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JAK抑制劑Upadacitinib多項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成果,值得關注。
在治療中重度特異性皮炎成年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中,接受Upadacitinib(30 mg)治療16周後,有71%的患者的溼疹面積嚴重指數改善至少75%(EASI 75),顯著優於對照組Dupilumab(EASI 75數據為61%)。
而在治療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3期臨床試驗中,接受Upadacitinib(45 mg)治療8周時,有26%的患者達到臨床緩解,顯著高於安慰劑組(5%),值得赴美就醫患者關注。
兩個「磨人的小妖精」,該怎麼對付?
特應性皮炎、潰瘍性結腸炎都屬於慢性、復發性疾病,就像「打不死的小強」,疾病總是反覆,給患者帶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
特應性皮炎,又稱特應性溼疹,主要症狀為皮膚發炎、反覆出現皮疹、嚴重瘙癢等。中重度皮炎患者由於長期遭受劇烈瘙癢、嚴重皮損、睡眠中斷等疾病負擔的困擾,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而且,特應性皮炎患者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代謝症候群等其他疾病,患者往往要遭遇多重折磨。在全球,特應性皮炎影響了約20%的兒童和10%的成年患者,兒童患者復發率更是高達50%。
中美跨境醫療行業領導者好醫友表示,目前,特應性皮炎患者的臨床選擇仍然有限,且尚無特效藥,許多中重度患者的疾病控制不佳,需要更多的治療選擇,以便能更好地控制症狀。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UC)的特徵是異常、持續的免疫反應,導致大腸或直腸的黏膜中出現長期的炎症和潰瘍。其症狀包括血便、嚴重腹瀉和頻繁腹痛等。該病病程很長,常反覆發作,久治不愈,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為此,不少患者無奈選擇赴美就醫。
UC見於任何年齡,但通常是年輕人發病,剛辭去日本首相職位的安倍晉三17歲檢查出UC,深受其折磨,工作時也需頻繁「跑廁所」。
目前,UC還無法治癒。臨床主要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糞菌移植、幹細胞治療等新療法也顯示出良好的前景。
因潰瘍性結腸炎涉及全身免疫系統,大部分患者需定期服藥。在病情恢復後停藥,但一旦復發,仍然要繼續用藥。雖然潰瘍性結腸炎有終身復發的傾向,無法治癒,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更多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療,實現病情控制。
對於炎症性疾病這類疑難疾病,多學科合作及個性化綜合治療至關重要。國內患者在嘗試新療法前,不妨先通過好醫友國際遠程會診聽聽國際專家的意見,由中美專家共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消除後顧之憂。
作為知名跨境醫療平臺,好醫友已與國內300餘家三甲醫院共建「好醫友國際醫療中心」,獨創從線上遠程會診到線下治療、隨訪的一站式閉環服務。無需赴美就醫,最快只需24小時,即可預約到美國權威專家會診,獲取美國頂級專家的治療方案,並可在當地醫院落地治療,美國專家後續隨訪,實時跟進治療情況。相較赴美就醫動輒百萬計的花費,遠程會診是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承受得起的。
經中美專家評估,確有必要時,再通過好醫友便捷赴美就醫,好醫友還可藉助醫保大數據幫患者審核治療方案並議價,至多可享帳單費用80%的折扣。待回國後,再返回當地醫院接受後續治療,美國主診醫生遠程隨診,有效解決了赴美就醫「最後一公裡」的痛點。
JAK抑制劑:Upadacitinib
Upadacitinib是一種每日口服一次、選擇性和可逆性JAK抑制劑,已在多種免疫介導的炎症性疾病中開展臨床研究。
去年8月,Upadacitinib在美國獲得全球首批,用於治療對甲氨蝶呤反應不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動性類風溼關節炎成人患者,值得赴美就醫患者期待。
目前,該藥在多項臨床試驗中驗證其療效,包括特應性皮炎、炎症性腸病、銀屑病關節炎等多種炎症性疾病。
臨床試驗數據喜人
名為Heads Up研究評估了Upadacitinib與Dupilumab在成人中度至重度特應性皮炎的全身性治療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Upadacitinib(30 mg,每天一次,口服)或Dupilumab(300 m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治療24周。
結果顯示:
主要終點方面:16周後,Upadacitinib治療組有71%的患者的溼疹面積嚴重指數改善至少75%(EASI 75),顯著優於對照組Dupilumab的61%。
次要終點方面:與dupilumab治療組患者相比,Upadacitinib治療組的患者在早期改善瘙癢和皮膚清除方面的療效更高。
治療一周後,Upadacitinib治療組的瘙癢減少了31%(VS 9%)。2周後,治療組有44%的患者達到EASI 75水平的緩解,而對照組為18%。
根據這些積極結果,Upadacitinib目前正在接受監管部門的審評。期望這款新藥能擴大適應症,造福更多特應性皮炎患者!
在另外一項名為U-ACHIEVE的3期臨床試驗中,評估了Upadacitinib與安慰劑相比,治療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成人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結果顯示:
主要終點方面:治療第8周時,與安慰劑組相比,Upadacitinib治療組患者中26%的患者達到臨床緩解,安慰劑組這一數值為5%。
次要終點方面:與安慰劑組相比,Upadacitinib治療組更多患者在第8周達到內鏡檢查改善(36% VS 7%)。而且,治療組患者獲得臨床緩解的比例更高(73% VS 27%)。
這些結果顯示了Upadacitinib在緩解中度至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症狀並控制黏膜炎症的潛力,有望改變實現疾病的控制。
JAK抑制劑Upadacitinib已顯示出其在治療免疫介導的炎症性疾病方面的潛力。期待它能早日斬獲更多適應症,造福廣大炎症性疾病患者。
免責聲明:本文為網絡轉載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