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來看奶茶和甜品裡的配料到底是用什麼做的、營養如何吧~
椰果又叫椰子凝膠,它其實是細菌發酵的產物。
傳統做法:在椰子水中接種一種叫做葡糖醋桿菌的細菌,這種細菌在繁殖過程中會分泌細菌纖維素,這些纖維素聚集多了,就形成凝膠。
把這些凝膠收集起來,製作成方塊狀,便成了椰果。但這種方法成本很高。
現代做法:先配置跟椰子水營養成分相似的培養液,然後加入葡糖醋桿菌發酵製成的。
椰果的主要營養成分其實也跟澱粉差不多,都是一些多糖類物質。
傳統的芋圓是芋頭和木薯粉為主要原料製作的。
先將芋頭煮爛,搗碎成泥之後與木薯澱粉拌在一起,搓成長條狀,切成段以後放水裡煮出來的,口感也有一種類似珍珠的 Q 彈感。
現在芋圓的原料不只有芋頭,還可能有紫薯、南瓜、紅薯等。所以,芋圓的主要營養成分也是澱粉。
木薯粉的比例是影響 Q 彈感和香味的重要因素。木薯澱粉越多,芋圓吃上去就會越 Q 彈,但香味也會越弱。
龜苓膏看上去和仙草凍類似,但原料和製作方法其實有天壤之別。
傳統的龜苓膏是用金錢龜的龜板、土茯苓和甘草配合煎制(小火長時間慢煮)後放涼凝固而成的。
龜苓膏跟前面幾種甜品配料最大的區別在於,龜板屬於動物骨骼,它含有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有很好的凝膠特性。龜苓膏之所以能凝固成膠凍,是靠膠原蛋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