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機事件傳播的主要特徵與應對研究

2021-01-13 人民網

【摘要】本文研究認為,從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簡稱「重大危機事件」)爆發的瞬間起,公眾對危機信息的迫切需求和巨大渴求一時間必然會達到空前高度,即呈現出「危機信息渴求」症候群特徵。本文分析了「危機信息渴求」症候群突出表現的三大特性:及時性、充分性、盲目性。

政府、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大眾媒體如果對於公眾的這種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充分性處置不當,就有可能使之演變成為公共危機事件的「酵母」,使公共危機事件的危害不但得不到妥善解決反而會蔓延和惡化。由此作者提出了公共危機事件的「酵母效應」理論。

本文還提出,要取得處理重大危機事件的完全勝利,還必須解決事件遺留的隱憂和隱患等「兩隱」問題。

這是作者為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播學體系,在理論創新上所做的初步探索。

【關鍵詞】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危機信息渴求症候群;酵母效應;隱憂;隱患

所謂重大突發公共危機事件(以下簡稱「重大危機事件」)就是指與社會和公眾有重大直接或間接利害關係的大規模突發事件,如常見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這類重大危機事件往往具有兩個重大特徵:一是其突然爆發的不可知性,使世人普遍感到突如其來、一無所知和茫然失措,一時不知其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如何規避、如何控制,更不知道其會如何發展、後果如何;二是其危害的廣泛性、嚴重性,這類重大危機事件往往一爆發就危及或關係到全局或局地家家戶戶、人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與全局或局地家家戶戶、人人的生命攸關、利害攸關。

凡是重大危機事件爆發的時候,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往往都會涉及公眾與社會的根本利益,如果應對或處置不當,不僅將引起天怒人怨、直接危及危機事件相關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的生死存亡,而且可能會留下隱患以致後患無窮。

胡錦濤同志指出:「要抓緊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和社會動員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1]

應對重大危機事件,往往涉及政府機構、危機事件相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和公眾四個方面的互動。在這種四方互動中,政府機構或危機事件相關企事業單位往往都分別或同時處於危機事件的漩渦和主導地位,新聞媒體主要處於政府機構、危機事件相關企事業單位與公眾進行溝通的橋梁地位,公眾則多半處於被動然而最終裁判的地位。危機事件最終處理得好不好,歸根結底要看人民群眾、社會公眾特別是危機事件中直接受害的公眾是否滿意、社會公眾是否放心。危機事件處理的最高境界,不是簡單地將危機事件對付過去和平息下去,而是要從重大危機事件爆發一開始就採取一系列得力措施,既治標又治本,根除隱憂、消除隱患,真正變危機為轉機、變危機為勝機。[2]

為此,中共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明確要求,要「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3]

應對重大危機事件首先離不開高效的公共信息傳播。因此,認真研究和探尋應對重大危機事件的公共信息傳播原理與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課題。

相關焦點

  • 媒體危機事件的報導誤區及應對策略
    摘 要:本文首先闡明危機事件的內涵與特點,進而分析新聞媒體在危機事件報導中的功能與作用,在此基礎上對當前危機事件中,新聞報導存的誤區進行探討,並提出一些有效的防範與應對策略,以期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和思考。
  • 周恩來應對突發事件的危機領導力
    周恩來長期擔任我國黨政軍高級領導職務,在其領導工作實踐中負責處置了許多重要突發性事件。面對危機:沉著冷靜突發事件大都呈現出突然、緊急、複雜、情況不明等多個重要特徵。這對領導幹部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嚴峻的考驗。
  • 深圳市政府2020年重大研究課題選題
    聚焦提升保護海外資產安全能力,研究分析我市企業主要投資地法律、政策、地緣政治等方面的風險,建立深圳企業在海外設廠經營的良性競爭機制,構建高效準確的海外安全預警系統,運用政策性融資擔保等各種金融工具應對風險的舉措,充分利用國家層面對企業海外資產的保護措施,為全方位提升深圳企業海外資產安全保護能力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 危機傳播中公關與法務的衝突:理論述評與實踐考察
    例如2017年轟動一時的海底撈老鼠門事件中,海底撈在醜聞被媒體曝光後的八個小時之內連發兩封公開信,快速高效的危機應對傳播迅速扭轉了負面輿論,而這兩份被譽為危機聲明模板的公開信均出自海底撈的法務之手,一時間有評論稱「公關要向律師學習怎麼寫危機聲明了」,並引起了有關危機傳播的公關派和法律派的討論。在一些招聘網站上,不少公司還開始招聘法務公關或法律公關職位,尋找能夠承擔公關事務的法務人才。
  • 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 湖南省委黨校第58期中青一班開展專題...
    (秦樓 攝)紅網時刻7月23日訊(記者 王宇晨)「所謂危機,是「危」與「機」並存的。兩者可以相互轉換,但又並不能百分之百轉換。這就需要我們在應對時下一番功夫。」「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新時期,我們更加需要有效發揮和調動群眾積極性。所以,要重視提高領導幹部組織動員群眾的能力。」
  • 從話語危機到安全危機:機理與應對
    話語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人們的安全認知,甚至塑造新的安全問題,建構安全危機,影響相關政策。本文明確提出話語危機這一概念,旨在系統研究話語危機的成因,語言如何產生話語危機以及話語危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思考中國近年來所經歷的一些主要話語壓力和話語危機,以加強對話語危機的認識和理解,並思考中國應如何應對。
  • 輿情專家王洪波談危機應對:五大環節哪個最關鍵?
    相比之下,危機應對的現實就多少有些不盡人意了,雖然近年來伴隨各單位相關人員輿情素養水平的不斷提高與輿情處置水平的提升,整體輿情危機的應對實戰能力在穩步提高,但就多起重大突發輿情危機來說,應對處置還是非常被動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事發之初對輿情發展趨勢的把握,以及在應對過程中聲明回應、媒體採訪、輿論引導等多個環節,仍存在不足之處。
  • 《2019年十大危機公關案例研究報告》發布
    近期,《2019年十大危機公關案例研究報告》發布。該報告由關鍵點傳播集團危機管理研究中心發起並組織撰寫,在關鍵點傳播集團董事長遊昌喬、廣州分公司總經理江帥的指導下,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公關傳播研究院、華南危機管理研究中心等共同完成,具有較強指導性。
  • 危機公關經典案例應對處理五部曲
    第一部 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居安思危」是企業應對危機的第一部。企業的全體員工都必須認清每個部門、每個環節和每個人的行為都與企業形象密切相關,危機的預防有賴於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全員的危機意識能提高企業抵禦危機的能力,有效的防止危機產生。即使產生了危機,也會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 陳力丹教授:當我們研究新聞傳播時,我們需要研究什麼?
    研究選題的六個主要問題在這些年的論文和項目評審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研究選題的主要問題。數據基礎上沒有思想創新今年我看了3篇評獎文章,都是量化調查報告,應該說做得不錯。不過問題在於,現在幾乎所有文章都是這個模式,實質就是一種對情況的敘述。
  • 疫情殷鑑下的課題研究選題參考
    鑑於新冠肺炎的學校傳染病防控機制研究8.中小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機管理研究9.疫情危機中對信息來源信任問題的實證研究及啟示10.疫情流行中教師人格、自我效能與負性情緒的關係研究11.中小學疫情恐慌心理疏導研究
  • 張曉通 許子豪:「一帶一路」海外重大項目的地緣政治風險與應對...
    美聯儲一份名為《衡量地緣政治風險》的研究報告將地緣政治風險定義為「因戰爭、恐襲、國家間關係緊張等影響國際關係正常與和平開展的事件所引發的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包括這些事件所導致的風險,也包括因這些事件、事態升級而引發的新的風險。」
  • 社會組織可以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發揮哪些作用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社教研部教授 向春玲  當前,我們面對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遇到過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這場危機事件是對我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一次重大考驗。
  • 高校學生對社會化媒體謠言傳言信息傳播態度行為研究調研報告
    引入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觀察被調查者在具體事件環境中的態度反應,為研究結論的得出提供多方面的佐證。出於研究便利性考慮,我們將案例研究嵌套在調查問卷之中。 (五)典型案例考察研究 2011年7月23日,甬溫線發生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的D301次列車與由杭州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車在浙江省溫州市境內發生追尾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該事件立即引發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針對該事件的各類信息呈現高活躍度的傳播態勢。
  • 「視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引導常見錯失研析
    【關 鍵 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引導;錯失;政府;專家;網民;報導【作者簡介】曹英(1966— ),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公安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政治思想史、中共黨史。【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606(2020)13-0016-03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人類理性不足的產物,其實質是人類因認識不足、經驗知識缺乏而無法正常應對高度威脅、危害自身人身安全尤其是生命安全的公共危機。
  • 應對危機,企業家該如何構建底層思維
    「活著」就是渡過各種危機。我們講「基業長青」、「家族永續」都與「危機」有關,任何一個坎過不去企業就破產了。分 享 |路江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共演戰略》作者整 理 |曹惺璧今天跟大家分享危機的一些底層思維。主要包括三個話題:危機的本質是什麼?危機為什麼會發生?面對危機我們應該怎麼辦?
  • 強生公司的IT部門是如何應對全球危機的
    然而,今年,Swanson面臨著一個讓所有這些都黯然失色的挑戰:應對一場全球性的流行病,這場流行病影響著這家價值820億美元的公司13.2萬員工中的每一個人,影響了該公司所在60個國家中的大多數,影響了它的每個主要部門,從消費包裝產品到醫療器械,再到藥品。 對於Swanson來說,從變革型領導到危機管理的轉變發生得比大多數人都要更早。
  • 什麼是網絡危機公關?企業負面信息如何處理?
    如今,網際網路的作為媒體的傳播能力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種媒體,做好網絡公關勢在必行。但在網絡營銷實踐當中,企業會經常遇到危機公關的情況,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十分考驗企業危機公關處理的能力。網絡危機公關是指利用網際網路能對企業的相關品牌形象進行公關,儘可能的避免在搜索企業的相關人物與產品服務出現不良信息。
  • ...我愛祖國學生書信徵集活動」獲重大節點事件融合傳播優秀案例
    由陝西省傳播學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和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協辦,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承辦的「首屆陝西媒體融合傳播創新案例徵集評選活動」中我報社與西安晚報社聯合承辦的
  • 全球流動性危機管理手冊:現狀、機理與應對
    全球流動性從過剩到緊縮的逆轉進程出乎意料地快捷,流動性逆轉疊加意外事件風險所引發的潛在危機籠罩在世界經濟的上空。與此同時,對於即將發生的系統性危機的「警告」聲持續不斷(Hannoun-Dittus(2017),White(2016))。每當主要經濟體的表現面臨急劇下滑,往往依靠低利率與人為創造的大量流動性將世界經濟從蕭條的邊緣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