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樓市制度」要取消?26城出手整治、央媒警示,房企更難眠

2020-12-18 每日房說

近日,杭州某小區拉起大紅色橫幅,上面幾個大字:恭喜小區每平方房價破5萬,言簡意賅,挑動著業主們蠢蠢欲動的心,沒過多久,就有業主修改網站的掛牌信息,原地提價30萬。

小區的業主敢這麼做,自然是有底氣的。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高速發展,小區業主自發形成了一個「房價指導委員會」,行情不好的時候,購房者就組織起來,跑去銷售中心要求退房;待行情好了,就有業主們湊到一起,商量著給小區房價來一波大提升。這樣的戲碼,在這幾年的樓市裡輪番上演,而且越發的花樣百出。

究其根本,就是在房價上漲面前,老百姓被紙面上的浮盈吸引住眼球,不在乎也不重視住房以外可能存在的其他問題。企業自然深諳這一點,既然都在搶住的,既然房價還在一路猛漲,那麼住房質量是好是壞、房屋能不能竣工又有多大關係,反正無論是一流樓盤還是末流房屋,都會有人來爭搶。

去年,南京一處大棚房,被炒出了十幾萬元一平的天價,按照購房者的說法,為了讓孩子上優質學區,不僅錢花得值,而且上完學還能轉手升值,最主要的,是她認定自己是剛需。無獨有偶,最近有朋友留言,稱自己已有兩套房,想在老家再給父母置辦一套,但是所在城市認房認貸,多套房的利率要上浮35%,這位朋友滿心委屈:自己不過是買房孝敬父母,順帶「投資」,結果卻傷到自己這樣的「剛需族」。

如此看來,購房者不過把自己的投機目的,美化成所謂的「剛需」罷了

但可別忘了,央行發布的數據中,城鎮居民約96%自有住房,4成家庭擁有2套或以上的住房,超過半數家庭有一套房。房說君認為,40%的家庭有2套或以上的房子,必然意味著大量空置房的出現。而2018年西南財大的報告中說,目前城鎮空置房總量達到了6700萬套。說明了這兩年的空置房只會增不會減。

一邊是炒房者炮製的「剛需概念」,一邊是大量空置房接連誕生,很明顯,這就是過去這些年我們在樓市裡經歷的典型過程。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樓市開啟了「熬鷹」模式。熬鷹的方式眾所周知,再兇猛的鷹,捉回來之後一連幾天不讓睡覺,野性也得被抹滅掉。正如搞笑電影裡那樣,男主角把鷹捆在樹幹上,晝夜熬,長達7天7夜,看誰能熬得過對方。

同理,投機者再野性,也要經受得住樓市這番「熬鷹」模式,以下2消息非常典型

一、全面整頓地產商,不能越過「雷池」半步

這段時間,大家都知道高層給房企定調了「三道紅線」,其中資產負債率、現金短債比和淨負債率3個指標,都屬於此次新政重要的財務參考標準。按新政,三道全部踩中的,不準再從銀行、信託、資本市場中借錢,「踩一道線」的可以增加10%,即便沒有踩線,每年也只能增加15%的負債。

更重要的是,不止是重點房企,三道紅線新政將於2021年面向全行業全面實施,並力爭讓房企在3年內完成降負債的目標。在房說君看來,這讓很多人的希望破滅,不僅新政落地沒有過渡期,而且明年房企迎來全面整頓,不管是巨頭還是小開發商,敢越「雷池」半步的,必然會得到特別關照。

二、房租和購房款都將被納入監管

下半年來,隨著對樓市的監管加強加大,關於租金、購房款 這些關於剛需錢包的新規,層出不窮。先是購房款,12月7日,成都出臺商品房預售款監管辦法,規定預售資金將全部並直接存入監管帳戶,企業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違規收取房款。

不僅如此,據澎湃新聞12月10日統計,江西、昆明、山東棗莊、浙江、河北秦皇島、寧夏銀川、四川瀘州、河北石家莊等,目前已有26城陸續提出加強預售資金監管,頻次之高,可謂是樓市釋放的一個非常積極信號。之所以這麼做,所有的問題都指向這些年來樓市發展的「毒瘤」:預售制度。

而所謂的預售制,就是房企將在建的房子預先賣給購房者,由買房人先支付房款的行為。雖然,開發商利用首付款融資開發,風險小、回報高,但卻讓購房者承擔100%的風險。特別是在利益面前,房企不再專注於好產品,而是學會了快速拿地、快速回款,然後不斷重複。誰的融資能力更強,誰就能賺得更多,如此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會看到爛尾房、房屋質量差、維權事件層出不窮。

大家都知道,今年以來,公積金、公攤面積、預售等遭到專家學者的詬病,聲討要取消這個樓市制度。但說實話,「一刀切」並不意味著是好事,只能一點一點,螞蟻搬家似地除去弊端。以此次房款監管為例,對於預售制、高周轉而言,都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改革,意味著我們將告別過去,迎接一個全新時代。

租金方面,11月中旬,重慶規定要求住房租賃企業應在主城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商業銀行開立唯一的租金監管帳戶。9月深圳公開徵求意見,住房租賃企業應在市轄區內商業銀行設立唯一的租金監管帳戶,並籤訂監管協議。同月,成都規定新租客向租賃企業支付租金超過三個月的,企業應將收取的租金、押金和利用「租金貸」獲得的資金,存入監管帳戶。

之所以把購房款、租金都納入監管,前者是防止爛尾,後者是防止租房平臺「爆雷」

總而言之,不管是全面整頓地產商,還是房款、租金納入監管,這2道「鐵腕」新規,說明了調控措施的越來越嚴厲,包括並不局限於限購、限貸、限售等常規政策,而是從資金面出發,全面「鎖定」住地產商和中介的套利空間,源頭上杜絕投機炒作,房企和中介必然難眠。對房地產來說,在極具針對性的樓市打壓下,頗有一種夢回9年前的味道。

9年前發生了什麼?

2011年初,國八條、房產稅試點陸續落地,其中限購城市從之前不足20個增加到40多個。到了7月,高層會議明確二三線城市也要限購,隨後,限購城市增加到近50個!土地市場方面也迎來新規,土地出讓金首次繳納比例不得低於全部出讓價款的50%,全部土地出讓款原則上 1年之內繳清,而此前出讓金首付比例一般為30%。

資金面也一樣,2011年前7月,央行共加息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6次,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3.5%,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的高點。正因為有這樣的全方位調控,這才出現2013-2014兩年房價的持續回落,一直到2015年,隨著各城放鬆限購,棚改貨幣化助推,樓市迎來了第二波上漲。

房說君有話說,總而言之,不管如何,今年的調控市場大概率不會與9年前相同,時代在變,不可能每個事情都需要「一刀攔截」,正如央媒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黨刊明確警示,要從源頭杜絕爛尾樓的產生,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勢在必行。但不宜「一刀切」,短期內會造成中小房企難以維繫,衍生新風險誘發新問題。

可見,從資金面入手,鎖定住樓市利益方的套利空間,如此,當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後,經歷前幾年房價大漲的剛需們,就可以喘口氣了。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風風)

相關焦點

  • 3天內,4個省市輪番「敲打」樓市,「寬鬆潮」戛然而止,央媒回應
    要知道,在3月3日的第一版內容裡,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三不限」:商用房可以賣給個人,二次轉讓不再限制,不再要求最小分割面積。這次直接把商用房不限售的措施給取消,說明調控氛圍依然從緊,哪怕是商用房、寫字樓、商鋪、公寓也沒有任何空子可鑽。
  • 央媒發文,房產稅真要來了?財政部確定,未來統統「這樣」徵收
    央媒發文,房產稅真要來了?今年11月28日,面對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出現的樓市「打新熱」,尤其是深圳、杭州屢屢爆出限價樓盤出現「打新套利」、「代持炒房」,千萬豪宅因為「買到即賺500萬」而引發的「萬人搶房」熱潮,央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其中明確建議應該儘快徵收房地產稅來抑制樓市「打新熱」——除了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樓市調控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更多地關注住房流向
  • ...看縉雲山整治效果 參觀特色民宿 央媒記者為重慶生態環境點讚
    央媒記者參觀黛湖區域生態修復項目。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看黛湖整治恰逢新人拍婚紗照 新娘:拍照不用美圖就很漂亮縉雲山黛湖,因湖水碧綠,其色如黛而得名。央媒記者在黛湖邊採訪當地村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央媒記者在黛湖採訪時,恰逢一對新人在這裡拍婚紗照。「這裡環境好,空氣也好,拍照不用美圖就很漂亮,很大自然的感覺。」
  • 疫情下樓市新政是購房者心裡的一首歌:我怕來不及我要抱著你
    2月28日,駐馬店被約談,隨後首付兩成新政悄然取消,自新政上線不過一周;而廣州的「商服類項目不限購」3月3日上線,3月4日重新發布後,便查無此政了。購房者只能唱著「已經來不及,我要抱著你!」的同時,再驚呼一句:我太難了! 購房時機提示:抄底不是等來的!
  • 中央「31字」新定調樓市,透露出什麼信號?這兩類人該清醒
    這兩天正巧遇到兩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兒,一件是一位網友對我訴說買房遇到兩難,看了好幾家新房,即使把預算提到極限,首付款還是有差距,二手房也看了不少,但或多或少都有缺陷,更重要的是額外費用很高,總價128萬的房子,稅費加中介費都要10多萬元,確實「肉疼」。
  • 樓市開始「熬中藥」?2處「病症」或將根治,兩類購房者恭喜了
    2021年的樓市怎麼走,升溫還是變冷?估計多數人都預測是比2020更冷一些。但專家們還是出現了爭論:國家智囊仇保興認為,我國房市存在很嚴重的投機和泡沫,並指出遏制投機炒作和燙平泡沫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對於國家智囊的言論,有人就不服氣了。
  • 收緊房地產調控 海南取消商品房預售背後的「一石三鳥」
    除了提出針對本地戶籍居民限購第三套房、發展安居型商品住房外,強調了要對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也就是取消了商品房預售。儘管駐馬店公積金貸款首付降低、廣州商住不限購等政策被叫停,但近期樓市顯然仍以寬鬆為主。一天前,山東還出臺了樓市相關政策,允許受疫情影響施工建設的項目可適當放寬申請預售許可條件。
  • 商品房預售制將取消?是不是購房者的福音?
    文/光宇吐樓市現在房地產暴露出的很多問題都跟期房預售有關係,尤其是今年,很多開發商資金鍊出了問題,結果導致房子不能按時交房,讓很多業主無家可歸。俗稱「賣樓花」,因此建立了期房預售制度,開始的時候確實幫了很大的忙,讓老百姓可以提前有房,畢竟買現房更貴,這樣也就等於幫助開發商解決了資金問題。但後來,也把開發商慣壞了,更把市場慣壞了,等於對預售的過度利用,導致各種亂象叢生。開發商不顧一切盲目擴張,等於自己的經營問題卻讓購房者去買單。
  • 鼓勵房企打折,北方樓市集體自救,房價要止跌了嗎?
    看似平常的一則穩樓市通告,卻讓全國樓市「為之一顫」。哈爾濱政府發出的這則通告,通俗的意思就是:「我們」給購房者開闢了「綠色通道」,公積金準入門檻降低了,同時也通知開發商要打折、促銷便宜賣房子了,沒買房的可以趕緊買了。哈爾濱此次公開提出降價,算是打響了樓市降價的第一槍。
  • 十大關鍵詞,讀懂2020年廣西樓市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樓市開局充滿變數,多地項目售樓部陸續關閉,全國40個城市的政府相關部門明確發文要求房企暫停開放售樓處,23個城市的房協建議各房地產開發企業暫停商品房售樓部(案場)銷售活動。   1月26日,廣西房地產業協會也發布了相關緊急通知。
  • 28家房企3616套特價房,包頭去庫存,有點一廂情願?
    當地媒體稱,「房交會攪熱包頭樓市」。 包頭樓市的確實需要「攪」熱一下了。 而此次包頭舉辦房地產集中展示交易活動的背景是,全國百城10月住宅庫存報告中,包頭的房地產庫存位列全國100座城的第三名,庫存銷售比達到了28.2個月。
  • 樓市「貶值潮」開始,無房者該慶幸?專家預言:做好泡沫破滅準備
    其次,根據易居房地產發布50城房價收入報告顯示,上海、三亞、北京、深圳收入房價比超過20倍,意味著購房者要堅持20年不吃不喝把錢存起來才能付給得起首付,而在2019年社科院發出《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7:住房,關係國與家》也指出目前收入房價比為1:9.3,意味著工薪階層要支付跟自身收入相差10倍房價。這是什麼概念?
  • 多地出招整治樓市亂象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針對部分地區出現的房地產市場亂象,深圳、合肥、乳山等地紛紛出手,劍指房價炒作。此外,聚焦長租公寓「暴雷」問題,多地發文規範住房租賃企業經營行為,要求長租公寓租金存入監管帳戶。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多地出招整治樓市亂象  11月以來,深圳、合肥、乳山、浙江及下屬多個地級市均出臺了規範樓市的政策。
  • 【樓市】取消期房預售制大勢所趨?釋放什麼信號?
    12月僅過半,就有成都、唐山等7城發布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加強預售資金監管極具信號意義,能夠保障項目資金運轉的安全性,防範房地產領域的金融風險,同時減少因企業資金挪用而產生的爛尾風險。整體上印證了中央「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主基調。但值得注意的是,預售資金監管加強並不意味著要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
  • 信披及內部審議程序不及時等 樓市通網多項違規被警示
    信披及內部審議程序不及時等 樓市通網多項違規被警示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0-12-16 10:26:18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陝西監管局網站於近日公布的
  • 盛京樓市|史上最火爆土拍背後,是房企們對瀋北的執著
    2020年4月14日,瀋北迎來史上最火爆土拍--二四零地塊,開啟瀋北樓市版圖巨變。這是一場引人注目的土地拍賣,自地塊公示之日起,便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對於競買人的猜測,每天都在進行。這是一場特殊的土地拍賣,因為疫情的原因,雖然我們無法抵達現場,但各家房企「購買慾」我們感受得到。
  • 2020樓市年中報·房企「免疫力」分析
    細細思量,盤點上半年的惠州樓市,「乘風破浪」或許是一個再貼切不過的關鍵詞。 就像欽佩在時間的「巨浪」面前,韶華已逝的「姐姐們」能夠憑藉才華實力、人格魅力,乘風破浪 ,重回「C位擔當」那樣,上半年的惠州樓市,在巨浪裡翻滾,卻依舊能夠乘風破浪,交出新房市場量 跌價漲,土拍市場面積、金額雙上漲的成績單,實屬不易。 回眸上半場,市場在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下冷清開場。
  • 無錫這批買房人徹夜難眠!
    說到11月到現在為止,樓市迎來的最大新聞莫過於下面這件事情:央媒罕見發聲預警要抑制樓市「打新熱」!尤其深圳作為全國樓市重要的風向標,此次更是成為了眾矢之的!01央媒點名狠批、炮轟萬人搶房!深圳要出重拳嗎?可能大多數關注樓市的買房人,都已經知道了由深圳潤璽1期的開盤引發的樓市「萬人搶房」和「打新熱」的浪潮,一開始只是一些人的談資,而最終卻引得央媒下場點名批評!
  • 炒房的睡不著了,央媒發文透出重要信號,房地產稅真要來了?
    但即便如此,人們買房的熱情不減,特別是十年來很多人通過買房實現了財富大幅增長,房價十年前的幾千元每平米上漲到現在的破萬元每平米,房價翻了幾番,讓人們把買房當成了最可靠的投資手段,有錢要買房,沒錢砸鍋賣鐵負債纍纍也要買房,又導致房價的一路攀升。而每當樓市熱度上來之後,人們總是喜歡引用房地產稅來給過熱的樓市降溫。
  • 2個消息襲來,讓樓市緊繃之弦落地,大局已定
    消息一:央行、銀保監會再度定調房地產行業近日,央行發布了《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20)》,報告稱,下一步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繼續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