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m直腸息肉的20年成癌記
這也是為何在發現腸息肉後,專科醫生會強烈建議患者及時接受腸鏡下切除手術的原因。 這個故事是我院消化內鏡科李初俊主任醫師曾接診過的一個真實案例。20年前,該患者接受腸鏡檢查後就發現直腸裡長了1顆直徑5 mm的亞蒂息肉,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複查追蹤,任其自由生長20載,終於演變成為直腸癌,錯失處理的大好時機。
-
放任20年5mm直腸息肉 終成50mm腸癌
新快報訊 記者梁瑜 通訊員簡文楊 李饒堯報導 20年前接受腸鏡檢查發現直腸內長了1顆直徑5mm的腸息肉,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複查追蹤,
-
5毫米直腸息肉20年後長成癌 其實可以早「排雷」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鏡科李初俊主任醫師近期就見證了一名從直腸系統衍變成直腸癌的案例。20年前,該患者接受腸鏡檢查後就發現直腸裡長了1顆直徑5mm的亞蒂息肉,但沒有複查追蹤,任其自由生長20年演變成為直腸癌,錯失處理的最佳時機。 「一般情況下,腸息肉的生長是個較為緩慢的過程,但沒人能預料這個小東西,何時會 『搖身一變』,成為腸癌。
-
真實醫案:5mm直腸息肉20年成癌,患者錯過了兩個處理時機
20年前,該患者接受腸鏡檢查後就發現直腸裡長了1顆直徑5mm的亞蒂息肉,但一直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複查追蹤,任其自由生長20載,終於演變成為直腸癌,錯失處理的大好時機。 一般情況下,腸息肉的生長是個較為緩慢的過程,但沒人能預料這個「小東西」,何時會 「搖身一變」,成為腸癌。
-
正確認識直腸息肉
現代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不知不覺在匆忙的步履間與直腸息肉結緣。直腸出現息肉,不僅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這種息肉發生癌變的話,帶來的威脅就會越來越大。直腸息肉:是直腸良性腫瘤的一種,是直腸內有黏膜覆蓋的腫物,呈小的結節狀黏膜隆起或為大的帶蒂的腫物,一般為單個,少數為多個,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腸或累及結腸者謂之息肉病。一、臨床表現直腸息肉其臨床表現多無症狀,多數在體檢時發現。若息肉較大,經常受到糞便摩擦,可使其黏膜糜爛,糞內有血液和粘液。
-
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一、息肉是怎麼回事兒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實我就是塊多餘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我喜歡生長的地方。醫生就按我們生長的部位給我們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腸息肉」「膀胱息肉」等。
-
大便出血鮮紅色不痛不癢怎麼回事,千萬別當成直腸息肉
「我最近大便時會有鮮紅色的便血,也不痛不癢的,朋友說這是直腸息肉,需要切除,否則很可能會癌變,我聽了特別害怕,大便出血鮮紅色不痛不癢怎麼回事,到底該怎麼辦啊?」最近一位網友諮詢我們這個問題。
-
如何識別和處理惡性結直腸息肉?最新共識給出這些建議
惡性結直腸息肉指腫瘤侵及黏膜下層但未達固有肌層的病變,TMN分期pT1,也稱黏膜下層浸潤性病變。黏膜下層的腫瘤浸潤可能導致淋巴血管轉移,結直腸息肉的癌變率約0.2%-5%。如何通過內鏡下特徵,判斷息肉應直接交給外科手術還是予以內鏡切除?內鏡切除後結合病理結果,應繼續內鏡監測還是追加外科手術?這些都是臨床上需要處理的關鍵問題。
-
九個問題,帶你全面了解直腸息肉!!!
大約有超過90%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很多人查出腸息肉後感到恐慌不安,那麼,到底什麼是大腸息肉?為什麼會得大腸息肉?腸息肉嚴重不嚴重,需不需要切呢?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切除後還需要做什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腸息肉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大腸息肉?
-
上廁所瞧瞧:排便出現這3個現象,或是腸息肉準備找你「麻煩」
生活中不少男性或是女性,想必都遇到過這樣的排便情況,大便發黑、乾燥等,不成形,有時候甚至還伴有便血,當留意到這些症狀的時候切忌不要大意,小心直腸息肉或找上你。那麼,什麼是直腸息肉呢,具體腸道息肉會通過哪些排便的異常信號表現出來呢?一起來看看吧!
-
肛門息肉和痔瘡一樣嗎?
2、直腸息肉是泛指直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其病理性質不一,有的是良性腫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結果,從肉眼觀察大體相似。病理有腺瘤、絨毛狀腺瘤、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息肉可能是癌前病變,有的息肉可惡變成直腸癌。
-
發現腸息肉一定要切除嗎?不一定,這種息肉用藥就能好
腸息肉是怎麼回事?一般說的腸息肉嚴格講這樣定義,任何突出於腸腔內的隆起性病變都可稱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僅僅是黏膜局限性隆起。很多息肉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基本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的,由於現在腸鏡技術越來越普及,腸息肉診斷的金標準又是腸鏡檢查,所以腸息肉發現比例大大增加。所以建議40歲以後體檢的時候,要有腸鏡這一項。
-
為什麼腸道會長息肉?醫生總結:可能與4個因素有關
所以,一旦發現腸息肉,很多醫生都是建議直接切除,以絕後患。61歲的陳先生,就因為忽視複查,5mm的腸息肉最後變成了癌。後悔:養了20年的腸息肉,已變癌癌症就像人的生命和成長一樣,也是一個逐漸演化和長大的過程。61歲的陳先生,用了20年時間的「培育」,終於把自己腸息肉養成了腸癌。
-
外科學之結直腸與肛管周圍疾病
(4)蹲位:適於檢查內痔、脫肛及直腸息肉等。二、肛裂、直腸肛管周圍膿腫、肛瘻、痔和直腸息肉(一)概念1、肛裂:肛裂是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層,裂傷後形成的小潰瘍,經久不愈。2、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是指直腸肛管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發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
-
大腸息肉——藏在肚子裡的「定時炸彈」,必須格殺勿論!
腸息肉是局部腸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樣病變,說白了在大腸黏膜表面長出來的「小瘊子」。發生原因不甚明了,多出現在中年以後,50--歲以後的人群大約有25~80%的發生率。儘管它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癌前病變。
-
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 肛門息肉的注意事項
很多的人會出現肛門長息肉的症狀,那麼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為什麼肛門會長息肉呢,肛門息肉的病因有哪些呢?患上肛門息肉怎麼辦,肛門息肉的治療方法有哪些?肛門息肉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肛門息肉會自己消失嗎一般不會的。肛門息肉是痔瘡的一種,無症狀靜止期的痔,只需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併發症出現,需治療,有癌變的可能性。
-
體檢發現腸息肉怎麼辦?看海醫二院專家如何解答
2.年齡:結直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 3.胚胎異常: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 4.生活習慣:低食物纖維飲食與結直腸息肉有關;吸菸與腺瘤性息肉有密切關係。 5.遺傳:某些息肉病的發生與遺傳有關,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腸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
肛管直腸測壓術(一)
上海1963年大腸癌發病率為6.66/10萬,次於胃癌、子宮癌及肝、肺、食道癌而居第六位,而1979年已到20.37/10萬人,僅次於胃、肺、肝癌。2、息肉:大多數直腸癌是在息肉的基礎上發生的,在正常人群中,息肉發生率為5%至10%,在4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息肉發生率為10%,直腸息肉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這也是直腸癌的病因之一。3、飲食習慣:直腸癌的高發區多為經濟較發達國家,這與地區性差別和種族遺傳因素無關,主要是飲食的習慣和營養方式的差別,如飲食中肉類、脂肪、精製碳水化合手含量多而又缺乏精纖維成分。
-
結腸長了息肉,身體會發出3個信號!別當成小胃病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如今很多人遇到肌膚問題都不知道怎麼解決,用護膚品或者去美容的效果都不太大,還不如自己自製面膜和從別的地方下手,內外兼修,這樣子護膚效果才是最棒的!—— 《致讀者》結腸長了息肉,身體會發出3個信號!
-
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讓腸息肉復發?你真的知道嗎?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腸息肉有很多種的類型,有的腸息肉它本身就不容易復發,而有的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有一定的復發機率,當然有部分跟我們有沒有把它切除乾淨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到底哪些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了?哪些就不容易復發?真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讓我們的腸息肉復發嗎?我們今天就來詳細的聊一聊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