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的一部愛情小說。
由於是親身經歷過的,小仲馬在這部小說中傾注了濃鬱的感情,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部小說的男女主人公都真摯地愛著對方,女主人公瑪格麗特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嚮往的奢華生活,處處替阿爾芒著想,不肯多花他一分錢。
瑪格麗特寧願賣掉自己的馬車,首飾,披巾,也不願阿爾芒去負債。
在面對是要自己的幸福,還是替阿爾芒的前途和他妹妹的幸福著想時,瑪格麗特毅然選擇了成全阿爾芒和他的妹妹。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
「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樣冰清玉潔。別人有多麼貪婪,她就有多麼無私。」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則是一見鍾情,哪怕為她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還在瑪格麗特不知情的情說下,把母親留給他的唯一遺產轉到她的名下。甚至在瑪格麗特死後,設法挖出她的屍體,見她最後一面。
這是怎樣的一種感天動地的愛情,可兩人卻最終與幸福擦肩而過,陰晴兩隔。
是誰分開了這對相愛至深的情侶?是誰扼殺了他們的愛情?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01 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先生
讀過《茶花女》後,許多讀者認為是阿爾芒的父親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拿阿爾芒的前途和他妹妹的幸福,逼迫瑪格麗特離開了阿爾芒,殘忍地破壞了這對情人的幸福。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阿爾芒因為沉浸於和瑪格麗特的二人世界,很久都沒有給父親和妹妹寫信。
深愛兒子的父親對阿爾芒的杳無音訊十分焦急,四處打聽後驚聞兒子在巴黎不求上進,留戀於一個煙花女子的枕榻,甚至想要娶她為妻。
這在阿爾芒的家鄉算是一個醜聞,煙花女子玩玩可以,娶回家裡就是辱沒門楣。
風言風語甚至傳到丁阿爾芒妹妹未來的婆家,親家正告阿爾芒的父親,如果阿爾芒繼續這樣,將和阿爾芒的妹妹退婚。
不要說阿爾芒的父親身處那個奢靡又虛榮的時代,就是在今天,又有幾個父親能夠允許兒子愛上一個人盡可夫的煙花女子呢?
何況阿爾芒把與瑪格麗特約愛情當成了生命的全部,甚至為此忘記了神聖的責任,疏忽了他的父親和妹妹。
父親不能看著阿爾芒陷入泥淖,毀了自己,要求他離開瑪格麗特,讓生活走上正軌。這是任何一位父親都會做的事。
阿爾芒拒絕了父親,反而說:
「不幸的是,父親,放逐妓女的聖瑪格麗特群島已經不存在了。而且即使存在,你又能把她押送到那裡去的話,那我也會跟隨戈蒂埃小姐一起去的。你叫我有什麼辦法呢?也許我錯了,但我只有做這個女人的情人時才可能幸福!」
兒子明知是錯,卻仍然置前途和事業於不顧,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又有哪一位負責任的父親會袖手旁觀?
萬般無奈的迪瓦爾只有用調虎離山之計,支走阿爾芒,自己親自和瑪格麗特談。
開始迪瓦爾是看不起瑪格麗特的,但兩人經過密談,他已經開始欣賞瑪格麗特,為她純潔的心,高尚的靈魂,勇於犧牲的精神所折服
。
撇開妓女的身份,讓瑪格麗特成為自己的兒媳,迪瓦爾其實是十分樂意的。
奈何形勢逼人,現在迪瓦爾不把他們分開,看似成全了阿爾芒和瑪格麗特,實際上是害了他們。
阿爾芒現在正狂熱地愛著瑪格麗特,自然不顧一切。但人的一生,愛情並不是全部,對男人來說尤其如此。
總有一天,阿爾芒要去為事業打拼,當他的事業因瑪格麗特的妓女身份而屢遭挫折時,他對瑪格麗特的愛會越來越淡,甚至沒有。那時瑪格麗特會生不如死!
迪瓦爾是一個成熟的男人,明知是悲慘的結局卻仍放縱阿爾芒和瑪格麗特在一起,甚至因此毀掉女兒的幸福,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做的。
瑪格麗特也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才決然離開了阿爾芒。只有成全才是偉大的愛,才是聖潔的!
真正逼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的是她的妓女身份,而不是迪瓦爾!
迪瓦爾對瑪格麗特由了解而產生敬意,才會在臨別時像抱著自己的女兒一樣擁吻了瑪格麗特。
迪瓦爾那滴在瑪格麗特臉上的一滴淚,更是很好地詮釋了他對現實的無奈,對瑪格麗特的痛惜。
02 瑪格麗特曾有機會擺脫妓女身份
真正逼瑪格麗特離開的,是她的妓女身份。而仁慈的上帝曾給過她機會,讓她擺脫這個阻礙她擁有幸福的身份,但她自己放棄了。
一八四二年春天,瑪格麗特曾因為肺病去巴涅爾的溫泉療養。在這裡她邂逅了一位和她長得十分相像的公爵的女兒。兩人十分親密,親如姐妹。
但公爵女兒的病情很重,不久就去世了。女兒死後,老公爵悲痛萬分。看到神似女兒的瑪格麗特,以為是女兒又活過來,他請求瑪格麗特允許他把她當作女兒來愛。
後來公爵得知瑪格麗特的妓女身份,十分失望。基於對女兒的愛,他要求瑪格麗特不再從事賣笑行當,一切日常開銷由公爵負責。瑪格麗特答應了。
不能不說天主是仁慈的,他給了瑪格麗特一個擺脫妓女身份的機會,這機會可遇不可求。
瑪格麗特在溫泉時履行了對公爵的承諾,但一回到巴黎,她就控制不住紙醉金迷的生活對她的誘惑,重操舊業。
瑪格麗特和所有的人一樣,對輕易得到的東西總是不知珍惜。瑪格麗特放棄了這次機會,也放棄擁抱幸福的資格。
瑪格麗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可是瑪格麗特卻沒有想到,沒有愛情時對虛榮的嚮往,卻要在有愛情時,用愛情為庸俗不堪的虛榮買單。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分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在愛上阿爾芒前對奢靡生活的留戀造成的。那時種下了分離的因,就必然會有分離的果。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作為一個現代人,當生活出現不幸或不順時,不要尋找客觀原因,而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必然有一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只有每時每刻都認真地對待生活,幸福才不會與我們擦肩而過。
03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不是平等的愛
瑪格麗特是個妓女,愛她的人很多,但卻都是因虛榮而愛,並不是因為愛她本人而愛。
天主再一次寵愛了瑪格麗特,賜給了她一個阿爾芒。阿爾芒的愛與其他人不同,是發自肺腑的真正的愛,正如瑪格麗特所言:
因為我咯血時,你握住了我的手,因為你哭泣了,因為你真正同情我!
對這份不敢奢求的真愛,瑪格麗特分外珍惜,她願意為這愛犧牲一切,甚至包括生命。
瑪格麗特賣掉自己的一切奢侈品還債,不花阿爾芒一分錢,只和阿爾芒過平凡的夫妻生活,是因為她想擁有一份有尊嚴的,平等的愛。
但阿爾芒卻用自己的錢,把她賣出去的奢移品重新買回來。因為他不願意瑪格麗特在困難和煩惱的時候想到如果和其他男人同居的話,這種情況就不會存在。
阿爾芒不願瑪格麗特後悔跟了他,哪怕只有一分鐘這樣的想法。
阿爾芒認為那些奢侈品,對於瑪格麗特來說,就像空氣之於生命,不可須臾稍離。
阿爾芒喜歡瑪格麗特奢華的生活,甚於樸素的生活。
阿爾芒這是用維持瑪格麗特的虛榮,來維持他自己的虛榮,他從來沒有把瑪格麗特當成一個能和他同甘共苦的姑娘。
卻沒有想想如果瑪格麗特只知消費他的金錢,而不體諒他的處境,那他們的關係與妓女和嫖客何異?
毫無疑問,阿爾芒深愛瑪格麗特,但這愛卻是施於的,不平等的,高高在上的。
正因為這樣,他才會在瑪格麗特聽從他父親的勸告,離開他時,認為她背粄了他們的愛情。
阿爾芒開始對瑪格麗特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每一次都讓她傷痕累累。
雖然瑪格麗特知道阿爾芒的報復是因為太愛自己,也依然心憔力悴,嚴重損害了她的健康。這為瑪格麗特的最終死亡埋下了伏筆。
假設阿爾芒給瑪格麗特的是一份平等的,有尊嚴的愛,他就不會相信瑪格麗特會因為不能放棄奢華的生活,而背叛他們的愛情。
他會從其它方面找原因,並能很快明白真相。
他更不會去報復瑪格麗特,瑪格麗特也就不會因深受打擊,身體變差,並最終香消玉殞。
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天人永隔,他們之間不平等的愛難辭其綹。
04 結語
是誰分開了阿爾芒和瑪格麗特?阿爾芒的父親讓他們分開,只是表象。真正讓他們分開的其實是他們自己!
我是曾折東海碧桃花,願與你一起共賞名著之美!
期待你的關注,靜候你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