糖、味精、柱候醬、色拉油、奶湯適量。
[做法] 先準備將山藥去皮蒸熟,用刀壓成茸泥狀加鹽、味精拌勻,捏成直徑1.5
釐米的丸子。烹調方法最好用紅燒。油燒至7 成熱,下山藥丸炸至金黃色起鍋,
鍋內留油少許燒熱,把白糖製成糖色,再加入柱候醬、奶湯、醬油、食鹽、味精、山藥丸,燒10 分鐘即成。
[功效] 健脾補虛、滋精固腎。
九仙糕
[材料] 蓮子、山藥、白茯苓、薏苡仁、芡實各15 克,炒麥芽、炒白扁豆各9 克,陳皮6 克,白糖150 克,糯米粉1000 克。
[做法] 將蓮子用溫水泡後去皮、心,然後將山藥、茯苓、薏苡仁、麥芽、白扁豆、芡實、陳皮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後轉小火煮30分鐘,去渣留汁,把糯米粉、白糖放入盆內,加藥汁揉成麵團,做成糕,上籠蒸30 分鐘即成。
[功效] 補虛損、健脾胃。
音樂推薦
冬至推薦多聽羽調音樂。
羽調匹配水型人,為太陰之人。性格內向,喜怒不露於表,不喜歡引人注目,心思慎密,謹慎精明,認識事物細緻深刻。學問頗好,但含而不露。水型人陰氣太重,應該用水樂洩其陰氣,再以火樂振奮其陽氣,從而獲得陰陽平衡。
音樂推薦:
《二泉映月》、《梁祝》、《漢宮秋月》、《烏月啼》
順勢而動
冬至天寒 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
慢跑、廣場舞、太極等有氧運動適合於廣大人群;而散步比較適合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以及患有心肺疾病和膝關節疾病的不適合劇烈運動的青年群體。滑冰是冬季較為適宜的體育鍛鍊項目,既能增強體質,又能產生熱量,抵禦寒冷,還有益於調節情緒,恢復精力。但由於氣溫低,速度快,故極易發生凍傷。因此,滑冰時要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發熱,各關節活動開。鞋襪要合適,衣帽要保暖。鞋襪過於緊小影響血液循環,使末梢血液受阻,易發生凍傷。
善養其身
一、冬至節氣多發病
消化道潰瘍
除了中風、心臟病是冬季多發病多外,老胃病也容易復發。寒冷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在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腸凋節功能發生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或潰瘍面,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胃病復發。
血壓變化特點
冬至時節極端氣候變化,特別是早晚溫差大,血壓容易波動大,注意養成早晚測量血壓的習慣,需要密切觀察血壓變化。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保暖,天氣驟寒時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可在室內鍛鍊。
二、用藥注意事項
1、用藥選擇
降壓藥選擇長效降壓藥物幫助平穩24小時血壓,不可盲目減藥,及時調整降壓藥,應在嚴格監測血壓的情況下規律服藥。
2、藥物調整
血壓值高於140/90mmHg,可選擇適當增加藥量,出現血壓不穩定時,自己不能盲目增加藥物,否則一旦不當,會引起併發症,最好去請教專科醫生。
以上內容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降壓手帳》,由我院心內科符德玉教授擔任主編,姚磊醫生擔任副主編,並由董振華、桂明泰、韓亞楠、李建華、蘆波、任敏之、石亞楠、舒婷、王大英、王佑華、楊建梅、苑素雲擔任編委。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編輯 陳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