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是誰分開了瑪格麗特和阿爾芒,是阿爾芒的父親嗎?

2020-12-06 曾折東海碧桃花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的一部愛情小說。

由於是親身經歷過的,小仲馬在這部小說中傾注了濃鬱的感情,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部小說的男女主人公都真摯地愛著對方,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嚮往的奢華生活,處處替阿爾芒著想,不肯多花他一分錢。

瑪格麗特寧願賣掉自己的馬車,首飾,披巾,也不願阿爾芒去負債。

在面對是要自己的幸福,還是替阿爾芒的前途和他妹妹的幸福著想時,瑪格麗特毅然選擇了成全阿爾芒和他的妹妹。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

「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樣冰清玉潔。別人有多麼貪婪,她就有多麼無私。」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則是一見鍾情,哪怕為她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還在瑪格麗特不知情的情說下,把母親留給他的唯一遺產轉到她的名下。甚至在瑪格麗特死後,設法挖出她的屍體,見她最後一面。

這是怎樣的一種感天動地的愛情,可兩人卻最終與幸福擦肩而過,陰晴兩隔。

是誰分開了這對相愛至深的情侶?是誰扼殺了他們的愛情?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01 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先生

讀過《茶花女》後,許多讀者認為是阿爾芒的父親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拿阿爾芒的前途和他妹妹的幸福,逼迫瑪格麗特離開了阿爾芒,殘忍地破壞了這對情人的幸福。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阿爾芒因為沉浸於和瑪格麗特的二人世界,很久都沒有給父親和妹妹寫信。

深愛兒子的父親對阿爾芒的杳無音訊十分焦急,四處打聽後驚聞兒子在巴黎不求上進,留戀於一個煙花女子的枕榻,甚至想要娶她為妻。

這在阿爾芒的家鄉算是一個醜聞,煙花女子玩玩可以,娶回家裡就是辱沒門楣。

風言風語甚至傳到丁阿爾芒妹妹未來的婆家,親家正告阿爾芒的父親,如果阿爾芒繼續這樣,將和阿爾芒的妹妹退婚。

不要說阿爾芒的父親身處那個奢靡又虛榮的時代,就是在今天,又有幾個父親能夠允許兒子愛上一個人盡可夫的煙花女子呢?

何況阿爾芒把與瑪格麗特約愛情當成了生命的全部,甚至為此忘記了神聖的責任,疏忽了他的父親和妹妹。

父親不能看著阿爾芒陷入泥淖,毀了自己,要求他離開瑪格麗特,讓生活走上正軌。這是任何一位父親都會做的事。

阿爾芒拒絕了父親,反而說:

「不幸的是,父親,放逐妓女的聖瑪格麗特群島已經不存在了。而且即使存在,你又能把她押送到那裡去的話,那我也會跟隨戈蒂埃小姐一起去的。你叫我有什麼辦法呢?也許我錯了,但我只有做這個女人的情人時才可能幸福!」

兒子明知是錯,卻仍然置前途和事業於不顧,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又有哪一位負責任的父親會袖手旁觀?

萬般無奈的迪瓦爾只有用調虎離山之計,支走阿爾芒,自己親自和瑪格麗特談。

開始迪瓦爾是看不起瑪格麗特的,但兩人經過密談,他已經開始欣賞瑪格麗特,為她純潔的心,高尚的靈魂,勇於犧牲的精神所折服

撇開妓女的身份,讓瑪格麗特成為自己的兒媳,迪瓦爾其實是十分樂意的。

奈何形勢逼人,現在迪瓦爾不把他們分開,看似成全了阿爾芒和瑪格麗特,實際上是害了他們。

阿爾芒現在正狂熱地愛著瑪格麗特,自然不顧一切。但人的一生,愛情並不是全部,對男人來說尤其如此。

總有一天,阿爾芒要去為事業打拼,當他的事業因瑪格麗特的妓女身份而屢遭挫折時,他對瑪格麗特的愛會越來越淡,甚至沒有。那時瑪格麗特會生不如死!

迪瓦爾是一個成熟的男人,明知是悲慘的結局卻仍放縱阿爾芒和瑪格麗特在一起,甚至因此毀掉女兒的幸福,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做的。

瑪格麗特也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才決然離開了阿爾芒。只有成全才是偉大的愛,才是聖潔的!

真正逼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的是她的妓女身份,而不是迪瓦爾!

迪瓦爾對瑪格麗特由了解而產生敬意,才會在臨別時像抱著自己的女兒一樣擁吻了瑪格麗特。

迪瓦爾那滴在瑪格麗特臉上的一滴淚,更是很好地詮釋了他對現實的無奈,對瑪格麗特的痛惜。

02 瑪格麗特曾有機會擺脫妓女身份

真正逼瑪格麗特離開的,是她的妓女身份。而仁慈的上帝曾給過她機會,讓她擺脫這個阻礙她擁有幸福的身份,但她自己放棄了。

一八四二年春天,瑪格麗特曾因為肺病去巴涅爾的溫泉療養。在這裡她邂逅了一位和她長得十分相像的公爵的女兒。兩人十分親密,親如姐妹。

但公爵女兒的病情很重,不久就去世了。女兒死後,老公爵悲痛萬分。看到神似女兒的瑪格麗特,以為是女兒又活過來,他請求瑪格麗特允許他把她當作女兒來愛。

後來公爵得知瑪格麗特的妓女身份,十分失望。基於對女兒的愛,他要求瑪格麗特不再從事賣笑行當,一切日常開銷由公爵負責。瑪格麗特答應了。

不能不說天主是仁慈的,他給了瑪格麗特一個擺脫妓女身份的機會,這機會可遇不可求。

瑪格麗特在溫泉時履行了對公爵的承諾,但一回到巴黎,她就控制不住紙醉金迷的生活對她的誘惑,重操舊業。

瑪格麗特和所有的人一樣,對輕易得到的東西總是不知珍惜。瑪格麗特放棄了這次機會,也放棄擁抱幸福的資格。

瑪格麗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可是瑪格麗特卻沒有想到,沒有愛情時對虛榮的嚮往,卻要在有愛情時,用愛情為庸俗不堪的虛榮買單。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分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在愛上阿爾芒前對奢靡生活的留戀造成的。那時種下了分離的因,就必然會有分離的果。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作為一個現代人,當生活出現不幸或不順時,不要尋找客觀原因,而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必然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只有每時每刻都認真地對待生活,幸福才不會與我們擦肩而過。

03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不是平等的愛

瑪格麗特是個妓女,愛她的人很多,但卻都是因虛榮而愛,並不是因為愛她本人而愛。

天主再一次寵愛了瑪格麗特,賜給了她一個阿爾芒。阿爾芒的愛與其他人不同,是發自肺腑的真正的愛,正如瑪格麗特所言:

因為我咯血時,你握住了我的手,因為你哭泣了,因為你真正同情我!

對這份不敢奢求的真愛,瑪格麗特分外珍惜,她願意為這愛犧牲一切,甚至包括生命。

瑪格麗特賣掉自己的一切奢侈品還債,不花阿爾芒一分錢,只和阿爾芒過平凡的夫妻生活,是因為她想擁有一份有尊嚴的,平等的愛。

但阿爾芒卻用自己的錢,把她賣出去的奢移品重新買回來。因為他不願意瑪格麗特在困難和煩惱的時候想到如果和其他男人同居的話,這種情況就不會存在。

阿爾芒不願瑪格麗特後悔跟了他,哪怕只有一分鐘這樣的想法。

阿爾芒認為那些奢侈品,對於瑪格麗特來說,就像空氣之於生命,不可須臾稍離。

阿爾芒喜歡瑪格麗特奢華的生活,甚於樸素的生活。

阿爾芒這是用維持瑪格麗特的虛榮,來維持他自己的虛榮,他從來沒有把瑪格麗特當成一個能和他同甘共苦的姑娘。

卻沒有想想如果瑪格麗特只知消費他的金錢,而不體諒他的處境,那他們的關係與妓女和嫖客何異?

毫無疑問,阿爾芒深愛瑪格麗特,但這愛卻是施於的,不平等的,高高在上的。

正因為這樣,他才會在瑪格麗特聽從他父親的勸告,離開他時,認為她背粄了他們的愛情。

阿爾芒開始對瑪格麗特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每一次都讓她傷痕累累。

雖然瑪格麗特知道阿爾芒的報復是因為太愛自己,也依然心憔力悴,嚴重損害了她的健康。這為瑪格麗特的最終死亡埋下了伏筆。

假設阿爾芒給瑪格麗特的是一份平等的,有尊嚴的愛,他就不會相信瑪格麗特會因為不能放棄奢華的生活,而背叛他們的愛情。

他會從其它方面找原因,並能很快明白真相。

他更不會去報復瑪格麗特,瑪格麗特也就不會因深受打擊,身體變差,並最終香消玉殞。

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天人永隔,他們之間不平等的愛難辭其綹。

04 結語

是誰分開了阿爾芒和瑪格麗特?阿爾芒的父親讓他們分開,只是表象。真正讓他們分開的其實是他們自己!

我是曾折東海碧桃花,願與你一起共賞名著之美!

期待你的關注,靜候你的評論!

相關焦點

  • 寒假社會實踐「四個一」工程 | 精讀經典好書《茶花女》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所以人稱「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治療時,療養院裡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晚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裘拉第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
  •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為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阿爾芒與瑪格麗特都願意捨棄所有,全身心地去愛對方。 為了維繫與阿爾芒的感情,瑪格麗特拒絕接受老公爵的饋贈。她典當自己的馬車,披肩以及所有珠寶用來還債,開始規劃平凡安靜的新生活。 債臺高築的瑪格麗特從未向阿爾芒開口要過錢,每一次她都選擇拒絕來自阿爾芒在金錢上的幫助。
  • 一曲《茶花女》,曼殊何處覓知音
    雪梅之信,既交代了雪梅本人的人物性情及其身世遭遇,又表達了對三郎誓死忠貞的操守,也為最後雪梅絕食之死埋下伏筆;三郎之信,是為訣別,袒露心跡,自表僧人身份,又訴難言之恫,以此斷絕與靜子結合的可能,可以說是小說的高潮部分;五姑之信,實乃遺書,交代遭遇的同時,情意殷切,痴女形象躍然紙上;靈芳之信,表明碎簪始末,言語哀絕,是人物悲劇命運的直接導火線。可
  • 《茶花女》,因為愛情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
    因為這句話是對《茶花女》最好的詮釋。《茶花女》相信很多人看過這部小說,即使沒看過,也應該聽說過。一百多年過去了,小仲馬的這部經典,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它講述的是一個法國高級妓女的愛情故事。女主瑪格麗特為了愛人的前途和親人,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 《茶花女》: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今天我要為大家分享一本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它講述了一個不幸淪落風塵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中產階層的青年阿爾芒的動人愛情故事。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其哀婉感人的筆觸,道出了一個煙花女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愛情,而默默承受、甘願犧牲的勇敢和悲壯。
  • 比較分析茶花女和杜十娘悲劇命運的異同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都是小說中的藝術形象。瑪格麗特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長篇小說《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是我國明代作家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當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裡面的女主人公。雖然小說當中的瑪格麗特和杜十娘生活在不同的時空裡,但是卻有著相似的悲劇命運和生活遭遇。
  • 讀《茶花女》:一場和愛情無關的故事
    茶花女,是一位美麗、可愛又值得同情的女性。雖然她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但是作者對那種壓抑人生、摧殘愛情的虛偽而又殘酷的道德觀念深惡痛絕。在不同的國家,在我們的身邊,類似茶花女這樣交際花式的女人有很多,而一個身上具有善良美德的交際花,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憂慮。
  • 《茶花女》 | 太懂事的女人,大多活得不幸福
    一旦有一天,瑪格麗特容顏盡失,就真的像辛棄疾描寫得那樣「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瑪格麗特清楚自己的結局。但是她無法改變。這個自憐自傷的女人選擇每天在放縱,酗酒中逃避現實。從這方面來說,阿爾芒的出現拯救了她。但是阿爾芒不能夠徹底拯救她,他只能把她從墮落的深淵拉出來一會兒,然後又任由她沉下去。你能怪阿爾芒嗎?
  • 從愛中獲得榮譽,讓瑪格麗特願意為愛保留付出
    阿爾芒背叛後的復仇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愛最感人的是瑪格麗特同意迪瓦爾並要求她離開阿爾芒,重新開始奢華生活的那一刻。阿爾芒的各種心理反應和瑪格麗特不情願,在小仲馬筆下,在變化前的流暢敘述,就像對戰爭的描述,會揭示出各種細節。
  •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茶花女》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的領讀故事在昨天就結束了,我們通過瑪格麗特的日記,知道了她離開阿爾芒的原因。在瑪格麗特彌留的日子裡,阿爾芒是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我陪著阿爾芒回到了C城,見到了深愛他的父親和妹妹。他的父親含著幸福的眼淚歡迎阿爾芒,親切地和我握手。他的妹妹目光清澈,嘴裡講的全是虔誠的話語,也看得出她靈魂裡全是聖潔的思想,看見哥哥回來,她滿臉微笑。這個純潔的少女一點也不知道,僅僅為了維護她的姓氏,一個遠方的妓女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 《茶花女》:愛情有其獨有價值,價值取決於各人為愛奉獻的多少
    瑪格麗特依舊不情願就此把深藏著的那份愛全盤託付給阿爾芒,因為在看不到未來的前提下,依舊存在被欺騙,傷害的隱患。於是,瑪格麗特為了鑑別這份愛是否為真愛,與阿爾芒定下了幾條約定,這些約定並非只由阿爾芒一人遵守,在阿爾芒遵守的過程中,她也需要去遵守。
  • 如白茶花一樣純潔的女子——讀《茶花女》有感
    可是我認為,在此之外,還有一種純潔是瑪格麗特的愛情,有一種忠貞是瑪格麗特的奉獻。瑪格麗特是一個妓女。遇見阿爾芒的時候,她言辭粗魯「像個腳夫」,卻又單純得「像個未經人事的少女」。看似矛盾的特點在她身上交織,讓主人公阿爾芒更加有了探求的欲望。瑪格麗特原本是美麗單純的鄉下少女,不幸墮入風塵。
  • ——讀世界名著《茶花女》有感
    靠自己的美色而維持著窮奢極侈的豪華生活,少年阿爾芒的出現,恰是她 「表面熱鬧而實際寂寞生活中尋找的人」,為了愛情,瑪格麗特毅然離開社交生活,與你阿爾芒同居鄉間。阿爾芒之父責備瑪格麗特毀了兒子的前程,瑪格麗特接受了他的「請求」返回巴黎重操舊業。阿爾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場合當眾羞辱她。瑪格麗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爾芒讀了瑪格麗特的遺書,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 一個不懂外文的文盲翻譯了《茶花女》,還被稱為翻譯界權威人物
    林紓每次都是聽商客們講著在路上聽到的外國故事,經過自己的整合和研究,把故事的原型弄清楚之後,晚上就充分發揮他的特長,開始孜孜不倦地翻譯,林紓能夠在一個小時裡面翻譯出千字,這樣的速度可謂是讓人望塵莫及。《茶花女》這本書可謂是聞名遐邇,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筆下的一個浪漫的愛情悲劇。
  • 芭蕾舞劇《茶花女》再現19世紀法國風情
    2020上海芭蕾舞團芭蕾舞劇《茶花女》南京站安排上了!本此演出將於8月29日在江蘇大劇院歌劇廳正式開演!再現19世紀法國風情,來南京感受經典帶來的舞臺魅力吧!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茶花女》堪稱世界文學的不朽珍寶,於 20 世紀後期被搬上芭蕾舞臺,至今已有多個版本,備受世界各大芭蕾舞團的青睞。2019年金秋,上海芭蕾舞團推出建團40 周年慶典巨製——上海芭蕾舞團版芭蕾舞劇《茶花女》。
  • 茶花女 心碎的不止小仲馬
    愛情:從她的睛裡流出了無聲的眼淚……        威爾第作為19世紀創意的藝術家活躍的時間很長,長達56年藝術生命,長壽而多產。20世紀現代畫派的畢卡索才可以與之相比。當年,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在觀賞這部小仲馬著名小說為劇本的戲劇《茶花女》後,很顯然,頭簪茶花的瑪格麗特身世命運把他撼動了,他立即邀請劇作家修改劇本,茶花女瑪格麗特改名為薇奧萊塔,阿爾芒變身為阿爾弗萊德,並以短短6周時間譜曲完成,很顯然是由於他有相似的經歷,所見皆花,所思唯月,融入對茶花女的同情,譜寫成歌劇傑作。《茶花女》相比威爾第其他歌劇作品,是比較本土化的一個,而且不涉及歷史。歌劇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