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壹心大哥
編輯丨笨拙的老狼
關於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的問題,很多家長問到:「遇到孩子某某情況,我該怎麼辦」。這些父母以為溝通是更好地講道理,是未知的一套方法。
很多家長總是想應對孩子叛逆每個情景,特別想掌握一套正確的說法,並覺得只要父母話說對了,孩子就會聽,或者做法對了,孩子就肯說。
今天,我就自己的家庭教育實踐與指導經驗,淺談《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01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
某位叛逆期的孩子媽媽給我線上留言:
我看了你寫的文章,寫的很真實,我的感悟也很深,我就是不知怎樣解決現在孩子叛逆的問題。
兒子15歲上初二,言行非常叛逆,他只要在家一天就打遊戲十多個小時,玩遊戲都玩到深夜2點鐘。孩子不肯寫作業,經常以身體不適的緣故不去上學,正常吃飯也不吃。
我看了很多網上的親子溝通文章,也了解一些,儘量想同他有良好的溝通,想知道他內心的想法,問他為什麼不做作業,為什麼不去上學,他總是回答不知道。
孩子現在好幾天不出門了,今天我回家跟他說:「孩子啊,你咋不出門呢?你這幾天玩手機時間太久了,媽媽現在很擔心你的身體健康啊!」
然後孩子就直接懟回來:「別說了!再玩三天我就跳樓去,不給你們添麻煩了,不再拖累你們了!」。我應該怎麼回答他?我現在不知道怎麼辦好?請教練麻煩指點,謝謝!
於是,我跟這位叛逆期的孩子媽媽有了以下這段直擊人心、反映真相的對話:
教練:【你現在真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對嗎?】
媽媽:【是啊,我現在很焦慮。】
教練:【你真的除了感覺到愁,不知道做什麼,是嗎?】
媽媽:【嗯。】
教練:【但是你在不知道做什麼的情況下,怎麼會還不受控制地去與孩子溝通呢?請問是你當時與孩子表達的原話嗎?】
媽媽:【具體原話記不得了,大概意思差不多吧!】
教練:【你都不知道自己曾經說過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說以及當時什麼心情下說的,是嗎?】
媽媽:【是的,我看到孩子玩手機,就真的很愁!】
教練:【那麼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從客觀條件上面講,有沒有妨礙到你上班與生活啊?】
媽媽:【那倒沒有,只是中途會想起來很很心煩,導致自己焦慮,憂愁!】
教練:【那看來是你的情緒與念頭讓自己困在裡面了,你是否可以放下這些,不去管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嗎?】
媽媽:【我懂你的意思,我壓根做不到完全放下啊!哪有父母不去為孩子的成長操心的,對孩子不管不問能是個負責任的父母嗎?】
教練:【那在你的認知中,母親這個角色的功能又是什麼?你現在的能力是否勝任啊?】
媽媽:【我不明白你說的意思,我僅僅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啊,我是為他好啊,可他就是不領情,現在孩子怎麼這麼難相處啊!】
教練:【我怎麼覺得,你哪裡是為孩子好啊,你只不過想改變孩子,讓他聽從你的管教,去做你認為有意義的事情而已!】
媽媽:【對啊!好孩子應該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按時早起,規劃好每天的學習、運動、休息、玩耍,這有錯嗎?你文章裡面寫的難道都是錯的嗎?】
教練:【我從來沒有說過,我寫的東西就是對的。我寫的只是自己教育實踐後的思考、感悟,至於別人願不願意接受,何時接受,那是他的事情。】
媽媽:【我接受啊,我認為你講的很有道理,你快點告訴我該怎麼溝通,孩子才能放下手機,重新返校,好嗎?】
我沉默了許久,最後還是告訴了她如何應對孩子玩手機情景的對話脈絡與具體內容,並提醒她,如果做不到善待自己情緒的前提下,哪怕用我的答案去溝通,孩子也會不接受。
02教養不是套路
上面案例中這位媽媽,我想應該是大多數叛逆期的孩子母親的真實寫照。
她的真實狀態就是活在無明之中,時常被內心中的恐懼衍生的焦慮、內疚裹挾著,茫然地藉助外部力量不斷尋覓正確答案。
曾經有部至今印象很深的電視劇《天道》,男主角丁元英有幾句話可以很好的解釋這位媽媽的真相:
人想要活個明白,就越活不明白,其實是遇到什麼問題,總想要個標準答案或合理建議。
當無法獲得的時候,就會有這樣那樣的假設,產生恐懼感,就想去抓住某樣東西獲得安全感,這就導致了控制。
人慾圖去控制別人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這就是越想活個明白,就越活不明白。
良好的教養,不是說正確漂亮的話,不是企圖用各種套路方法改變孩子,更加不能是以「負責」、「為你好」之名去變相控制孩子。
你如果想讓孩子充滿自信、敢於負責,就必須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我能行」:
一是尊重他說的話做的事;二是語言上肯定他,還有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教養孩子首要的是修煉父母自己,父母都未曾體驗過愛,拿什麼去給孩子愛的聯結。
比如:媽媽很困了孩子在玩手機還是不肯睡覺,有的媽媽對孩子講「媽媽困了先睡了,你先自己玩會,記得明天早起啊!」。孩子就乖乖自己玩會手機,很快也去睡了。
有的媽媽也這樣講了,孩子卻仍舊玩到凌晨3、4點,第二天害怕遲到或作業沒完成問題被老師批評,就不去上學了。這是為什麼呀?
比如:孩子因為考試失利或在學校沒有朋友、被老師批評,有的媽媽看到了孩子回到家後,躁狂抑鬱閉門不出玩遊戲,媽媽走進房間對孩子說:
沒關係,你更重要。
我們都不知道你一個人扛了這麼多壓力,沒關心到你,真對不起,以後有壓力有想法都說一說,我會陪著你。
孩子特別感動,他流淚了,覺得這十幾年自己堅持的做人原則背後,是那個自己必須成績優異才能得到父母的愛,才能對得起父母的養育,這個念頭在驅使著自己,在捆綁自己。
而今天媽媽溫暖真實的表達,讓他真切地感受到:
原來,答應了沒做到,是沒有關係的。
原來,自己可以不好,允許自己不好,是可以被接納和關愛的。
有的媽媽也這樣講了,孩子卻回應「不用你管」、「你好假,好虛偽」,直接讓媽媽的心更加破碎。這是為什麼呀?
因為,孩子對情緒高度敏感,孩子的行為時刻反映父母內心的真實情緒與潛意識中的信念。
如果媽媽是內心平安放鬆地跟孩子說自己先睡,對孩子還要再玩一會的狀態沒有焦慮,甚至還充滿愛意,那孩子自然也會順應環境,很快安睡。
如果媽媽內心有敵意,覺得孩子不肯睡覺是在折磨自己,那即便嘴上說著正確的話,孩子也煩躁鬱悶,一定要跟媽媽對著幹來反抗來自媽媽的攻擊,討厭媽媽嘮叨是讓自己來適應情緒障礙。
03父母的自我修行
雖然我是叛逆期親子溝通方面的教練,其實我都不太願意直接給答案,比如遇到某某情況,家長應該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開頭怎麼說,中間怎麼說,最後要如何收尾。
我更加希望家長先拿出溝通草案,雙方一起交流,相比直接給答案,我更加中意修改,這樣這經常被很多前來諮詢的家長詬病說:教練很善於提問題,總不給解決方案。
事實上,我並不覺得孩子有什麼問題是需要被解決的,孩子的問題只是父母潛意識的一面鏡子。
我反覆在講的是,父母要透過孩子這面鏡子去照見自己更深層次的真相,也就是大人通過孩子叛逆來自我修行。
真相不是關於「我怎麼說孩子才能放下手機」之類的,真相是父母經由親子關係中的尷尬僵局,看到自己內在的敵意,看到自己內在的不允許、不接納。
我常說:改變自己,你就是神。改變別人,你就是神經病!
父母通過自我修行讓自己從偏執走向放鬆,通過覺察讓自己內在平安,父母的狀態就是放鬆喜悅的,孩子就什麼問題也沒有了。
當父母越強調教育,其背後的不安全感就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種掌控,它建立在對自己未來和恐懼的幻覺基礎上,父母越恐懼就似乎越需要去教育孩子。
孩子必須變成優秀和美好的,否則我就不安全;你必須變得有能力,否則我怎麼能夠安心?
瞧,父母們在把孩子變成他們內在安全的要挾物。心存恐懼的家長,在無意識中把孩子當成了自我安全感的「人質」。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根本原因就是:腦子懂,心不懂,說白了,就是知道做不到!
如果你想要破掉這個怪圈,想與自己孩子關係是輕鬆和諧的,記住一句話且照做:不傷害,不妨礙!
如果你總是焦慮、煩躁、難受而不知道如何善待,對孩子的看法都是「叛逆」、「壞孩子」、「不感恩」之類標籤,自然你的期待就是改變孩子、控制孩子。
孩子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是家庭能量場的產物,他在反映你的聲音和信息。他的成長只是家庭能量場帶來的結果。在什麼樣的家庭能量場裡面,就發展出什麼品格的小孩。
一個好的家長,應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來。對於覺醒後的家長來講,教育孩子只是個藉口,自我修行和自我療愈才是真的。
當你通過不斷自我修行和自我療愈,當你把家庭能量場變得高維有序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與美好的家庭能量場的反映,他自然會變好。
現在來檢視一下你自己,自我覺察一下你內心的恐懼,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開始。
最後我送你一句話:每個人都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孩子也是如此,即便孩子因為沒有改變,最後步入社會活的不好,那也是他的命,僅是他身為你孩子的因緣果而已!
你我一起加油哇~看此文後如有收穫,順手點個讚,轉發評論一下,感謝你的慷慨!如果想共同交流,你關注後私信關鍵詞:交流
壹心大哥(全網同名),叛逆期親子溝通資深教練,兩個叛逆期孩子的70後父親,1對1指導有願心改變的家長,幫助孩子走出叛逆厭學、脾氣暴躁、早戀、玩手機、親情冷漠等困境。
#壹心大哥聊叛逆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